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89)
2023(5553)
2022(4808)
2021(4233)
2020(3723)
2019(8517)
2018(8788)
2017(18623)
2016(9509)
2015(10927)
2014(11199)
2013(11596)
2012(11193)
2011(10387)
2010(10861)
2009(10709)
2008(10231)
2007(9338)
2006(8892)
2005(8338)
作者
(28770)
(24476)
(23874)
(23045)
(15263)
(11318)
(11077)
(9396)
(8971)
(8742)
(8362)
(7851)
(7811)
(7674)
(7463)
(7342)
(7048)
(6876)
(6850)
(6662)
(6405)
(5873)
(5822)
(5628)
(5512)
(5500)
(5150)
(5150)
(4917)
(4573)
学科
(68441)
经济(68396)
管理(27513)
(24439)
方法(22902)
数学(20840)
数学方法(20771)
(17932)
企业(17932)
中国(16545)
地方(16133)
(12623)
地方经济(12251)
(12051)
(11896)
(11699)
贸易(11691)
(11325)
业经(10931)
(10287)
(9945)
银行(9932)
(9621)
(8707)
金融(8707)
(8426)
农业(8393)
(7936)
环境(7793)
税收(7604)
机构
大学(155585)
学院(154843)
(81364)
经济(79917)
管理(56988)
研究(55496)
理学(48028)
理学院(47487)
管理学(46941)
管理学院(46651)
中国(44478)
(38301)
(32220)
财经(29915)
科学(28834)
(28227)
经济学(27176)
(26919)
研究所(24888)
经济学院(24247)
中心(23706)
(22966)
财经大学(21931)
北京(21272)
(19312)
(19137)
(18580)
师范(18475)
(18407)
业大(17100)
基金
项目(86429)
科学(68030)
研究(65161)
基金(63747)
(53850)
国家(53428)
科学基金(45241)
社会(44697)
社会科(42462)
社会科学(42453)
基金项目(33074)
(31804)
教育(28810)
资助(27193)
(26301)
自然(25957)
编号(25608)
自然科(25288)
自然科学(25280)
自然科学基金(24850)
成果(21814)
(20312)
(20266)
重点(19066)
国家社会(18945)
教育部(17918)
课题(17738)
人文(17640)
发展(17371)
社科(17231)
期刊
(100892)
经济(100892)
研究(56279)
(27961)
中国(27467)
管理(23329)
(18651)
金融(18651)
经济研究(18537)
学报(18159)
科学(18131)
(17405)
财经(16297)
业经(14413)
大学(14325)
(14147)
学学(13647)
问题(13593)
技术(13261)
(11790)
农业(11443)
技术经济(10279)
国际(10049)
商业(9736)
教育(9537)
统计(9174)
理论(8458)
经济问题(8401)
经济管理(8302)
世界(8223)
共检索到2501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帅青红  李成林  胡宏鑫  苗苗  
本文基于电子支付及GDP相关数据,对我国电子支付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计量分析。研究发现:网上支付、移动支付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长期稳定关系;电子支付中的移动支付和网上支付在短期内都对经济增长具有较为显著的促进作用,之后逐渐减小,趋于相对稳定;同时,经济增长对于移动支付和网上支付的促进作用具有滞后性;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电子支付在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中,移动支付贡献增长速度逐渐减弱,相反网上支付增长速度增强。总体而言,网上支付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超过移动支付。此外,经济增长对于电子支付中的网上支付和移动支付都具有较大的贡献度。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龙  
文章运用近16年的转移支付数据验证了龚六堂2000年的观点,即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率与地方经济增长率之间是"倒U型"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导出地方经济增长和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之间也存在着这样"倒U"关系。用这种关系解释两个问题:第一,转移支付对地方经济增长有部分正的刺激作用,无论是富裕地区还是贫穷地区,中央政府都应该对其地方政府给予转移支付,同时转移支付也不是越多越好,也应该有个量的限制,当地方政府的收益足够大时,转移支付对经济增长的刺激就不再那么明显,反而会抑制地方经济增长;第二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尹志超  吴子硕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依托于数字技术的移动支付能否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引擎、新动能?文章使用2016-2020年中国县域数据及北京大学县域数字普惠金融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和工具变量法实证研究了移动支付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移动支付可以显著促进县域经济增长,移动支付指数每提高1%,县域实际GDP提高约1849万元。机制分析表明,缓解信息不对称、降低金融约束、缓解市场规模约束以及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是移动支付发挥作用的主要渠道。异质性分析显示,移动支付对贫困县、西部地区、低经济发展区域的经济有更为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表明移动支付能够发挥普惠效应,从而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推动力。进一步分析表明,移动支付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在促进县域经济增长中存在协同作用。文章的研究为移动支付对县域经济的增长效应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龚六堂  邹恒甫  
本文推广了Barro(1990)和Gong—Zou(1999)关于政府税收与经济增长的模型,讨论了多级政府下的政府花费、税收和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就特殊形式的生产函数和效用函数,导出了经济增长率与政府税收和政府转移支付的关系;通过数值方法讨论了政府税收和政府转移支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杰  龚新蜀  刘林  
中央转移支付无论是总量还是在新疆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近几年来都有明显的加速增长势头,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以后,中央转移支付的增长速度已然超过了新疆经济的发展速度。新疆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外部的帮助、国家的扶植和自身的努力,外商直接投资可以看做外部的帮助,转移支付是国家扶植地方的重要手段,地方财政支出代表自身努力。基于此,结合转移支付、财政支出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利用回归和灰色关联的分析方法,综合分析了分税制改革后它们对新疆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它们对新疆经济都具有促进作用。回归后发现转移支付和财政支出对新疆经济增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郭庆旺  贾俊雪  高立  
本文构建了一个多级政府框架下的两部门内生增长模型,探究最优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规模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以中国现实数据为基础,利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和系统GMM分析了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地区经济增长效应。研究表明,最优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规模主要取决于财政收支分权水平。1995年以来中国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规模总体上较为合理,有助于地区经济增长但影响并不显著;2002年所得税分享制度改革以来,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规模增长过快,与中国的财政收支分权水平不相适应,对地区经济增长产生抑制作用;东部地区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规模偏大,进而不利于地区经济增长但显著性不够稳健;地方公共资本投资和财政收入政策与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政...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贤彬  周海燕  
基于经济增长目标与计划外实际增长分解的新视角,本文以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为核心解释变量,构建了经济增长与目标值设定的地区差异的理论假说。本文实证发现,转移支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逐年递减,对实际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计划外的增长实现的,对目标值的影响相对较小,并且在东部沿海和内陆地区呈现出巨大的异质性。在东部地区,经济增长受到转移支付显著的正面影响,当地方获得更多或者预期到将会有更多的中央财政支持时,地方官员倾向于制定更高的经济增长目标值;而在内陆地区则呈现出显著的负面影响,中央对内陆地区倾斜的转移支付政策降低了该地区经济增长目标以及实际经济增长。这表明,区域间的增长目标管理存在差异,东部沿...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曾明  华磊  彭小建  
基于索洛增长模型,以地方政府财政自给能力作为门槛变量,利用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门槛模型。从财政自给的视角实证考察了1994-2012年财政转移支付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发现:中央转移支付能够有效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其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效应随着地方政府财政自给能力的提升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态势,"分水岭"为67%的财政自给水平。通过对各省级行政区的财政自给能力进行分区发现,当前绝大多数省份处于中下及低财政自给能力的"尴尬区间"。从整体上看,1994-2012年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效率是在下降的,其对于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也呈现下降趋势,提升地方财政自给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昱辉  
文章以泰尔指数衡量了我国地方财政支出差异,并且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分析经济增长、中央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支出差异之间的关系,以及经济增长、中央转移支付对地方财政支出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扩大了地方财政支出差异,而中央转移支付缩小了地方财政支出差异。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祥峰  
随着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经济增长的复杂性使得传统经济增长要素范畴更广。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业的本质要求,以支付系统为代表的金融基础设施则成为现代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资源性要素。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需要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安全、高效、快捷”的支付服务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发展。探讨支付系统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分析基于支付服务视角的经济增长要素,对合理配置金融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鹏博  饶林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与网路技术的发展,电子支付系统得到普及推广,银行业金融机构之间的关联性不断加强,金融市场流动性风险的控制与管理受到普遍关注。存款准备金率作为金融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不仅要发挥金融市场流动性管理作用,而且要满足银行间资金清算的需要。那么,电子支付信息与存款准备金之间的具体关系如何,是否能够反映金融市场对准备金头寸需求的变化,对存款准备金率宏观调控的实施效果又有何影响,对此进行了研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童冬雷  
本文通过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石油消费、石油产量和石油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进行分析,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并进行因果关系检验,模拟了GDP、石油产量和石油价格对石油消费量的影响,并预测了今后我国的石油消费量。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宇轩  吴康萍  赵淳宇  
基于1995—2014年的相关数据,对我国高校科研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高校科研经费投入和人员投入均为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但是经济增长不是高校科研投入的格兰杰原因;高校科研投入与经济增长有长期均衡的关系;高校科研投入对经济增长的短期拉动作用明显,尤其是高校科研人员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高于高校科研经费投入。因此,建议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不断加强,更应增加我国高校科研的投入,加强我国科研人才的培养,提高科研成果的直接转化率,以期望获得更加长期的推动效应,从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旻   刘云飞   王群英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明慧  李永峰  
一般认为 ,能源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之一。但是 ,经济增长对能源发展的拉动作用却往往被人们所忽视。本文从定量方面分析了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论证了能源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影响关系 ,并提出了使能源发展与经济增长保持良性循环的措施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