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05)
2023(12577)
2022(10835)
2021(9807)
2020(8354)
2019(19273)
2018(19064)
2017(37423)
2016(20344)
2015(23352)
2014(23730)
2013(23811)
2012(23141)
2011(21337)
2010(21951)
2009(20748)
2008(20635)
2007(18885)
2006(17044)
2005(15981)
作者
(62242)
(51945)
(51922)
(49546)
(33102)
(24778)
(23743)
(20194)
(19541)
(18784)
(17820)
(17191)
(16689)
(16640)
(16241)
(16190)
(15470)
(15383)
(15042)
(15000)
(13366)
(12998)
(12737)
(11872)
(11846)
(11785)
(11633)
(11517)
(10636)
(10323)
学科
(111039)
经济(110944)
管理(54203)
(52911)
(39834)
企业(39834)
方法(39293)
数学(34425)
数学方法(34208)
中国(31142)
地方(29008)
(28180)
业经(22617)
(21461)
(19960)
(19515)
农业(18757)
(18587)
贸易(18573)
(17905)
地方经济(17639)
(17212)
银行(17182)
(16648)
(16626)
金融(16624)
环境(14847)
(14700)
(14292)
产业(14274)
机构
学院(311125)
大学(310402)
(141811)
经济(138917)
研究(113896)
管理(113109)
理学(95100)
理学院(93960)
管理学(92618)
管理学院(92016)
中国(87095)
(67173)
科学(66498)
(64651)
(59400)
研究所(53134)
(52987)
中心(50646)
财经(50314)
(49144)
(45217)
经济学(44844)
北京(43590)
业大(43427)
(41742)
农业(41467)
师范(41379)
经济学院(40246)
(39851)
(39201)
基金
项目(188862)
科学(147136)
研究(141272)
基金(133737)
(115217)
国家(114235)
科学基金(96003)
社会(90161)
社会科(85558)
社会科学(85535)
(75083)
基金项目(70285)
教育(64088)
(62396)
自然(58161)
编号(58143)
自然科(56678)
自然科学(56660)
自然科学基金(55644)
资助(55394)
成果(48773)
(47399)
重点(43116)
(42159)
课题(41245)
发展(38902)
(38678)
(38299)
国家社会(36856)
创新(36323)
期刊
(171524)
经济(171524)
研究(101994)
中国(65937)
(50120)
(48800)
学报(45166)
管理(42554)
科学(41963)
大学(34159)
农业(33943)
教育(33877)
(33539)
金融(33539)
学学(32046)
经济研究(28211)
技术(27881)
业经(27509)
财经(26075)
问题(23213)
(22685)
(18697)
技术经济(17945)
(17684)
国际(16169)
商业(16158)
统计(15967)
世界(15735)
理论(15281)
经济问题(14787)
共检索到4942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宋冬林  谢文帅  
生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关乎我国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也关乎我国农业的高质量发展。通过梳理生猪产业生产方式发展的内在逻辑和生猪购销体制变革的历史逻辑,发现我国生猪产业在生产方式上经历了种养关系的转变、养殖模式的转变及猪粮关系的转变,而在购销体制上则经历了自由购销、派购统销、议购议销及新的自由购销四个阶段。在此基础上,从现代经济体系发展要求的角度提出,应在建立现代生猪养殖体系和现代生猪经营体系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现代化生猪产业体系和生猪产业宏观调控体系,实现生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庞庆明  
当前中国人民所追求的高质量发展是效率与公平内在统一的发展,这种内在统一是由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所决定的。效率与公平相统一高质量发展可追溯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既要发展生产,又要改善民生,既要统一计划,又要自主管理"的方针政策,并通过国家和企业两大具体层面展开。新时代中国只有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并通过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努力完善竞争激励机制、物价稳定机制和供求平衡机制,才能使职工收入与生产效率同步提高、民生改善与经济增长同步推进,进而加速效率与公平相统一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进程。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周文  李思思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长达四十年的快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然而高速增长带来的诸如经济社会结构失衡、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准确把握经济新常态阶段性特征,推进中国由大到强的关键转变,也是抓住世界大环境变革机遇,提升国际地位的有力转变。高质量发展正在掀起我国经济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带来从理念到实践的全面革命。2018年高质量发展成为国内讨论热点,学者们已从不同角度对高质量发展进行了阐释,然而现有文献中从政治经济学角度阐述高质量发展的较少,基于此,本文力求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解析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即高质量的发展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顺应时代潮流的伟大转变,是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关系的变革的统一。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求解决生产力内部要素的矛盾,以推进生产力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要通过深化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焦方义  史宁  
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格局的选择是由该国的国情、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国际经济发展变化等复杂因素决定的。发展格局决定发展方向、经济组织方式,是战略性选择。当前,我国国内统一完善的市场体系尚未建立起来,社会再生产各环节仍存在不足之处,相互之间协调联系有待加强,这些因素都制约着国内大循环的畅通运转。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国内外市场是一个有机整体,国内外循环也必然是相互贯通、互为前提和条件的。因此,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并不意味着排斥国际循环,搞闭关锁国。相反,我们要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发展格局,调整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加强服务贸易,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国敏  翟坤周  
本文将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在对其理论分析和现状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一个以经济利益为根本动因、精英农户为重要力量、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为依托、特色产业为支撑、内部治理结构为保障的内部动力机制和以人才培育与技术引进为先导、政策扶持与战略规划为基础、法律完善与制度建立为保证、政府服务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外部条件保障机制的互动关系模型促进其健康发展。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俊山  
质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规定性,包括基本质和非基本质。在事物发展过程中,非基本质的发展可能妨碍基本质的实现。事物的质量就是事物表现出的属性与人们所认同的事物的基本质的符合程度。经济的基本质是向人们、首先是向最广大的劳动者提供物质生活资料的活动过程。经济发展的质量是指经济活动实现这一基本质的程度。经济发展质量直接受到社会生产关系的影响,只有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下的经济发展才与经济发展质量要求相一致。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质量要求和表现内容各不相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实现这一要求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从技术基础、部门功能和比例、国家和政府作用、振兴农业基础及转变消费方式等多方面做出努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黄茂兴   薛见寒  
新质生产力是以突破性技术创新为主导,以生产要素优化升级为重要抓手,重塑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以人类推动生产力变革的历史进程为鉴,根植于中国共产党发展生产力的百年实践,不仅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发展逻辑、战略逻辑、辩证逻辑、价值逻辑层面具有高度的逻辑一致性,而且以新技术业态、新产业组织、新生产方式催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能,代表着我国经济发展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突破的生产力发展趋势,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新征程上,为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持续健全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对内深化改革、对外扩大高水平开放,以高水平生产力跃升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丘艳娟  
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超越数量是我国政治经济学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依据,现实的人是高质量政治经济学的逻辑起点,数量转向质量的经济动力趋势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的未来向度。数量性与政治经济学质量性的相互协调、数量性与政治经济学价值性的相互调适、数量性与政治经济学逻辑性的相互自洽,能够进一步明确超越数量与高质量的政治经济学的内在耦合机理。以质量理论为导向作为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指导,以微观经济数量分析方法指导新时代微观经济质量的提高,以微观经济数量分析拓宽新时代经济研究领域,对推动新时代我国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胡怀国  
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选择,是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积极培育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并推动其优化组合的跃升,特别是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使科技创新成果更好更快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处理好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之间的关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胡怀国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和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是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本文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的现代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的现代化,本质上是以经济现代化为基础的人的现代化,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陆铭  
大国要实现长期、全局、多维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以此为参照系,地方间竞争、官员考核晋升机制所推动的经济增长主要是短期、局部和单维的经济增长,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存在一定的冲突,且这一冲突随着中国经济集聚的趋势而增强。为此,在未来的大国治理中,需要在中央和地方间关系方面改革激励、明确责权,并硬化约束,使地方政府行为有利于实现国家整体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胡家勇  陈健  
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一直呈粗放特点,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中国十多年来经济改革和发展进程中的热点和难点。本文认为政府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在此基础上,从利益集团影响的角度,分析了在政府控制过多资源和职能转变不到位的情况下,某些国有部门和某些依附权力的资本集团对经济增长质量(TFP增长率)的损害,指出政府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应采取的措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雪娇  金靖壹  
文章在分析经济现实的基础上,提出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目前,农业特有的生产方式和制度的城市化偏向造成农民和市民经济收入落差,农村发展中的自我污染和城市向农村的污染转移恶化了农民生存环境,公共政策的城市偏向和农村传统文化流失降低了农民生活质量。文章最后为促进农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提出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治理农村环境、重建农村生态,改善农民生活、提高生存质量等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雪娇  金靖壹  
文章在分析经济现实的基础上,提出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目前,农业特有的生产方式和制度的城市化偏向造成农民和市民经济收入落差,农村发展中的自我污染和城市向农村的污染转移恶化了农民生存环境,公共政策的城市偏向和农村传统文化流失降低了农民生活质量。文章最后为促进农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提出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治理农村环境、重建农村生态,改善农民生活、提高生存质量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逄锦聚  
坚持运用政治经济学基本原则分析和判断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可知,虽然经济发展困难客观存在,但有理由对我国经济充满期待和自信。首先,几十年来我国已经形成的物质基础,为国民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提供了坚实保证。其次,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第四次产业革命的发轫、产业结构的调整给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再次,以经济体制为重点的全面改革不断深化,为国民经济保持中高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证。最后,科学决策和宏观调控为国民经济保持中高速发展提供了全局性保证。在肯定有利因素、把握基本态势的同时,也应正视我国经济面临的一些新问题、新矛盾。这些矛盾是结构性的而不是总量性的,是相对过剩矛盾而不是绝对过剩矛盾,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