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86)
2023(9469)
2022(7294)
2021(6588)
2020(5262)
2019(11960)
2018(12185)
2017(23702)
2016(12812)
2015(14650)
2014(15005)
2013(14676)
2012(13925)
2011(13008)
2010(13494)
2009(13002)
2008(13206)
2007(12194)
2006(11490)
2005(10331)
作者
(39972)
(33423)
(33367)
(31661)
(21238)
(15728)
(14947)
(12879)
(12793)
(12087)
(11513)
(11114)
(10824)
(10659)
(10314)
(10269)
(9672)
(9643)
(9634)
(9568)
(8764)
(8258)
(8093)
(7763)
(7624)
(7622)
(7420)
(7371)
(6908)
(6679)
学科
(60212)
经济(60130)
(35902)
管理(32724)
(30465)
(23467)
企业(23467)
中国(22511)
方法(21581)
农业(20058)
数学(18040)
数学方法(17864)
业经(17831)
(14718)
(13355)
(13063)
地方(12302)
(11660)
(11454)
银行(11432)
(11085)
(10132)
金融(10130)
(9990)
贸易(9983)
发展(9960)
(9934)
(9701)
(9550)
(9376)
机构
大学(206754)
学院(205219)
(87059)
经济(85125)
管理(73839)
研究(73191)
理学(63015)
理学院(62215)
管理学(61091)
管理学院(60721)
中国(56453)
(44484)
科学(42876)
(42465)
(38191)
(37536)
研究所(33742)
财经(33294)
中心(32115)
(31957)
(30090)
(29817)
师范(29586)
业大(29254)
农业(28730)
北京(28324)
经济学(28091)
(25484)
经济学院(25335)
(25240)
基金
项目(126118)
科学(99677)
研究(95128)
基金(91975)
(79565)
国家(78818)
科学基金(66403)
社会(62968)
社会科(59114)
社会科学(59100)
(48344)
基金项目(48333)
教育(42953)
(40645)
自然(39556)
编号(39514)
自然科(38590)
自然科学(38573)
自然科学基金(37876)
资助(36393)
成果(34101)
(28775)
重点(28604)
(28597)
课题(27654)
国家社会(26414)
(25368)
(24678)
教育部(24542)
(23953)
期刊
(108375)
经济(108375)
研究(66983)
中国(42224)
(41842)
学报(31721)
科学(31618)
(29491)
农业(27291)
管理(26626)
大学(24971)
学学(23541)
(22951)
金融(22951)
教育(22362)
业经(20666)
财经(16987)
经济研究(16284)
问题(15642)
技术(15422)
(14680)
(11250)
(10865)
(10740)
农业经济(10569)
农村(10342)
(10342)
商业(10186)
现代(10083)
理论(9935)
共检索到3178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向明  
农村人口大批变为城镇人口,即现代意义上的人口城镇化是与工业的发展和工业化的进程密切联系的,也可以说工业化是人口城镇化最强大的推动力。我国的乡村工业化对于乡村人口城镇化也是最强大的推动力。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玉红  
乡村半城市化地区是在农村工业化驱动下非农人口和产业发生了自发式的集聚但依然保留农村管理体制的村庄。本质上看,乡村半城市化地区是自然城镇化过程,然而,由于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处于城镇化质量较低的阶段。利用第一、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企业数据,对我国乡村半城市化地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行了整体性估算。研究发现,我国乡村半城市化地区的村庄数约1万个,但其就业量占我国农村地区工业就业量的一半以上,其企业规模和竞争力都超过了其他农村地区的企业,半城市化地区的数量与地区经济增长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然而,这些地区存在着工业污染严重、耕地浪费和公共产品不足等市场失灵等问题,以及外来农民工社会保障水平低、与当地人收入分配失衡等问题。政府应通过提升乡村半城市化地区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力,逐步提高其城镇化质量。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玉红  
乡村半城市化地区是在农村工业化驱动下非农人口和产业发生了自发式的集聚但依然保留农村管理体制的村庄。本质上看,乡村半城市化地区是自然城镇化过程,然而,由于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处于城镇化质量较低的阶段。利用第一、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企业数据,对我国乡村半城市化地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行了整体性估算。研究发现,我国乡村半城市化地区的村庄数约1万个,但其就业量占我国农村地区工业就业量的一半以上,其企业规模和竞争力都超过了其他农村地区的企业,半城市化地区的数量与地区经济增长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然而,这些地区存在着工业污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向晶  钟甫宁  
随着青壮年农民大量进城务工,我国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开始凸显,依赖农村人口自身重力推动的城乡人口迁移速度开始放缓,同时,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自动化智能化的突飞猛进,工业进一步现代化对劳动力的需求不再像过去那样旺盛,劳动力城乡转移的需求速度似乎也将大幅度降低。然而,城乡收入比仍然保持在3的水平,城乡劳动力和人口转移的基本动力仍然强劲。因此,正确认识今后一二十年我国城乡人口迁移趋势有助于制定必要的政策、推进人口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魏后凯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乡村工业化的进程将会加速,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将相继转移到工业、建筑业和第三产业。从空间经济的角度看,这些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是以就地消化为主,还是以易地转移为主?乡村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分散布局,还是向城镇地区集中?这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决策问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丁翠翠  杨凤娟  郭庆然  陈政  
文章通过构建适当的指标体系,基于耦合协调的视角对1996—2018年我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水平协调发展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逐步提高,从勉强协调逐渐演变为初级协调、中级协调,再到良好协调,无疑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取得的高质量发展,但尚未达到优质协调,说明三者协调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升。据此,给出实现三者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晓叶  
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美丽乡村建设似乎是与城镇化发展相对立的"另一片天地":乡村建设美丽了,村民留下了,又何须城镇化呢?然而,细细琢磨,却也不难悟到:美丽乡村的建设与发展,从某种意义上看,其实也是一个乡村贴近城镇的"类化"而不"同质"的过程。怎样才算"美丽乡村"?简单地说,至少得具备三个条件:一要有坚实的产业支撑,包括现代农业产业或其他特色产业——贫穷的乡村不可能保持真正的美丽;二要有优良的生态环境——脏乱的乡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谢地  李梓旗  
城镇化发展要求农村劳动力继续向城市转移,而乡村振兴则强调城市人才下乡参与农村发展,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在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安排。在农村土地"两权分离"背景下,承包经营权的成员权和用益物权的双重属性限制了城乡人口的双向流动。而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有效促进了城乡人口的双向流动,据此提出以下建议: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开展土地规模经营,提高土地流转收益进而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通过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以及推动各类社会人才下乡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等促进城市人才下乡;借鉴日本"一村一品"、发达国家生态宜居乡村建设以及农村三产融合等经验带动城乡人口的双向流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周景彤  徐奕晗  
金融支持是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发达国家历史经验表明,金融支持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模式有两大类:银行主导型和资本市场主导型,银行主导型金融模式适应"增量"发展,资本市场主导型金融模式适应"存量"配置;交通运输业大发展是工业和城市发展的先导性因素,交通运输的大发展又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和参与;金融支持工业化和城镇化要甄别城市类型、主导产业周期、城镇化水平、资源禀赋和国家政策等差异。支持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协同发展,需要推动金融体系由银行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放宽投资准入限制,积极探索PPP、基础设施证券化等多种融资模式。同时要防范金融参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潜在风险。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萍  谌新民  
泛义的子承父业在社会发展各个历史阶段均存在,父析子荷和阶层逆袭同时存在于代际职业的变动中。不同工业化和城镇化背景下,子女职业受到父母职业和受教育水平的影响存在差异。一是,由于教育扩张有利于国民人力资本积累,基础教育资源分配侧重公平性,大大削弱了父母对子女教育的影响力,最终削弱父母在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力。二是,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是劳动力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劳动力回报更追求经济效益原则,减少了父母影响劳动力市场运作的空间。三是,新就业机会和职业选择的供给数量和渠道都增加,加大了代际职业流动。本文通过Mosteller矩阵转换的子女与父亲职业分布列联表总结代际职业变迁事实,使用误差减小比例来表示职业的代际关联性,比较高、低城镇化率(高、低工业化率)组别的代际关联性差异,总结得出以下结论:在高城镇化和高工业化的地区,父母对子女职业等级的影响力下降,代际职业流动性上升;在城镇化和工业化推进深入阶段,代际职业流动性更高。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贺建清  
利用1997年~2010年全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研究城镇化、工业化对城乡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城镇化缩小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消费差距,且西部地区效果最明显,中部次之;工业化具有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和消费差距的作用,并且这种作用在西部地区更为突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谢利平  
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当前中国城镇化达到了53.73%,由于城镇化还具有相当大的空间,因此很多学者担心城镇化会带来能源消费的大量提升,影响能源安全。本文通过详实的数据和分析,说明了中国的能源消费最大的决定因素不是城镇化,而是工业化,工业和其中的制造业是中国能源消费的主导因素,决定了中国能源消费的增长和变动,城镇化并不会带来能源消耗的大幅上升,工业化的结构变动才是能源消费的主导因素。因此,城镇化战略并不会影响我国的能源安全,甚至能够促使能源效率的提升提高我国能源消费的质量,使中国的能源消费集约化。因此我们需要进行工业升级和科技创新,并进行结构升级,从而降低能源消费强度,缓解能源供求...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媛  
乡村旅游作为农村地区的新兴产业,对振兴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乡村旅游的发展对农村和农民的城镇化起到了重要的带动作用。乡村旅游应坚持政府主导、规模经营、分类开发、重视人才的发展道路,更好地服务于城乡建设。这对于新时期稳步提高农村的城镇化质量,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小康社会的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扬建军  
在面向21世纪的世纪之交,乡村城镇化显现出了阶段性转变的特征,即从分散、低层级化阶段走向有选择的集中化规模发展阶段。分析这种进步的主要原因与主导特征,及其对我国城市化整体进程、战略的意义,并初步探讨因势利导,提高我国城镇化效率的指导思想与技术措施。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海峰  
工业化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城镇化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依托。要用工业化城镇化推进新农村建设,发挥好“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