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13)
2023(14552)
2022(11867)
2021(10931)
2020(9049)
2019(20586)
2018(20784)
2017(40505)
2016(22384)
2015(25386)
2014(25555)
2013(25023)
2012(23523)
2011(21636)
2010(22359)
2009(20942)
2008(20432)
2007(18662)
2006(17138)
2005(16068)
作者
(67993)
(56198)
(55992)
(53654)
(36136)
(26828)
(25502)
(21870)
(21622)
(20458)
(19300)
(18859)
(18471)
(18291)
(17871)
(17452)
(16864)
(16502)
(16455)
(16375)
(14472)
(14285)
(13979)
(13005)
(12819)
(12781)
(12770)
(12650)
(11638)
(11284)
学科
(97758)
经济(97655)
管理(59690)
(58150)
(44267)
企业(44267)
方法(37318)
数学(33102)
中国(32675)
数学方法(32496)
(29775)
地方(24715)
业经(22222)
(21513)
(20008)
农业(19489)
(19249)
(18395)
贸易(18377)
(18374)
银行(18331)
(17808)
(17775)
(16934)
金融(16933)
(15553)
(15251)
理论(14452)
环境(14162)
技术(13775)
机构
学院(324572)
大学(322193)
(134066)
经济(131009)
研究(119082)
管理(118191)
理学(99558)
理学院(98397)
管理学(96334)
管理学院(95751)
中国(92293)
科学(73264)
(71025)
(63859)
(62791)
(59933)
研究所(56536)
中心(53441)
(52797)
财经(48639)
业大(48164)
农业(47041)
北京(45831)
(44150)
(43924)
师范(43600)
(43088)
(41915)
经济学(40477)
(37840)
基金
项目(204504)
科学(159203)
研究(149476)
基金(144616)
(127354)
国家(126270)
科学基金(105945)
社会(92403)
社会科(87521)
社会科学(87500)
(81758)
基金项目(73979)
教育(69430)
(69133)
自然(67918)
自然科(66312)
自然科学(66293)
自然科学基金(65074)
资助(62009)
编号(61687)
成果(51976)
(49294)
重点(47134)
课题(45084)
(44619)
(41947)
创新(39308)
发展(39230)
科研(38743)
(38597)
期刊
(159079)
经济(159079)
研究(103118)
中国(72976)
(56403)
学报(51692)
科学(47632)
管理(47025)
(46393)
教育(41857)
大学(38982)
农业(38407)
(37642)
金融(37642)
学学(36501)
技术(30020)
业经(27425)
经济研究(26186)
财经(23981)
问题(21166)
(20721)
(20150)
(17392)
统计(16754)
技术经济(16243)
国际(15820)
图书(15791)
商业(15383)
理论(15099)
(15056)
共检索到5165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闫振宇  陶建平  徐家鹏  
规模化是我国未来生猪养殖发展的方向,但并不意味着养殖规模越大越好。各地区生猪养殖规模化的合理性、科学性、适度性,很大程度上决定生猪养殖规模效益的有效性。本文分析表明,从全国平均水平来看,我国生猪中等规模养殖方式盈利能力最强。具体到各生猪主产省,盈利能力最强的养殖方式在省际之间存在差异;当前生猪规模养殖存在疫病防控现状不佳、养殖生产成本和出售价格不具优势、标准化水平亟待提高等问题。文章最后结合当前全国及省际生猪规模化发展现状和问题,提出了促进我国生猪规模养殖健康发展的相应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侯国庆  马骥  
有关规模经营的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和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以蛋鸡为例,利用2015年全国7省份微观调研数据,对农户家禽养殖规模的发展现状及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农户蛋鸡养殖规模增长较快,但小规模养殖户仍占据较大比例;大型规模化养殖是蛋鸡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不同养殖规模下农户的个人特征、经营特征、养殖情况和蛋鸡粪便处理方式等存在较大差异。据此,本文对如何推进农户家禽规模化养殖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侯国庆  马骥  
有关规模经营的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和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以蛋鸡为例,利用2015年全国7省份微观调研数据,对农户家禽养殖规模的发展现状及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农户蛋鸡养殖规模增长较快,但小规模养殖户仍占据较大比例;大型规模化养殖是蛋鸡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不同养殖规模下农户的个人特征、经营特征、养殖情况和蛋鸡粪便处理方式等存在较大差异。据此,本文对如何推进农户家禽规模化养殖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园园  沙鸣  孙世民  
[目的] 2007年以来国家实施"一揽子"补贴政策,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显著提高,但也呈现出明显的规模差异和省际差异。[方法]基于相关统计数据,利用生猪规模养殖指数详细透视了生猪养殖优势省份规模养殖的发展历程及规模化特征。[结果]生猪规模养殖呈现向华北和东北地区富集的基本趋势,但目前生猪养殖规模化的层次仍较低;吉林、黑龙江、山东属生猪规模养殖特快发展区,辽宁、江苏、河南和广东属于快速发展区,安徽、湖北、湖南、广西和四川属缓慢发展区,河北属约束发展区。[结论]在山东、江苏、河南和广东,重点推进年出栏50~100头的养猪场户向年出栏100头以上的养猪场户转化;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应进一步鼓励年出栏100头以上的养猪场户适当的扩大规模;而在河北,考虑产业布局和环境规制等因素,则有序退出生猪规模养殖。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明利  李鹏程  马晓萍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经济的主旋律。畜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在满足城乡居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中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界定为实现“优质、高效、安全、环保”目标,即要实现产品质量安全性高、生产效率高、环境友好和疫病防控能力强。以生猪为例,本文实证分析了单体养殖规模的扩大对生产效率、粪污治理与疫病防控等的影响,进一步模拟了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下生猪养殖规模结构调整对社会经济福利变动的影响,发现重点提高中等规模养殖场(户)的比例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因此,中国生猪养殖规模化需要走重点发展中等规模养殖场(户)的道路。本文最后探讨了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包括聚焦传统观念的转变来提升生产效率、建立和完善粪污肥料化利用的相应机制以及全面提升疫病防控能力等。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冉  陈洁  
本文在对美国生猪养殖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充分依托饲料资源布局、规模集约化生产、产业化组织化程度高的特点,美国生猪业强大的竞争力与政府在生产社会化服务、确保质量安全、环境保护和促进出口等方面的政策密不可分。借鉴其发展经验,中国生猪养殖业未来政策支持重点应在促进生猪规模化养殖、提高组织化和产业化水平、完善质量安全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体系等方面。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许彪  施亮  刘洋  
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在1990年以前主要以散养模式为主,年出栏生猪占比达到90%。近年来,生猪规模化养殖比例不断上升,养殖规模化驱动因素包括机会成本、周期洗牌、环保压力。从行业进入退出模式分析,未来生猪养殖行业格局将呈现龙头企业产能快速扩张,但同时粘性化散户并存。在公司与农户紧密结合型、公司与农户松散结合型、重资产型三种主流规模化模式中,紧密结合型是现阶段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模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耀文   王明利  
在使用生命周期法测算2007-2020年省际生猪碳排放的基础上,系统考察了生猪产业规模化发展对生猪碳排放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第一,生猪碳排放呈现出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和聚集效应,即一个地区的生猪碳排放与周边地区密切相关;第二,生猪产业规模化发展对生猪碳排放呈现显著的“倒U型”关系,规模化发展对生猪碳排放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当生猪产业规模化率保持在45.1%以上时,规模化发展可有效促进生猪产业碳减排;第三,小规模生猪养殖占比与生猪碳排放是显著的单调递增关系,而中规模和大规模生猪养殖占比与生猪碳排放之间表现显著的“倒U”型关系;第四,聚集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是生猪产业规模化发展影响生猪碳排放的主要作用途径。建议合理规划生猪产业的空间布局,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发挥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稳妥实现生猪产业碳减排与规模化发展的“双赢”目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耀文   王明利  
在使用生命周期法测算2007-2020年省际生猪碳排放的基础上,系统考察了生猪产业规模化发展对生猪碳排放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第一,生猪碳排放呈现出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和聚集效应,即一个地区的生猪碳排放与周边地区密切相关;第二,生猪产业规模化发展对生猪碳排放呈现显著的“倒U型”关系,规模化发展对生猪碳排放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当生猪产业规模化率保持在45.1%以上时,规模化发展可有效促进生猪产业碳减排;第三,小规模生猪养殖占比与生猪碳排放是显著的单调递增关系,而中规模和大规模生猪养殖占比与生猪碳排放之间表现显著的“倒U”型关系;第四,聚集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是生猪产业规模化发展影响生猪碳排放的主要作用途径。建议合理规划生猪产业的空间布局,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发挥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稳妥实现生猪产业碳减排与规模化发展的“双赢”目标。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梁世夫  陶桂任  
为探讨不同规模生猪养殖业生产效率的提升路径,基于国内15个生猪养殖主产省区2005—2018年相关统计数据,运用核密度曲线描述不同规模全要素生产率动态演进特征,采用固定效应估计、两阶段最小二乘回归、全面可行的广义最小二乘法、空间杜宾模型和两区制空间杜宾模型进行生猪养殖业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小规模、中规模的全要素生产率呈明显上升态势,大规模的全要素生产率则相对稳定;2)产业集聚对不同规模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均呈“倒U型”特征,在拐点到达前,产业集聚对小规模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作用最大;3)产业集聚对不同规模全要素生产率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4)集聚水平不同省区间的空间溢出效应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因此,应形成以小规模为基础的市场结构体系,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的流动;湖南省和云南省应延长产业链,发挥其带动作用,其余13个省区应推进产业规模扩张进程。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沈银书  吴敬学  
本文分析了美国生猪养殖业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出现巨大的规模和结构变化,并与中国的生猪规模化养殖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950年以来,美国猪场总数大幅减少,而猪场平均存栏量不断扩大,尤其是大规模猪场(年末存栏量2 000头以上)出栏量及其所占比重增长迅速。2009年,美国生猪市场主要是由1 000头以上规模猪场决定的,而中国生猪市场主要是由1 000头以下规模猪场决定的。从美国的生猪规模化养殖进程中至少可以汲取3点经验:一是创新生产组织管理模式,不断扩大合同生产比重,推进生产的专业化与规模的扩大;二是加强新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不断提高生猪生产性能与生产效率;三是有效管理猪场废弃物,实现环境保...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烁  郭军  陶建平  刘苇  孙康泰  
推行规模化养殖是保障生猪生产供给、提升产业效率的重要措施。本文采用2006—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在HP滤波法测度生猪价格波动的基础上,运用普通面板数据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规模化养殖对生猪价格波动是否存在平缓效应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规模化养殖的确能平缓生猪价格波动且呈现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规模化养殖对生猪价格波动的抑制作用随着生猪疫病指数的增加呈现边际递减的门槛效应特征;在规模养殖细分水平下,中规模养殖对生猪价格波动的平缓作用最强、受疫病影响最弱。本文提出引导生猪养殖企业适度规模经营、大中小各类规模养殖企业有序发展、加快生猪产业链整合以平缓生猪价格波动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江艳军  杨少华  王凯  王海涛  
环境规制是中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的重要影响因素,而环境事务管理权限的划分直接影响环境规制的作用效果,进而影响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规模化养殖是生猪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探究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的驱动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2001—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从环境规制、环境分权的角度分析其对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的内在驱动机理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对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的影响呈先负后正的“U”型特征,而环境分权、环境行政分权对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的影响呈倒“U”型特征。环境分权在环境规制对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的影响过程中起正向调节作用。从地区及规模异质性来看,生猪重点发展区的环境规制不利于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的提高,而适度发展区的促进效果明显,分权作用显著降低了万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场规模化程度。同时,生猪粪污资源化利用在环境规制、环境分权对生猪养殖规模化影响的过程中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晶  张科静  丁士军  
理论界普遍认为养殖规模化具有缓解畜禽产量波动的作用。基于2000-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检验并估计养殖规模化对我国生猪产量波动的稳定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规模化水平的提高的确有利于降低生猪出栏量波动幅度,但这种稳定效应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性,规模化水平每提高10%,将使猪肉价格上行引发的出栏量正向波动显著降低1%,而养殖规模化对负向冲击因素造成的出栏量负向波动抑制作用并不明显。进一步分析表明,总体规模化水平偏低、规模养殖场规模经济效应优势不明显、纵向一体化水平偏低等内部因素和生猪价格剧烈波动、饲料成本上涨和疫病冲击等外部因素共同作用是造成目前养殖规模化无法有效缓解生产负向...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亚伟  朱增勇  
日本、韩国畜牧业规模化发展总的特点是养殖场户持续减少、养殖规模适度扩大、养殖优势区域集中度提高和畜禽产品总体保持增长。中国与日韩在人均农业资源上都是相对紧缺的,而人均经济水平与日韩有差距。因此,可以判断中国畜牧业规模化发展还正处于转型升级中,鉴于资源紧缺的现状,中国畜牧业规模化发展也要走资源节约型的道路,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实现标准化产业化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