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12)
2023(5166)
2022(4447)
2021(4315)
2020(3655)
2019(8219)
2018(8502)
2017(16073)
2016(8632)
2015(9959)
2014(10040)
2013(9692)
2012(9199)
2011(8210)
2010(8478)
2009(8246)
2008(8098)
2007(7540)
2006(6756)
2005(6117)
作者
(23022)
(18910)
(18816)
(17759)
(11868)
(8800)
(8663)
(7154)
(6976)
(6837)
(6226)
(6121)
(5961)
(5956)
(5694)
(5604)
(5574)
(5445)
(5397)
(5341)
(4852)
(4515)
(4484)
(4409)
(4289)
(4243)
(4242)
(4180)
(3713)
(3647)
学科
(29547)
经济(29517)
(29188)
管理(29081)
(25807)
企业(25807)
技术(14732)
中国(14324)
方法(13178)
技术管理(11517)
数学(10449)
数学方法(10401)
教育(8602)
(8418)
(8409)
业经(8352)
(7744)
(7602)
银行(7600)
(7386)
理论(7129)
(6620)
贸易(6611)
(6487)
(5877)
金融(5876)
(5810)
产业(5787)
(5549)
(5361)
机构
大学(127369)
学院(123205)
(50745)
经济(49609)
管理(48749)
理学(41520)
理学院(41067)
管理学(40540)
管理学院(40271)
研究(37373)
中国(28979)
(26573)
(26063)
财经(20344)
科学(19517)
(18967)
(18307)
(18184)
师范(18092)
北京(17543)
(17053)
中心(16715)
(15457)
经济学(15349)
财经大学(15032)
研究所(14907)
师范大学(14272)
商学(13989)
经济学院(13933)
商学院(13862)
基金
项目(72881)
研究(60584)
科学(58674)
基金(50649)
(41443)
国家(41005)
社会(38818)
社会科(36768)
社会科学(36762)
科学基金(35902)
(30190)
教育(29784)
基金项目(27068)
编号(25698)
(24933)
成果(22909)
(21841)
自然(20102)
自然科(19659)
自然科学(19654)
自然科学基金(19343)
创新(19098)
资助(19091)
课题(18769)
(16884)
项目编号(16427)
大学(16265)
(16102)
重点(16069)
(15724)
期刊
(58907)
经济(58907)
研究(45456)
中国(28759)
教育(26682)
管理(21813)
(18330)
科学(13488)
(13121)
金融(13121)
学报(13083)
大学(12189)
技术(11558)
(11337)
业经(10562)
财经(10378)
学学(9661)
经济研究(9576)
(9027)
科技(8620)
图书(8273)
问题(8244)
农业(7859)
(7402)
技术经济(7366)
(7052)
论坛(7052)
商业(6982)
理论(6509)
书馆(6257)
共检索到1962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顾秉林在《科学时报》8月21指出,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大学文化,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大学,特别是高水平大学进一步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一个突出问题。我国当前的大学文化,虽然从文字表述上看大都有求实、创新等词汇,但从学校师生的精神面貌、学校风气、体制与校园环境氛围看,与真正的创新文化还有不小的差距。特别是在精神理念与价值判断上的重物质轻精神、重共性轻个性:在教育理念上重教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四平  
党的十七大指出,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这就进一步明确了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与此同时,科教兴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实施需要我们努力发展创新文化,培育创新精神。作为社会文化的引领者和知识创新的高地,大学理应是建设和谐文化和创新文化的首善之区。如何认识和谐文化和创新文化的关系,发挥和谐文化和创新文化对大学自身科学发展的支撑和推动作用。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认真面对的问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杰  
科技创新呼唤创新文化先行,创新文化是在对传统文化进行分析,加以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在现实文化的土壤里不断成长的。构建科技创新文化就是在承传传统基础上,又要立足于现实,以营造一个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文化氛围。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胡显章  
当前,中国正在加速向创新型国家转型,创新文化是建设创新国家的基础与内涵。大学是国家创新事业的重要生力军和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是社会先进文化的高地,应当以高度的文化自觉营造创新文化,促进创新人才的成长和创新成果的积累,并肩负起积极的引领社会发展的任务。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眭依凡  
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学责无旁贷。大学之知识传承、知识发展、知识运用的基本属性,决定了大学必须担负起对国家发展进步负责的使命。大学强则国家兴,科技经济时代更是如此。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然而无论是观念创新还是理论创新、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等都离不开创新文化的激发、滋养和支撑。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魂,文以铸之。以知识创新为立身之本的大学,其创新性和创新力的大小更取决于创新文化的存否,创新文化是决定大学兴衰的文化之魂。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谭天伟  
创新文化决定创新能力的高低,是创新能力的根源。求异也是创新的基本思路,是一种鼓励学生创新的做法。创新文化不是短期形成的,不能急功近利。大学创新文化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的重要精神支柱,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也是大学多年来形成的核心学术价值取向。创新文化孕育创新人才创新文化是创新与文化的交集,它是特定的群体或社会普遍认同、崇尚并参与下形成的创新氛围。创新文化是一种先进文化,它是人类的本性和本能,也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杜跃平  王开盛  
本文在分析创新文化内涵、功能和作用的基础上,通过比较研究中西方不同文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指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思想观念制约了我国的技术创新,并以某公司为案例分析了供应商、生产商和用户之间的创新网络没有形成良性循环的原因,指出在创新网络中,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有利于各个参与分工的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和整体创新效率。技术创新受文化的制约,要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必须首先对传统文化进行变革和创新,使之具备创新的文化氛围和环境。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刘洪银  
建设创新型国家迫切需要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但创业文化仍未成为当今主流价值观。研究表明,创新文化培育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出发点,创业教育需要从中小学教育方式变革中重塑创新文化内涵。中小学教育应将标准化教育转变为个性化教育,接受式教育转变为主动性教育,权威性教育转变为科学教育。创新文化教育应从大学向中小学和中职延伸,从普通高校向高职院校拓展,构建以职业生涯目标和成就事业为内驱力的高职大学生创新教育和富有创新内涵的社会支持文化。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钱旭红  潘艺林  
社会组织都有为社会服务的职能,但不同的组织,服务的内容与方式都有差别,准确定位与分工,是任何组织获得快速发展的根基。如果分工模糊或分工不当,势必职能错位,效率低下。从社会分工的角度探讨,我们对研究型大学(以下简称“大学”)的职能会有新的理解,对大学与公司企业、职业院校和中小学等其他社会组织的不同职能也会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以大学精神为魂,大学文化为基,创新文化,引领未来,这就是我们对大学职能的崭新认识。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湘溶  
创新文化是与创新相关的文化形态,是一个民族全部智慧与文明传统的集中体现,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发展潜能的重要标志,是一个政党执政能力和执政理念的显性表征。胡锦涛同志正是在深刻把握创新文化在社会发展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创新文化同科技创新有着相互促进、相互激荡的关系”。“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在全社会努力发展创新文化,培育创新精神。”这些科学论断为大学如何提升社会服务功能,在创新文化的建设发展中发挥倡导、传承和扩散的重要作用指明了方向。那么,如何在构建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视域下理解和认识创新文化,大学又如何培育并引领社会创新文化的发展,是当前一个重要的理论命题和实践命题。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朱清时  
不久前,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又公布了。我国媒体上"我们离诺贝尔奖还有多远"之类的讨论又热火朝天起来,不少人都在反思中国人拿不到诺奖的原因。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辜胜阻  李俊杰  郑凌云  
本文从国家创新体系构成出发,重点探讨了创新文化的构成、作用机理,指出"大学-产业"互动关系与区域创新文化紧密相关,并以斯坦福大学与硅谷的互动为案例剖析了"大学-产业"互动与创新文化培育的国际经验。最后,文章就推动我国"大学-产业"互动,培育创新文化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卫  
高等教育发展至今,是需要从更宏观、更深层次去把握和思考自身的目标和功能了。从功能层次上,一般有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之说。赵沁平撰文较系统论述“引领文化是大学的重要功能”,引发了人们对此问题的深入思考。我认为,大学教育应当有一个更宏大的目标:它服务、促进并引领人类发展。具体可体现在三个方面:发展人本身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浩歌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向全国提出了大力发展社会创新文化的任务。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主旨的现代大学,更应在创新文化建设上且行且思,有不俗的大作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董云川  
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撰文提出,大学除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功能之外,还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引领文化的重任,并将之阐释为大学的第四功能。他进一步提出,大学要想担当起引领文化的重任,创新是必由之路。围绕这一论述,专家、学者展开了广泛而深入地讨论,厦门大学还就此话题专门举行了学术沙龙,对引领文化是否属于大学的第四功能各抒己见。毋庸置疑,这些讨论对于我们明晰相关概念,加深对大学文化的认识大有裨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