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96)
- 2023(12592)
- 2022(10710)
- 2021(9912)
- 2020(8567)
- 2019(19420)
- 2018(19269)
- 2017(37810)
- 2016(20070)
- 2015(22713)
- 2014(22439)
- 2013(22155)
- 2012(20616)
- 2011(18828)
- 2010(19163)
- 2009(17925)
- 2008(17156)
- 2007(15196)
- 2006(13727)
- 2005(12450)
- 学科
- 济(102117)
- 经济(102008)
- 管理(59071)
- 业(54563)
- 企(44625)
- 企业(44625)
- 方法(40000)
- 数学(35834)
- 数学方法(35383)
- 中国(26165)
- 农(22768)
- 地方(22486)
- 财(21532)
- 业经(19715)
- 制(18417)
- 贸(16427)
- 贸易(16412)
- 学(16156)
- 易(15951)
- 银(15011)
- 银行(15000)
- 农业(14959)
- 地方经济(14534)
- 行(14428)
- 融(13753)
- 金融(13752)
- 环境(13507)
- 和(13201)
- 体(12750)
- 策(12681)
- 机构
- 大学(291027)
- 学院(288844)
- 济(133602)
- 经济(131056)
- 管理(113747)
- 理学(97105)
- 研究(96693)
- 理学院(96138)
- 管理学(94739)
- 管理学院(94149)
- 中国(74793)
- 财(61338)
- 京(60099)
- 科学(52147)
- 财经(48714)
- 所(46100)
- 中心(44658)
- 经(44092)
- 江(43529)
- 经济学(42186)
- 研究所(41118)
- 北京(38197)
- 范(37932)
- 经济学院(37712)
- 师范(37664)
- 农(36583)
- 财经大学(36038)
- 业大(35495)
- 院(34872)
- 州(34330)
- 基金
- 项目(183041)
- 科学(146061)
- 研究(138871)
- 基金(134775)
- 家(114570)
- 国家(113645)
- 科学基金(98875)
- 社会(91477)
- 社会科(86948)
- 社会科学(86928)
- 基金项目(70065)
- 省(69407)
- 教育(64798)
- 自然(60599)
- 自然科(59207)
- 自然科学(59189)
- 划(58634)
- 自然科学基金(58119)
- 编号(56675)
- 资助(55481)
- 成果(46638)
- 部(42164)
- 重点(40709)
- 发(40684)
- 课题(38547)
- 国家社会(38365)
- 创(37964)
- 教育部(37429)
- 人文(36704)
- 创新(35523)
- 期刊
- 济(153125)
- 经济(153125)
- 研究(94219)
- 中国(53216)
- 财(46720)
- 管理(45913)
- 科学(34901)
- 学报(34868)
- 农(33050)
- 教育(30796)
- 融(30176)
- 金融(30176)
- 大学(28803)
- 技术(28001)
- 学学(26595)
- 经济研究(25416)
- 财经(25080)
- 业经(23274)
- 农业(22103)
- 经(21719)
- 问题(20389)
- 贸(17074)
- 技术经济(16315)
- 统计(15157)
- 国际(15061)
- 理论(14813)
- 图书(13968)
- 商业(13887)
- 世界(13686)
- 现代(13516)
共检索到4454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中
该文以美建国初立国方针之争为起点,从工商业发展入手,重点研究了贸易、人才、科技等政策对美国崛起的影响,探讨了美国在由大变强过程中政府之手的作用发挥问题。具体到我国,该文指出对内深化改革,对外加强全球化的战略运筹是我国由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全球化 产业转型 制造业 自由贸易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占斌 周跃辉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多年的"增长奇迹",从经济总量、部分省市人均GDP、制造业产值、贸易进出口总额、外汇储备等综合指标看,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但还不是经济强国。本文以"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为逻辑线索,针对我国从经济大国到经济强国的历史起点与现实基础、基本内涵与指标体系、横向国际比较、国际国内环境分析等重点问题做了深入研究,并对加快实现经济强国的战略目标、战略任务、重大配套改革举措等关键问题做了详细探讨。
关键词:
中国经济 经济大国 经济强国 发展战略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魏礼群
1.实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战略,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在未来相当长的发展阶段中,必须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持续扩大经济总量,不仅是实现经济强国的重要条件,更是增加社会财富、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茉楠
未来10年,全球能源资源需求增长趋势性放缓、新供给的结构性变化以及消费增长重心转移,将给我国能源资源的获取带来新机遇,但不可忽视全球能源资源的潜在竞争性风险。我国应着手制定包括能源资源储备、能源外交、走出去和拿回来以及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在内的全球能源资源战略。这是迈向经济强国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
迈向经济强国 能源资源战略 能源革命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海启
[目的]提高我国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是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农强国思想的重要论断,也是实现我国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战略要求以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使命。[方法]遵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大时代命题,通过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强农强国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准确把握其理论逻辑、历史教训、现实矛盾、中外经验以及强国要求等战略思想,系统分析了战略判断、战略重点、战略评估等战略要素。[结果]中国强农业必须强,农业强粮食必须强,粮食强农民收入必须高,农民收入高必须以逐步建成现代化农业经济体系为保障。[结论]必须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抓好粮食生产为首要任务,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任务,加速农业发展方式向精准农业方式以及数字农业经济体系转变,加快建成现代化农业经济体系。当前要做好5方面工作:做好"两区"划建管工作,让各地政府种好自己的"责任田";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民种粮的规模效益;以五大振兴和"七个之路"为乡村振兴战略总布局,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向数字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高我国绿色兴农和质量兴农水平;构建现代化农业经济体系,提高我国农业发展的国际竞争力。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培丽
[期刊] 改革
[作者]
杨枝煌
在国际贸易增加值统计框架下,中国对外贸易多为附加值低的加工贸易和转口贸易。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实现此目标应从如下方面着手:建立大外贸发展研究智库体系,健全大外贸发展促进体系,加快推进人民币理性国际化,早日建成国家单一贸易窗口,全面实施自由贸易区优先战略,打造对外贸易新优势,大力培养高端国际化人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从边境开放到境内开放,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丁任重
私营经济蜕变于个体经济,其运行特征为:利益直接,决策单一,自主经营,权、责、利高度统一。私营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监督、控制和公有经济参与下的资本主义经济。因而是为公有制所规范的国家资本主义。对私营经济应采取允许发展、长期存在、逐步引导、帮助提高、加强管理、兴利除弊的政策和措施。从发展趋势来看,私营经济将从手工技术转向现代技术,从独资企业转向合伙企业和股份企业,从农村转向城市,与公有制经济的联系将由松散型转向紧密型。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池元吉,李俊江
世纪之交的日本东亚经济战略,其核心内容是以东亚地区作为实施全球战略的重要立足点和出发点,以增加对东亚地区的直接投资、技术转让、扩大进出口贸易和发展援助为手段,促进东亚经济一体化,最终建立以"雁型模式"为基础的东亚经济圈。但该战略的实施要受东亚地区经济、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这一战略的实施既有可能性,又有局限性。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隋映辉
《从市场大国到经济大国》一文,论述了中国大市场这一战略性竞争资源的作用,合理有效地协调竞争结构和配置区域市场开放的利益格局,对21世纪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中国从市场大国向经济大国演进的重大意义。文章着重就对建立竞争性的市场体系、市场结构特征、市场战略选择等提出了一些看法。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刘宝荣 李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过四个 五年计划期间的努力,对外经济贸易发展很快,现已达到一个相当的规模。国民经济发展与国际经济的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十五”计划和其后一段时期,将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领域,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力争成为一个对外经济贸易强国,积极而又健康地融入世界经济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关志雄 郎平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刚
一国经济崛起时期通常面临本币升值压力,虽然压力类型和特征不同,但购买力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以及从政治经济学视角都能解释压力形成的根源。从日德经济崛起与本币升值压力的历史回顾来看,二者之间存在相关性、滞后性、阶段性和诱发性特征。日本和德国在应对本币升值过程中实施的政策及其理念各异,具体可表述为主动渐进升值与被动大幅升值的汇率政策、独立自主的货币政策与依附于汇率目标的货币政策、放松资本管制和依附于汇率目标的资本管制、政策组合有效和政策搭配失误、一以贯之的社会市场经济和零打碎敲的国家干预经济理念五个方面,而由此带来的不同政策效应也给我国当前应对人民币升值压力以诸多启迪。
关键词:
大国崛起 本币升值 政策应对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占斌 杜庆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要判断,提出了"加快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努力方向和"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本文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解析了"加快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时代背景、思想内涵、时代特色、发展路径、战略保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