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93)
- 2023(9901)
- 2022(8905)
- 2021(8548)
- 2020(7259)
- 2019(16933)
- 2018(17242)
- 2017(33827)
- 2016(18347)
- 2015(20829)
- 2014(20981)
- 2013(20967)
- 2012(19234)
- 2011(17521)
- 2010(17540)
- 2009(16236)
- 2008(15755)
- 2007(13600)
- 2006(12171)
- 2005(10639)
- 学科
- 济(72876)
- 经济(72797)
- 管理(53386)
- 业(48737)
- 企(39539)
- 企业(39539)
- 方法(34701)
- 数学(30244)
- 数学方法(29940)
- 中国(20407)
- 农(20014)
- 财(17296)
- 学(16785)
- 业经(15558)
- 环境(15068)
- 地方(14380)
- 贸(13889)
- 贸易(13882)
- 制(13835)
- 易(13517)
- 农业(13008)
- 和(12879)
- 银(11929)
- 银行(11896)
- 理论(11718)
- 行(11373)
- 技术(11262)
- 划(11241)
- 融(10668)
- 金融(10667)
- 机构
- 大学(266548)
- 学院(264473)
- 管理(107982)
- 济(103443)
- 经济(101078)
- 理学(93711)
- 理学院(92672)
- 管理学(91219)
- 管理学院(90750)
- 研究(86905)
- 中国(64671)
- 京(57755)
- 科学(54640)
- 财(48068)
- 所(43496)
- 农(39886)
- 研究所(39650)
- 业大(39512)
- 财经(38959)
- 中心(38695)
- 北京(37109)
- 江(36770)
- 经(35264)
- 范(35196)
- 师范(34928)
- 院(31901)
- 农业(31288)
- 州(30658)
- 经济学(29906)
- 财经大学(28997)
- 基金
- 项目(179808)
- 科学(140255)
- 研究(133143)
- 基金(129274)
- 家(111822)
- 国家(110903)
- 科学基金(94691)
- 社会(81697)
- 社会科(77295)
- 社会科学(77272)
- 基金项目(69935)
- 省(69691)
- 自然(61879)
- 自然科(60262)
- 自然科学(60248)
- 教育(60230)
- 自然科学基金(59124)
- 划(59030)
- 编号(55823)
- 资助(53156)
- 成果(45140)
- 部(39750)
- 重点(39584)
- 发(38194)
- 课题(37533)
- 创(36897)
- 创新(34344)
- 科研(34258)
- 项目编号(34204)
- 教育部(33745)
- 期刊
- 济(113735)
- 经济(113735)
- 研究(78926)
- 中国(44890)
- 学报(40182)
- 管理(38596)
- 科学(37612)
- 农(35581)
- 财(33053)
- 大学(29999)
- 教育(28431)
- 学学(28101)
- 农业(25395)
- 融(21854)
- 金融(21854)
- 技术(21786)
- 业经(19620)
- 财经(17952)
- 经济研究(17556)
- 问题(15514)
- 经(15078)
- 图书(14901)
- 理论(14841)
- 实践(13814)
- 践(13814)
- 科技(13162)
- 技术经济(12707)
- 现代(12654)
- 资源(12506)
- 商业(12181)
共检索到3782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陶陶
从分析生态环境安全和生态用地保护的重要性入手,在生态用地的界定与分类、规模量化与空间布局、生态服务价值估算与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生态用地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相关研究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并探讨了进一步开展我国生态用地研究的思路和方向。今后应重点加强5个方面的研究:1定性与定量结合的生态用地界定和分类方法;2"生态最优"和"最少保护"合力下的生态用地规模量化;3刚性与弹性框架下的生态用地分类保护制度;4基于栅格数据格式的生态服务价值估算和生态补偿机制;5不同尺度下生态用地的空间规划与地图综合。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甫园 王开泳 陈田 李萍
城市生态空间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跨人文地理学、城市规划、生态学等的交叉研究领域。本文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全面分析,界定了城市生态空间的概念,总结了国内城市生态空间研究进展和局限,指出国外研究在城市生态空间对居民福祉作用与机理,生态空间感知、使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生态空间的经济与社会文化影响及其机理,生态空间治理方法与原理,公平理念指引下生态空间格局及其优化等5个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在研究方法上,注重空间分析、心理感知与社会调查等多方法的应用。基于国内研究局限,借鉴国外研究进展,提出中国城市生态空间应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甫园 王开泳 陈田 李萍
城市生态空间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跨人文地理学、城市规划、生态学等的交叉研究领域。本文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全面分析,界定了城市生态空间的概念,总结了国内城市生态空间研究进展和局限,指出国外研究在城市生态空间对居民福祉作用与机理,生态空间感知、使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生态空间的经济与社会文化影响及其机理,生态空间治理方法与原理,公平理念指引下生态空间格局及其优化等5个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在研究方法上,注重空间分析、心理感知与社会调查等多方法的应用。基于国内研究局限,借鉴国外研究进展,提出中国城市生态空间应以居民福祉为核心,重视加强社会—生态空间的交互关系与机理研究,推进生态空间格局公平性及其规划模式研究,加强城市生态空间的空间治理与优化调控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应注重融入人文—经济地理研究思想及其综合方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谭永忠 赵越 曹宇 何巨
研究目的:总结和梳理中国区域生态用地分类的相关研究文献,分析中国区域生态用地分类的特点,提出中国区域生态用地的分类体系,为中国区域生态用地的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归纳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当前中国对生态用地的内涵缺乏统一的界定,现有的土地利用分类体系对土地的生态属性考虑不足,导致生态用地分类缺乏统一的标准以及生态用地难以得到有效保护。研究结论:(1)应从"泛生态功能论"的视角来界定区域生态用地的内涵,将耕地等以生产功能为主,同时具有较为重要的生态功能的土地纳入生态用地范畴,但应排除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绿化用地;(2)基础性生态用地是维护区域生态环境安全最重要的自然本...
关键词:
土地生态 区域生态用地 分类 生态功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毛瑜 张龙江 张永春 蔡金榜 陶然
生态工业园区既是推进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途径,也是生态工业的重要实践形式。文章阐述了生态工业园区的定义及特征,回顾了国内外生态工业园区理论研究进展及实践概况,总结了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创建工作主要措施和经验,分析了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发展提供理论服务。
关键词:
生态工业园区 进展 展望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钟林生 马向远 曾瑜皙
自1992年生态旅游概念引入中国以来,经历了理论介绍到本土化探索的过程,并不断推动中国生态旅游的实践发展。本文以1992-2015年间公开发表的中国生态旅游研究成果为基础,采用系统综述方法,对筛选的1493篇中文核心期刊文献进行梳理与总结,从生态旅游基础理论、生态旅游资源、生态旅游市场、生态旅游开发、生态旅游作用与影响、生态旅游管理与政策等6个方面对国内生态旅游研究展开述评,最后展望了今后中国生态旅游研究需关注的8个方面研究议题。
关键词:
中国 生态旅游 研究述评 研究展望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何永涛 闵庆文 李文华
生态需水研究是目前生态学和水文学、水资源学研究的热点领域。植被生态需水研究不仅是其中的重要研究内容,而且对于指导区域植被生态恢复与生态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调研有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植被生态需水的概念与内涵、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认为植被生态需水是指为了保证植被生态系统能够健康维持,并确保其生态服务功能得到正常发挥而必须消耗的一部分水量。在区域植被生态需水量的计算中,最关键的是对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某一植被类型生态需水定额的确定,目前常用的计算方法多是基于农业气象学原理的直接计算法。
关键词:
植被 生态需水 生态需水定额 进展与展望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严立冬 田苗 何栋材 袁浩 邓远建
农业生态补偿是确保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与农民经济利益平衡的关键,其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近年来成为生态补偿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文献检索与研读,对农业生态补偿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特点、存在问题及未来研究趋势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目前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对农业生态补偿内涵界定,补偿理论基础剖析,补偿机制建立与政策支持、补偿主客体确定,补偿标准核算及补偿方式选择。研究方法主要集中在借鉴国外相关成果,将定性研究与定量推算、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研究存在问题主要集中在内涵界定不一致,主客体法律地位不确定。在此基础上,对农业生态补偿的未来研究趋势,从新方法突破、空间优选拓展及补偿绩效评估深化方面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农业 生态补偿 补偿标准 现状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戴其文 赵雪雁 徐伟 董霞 白如山
生态补偿作为一种将外在的、非市场环境服务转化为当地参与者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的财政激励机制而备受世界关注。为了全面认识国际生态补偿对象空间选择的状况与成果,促进国际生态补偿对象空间选择研究的交流与合作,论文在分析国际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概括介绍了生态补偿对象空间选择的相关概念和研究背景,对不同补偿对象选择方案进行了归纳梳理和比较分析,简要介绍了得分函数法、距离函数法和GAP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比较分析了研究方法的优缺点,最后提出了思考和展望:选择方案的设计既要注重资金效益,又要兼顾公平;努力建立生态补偿效果的评价机制,逐步完善生态补偿对象选择方案,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关键词:
生态补偿对象 空间选择 进展 展望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虹波 刘黎明
土地资源的生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研究成为当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的前沿课题。文章诠释了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概念,并且对当前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提出了将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机理研究、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和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设计研究整合起来进行综合研究的体系框架,即在系统分析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影响机理的基础上,构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识别生态危机和生态安全的土地利用模式,设计生态安全条件下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和土地利用安全格局,这种整合研究将成为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的趋势。其中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生态安全标准的判定以及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仍是非常具有探索性的工作,也是未来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研究的主要研究方向。
关键词:
土地资源 生态安全 可持续发展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剑泉 巨茜 陈绍志 袁月
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为可持续发展的量化研究提供了一种重要手段。文章简介了生态足迹理论与应用研究概况,从林产品的生态足迹计算研究、林业领域生态足迹应用研究和林业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3个方面详述了生态足迹在林业行业的应用研究进展,并探讨了林业生态足迹未来的研究趋势。这对于明确生态足迹的林业应用状况、了解未来走向和指导研究实践进而推动生态足迹理论在林业行业中的推广应用和深入研究意义重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婧 方创琳
针对目前城市建设用地快速增长现象、耕地流失及城市建设用地保障不足的用地现实,本文对国内外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研究的主要进展进行了分析总结,以期为深化中国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研究、解决现实用地矛盾、正确引导城市建设用地发展、践行健康城市化之路提供参考。当前,国内外学者已在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的时空过程与特征、影响因素与动力机制、模拟预测方面进行了多尺度、多地域的综合性与典型性研究,探讨了城市建设用地增长对耕地的占用,并提出了一些致力于城市用地增长调控的对策与方法。采用的定量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数理统计法、RS/GIS技术、灰色系统分析法、MAS/CA模型等。研究成果对于深入认识和调控城市建设用地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基于中国基本国情及当前面临的土地利用问题,未来的建设用地变化研究应逐步向城市与乡村相结合领域转型,研究方法将由一维逐渐向二维、三维甚至多维拓展,并据此为国家制定和完善土地管控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此外,未来应强化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增长边界控制,以有效控制城市建设用地的低效、过速扩张,实现精明增长。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春 张爱玲 于立 冯长春
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空间布局混乱,而现有关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空间研究方面存在理论与方法缺陷。文章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空间格局及机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空间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统一空间研究领域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论为现有研究存在理论体系尚未建立、研究内容不健全、研究方法以定性描述和空间描述为主等问题。建议未来该领域研究应跳出传统土地管理相关理论,多学科交叉,探索地理学、经济学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空间研究方面的理论框架;基于空间格局—演变机制—优化配置的思路,构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空间格局演变动力模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空间与人口/产业的相互影响模型、城乡建设用地统一空间模型,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空间格局...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春 张维 冯长春
城乡建设用地置换是有效缓解"耕地保护"与"建设占用"、"城市建设用地短缺"和"农村建设用地闲置"这两对矛盾的重要途径,然而近年来我国城乡建设用地置换风险频现,违背了原有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政策设计初衷,也影响了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稳定。针对此状况,在总结我国城乡建设用地置换研究的现状后,对比国外相关研究,指出我国城乡建设用地置换研究存在理论基础薄弱,定量分析不足等缺点。基于运行机理—风险识别—制度优化的思路,建议今后城乡建设用地置换研究可以着重从4方面入手:从利益主体的角度研究置换的运行机理,针对需求不足的问题研究需求机制,识别风险因子并模拟整体风险状况、运用倒推法提出相应的优化政策包。...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小风 涂刘欣 孟浩 蒋沁超 傅姝
【目的】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化是城镇化后期和人口减少趋势下面临的重要命题,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化研究能为优化城乡建设用地配置和促进国土空间治理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文献综述法系统梳理中国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化内涵、时空演变、驱动机制和途径等研究成果进展,提出未来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化研究的方向和主要任务。【结果】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化的内涵从数量控制逐步向提质增效和优化布局转变;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化时空演变主要集中在宅基地与工业用地减量化潜力测算和空间分异;人口流失和产业衰退造成了城市收缩和农村空心化,引发了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化;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建设用地增存挂钩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化的路径。【结论】未来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化研究应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为指导,以“理论认知—减量化时空演变—减量化调控模式—减量化效应”为研究主线,完整、准确、全面剖析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化内涵,加强不同区域、不同空间尺度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化演变过程及空间差异研究,加强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化模式总结和案例分析,深化多元效应分析和对比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