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75)
2023(4170)
2022(3694)
2021(3515)
2020(3113)
2019(7007)
2018(7303)
2017(14952)
2016(8368)
2015(9521)
2014(9512)
2013(9841)
2012(9391)
2011(8541)
2010(9050)
2009(9035)
2008(9028)
2007(8392)
2006(8076)
2005(7698)
作者
(24235)
(19908)
(19529)
(19503)
(12421)
(9544)
(9073)
(7426)
(7408)
(7311)
(6943)
(6551)
(6484)
(6344)
(6282)
(6203)
(5818)
(5805)
(5762)
(5634)
(5378)
(4898)
(4811)
(4613)
(4588)
(4556)
(4547)
(4513)
(4065)
(3871)
学科
(30776)
经济(30738)
管理(25449)
(21659)
税收(20217)
(20042)
(19911)
(14881)
企业(14881)
(13157)
中国(12062)
方法(11305)
(10648)
(10051)
数学(10029)
数学方法(9941)
环境(9822)
(7727)
银行(7720)
(7429)
(7050)
(6898)
贸易(6889)
(6774)
(6525)
业经(6507)
财政(6413)
(6294)
农业(6272)
(6253)
机构
学院(121490)
大学(121244)
(49825)
经济(48602)
管理(42307)
研究(41059)
中国(35351)
理学(34437)
理学院(34061)
管理学(33631)
(33601)
管理学院(33404)
(26647)
财经(24060)
科学(23441)
(21394)
(21390)
(21110)
中心(18894)
北京(18234)
研究所(18226)
财经大学(17339)
(16817)
(16705)
(15715)
师范(15619)
经济学(15368)
(14952)
(14693)
业大(14292)
基金
项目(65421)
研究(51632)
科学(49870)
基金(45808)
(38971)
国家(38649)
社会(32058)
科学基金(31577)
社会科(30325)
社会科学(30318)
(24601)
基金项目(23655)
编号(22485)
教育(22443)
(21141)
成果(20502)
资助(19315)
自然(17971)
自然科(17330)
自然科学(17325)
自然科学基金(16975)
课题(15393)
(14680)
重点(14557)
(14422)
(14380)
项目编号(13686)
(13535)
国家社会(13106)
(12833)
期刊
(63973)
经济(63973)
研究(47128)
中国(25130)
(24776)
学报(16318)
(16133)
金融(16133)
(15716)
(15582)
(15578)
管理(15554)
税务(13845)
科学(13838)
教育(13320)
大学(12184)
财经(11431)
学学(11161)
业经(10803)
农业(10151)
经济研究(9912)
(9695)
问题(9193)
技术(8615)
(8329)
国际(7866)
理论(7308)
图书(6952)
实践(6650)
(6650)
共检索到2077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熊进光  徐丽嫒  
生态税作为生态补偿重要的资金来源,受到国内外政府的广泛关注。我国生态税法律制度虽然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提供了一定保障,但现行生态税法中"生态补偿"理念基本缺失,缺乏有利于生态补偿的区域税收优惠政策,且为生态补偿提供的资金有限。然而生态税对于实现生态补偿有无法替代的作用,需要通过系列税收法律制度设计来保障。我国宜建立以生态补偿税为主,生态补偿的税收差异化制度为辅的生态补偿税收法律体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艳芳  Melinda E.Taylor  
中国流域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给流域的生态环境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流域生态补偿正是为了保障流域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所采取的有力措施之一。文章解释了生态补偿和流域生态补偿的概念,阐述了对中国流域生态补偿进行法律保护的必要性,剖析了流域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现状,从流域生态补偿的立法原则、法律体系和补偿机制三方面给出了对中国流域生态补偿的立法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艳芳  才惠莲  
水环境生态补偿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对水环境进行有效保护的手段之一。从三峡库区水环境生态补偿的立法原则和法律架构两方面对三峡库区水环境生态补偿立法进行了分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秋妹  朱坦  史学瀛  
生态补偿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政策工具,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文章在阐述生态城环境保护建设和生态补偿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生态城生态补偿机制中存在的法律问题。最后,结合中新天津生态城环保建设的实例,探讨生态补偿在区域环境保护实践中的运行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利  
我国目前水土流失问题严重,已经成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严重阻碍。本文通过对山西省在生态补偿法律与政策的制度建设与实践的考察,对我国水土流失生态补偿法律与政策的现状与不足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在建立健全水土流失生态补偿的法律与政策体系、强调政府责任、注重市场手段的运用、注重水土保持必要性和生态补偿意识的宣传和教育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赵景柱  罗祺姗  严岩  段靖  丁丁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清军  
生态补偿机制运行首要解决的是谁补偿谁即主体问题,生态补偿的主体制度即是生态补偿实践中首要需要解决的问题。过分强调政府的补偿主体地位容易形成一个封闭的和单一的生态补偿主体,不利于形成开放的生态补偿主体体系,生态补偿主体的类型化可能背离生态补偿立法与实践的客观需求,弱化生态补偿理论的统摄力。生态补偿主体是抽象性和具体性的统一,它以权属明确为一般前提,在主体的权利明确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各种利益之间的合作。生态补偿机制以政府补偿为主导,以厘清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职责为关键。生态补偿主体的建构应以责权利相统一为一般思路,以生态利益相关者概念界定为重点考量。生态补偿主体的建构过程是生态利益相关者不断博弈与合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戈华清  
生态补偿制度在弥补市场失灵、解决外部化方面,为不同主体提供环境服务保障了现实的经济或财政刺激。这一制度在不同的适用领域均受到了广泛关注。尽管生态补偿制度并不适用于所有的环境保护领域,但在海洋环境保护的某些特殊领域的作用却是独一无二的。生态补偿制度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中刚刚起步,且在实践中陷入了困境。海洋生态补偿在我国海洋保护的现实性与可行性究竟如何?这就需要结合我国海洋资源利用状况、海洋经济发展态势、海域使用权制度、海洋环境保护制度、减少因生态保护造成的贫困等进行全面论证,才能确立海洋生态补偿的可行性与现实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治水  
农业生态补偿占据着我国生态补偿的最大比重,同时也是我国最为典型的生态补偿制度。但是,我国农业生态补偿的法律制度还很不健全,立法不完善,制度不明晰,补偿随意,管理不规范,监督乏力。如何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不断完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努力推进我国农业生态补偿工作,切实做好生态环境保护,保障补偿的利益相关方的合法权益,树立全民生态保护观念,可持续发展理念迫在眉睫。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尹珊珊  贺结  
大气污染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对于促进区域大气污染联合治理、实现大气污染治理法律正义、创新与完善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等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现有法律法规就大气污染生态补偿进行了原则性规定,特别是山东、陕西、湖北等地方性法规更是对大气污染生态补偿进行了探索性规范,为大气污染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完善提供了有益经验。但从总体来看,我国大气污染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尚存在缺乏专门法律支撑、生态补偿主体过窄、补偿方式单一、补偿标准不合理、法律责任不完善等问题。为促进生态文明战略与强化大气污染生态补偿的法律保障,我国应以科学理念为指导,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大气污染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完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赵谦  
当前我国有关农村征地补偿程序的法律规定存在的不少问题,可借鉴典型国家和地区缜密征地补偿程序法律规定之经验予以完善。应依正当法律程序原则,在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中分别设定待转让农地属性界定程序、待转让农地价值评估程序、征地补偿方案拟定程序、征地补偿方案实施程序和征地补偿救济程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任世丹  
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建设和保护关系到国家和区域的生态安全,建立并完善相应的利益补偿机制势在必行。建立我国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应当从理顺相应法律关系着手。文章以区域内开展的行为活动对自然生态及区域内外人群造成的影响为逻辑起点,运用系统学分析方法搭建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补偿关系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应的法律关系加以判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慧  高新伟  黄秉杰  
2012年1月25日康菲石油调解方案公布后,对于补偿的主体、对象、方式以及标准的如何认定在引起多方质疑的同时也进一步凸显我国海洋生态补偿的法律的"软肋"。反思我国海洋生态补偿法律的现状和存在的诸多问题,迫切需要完善我国的海洋生态补偿法律制度。"有法可依"是前提:在环保基本法中明确海洋生态补偿制度。"有章可循"是关键:制定、完备海洋生态补偿法配套的细则、条例和规章,明确界定补偿的主体、对象、方式以及标准。"执法必严"是保障:建立海洋生态补偿的监管机制,明确执法主体和严格问责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宁  
重点生态功能区被规划入"限制开发区"极大地限制了功能区内农民原有的自由生活方式和经济开发行为,在法律上剥夺了其对土地等自然资源使用权与发展权。重点生态功能区利益补偿机制是一种矫正环境不公平的利益协调机制。构建重点生态功能区利益补偿法律制度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在宏观层面应当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征收生态税和拓宽生态补偿的融资渠道;在微观层面,从健全生态地役权制度、自然资源物权制度和自愿生态保护项目制度三个维度建立起重点生态功能区利益补偿法律保障制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瑜  
我国农业生产经过几十年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对资源的过分依赖导致农业生态环境破坏现象日趋严重。为了有效缓解生态环境恶化状况,国家应当积极推行生态补偿法制建设,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目前的农业生态补偿法制建设处在起步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国家应当从主体联动机制构建、法规完善、标准优化等层面思考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