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1768)
2022(1712)
2021(1620)
2020(1499)
2019(3456)
2018(3720)
2017(8365)
2016(4446)
2015(5278)
2014(5284)
2013(5589)
2012(5565)
2011(5256)
2010(5419)
2009(5297)
2008(5260)
2007(4878)
2006(4656)
2005(4333)
2004(3758)
作者
(13842)
(11459)
(11138)
(10854)
(7072)
(5300)
(5228)
(4256)
(4101)
(4081)
(3736)
(3656)
(3602)
(3598)
(3526)
(3382)
(3317)
(3283)
(3262)
(3221)
(2990)
(2789)
(2730)
(2656)
(2621)
(2569)
(2531)
(2437)
(2309)
(2191)
学科
(21221)
经济(21201)
管理(11628)
(11341)
方法(10561)
数学(10031)
数学方法(9995)
中国(8933)
(7391)
企业(7391)
(6684)
(6036)
(5654)
贸易(5649)
(5595)
银行(5589)
(5578)
(5426)
(5276)
(4181)
(4173)
金融(4173)
税收(3975)
(3951)
制度(3820)
(3820)
(3696)
农业(3466)
(3431)
(3421)
机构
大学(74830)
学院(73315)
(35507)
经济(34824)
管理(26531)
研究(25284)
理学(22077)
理学院(21854)
管理学(21625)
管理学院(21484)
中国(21083)
(19095)
(16358)
财经(14867)
(13405)
(13175)
科学(12712)
经济学(11926)
研究所(11468)
北京(11203)
财经大学(11020)
经济学院(11000)
中心(10740)
(10452)
(9364)
(9045)
师范(8988)
(8630)
(8572)
业大(8173)
基金
项目(38184)
研究(30073)
科学(29446)
基金(27521)
(23086)
国家(22906)
社会(19421)
科学基金(18561)
社会科(18453)
社会科学(18449)
基金项目(13996)
教育(13901)
(13593)
编号(12755)
资助(12369)
(11878)
成果(11436)
自然(10279)
自然科(9966)
自然科学(9961)
(9776)
自然科学基金(9773)
(8651)
课题(8648)
教育部(8500)
重点(8461)
(8155)
人文(8127)
社科(8091)
国家社会(7997)
期刊
(40663)
经济(40663)
研究(27708)
(12583)
中国(12318)
(10442)
金融(10442)
管理(10250)
(8435)
学报(8409)
科学(8271)
财经(7651)
经济研究(7416)
业经(6770)
教育(6715)
大学(6656)
(6599)
问题(6477)
(6317)
学学(6172)
技术(5778)
农业(5687)
国际(5294)
理论(5189)
商业(4697)
实践(4641)
(4641)
技术经济(4193)
统计(4085)
经济问题(3770)
共检索到1168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林富德  
自建国以来,特别是七十年代以来,我国生育率经历了急速、持续的转变过程,这种转变直接反映出我国控制人口的成绩,我国已从一个高生育率水平转变为达到更替水平的国家。正是这一转变,调节了人口增长速度、改变着人口结构,使人口与经济更协调地发展。因此,分析我国生育率的状况及其发展趋势,是剖析中国人口形势的一个重要关键。它对于研究我国人口发展战略、进一步完善人口政策、加强人口学的科学研究,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林富德  
七十年代以来,我国生育率发生持续转变,分析影响转变的主要因素,并对各因素的作用程度作出定量对比,对于预见生育率发展的未来趋势,进一步完善生育政策,具有战略意义。 一、从生育率的地区差别,看经济因素在生育率转变中的显著作用。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与资源分布不匀,各地经济发展也不平衡,对比各地总和生育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谭晓青  
目前,在对中国生育率变化的研究中,激烈争论的焦点是导致生育率由高向低迅速转化的原因。近些年来,中外人口学家用大量的文章和专著描述和分析了30年来我国妇女生育的现状和变化,对计划生育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在生育率变化中所起的作用分别给予了评价。本文试图用孩子需求一供给理论模式和现有数据阐述现代化与生育率转化之间的概念联系,指明现代化必须通过一组介入因素对生育行为产生影响。这组介入因素的引进将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为什么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在不同的社会经济体制和文化条件下,会存在着不同的生育行为。然而,短缺的资料和数据限制了文章的深入。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宋瑞来  
一、研究目的 从1949年到1991年,中国的人口形势经历了戏剧性的变化。特别是从1970年到1980年,中国的TFR从5.81骤降至2.24。1980年以后,TFR基本上在2.5左右的水平波动。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查瑞传  
1982年中国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提供了大量数据,使人们有可能从多方面对1981年的生育水平、生育模式和影响生育率的各种因素进行较详细的分析。同年还进行了1‰生育率抽样调查。1983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则提供了各年份的人口数据和各地区的经济指标。作者曾依据这3项资料来源,对中国的生育水平、发展变化过程和影响因素进行过一些分析探讨,得到某些结论,写成《中国生育率的水平和变化》一文,提交1984年12月2~8日在美国夏威夷州檀香山举行的“中国1982年人口普查国际讨论会”。此后,该文始终未以中文在国内发表。11年后重读此文,觉得当时所概括的对某些规律性的认识和结论进一步为80年代的人口发展所证实,现在仍有必要重申。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卫  高爽  
通过对总和生育率、去进度效应总和生育率及内在总和生育率的对比分析,对中国生育率转变过程中生育行为的结构进行剖析,对生育的数量效应、进度效应在生育率变动中的各自的作用进行定量分解。内在总和生育率在估计时期生育水平上,是比总和生育率和去进度效应总和生育率更好的指标,能够更准确测量生育的进度效应。结果表明1970年代我国生育率下降中的数量效应占比远超进度效应,达到3/4;1980年代数量效应的比例也达到2/3;1990年代,数量效应作用比例为略高于50%;而2000年以来数量效应和进度效应的作用此消彼长,总体而言,数量效应不足50%。1970年代,进度效应使总和生育率下降0.2~0.4;1980年代,进度效应很小;而1990年代以来,进度效应使总和生育率下降0.1~0.2。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卫  
我国快速经历的人口转变所引起的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一直为人们所观注。其中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趋势最为引人注目,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为研究中国人口的变化提供了最新信息,在此基础上学术界和有关部门进一步展开了对我国人口老化的研究。本文作为其中之一,旨在考察我国生育率转变与人口老化的趋势,包括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对这一趋势的影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林富德,王丰,阎瑞  
从人口纳入国民经济计划的70年代前期开始,中国的生育率出现了持续下降的势头。1970年到1980年,全国总和生育率由5.01降至2.24,降低了55%。其中城市比农村下降得更快,城市街道的总和生育率从3.2降到1.2,下降了63%;县属乡从5.6降为2.6,下降了54%,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卢启文  
中国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内实现从高生育率向低生育率转变的事实,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由于中国生育率迅速下降时期正是政府大力提倡和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的时期,在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中都存在将这一下降原因简单地归结为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结果的倾向,而忽视了这一现象背后更加广泛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这既不利于深入的理论探讨,也无助于人口政策的顺利实施。这个问题已引起人口理论界的注意,表现在对中国生育率下降原因的探讨,特别是对生育率下降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探讨文章逐渐增多。本文试图对这类文章作一综述,以期引起人口学界的进一步注意和讨论。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宋瑞来  
一、研究的必要性 近一阶段有关社区层次的社会、经济变量与家庭生育行为的关系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兴趣。这一问题的提出主要基于下列理由: 第一,以往有关生育率决定因素的研究,特别是大量的实证研究,或强调宏观变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邬沧萍  
当前世界一百多个国家中出生水平差别很大,高的高达45‰—50‰,甚至有更高的。非洲的马里、苏丹、尼日利亚、肯尼亚,亚洲的南北也门、阿富汗、孟加拉等以及拉丁美洲的洪都拉斯、尼加拉瓜等都是高出生的类型。在这些国家里一个育龄妇女平均生育近7个小孩。但是在另一端,却有些国家出生率低到10‰—13‰,一个妇女平均生育1.5—1.7个小孩。西北欧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慰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地理环境复杂,经济文化在地区间发展很不平衡,这种差异导致了生育水平在不同地区间的差异。 年龄别生育率提供了一种模式,能比较真实地反映生育水平及其在不同年龄组的分布状况,可以为进一步分析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对生育的影响提供充分的依据。本文想就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将全国28个省市(台湾、西藏资料暂缺)的生育模式比较清晰地呈现出来,并对其进行分类,给予一个初步的分析。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林富德  
总和生育率作为衡量生育水平的综合指标,由于它抽象了年龄结构的影响,在人口再生产的分析中,起特殊重要作用。但对这一指标的认识,还有很大分歧,一说它是“评价计划生育工作成绩的最直接、最贴切的指标”;一说它“不能说明平均一个妇女一辈子生育的子女数……,更不能据以评价一个地区的计划生育工作进行的好差”。因此,阐明总和生育率指标的性质,分析影响它变动的各种因素,把握在普遍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情况下,总和生育率的发展趋势,评价这个指标在计划生育指标体系中的作用,就很有必要。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蔡昉  
生育率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下降,是一个各国普遍观察到的现象。同时观察到的事实则是,生育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则导致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反过来削弱经济增长潜力,拖慢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由于研究者对于生育率变化决定因素的规律尚未充分认识,在解释这种不对称乃至对立的因果关系方面颇显捉襟见肘,构成一个所谓的“生育率悖论”。本文通过援引国际经验和分析中国的特殊人口转变过程,尝试揭示中国目前形成的极低生育率不是一种宿命。通过更完整的经济社会发展,或通过人类发展指数的提升,特别是有针对性地解决制约家庭发展的诸因素,拓展家庭资源预算曲线,可以预期生育率朝着更替水平(同时也是意愿水平)的反弹,从而打破生育率悖论。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何林浩  陈梦  
近年来我国女性在家庭内部的地位显著提升,这可能对家庭生育率产生抑制作用。本文使用CGSS数据对假说进行了检验,以夫妻教育水平差距作为家庭地位差异的代理变量,排序logit模型的实证结果显示,妻子教育水平相对于丈夫越高的家庭生育的子女数量越少。本文从城乡异质性等多个方面进行稳健性检验,进一步验证了"谈判机制"的存在性。本文把近年来我国家庭内部的结构变化与生育率下降联系了起来,拓展了生育率影响因素的研究范围,有助于全面理解我国当前生育率问题的严峻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