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28)
- 2023(9517)
- 2022(8508)
- 2021(7967)
- 2020(7180)
- 2019(16925)
- 2018(17149)
- 2017(34824)
- 2016(19044)
- 2015(22040)
- 2014(22489)
- 2013(22502)
- 2012(21157)
- 2011(19395)
- 2010(19923)
- 2009(18925)
- 2008(18876)
- 2007(17094)
- 2006(15094)
- 2005(13548)
- 学科
- 济(87190)
- 经济(87114)
- 管理(49907)
- 业(49214)
- 方法(42432)
- 数学(38530)
- 数学方法(37923)
- 企(36748)
- 企业(36748)
- 农(24603)
- 中国(24572)
- 地方(19072)
- 财(18653)
- 贸(16660)
- 贸易(16652)
- 学(16523)
- 业经(16286)
- 易(16144)
- 农业(15940)
- 制(15869)
- 银(13350)
- 银行(13321)
- 行(12717)
- 融(12496)
- 金融(12494)
- 环境(12342)
- 理论(12289)
- 和(12202)
- 技术(10405)
- 务(10292)
- 机构
- 学院(285955)
- 大学(285764)
- 济(120253)
- 经济(117491)
- 管理(109265)
- 研究(97235)
- 理学(93647)
- 理学院(92546)
- 管理学(90784)
- 管理学院(90250)
- 中国(73391)
- 京(61711)
- 科学(60130)
- 财(54620)
- 所(50687)
- 农(50465)
- 研究所(45848)
- 中心(44647)
- 业大(43915)
- 江(43865)
- 财经(43489)
- 农业(40059)
- 北京(39104)
- 经(39093)
- 范(37662)
- 师范(37316)
- 经济学(37103)
- 州(35102)
- 院(34416)
- 经济学院(33703)
- 基金
- 项目(183207)
- 科学(142978)
- 研究(132058)
- 基金(131196)
- 家(114072)
- 国家(113176)
- 科学基金(96180)
- 社会(82373)
- 社会科(78032)
- 社会科学(78006)
- 省(73899)
- 基金项目(69418)
- 自然(62717)
- 教育(61360)
- 自然科(61224)
- 自然科学(61208)
- 划(61159)
- 自然科学基金(60055)
- 资助(55864)
- 编号(54831)
- 成果(44553)
- 重点(41339)
- 部(40779)
- 发(40238)
- 课题(38111)
- 创(37128)
- 科研(34992)
- 创新(34875)
- 教育部(34477)
- 计划(33654)
- 期刊
- 济(131976)
- 经济(131976)
- 研究(84609)
- 中国(52227)
- 农(45407)
- 学报(43091)
- 财(40143)
- 科学(40080)
- 管理(37810)
- 大学(32274)
- 农业(30837)
- 学学(30409)
- 教育(27933)
- 融(26012)
- 金融(26012)
- 技术(25825)
- 业经(21980)
- 经济研究(21220)
- 财经(20895)
- 问题(19950)
- 经(17951)
- 统计(17354)
- 业(16640)
- 技术经济(15551)
- 策(15183)
- 贸(15022)
- 理论(14270)
- 商业(14234)
- 决策(14125)
- 现代(13256)
共检索到4232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崔小年 乔娟
运用概率优势模型,对主产省和大中城市在大规模生猪生产方面的地区优势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与主产省相比,大中城市整体上在大规模生猪生产方面已不具备优势,东部沿海地区的主产省正逐渐丧失优势,东北和西南地区的主产省的优势逐渐显现;多数大中城市的大规模生猪生产在人工成本上处于劣势,但在技术水平上仍保持相当优势,北京、上海等大都市相比其他大中城市仍具有一定的大规模生猪生产优势,这主要得益于其先进的技术水平和政策扶持。
关键词:
生猪生产 生猪养殖 规模养猪 生猪主产省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宁攸凉 乔娟 王征兵
本文利用2002—2008年《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中有关大中城市生猪大规模养殖模式的成本收益数据,采用DEA方法测算与分析了中国大中城市生猪大规模养殖模式的成本效率(包括技术效率与配置效率)。得到如下结论:我国大中城市生猪大规模养殖模式的成本效率的改进可以通过提高技术效率与配置效率实现;2001—2007年我国大中城市生猪大规模养殖模式的技术效率与配置效率都较高,且有不断提高的趋势;2001—2007年我国大中城市生猪大规模养殖模式的配置效率总体上低于技术效率。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于爱芝
生猪饲养业在中国畜牧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对世界猪肉市场也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国内资源成本模型对中国生猪养殖业的比较优势进行了实证研究 ,对农户散养、专业户饲养和国营集体大规模化饲养 3种方式下生猪的比较优势的差异进行对比。研究从生猪饲养效率角度出发 ,对农户散养、专业户饲养和国营集体大规模化饲养的比较优势水平的差异进行了分析。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桦 郑少锋 王艳花
我国生猪饲养业在我国畜牧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世界猪肉市场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利用统计指数因素分析法从生猪饲养成本构成角度对中国生猪规模养殖进行了实证研究,对小规模养殖、中等规模养殖和大规模养殖3种规模养殖方式下生猪的规模养殖比较优势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
关键词:
生猪规模饲养 生产成本 因素分析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晖 虞祎
本文通过对水盈余量、环境比较优势指数和环境综合比较优势指数计算方法的讨论以及对农区主要省份上述指数的测定,认为北方农区暂时还不具备生猪生产的环境综合比较优势,南方农区特别是西南地区环境综合比较优势明显。提出是东北地区生猪生产的增长应该考虑到环境的限制,适当放慢发展速度;西南地区作为传统的生猪产地,环境优势和生产优势均十分突出,但局部仍有调整的空间;其他生猪养殖主产区如河南、湖南、湖北和山东等应该密切关注水盈余的变化情况,适当控制生猪生产。各地区均应结合水资源的利用现状对生猪生产布局进行调整和优化,合理降低生猪生产的用水量,协调生猪产业发展与环境可持续利用的关系。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沈银书 吴敬学
本文分析了美国生猪养殖业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出现巨大的规模和结构变化,并与中国的生猪规模化养殖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950年以来,美国猪场总数大幅减少,而猪场平均存栏量不断扩大,尤其是大规模猪场(年末存栏量2 000头以上)出栏量及其所占比重增长迅速。2009年,美国生猪市场主要是由1 000头以上规模猪场决定的,而中国生猪市场主要是由1 000头以下规模猪场决定的。从美国的生猪规模化养殖进程中至少可以汲取3点经验:一是创新生产组织管理模式,不断扩大合同生产比重,推进生产的专业化与规模的扩大;二是加强新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不断提高生猪生产性能与生产效率;三是有效管理猪场废弃物,实现环境保...
关键词:
生猪 规模养殖 发展趋势 美国 中国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季柯辛 乔娟
分析中美两国生猪生产率的差距有助于明确我国生猪生产率的增长潜力。本文基于中美两国的相关数据,在确定生猪生产主要投入要素的基础上,首先对中美生猪产业各要素的偏要素生产率(PFP)及其变动趋势进行对比分析,然后以2012年为例测算中国生猪产业PFP的增长潜力,最后对比分析中美两国生猪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水平。研究表明:中国饲料、人工和种猪的PFP显著低于美国同期水平,燃料与设备投入的PFP显著高于美国同期水平,医疗防疫投入的PFP与美国相当;中美两国除种猪外的4种要素PFP的变动趋势基本一致,中国种猪PFP呈显著下降趋势,而美国种猪PFP则相反;以美国生产实践为参考,中国饲料、人工与种猪P...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盛承发 宣维健 邵庆春 邓伟
分析了我国粳稻主产省市区 1997— 1998年比较优势并预测近期产量增减趋势。在影响一地区粳稻总产的5个因子中 ,农民年人均所得 X与当地粳稻总产 1997— 1999年的变动幅度 Y2 之间的负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准 ,回归式 Y2 =1.2 2 0 9- 8.1× 10 - 5X(r=- 0 .5 93,n=14 ,P
关键词:
粳稻 比较优势 品级大米 种植区划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杜红梅 胡海波
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框架下,考虑环境因素影响的生猪规模养殖绿色可持续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我国生猪养殖优势区的统计数据,构建包含非期望产出的固定窗式参考集FWML指数,对生猪规模养殖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析,探讨其增长源头。结果表明:不考虑环境因素情况下,生猪规模养殖全要素生产率会被高估,使用FWML指数分析法所得结果更近似于其真实值;考虑环境因素的生猪规模养殖全要素生产率仍处于增长阶段,但小、中、大三种规模的增速不同,中规模养殖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最高,各规模主产区域间增速差异较大,技术进步是拉动其增长的主要因素;技术效率对生猪规模养殖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贡献不高,表现在生猪规模养殖技术使用的有效性、普及性和资源有效利用率低等问题上,大幅提高总体技术效率,是未来提升规模养殖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方向。因此,应结合各地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生猪适度规模养殖;提升技术效率以推动生猪规模养殖绿色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明利 肖洪波
本文把生猪生产波动的成因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因素,包括生猪价格、玉米价格和能繁母猪数量;二是外部冲击,包括GDP增长率、相关政策及重大疫病等。实证分析各因素对生猪生产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能繁母猪对生猪生产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玉米价格和生猪价格,GDP增长率和疫病的影响较小,但疫病的持续影响较大;大部分影响因素的时滞二年模型的模拟效果最佳。建议生猪业宏观调控要充分考虑到波动的重要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时滞,并在养殖基础设施、养殖科技进步及疫病防控等支撑体系建设上加强扶持,进而全面提升生猪产业的整体素质,从根本上减缓波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德鑫 郑炎成 李谷成 黄珂
传统的生猪生产效率测算很少统筹考虑环境保护与生猪养殖业发展的双重需要。本文采用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的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法,将规模化生猪的"非期望"产出纳入生产效率研究框架,对2006-2013年环境规制下我国规模化生猪的生产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环境规制条件下我国规模化生猪生产率呈现一定幅度的增长,表现出"波动性"增长的时序趋势特征和"差异化"增长的区域分布特征;2)不同养殖模式下均有一定数量的环境技术"创新者"出现,成为生猪养殖技术创新和推广的主要力量,而且越大的养殖规模对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越显著;3)考虑环境规制条件的规模化生猪生产率近年来受国家环保...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翁鸣
本文从养殖规模及市场地位的视角,分析了我国生猪价格大幅波动的基本原因是生猪生产的分散、小规模和管理粗放,并运用蛛网理论进行解释。同时,生猪市场不同主体之间地位不对等加剧了生猪价格波动。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生猪价格 大幅波动 原因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园园 沙鸣 孙世民
[目的] 2007年以来国家实施"一揽子"补贴政策,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显著提高,但也呈现出明显的规模差异和省际差异。[方法]基于相关统计数据,利用生猪规模养殖指数详细透视了生猪养殖优势省份规模养殖的发展历程及规模化特征。[结果]生猪规模养殖呈现向华北和东北地区富集的基本趋势,但目前生猪养殖规模化的层次仍较低;吉林、黑龙江、山东属生猪规模养殖特快发展区,辽宁、江苏、河南和广东属于快速发展区,安徽、湖北、湖南、广西和四川属缓慢发展区,河北属约束发展区。[结论]在山东、江苏、河南和广东,重点推进年出栏50~100头的养猪场户向年出栏100头以上的养猪场户转化;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应进一步鼓励年出栏100头以上的养猪场户适当的扩大规模;而在河北,考虑产业布局和环境规制等因素,则有序退出生猪规模养殖。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梁剑宏 刘清泉
本文运用随机前沿技术分析生猪产业政策的影响,以2004—2007年与2007—2011年为两个子时期对我国生猪主产省份不同养殖规模结构的规模报酬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变动状况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我国生猪养殖整体上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散户尤其小规模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在下降,中规模户尤其大规模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显著。结合规模弹性和全要素生产率构成变化比较分析表明,稳定要素价格、促进技术进步和完善生猪养殖社会化服务体系对提高生猪生产绩效更为重要。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园园 吴强 孙世民
基于2007~2015年的相关统计数据,本文首先利用生猪规模养殖指数分析了13个生猪养殖优势省份的生猪规模养殖发展状况及其省际差异,然后通过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生猪规模养殖整体上呈现向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富集的基本趋势,但目前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仍较低;第二,农民文化程度越高,城镇化水平越低,工资性收入比例越高,猪肉消费能力越大,猪肉价格指数越低,交通通达性越好,生猪出栏能力越大,环境规制强度越大,省域的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会越高;第三,由于土地承载力、城镇化水平、工资性收入比例、消费市场潜力、猪肉消费能力、交通通达性、农民固定资产投资能力、环境规制强度这8个影响因素产生了外溢效应,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的提升存在空间依赖性。因此,发展生猪规模养殖需充分考虑空间相关性和外溢性,既要提高工资性收入比例、消费市场潜力和猪肉消费能力,改善交通通达性,增强农民固定资产投资能力,提高环境规制强度,同时也要考虑土地承载力和城镇化水平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生猪 规模养殖 省际差异 空间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