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71)
2023(9838)
2022(8710)
2021(8076)
2020(7165)
2019(16530)
2018(16809)
2017(33333)
2016(18341)
2015(21058)
2014(21598)
2013(21600)
2012(20267)
2011(18566)
2010(18902)
2009(18181)
2008(18404)
2007(16871)
2006(15021)
2005(13943)
作者
(55370)
(46367)
(46165)
(44494)
(29323)
(22085)
(21196)
(18082)
(17307)
(16669)
(15628)
(15541)
(14847)
(14782)
(14642)
(14578)
(14079)
(13691)
(13573)
(13417)
(11698)
(11554)
(11328)
(10578)
(10477)
(10468)
(10454)
(10368)
(9381)
(9116)
学科
(77416)
经济(77307)
管理(57644)
(52482)
(42713)
企业(42713)
方法(36400)
数学(32379)
数学方法(32112)
(23503)
中国(21766)
(21673)
(21183)
业经(15844)
(15736)
贸易(15726)
(15350)
(15248)
银行(15214)
(14973)
(14498)
(13958)
财务(13919)
财务管理(13879)
(13486)
(13413)
金融(13409)
企业财务(13112)
农业(13038)
地方(12313)
机构
大学(278180)
学院(275640)
(117214)
经济(114656)
管理(103793)
研究(92649)
理学(88248)
理学院(87316)
管理学(85905)
管理学院(85408)
中国(73397)
(59407)
(59400)
科学(55064)
(48073)
(47102)
财经(46095)
(43234)
中心(43100)
研究所(42936)
(41533)
业大(40693)
北京(37981)
农业(37393)
经济学(36902)
财经大学(34056)
(33758)
(33521)
经济学院(33447)
师范(33381)
基金
项目(172296)
科学(134599)
研究(125642)
基金(125129)
(108633)
国家(107775)
科学基金(91082)
社会(79285)
社会科(75172)
社会科学(75149)
(66634)
基金项目(66054)
教育(58439)
自然(58340)
自然科(56884)
自然科学(56866)
(56540)
自然科学基金(55864)
资助(52175)
编号(51806)
成果(43519)
(39592)
重点(39033)
(36343)
课题(35550)
(35477)
(35359)
教育部(33890)
创新(33274)
科研(33209)
期刊
(131195)
经济(131195)
研究(83526)
中国(55511)
(47510)
学报(42935)
(42686)
管理(38655)
科学(38461)
大学(32662)
学学(30771)
(29332)
金融(29332)
农业(28206)
教育(25678)
技术(23957)
财经(23703)
经济研究(21027)
业经(20801)
(20270)
问题(18246)
理论(16217)
(15399)
实践(14630)
(14630)
(14541)
技术经济(14125)
统计(13283)
(13076)
商业(12982)
共检索到4208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涛  卢凤君  李晓红  刘晓峰  
我国生猪价格波动表现为正常波动和非正常波动两种形式,其中非正常波动是阻碍我国生猪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瓶颈。生猪价格非正常波动的根本性原因是生猪市场体系不完善、生产经营主体行为不协同和政府调节滞后/过度、错位/缺位。抑制生猪价格非正常波动需要遵循重点突出与整体兼顾、事前控制和短期与中长期相结合的原则,通过提高政府调节的有效性,完善生猪市场体系,加强生猪养殖主体行为的科学性和协同度,促使生猪价格由非正常波动向正常波动转变。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高笋元  
生猪价格剧烈波动困扰着广大养殖户和政府监管部门,尤其是在流通环节,生猪价格经常出现较大波动,出现"猪贱伤农"。研究生猪流通环节价格的形成机制,进而明确其波动的内在原因,有利于相关政府监管部门出台防控生猪价格大幅波动的措施。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焦长丰  白人朴  
在建立我国粮食供给波动产生和传导图的基础上,分析了粮食供给波动产生或传导的系统内和系统外原因及不同原因在系统中的不同功能,重点分析了市场波动的放大和传导过程,包括农民市场供给粮波动放大的根本原因分析,完全自由竞争的中国粮食供求模型分析和政府行为的作用分析。认为我国粮食供给波动的深层次原因是种粮比较利益的波动,其深层次原因是农民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平抑粮食供给波动要求发挥政府有效的宏观调控作用,宏观调控政策必须尊重市场对粮食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培育多个粮食市场主体。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明利  肖洪波  
本文把生猪生产波动的成因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因素,包括生猪价格、玉米价格和能繁母猪数量;二是外部冲击,包括GDP增长率、相关政策及重大疫病等。实证分析各因素对生猪生产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能繁母猪对生猪生产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玉米价格和生猪价格,GDP增长率和疫病的影响较小,但疫病的持续影响较大;大部分影响因素的时滞二年模型的模拟效果最佳。建议生猪业宏观调控要充分考虑到波动的重要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时滞,并在养殖基础设施、养殖科技进步及疫病防控等支撑体系建设上加强扶持,进而全面提升生猪产业的整体素质,从根本上减缓波动。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高晓辉  
由于猪肉在构成我国CPI的所有规格品中所占权重最高,因此猪肉价格波动成为近年来物价变动的重要推手。本文分析了我国生猪价格波动的周期规律,探究了影响生猪价格波动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了平抑生猪价格波动幅度、营造宏观调控良好物价环境的相关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段海波  薛英俊  
生猪生产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也与居民生活水平息息相关。然而,由于生猪生产的特殊性以及市场因素的变化,我国生猪市场价格呈现出较为频繁的波动特征,而且在近几年尤为明显。这不仅加剧了总体价格形势的复杂性,也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深入探讨我国生猪市场的价格波动特征,并据此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立中  刘倩倩  辛国昌  
本文利用1988-2011年的数据,采用VAR模型,对我国生猪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生猪生产成本对生猪价格的冲击最大;城镇居民收入对生猪价格波动的冲击较大而迅速;基础母猪头数、猪肉产量、替代品肉鸡价格对生猪价格影响也比较大,并且存在明显的滞后期;而国家猪肉储备对生猪价格的冲击不大。并据此提出了建立生猪期货市场、优化生猪补贴政策、完善生猪价格预警机制等调控对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翁鸣  
本文从养殖规模及市场地位的视角,分析了我国生猪价格大幅波动的基本原因是生猪生产的分散、小规模和管理粗放,并运用蛛网理论进行解释。同时,生猪市场不同主体之间地位不对等加剧了生猪价格波动。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殷传麟  周兵兵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瑾  郭利京  
生猪价格波动是各种因素对生猪生产和猪肉消费共同影响的结果。文章运用X12乘法模型和H-P滤波分解技术,将我国2000-2013年生猪价格月度时间序列数据分解为趋势性成分、周期性成分、季节性成分和不规则性成分,同时对我国生猪价格波动特征和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根据分析结果,针对生猪养殖主体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潘方卉  刘丽丽  庞金波  
"猪周期"问题一直是困扰生猪产业健康发展的难题,以往研究大都是建立在谱分析和滤波分析方法基础上的,本文则采用三区制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方法,对中国生猪价格周期波动的特征与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生猪价格周期波动中表现出显著的非对称性特征,即生猪价格在"下跌阶段"、"稳定阶段"和"上涨阶段"上的方差、区制转移概率、自持续概率和平均持续期存在着显著差异。此外,"猪周期"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疫病、政策、自然灾害等外界冲击导致的供需关系失衡,而生猪饲养是生猪产业链上抵御外界冲击能力最差,遭受损失可能性最高的环节。因此,为了缓解猪周期,一方面应该依据区制的非对称性特征来制定价格调控政策,另一...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曾雅婷   霍昊然   王晓睿  
基于2000—2021年省际面板数据检验生猪价格波动对养殖规模调整的非对称性影响机制以及养殖规模化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第一,价格波动会对下一期生猪养殖规模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且该影响具有非对称性,表现为价格下降时的边际影响显著高于价格上升时,证实生猪养殖户存在明显的损失厌恶型非理性调整行为;第二,养殖规模化会对由价格波动导致的养殖规模调整产生非对称性的负向调节效应,表现为价格下降时的负向调节效应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价格波动对养殖规模调整的影响主要由养殖户数量的变动而非户均养殖规模调整导致,且小规模养殖户对价格下降的“利空”消息反应更敏感,会因为价格下降产生市场退出行为,大规模养殖户则对价格上涨的“利好”消息更敏感。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曾雅婷   霍昊然   王晓睿  
基于2000—2021年省际面板数据检验生猪价格波动对养殖规模调整的非对称性影响机制以及养殖规模化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第一,价格波动会对下一期生猪养殖规模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且该影响具有非对称性,表现为价格下降时的边际影响显著高于价格上升时,证实生猪养殖户存在明显的损失厌恶型非理性调整行为;第二,养殖规模化会对由价格波动导致的养殖规模调整产生非对称性的负向调节效应,表现为价格下降时的负向调节效应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价格波动对养殖规模调整的影响主要由养殖户数量的变动而非户均养殖规模调整导致,且小规模养殖户对价格下降的“利空”消息反应更敏感,会因为价格下降产生市场退出行为,大规模养殖户则对价格上涨的“利好”消息更敏感。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朝英  徐学荣  
使用2000—2009年中国生猪批发价格月度数据,分析了我国生猪批发价格运动的轨迹。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生猪批发价格年度内震荡加剧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波动特征。并利用ARCH模型对生猪批发价格波动的动态过程进行了分析,发现滞后1期及滞后5期的生猪批发价格变动与当期价格变动的方向相同,而滞后2期的批发价格对当期价格有回调作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于景元  何湘伟  郑兵  
本文利用系统科学的分析方法,研究了信贷、货币流通规律。根据经济系统一般均衡的理论,在物质生产和资金流通两大部门的框架上建立了信贷和货币流通的动态控制模型,应用最优控制理论研究了金融系统的最优控制问题,并给出了数值结果,这些结果已上报给国家有关决策部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