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76)
2023(3858)
2022(3350)
2021(3145)
2020(2916)
2019(6598)
2018(6784)
2017(14776)
2016(7706)
2015(8780)
2014(8857)
2013(9227)
2012(9026)
2011(8290)
2010(8462)
2009(8105)
2008(8063)
2007(7500)
2006(6836)
2005(6267)
作者
(23157)
(19078)
(19021)
(18369)
(11846)
(8897)
(8873)
(7382)
(7109)
(6983)
(6392)
(6153)
(6099)
(5984)
(5951)
(5772)
(5695)
(5547)
(5485)
(5446)
(5048)
(4745)
(4628)
(4359)
(4298)
(4248)
(4198)
(4141)
(3828)
(3686)
学科
(39964)
经济(39935)
(22317)
管理(20539)
(16968)
企业(16968)
方法(16398)
数学(14622)
数学方法(14565)
中国(12661)
(10928)
(10357)
(9024)
业经(8990)
产业(8967)
(8364)
贸易(8358)
(8154)
地方(8054)
(7867)
银行(7858)
(7606)
结构(7184)
(7143)
农业(6551)
(6405)
金融(6405)
技术(6224)
体制(6177)
(5948)
机构
学院(121865)
大学(121750)
(58708)
经济(57665)
管理(46609)
研究(41683)
理学(39546)
理学院(39157)
管理学(38746)
管理学院(38519)
中国(32983)
(28001)
(26011)
科学(22377)
财经(22076)
(20918)
(19807)
经济学(19040)
研究所(18544)
中心(18207)
(17959)
经济学院(17422)
北京(17155)
财经大学(16272)
(16123)
(14913)
(14864)
师范(14790)
业大(14681)
(14426)
基金
项目(71552)
科学(56629)
研究(55113)
基金(51856)
(43735)
国家(43421)
科学基金(36834)
社会(36153)
社会科(34530)
社会科学(34523)
(27554)
基金项目(27454)
教育(24306)
(22965)
编号(22515)
资助(21711)
自然(21350)
自然科(20764)
自然科学(20758)
自然科学基金(20439)
成果(18926)
(17454)
(16798)
重点(16091)
课题(15484)
(14990)
国家社会(14943)
发展(14748)
(14565)
教育部(14563)
期刊
(67717)
经济(67717)
研究(41072)
中国(20231)
(19264)
管理(18295)
(14731)
科学(14693)
学报(14290)
(14209)
金融(14209)
业经(12233)
经济研究(11852)
财经(11396)
大学(11392)
学学(10692)
问题(10445)
技术(10167)
(10005)
农业(9978)
教育(9671)
(9012)
商业(7877)
国际(7505)
技术经济(7061)
理论(7006)
现代(6442)
经济问题(6383)
统计(6272)
实践(6154)
共检索到1870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达  
从历史上看,我国经济管理和投资管理格局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条条"与"块块"分割并存.所谓"条条",其特点就是国家按部门划分投资、下达指令性和指导性计划,而各部门则各自为政以完成本部门的计划为宗旨;所谓"块块"其特点就是各省区自成体系,以完成财政增收计划为其主要行为规范.改革以前,由于国家预算投资占全国总投资的绝大部分,"条条"在经济管理和投资管理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改革以来,国家减少了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施惠琳  张济琳  
改革和开放给我国区域经济带来了活力和生机,地区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改革不配套、不彻底,以及体制、宏观管理不当,调节机制不完善,使地区产业结构趋同化现象依然存在且有所加剧,严重地影响了全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改革的进程。为此,我们就地区产业结构趋同化的特点、成因及其合理化对策等一系列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范德成  刘刊  
长期以来,我国三大产业结构的比例失调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均衡和谐发展,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被充分暴露出来,扩内需、调结构的经济政策,是重振市场信心的根本办法。文章根据变结构控制动态投入产出模型分析边际消费倾向和三次产业产出的关系,提出从提升边际消费倾向的角度对三次产业结构进行优化。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于泽  章潇萌  刘凤良  
高储蓄率、要素收入分配不平等和产业结构升级是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三个典型事实。本文构建一个非平衡增长模型表明这三者是一个自洽的系统,存在相互制约和矫正关系。在我国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的储蓄倾向不同与劳动收入占比较低的背景下,高储蓄会出现两个相反地影响产业结构的动力。一方面,高储蓄转化的高投资更多体现为工业品,阻碍了服务业发展,同时,高储蓄导致的低消费使得恩格尔效应无法发挥作用,阻碍了产业结构升级;另一方面,高储蓄导致高投资,推动了资本深化,这又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变迁又反过来影响社会储蓄率和要素收入分配。文章证明这个系统存在一个广义平衡增长路径。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范德成  刘刊  
产业结构优化是解决经济危机的根本手段。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但过度的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造成了阻碍。文章从产业结构优化的角度探讨了我国降低过高投资倾向的重要性。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边恕  孙雅娜  
具有能源要素禀赋的俄罗斯借助国际油价大幅度上升的有利时机,扭转了经济长期衰退的颓势,并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由于能源产业在宏观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导致工业结构中产生了竞争力强的能源部门与竞争力弱的制造业部门并存的双重结构。同时,能源产品的出口具有绝对贸易比较优势。俄罗斯工业结构和出口产品结构过度倚重能源产业的局面,将可能使俄罗斯产业结构出现初级化特征,进而不利于俄罗斯提高产业结构水平。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韦智兰  陈君  封永梅  
产业结构趋同问题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发展时期而出现。产业结构趋同的成因主要有两类观点:一类观点归结为体制原因,体制弊端是产生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现象的主要的内在根源。另一类观点则归结为非体制原因。这两类观点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阐述了产业结构趋同的成因,同时也为我们找到对策提供了依据。即:产业结构趋同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原因,在一定时期也会有几个原因同时导致,不能简单的判断为那一个单方面的原因。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江世银  
我国区域产业结构是在计划作用下逐渐形成的。改革开放以来 ,由于逐步引进了市场机制 ,同时也强化了地方保护主义和地区利益驱动 ,从而产生了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区域产业结构趋同会对区域经济发展造成消极影响 ,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后果。本文从我国区域产业结构形成的历史、演变态势、趋同的危害和深刻的复杂原因等方面进行了探析。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耀  
产业结构趋同化被认为是我国经济发展中多年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之一。目前对这一问题有几种普遍看法:一是“趋同”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而且在我国已经十分严重;二是“趋同”完全违背了专业化分工的原则,应坚决“避免”;三是国家对“趋同”现象要全面干预,加强项目审批等方面的管制。笔者通过实证分析认为,现行对产业结构趋同的判断缺乏依据,认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夏兴园  李洪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巨大潜力被大大激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历史性发展。一般说来,我国目前的经济总量供求关系明显缓解。据原国内贸易部对613种主要商品的调查统计,现在供过于求的商品占31.8%,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占66.6%,只有1.6%...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文举  范合君  
历史上我国各个省份都建立了自己独立的工业体系,传统产业结构出现了趋同。随着经济的发展,新兴产业也出现了结构趋同现象。但是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产业结构趋同的原因不同。本文从政治晋升的角度,用博弈论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对我国地区间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结构趋同现象进行经济机理分析,指出在政治晋升的驱动下,传统产业在地区间的分工协调会出现失灵,产业结构趋同现象很难纠正;新兴产业由于存在模仿的后发优势,各地会一哄而上,导致新兴产业的趋同。但是产业结构趋同也并不是没有好处,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产业结构趋同对经济增长存在正面影响。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周耀东  
工业化初、中期,地区产业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已成为大国经济增长的一般特征,但是中国似乎提出了一个“悻论”——经济增长始终伴随着持续的地区产业趋同化。为促进对这一问题的更深入系统的研究,本文拟将近年来理论界的讨论综述如下。 (一)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的表现 大多数观点认为我国地区产业结构趋同表现为三个层次。(1)根据产业“相似系数法”模型得出结论,中部地区与东、西部地区的三次产业与工业结构相似度高;①(2)根据区位商与专业化系数指标分析,各省(市)区专业化系数普遍下降,工业结构之间也存在明显的重复和同构;叭3)根据主要产品的地区分布,推论出省(市)区之间的主要产品分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苏明吾  
本文应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建立一个解释产业结构趋同成因的理论模型,分析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的原因以及地区利益障碍和产业协调政策的重要性。通过分析我们认为,消除地区利益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障碍作用,关键是能否在尽快完成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地区利益协调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姜杰  闫丽萍  胡艳蕾  
我国城市发展中趋同化现象日益严重,使各城市之间恶性竞争加剧,城市产业成长空间狭小、发展成本升高,城市管理中的诸多矛盾和失误一再形成“放大效应”,构成城市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对此必须综合治理,推动公众参与,建立科学的政绩评价标准和公共工程的评估体系。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兴法  朱天星  李锦玲  
产业结构调整是加快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经济高速增长的基本推动力量。因此深入研究地区产业结构趋同问题,对于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东北三省合并后23个工业产业2001~2014年的工业总产值数据,通过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区位熵以及β趋同系数多角度分析东北三省工业产业结构趋同问题。从发展方向看,我国东北三省合并后23个工业产业相似系数最高的是辽宁和黑龙江省,最低的是吉林和黑龙江省,从专业化水平及总量和发展速度关系看,东北三省工业产业在农副食品加工业、交通运输和通用设备制造业形成了区域优势,但在低附加值、产业链低端的开采业以及劳动密集型产业上还存在不同程度趋同,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