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6)
- 2023(1823)
- 2022(1654)
- 2021(1671)
- 2020(1623)
- 2019(3643)
- 2018(3965)
- 2017(8772)
- 2016(4687)
- 2015(5481)
- 2014(5661)
- 2013(5945)
- 2012(5766)
- 2011(5368)
- 2010(5651)
- 2009(5662)
- 2008(5501)
- 2007(5174)
- 2006(4892)
- 2005(4577)
- 学科
- 济(20618)
- 经济(20600)
- 管理(12930)
- 业(12384)
- 方法(10788)
- 数学(10138)
- 数学方法(10084)
- 企(8752)
- 企业(8752)
- 中国(8494)
- 制(6862)
- 银(6559)
- 银行(6556)
- 行(6331)
- 财(5969)
- 农(5817)
- 贸(5780)
- 贸易(5774)
- 易(5672)
- 融(4804)
- 金融(4804)
- 税(4018)
- 度(3989)
- 制度(3984)
- 税收(3815)
- 收(3787)
- 体(3691)
- 农业(3248)
- 业经(3223)
- 出(3144)
- 机构
- 大学(76286)
- 学院(75057)
- 济(34779)
- 经济(34024)
- 管理(27980)
- 研究(24570)
- 理学(23319)
- 理学院(23091)
- 管理学(22736)
- 中国(22650)
- 管理学院(22592)
- 财(19445)
- 京(16628)
- 财经(15119)
- 经(13522)
- 科学(12737)
- 所(12640)
- 中心(11598)
- 北京(11441)
- 经济学(11309)
- 财经大学(11171)
- 研究所(10970)
- 江(10896)
- 经济学院(10416)
- 农(9361)
- 州(9138)
- 范(9008)
- 师范(8950)
- 院(8802)
- 融(8432)
- 基金
- 项目(39661)
- 研究(30861)
- 科学(30550)
- 基金(28654)
- 家(24043)
- 国家(23884)
- 科学基金(19498)
- 社会(19407)
- 社会科(18413)
- 社会科学(18410)
- 基金项目(14627)
- 教育(14206)
- 省(13972)
- 编号(13183)
- 资助(12971)
- 划(12479)
- 成果(11765)
- 自然(11321)
- 自然科(10975)
- 自然科学(10971)
- 自然科学基金(10755)
- 部(9947)
- 课题(9024)
- 重点(8670)
- 发(8583)
- 教育部(8566)
- 性(8294)
- 人文(8167)
- 社科(8115)
- 项目编号(8035)
共检索到1199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杨育婷 罗晶 徐培文
本文以1996—2011年间45个国家的宏观经济数据和惠誉的主权信用评级数据,运用一般面板线性回归和有序概率模型研究了我国的主权信用评级是否被低估的问题。结果发现,国际评级机构并没有刻意低估我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其对我国主权信用评级的测算方法并不明显有别于其他国家。但是,由于评级体系的倾向性和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不透明等原因,导致我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客观上存在被低估的可能。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苏民
本文以80个国家2009—2016年的数据为对象,通过运用面板随机效应模型,研究了影响主权信用评级的长期和短期因素。结果表明一国的经济增长率、通胀率和失业率等宏观基本面因素对评级具有长期影响力,而政府收支和对外债务对评级具有短期影响力。进一步,对我国的主权评级进行了拟合和预测,结果表明我国在2011年以前存在低估1个级别,而在2012—2016年却存在高估1—2个级别。本文建议政府要重视和警惕主权评级所蕴含的潜在风险,未雨绸缪,从改善经济运行的总体质量上来夯实国家的整体偿债能力。
关键词:
主权评级 随机效应 面板数据 长短期因素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苏民
本文以80个国家2009—2016年的数据为对象,通过运用面板随机效应模型,研究了影响主权信用评级的长期和短期因素。结果表明一国的经济增长率、通胀率和失业率等宏观基本面因素对评级具有长期影响力,而政府收支和对外债务对评级具有短期影响力。进一步,对我国的主权评级进行了拟合和预测,结果表明我国在2011年以前存在低估1个级别,而在2012—2016年却存在高估1—2个级别。本文建议政府要重视和警惕主权评级所蕴含的潜在风险,未雨绸缪,从改善经济运行的总体质量上来夯实国家的整体偿债能力。
关键词:
主权评级 随机效应 面板数据 长短期因素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杨胜刚 成程
本文以1986至2009年期间120个国家的宏观经济数据和三大评级机构的主权信用评级结果为研究对象;运用面板数据的多元回归模型和有序Probit概率模型研究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是否被低估的问题。通过对三大评级机构的定量分析模型进行模拟与验证发现,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在20世纪90年代和2001年至2002年前后的确被低估,但2003年以后,随着穆迪、标准普尔等评级机构相继调高我国的主权信用等级,目前我国的模拟评级与实际评级已经基本持平。
关键词:
主权信用等级 信用评级机构 主权信用风险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苏民
主权评级的公正性问题是国际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首先,文章通过运用面板线性回归(Panel Linear Regression)和有序概率(Ordered Probit)方法,从长短期两个角度研究了主权评级的决定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一国的宏观因素对评级具有长期影响,而对外债务和政府收支对评级具有短期影响。文章对大中华区、G7和金砖五国进行了的主权评级的拟合和预测,结果表明我国在2011年以前存在被低估现象,但2012年后却存在被高估现象。最后,文章建议我国在被穆迪降级之后,要保持适度警惕,采取必要政策和措施,
关键词:
主权评级 随机效应 有序概率 评级低估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夏凡 姚志勇
穆迪、标普、惠誉三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在金融市场上扮演着关键角色。但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三大评级机构广受批评。有人认为其评级太过宽松,对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负有责任;有人认为其评级过于严苛,频繁下调公司和主权信用评级加剧了金融市场动荡。本文为协调上述两种貌似对立的观点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模型分析,本文发现"评级高估"和"评级低估"都可能在均衡路径上出现,同时信用评级具有"顺周期"特性:评级高估更有可能发生在经济繁荣时期,而评级低估则更有可能出现在经济萧条时期。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贺刚
本文主要讨论了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以及汇率错位问题。在归纳测算均衡实际汇率的主流经济理论及方法之后,文章回顾了近期文献对人民币汇率偏离的实证结果,后运用3种检验手段对人民币汇率失调幅度进行测算与判断。研究表明,目前的均衡实际汇率测算方法各含缺陷,且人民币汇率在1996-2007年间未出现严重错位现象。根据目前国际收支失衡的局面,我们建议:大力发展服务业;扩大进口并优化进口格局;灵活运用汇率制度与价格政策相结合的机制,从而保障汇率更加平稳、趋于均衡。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行为均衡汇率模型 人民币错位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项后军 潘锡泉
本文运用Bai-Perron内生多重结构突变检验方法和结构突变协整方法,针对2000年1月-2008年12月的月度数据,对人民币均衡实际有效汇率及其失调程度进行了重新估计。发现样本期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确实发生了两次结构突变,突变时点分别为2002年12月和2007年4月。进一步分析发现,实际有效汇率数据生成过程为均值突变单位根过程,这意味着2005年7月汇改对汇率数据生成过程确实产生了结构性变化的冲击,其结果是使得汇率均值无法回复到突变前的水平,此外,样本期内汇率仍各发生了两次明显的低估和高估,但其失调程度却并未像一些未考虑结构突变的研究那么严重。本文最重要的发现是,升值性汇改政策的实施,不仅基本扭转了汇率长期处于低估的局面,还导致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高估(截至2008年底,约高估10%)。这与胡春田(2009)、刘玉贵(2009)、彭国富(2010)等最近从完全不同的角度对此问题进行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一致,故我们可以认为,一个时期以来的(汇改后近年来的绝大部分时期内)人民币汇率并不存在低估,更不存在欧、美等国最近一直所指责的被严重低估。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黄余送 黄光磊
本文分析了金融开放条件下主权信用评级波动对金融市场安全的影响和传递机制,探讨了主权信用评级、国际投资银行以及投资者预期等因素在国际金融危机中扮演的角色,并从加强对外资机构在华信用评级业务范围和评级流程的监督管理、推进中国信用评级机构国际化建设、理顺评级过程中所涉各方利益、探索投资者的法律保障等5个方面,就促进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公正和稳定提出建议。
关键词:
金融开放 主权信用评级 金融安全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张暾
通过总结主权信用评级调整经济影响的相关研究以及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的评级实践,本文勾勒出主权信用评级调整的主要冲击路径和原理。对于近期我国主权评级被穆迪下调事件,本文认为此次下调在现阶段对中国的影响有限,其最主要的影响在于增加国内企业海外融资成本,未来需重点防范评级机构在短期内集中下调评级所产生的叠加效应。
关键词:
主权信用 信用评级 金融市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祁祥 刘宇飞 段誉
此次美国信用评级事件真正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其背后反映出来的美欧未来经济前景问题,而不是评级所造成的金融市场短期的动荡2011年8月5日,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标准普尔公司(以下简称"标普")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由AAA下调至AA+,这是1917年美国主权信用评级被穆迪授予AAA级后的首次下调。此事一出立刻引起美国乃至世界范围市场的强烈震动。在随后的第一个交易日(8月8日),世界范围内的股市指数全面下跌:美国三大指数下跌幅度在5%~7%不等,欧洲和亚洲的主要交易市场当天也有3%~4%的跌幅,拉美的阿根廷股市更是一天之内下跌了10.73%。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张暾
通过总结主权信用评级调整经济影响的相关研究以及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的评级实践,本文勾勒出主权信用评级调整的主要冲击路径和原理。对于近期我国主权评级被穆迪下调事件,本文认为此次下调在现阶段对中国的影响有限,其最主要的影响在于增加国内企业海外融资成本,未来需重点防范评级机构在短期内集中下调评级所产生的叠加效应。
关键词:
主权信用 信用评级 金融市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侯璐璐 刘元春
本文对新时期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特点进行详细分析,以16家A股上市商业银行的数据为样本,并基于合理的增长趋势假设和最适合对商业银行进行估值的股利现金流折现模型,对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内在价值进行估值。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6家上市商业银行未来的市场价值被低估了,主要原因来自目前投资者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披露不足、利率市场化使商业银行未来存贷利差减小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冲击等方面的担忧。本文结论是我国商业银行应大力发展综合化经营,重视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提高中间业务及表外业务在总收入中的占比,减少对净息差的依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建清 张燕华
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包括产出效应、创新效应、吸收效应和互补效应,绝大多数文献对各类效应的存在性进行了检验,但是由于各自研究视角过于片面,导致许多截然相反的结论无从评判,若能建立一个融合性的实证框架,以进一步验证以往结论的可靠性,将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人力资本在中国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本文借鉴Benhabib和Spiegel(2005)和MRW(1992)增长回归框架,将新古典、新增长以及Nelson-Phelps技术追赶理论融合在一个实证模型中,利用中国1990-2011年分省份面板数据,运用FGLS估计方法检验人力资本各类效应的存在性,以准确评判人力资本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地位,并通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