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41)
- 2023(8821)
- 2022(7767)
- 2021(7127)
- 2020(6193)
- 2019(14390)
- 2018(14245)
- 2017(28180)
- 2016(15717)
- 2015(17846)
- 2014(18213)
- 2013(18189)
- 2012(17458)
- 2011(15991)
- 2010(16307)
- 2009(15589)
- 2008(15611)
- 2007(14409)
- 2006(12653)
- 2005(11488)
- 学科
- 济(68316)
- 经济(68260)
- 管理(46065)
- 业(41193)
- 方法(32126)
- 企(30864)
- 企业(30864)
- 数学(28772)
- 数学方法(28558)
- 农(20636)
- 中国(19287)
- 环境(17792)
- 财(17726)
- 学(15807)
- 地方(15399)
- 贸(14247)
- 贸易(14236)
- 易(13860)
- 农业(13518)
- 制(13368)
- 业经(13040)
- 划(11546)
- 和(11340)
- 银(11285)
- 银行(11246)
- 行(10764)
- 务(10570)
- 财务(10553)
- 财务管理(10524)
- 融(10257)
- 机构
- 大学(239673)
- 学院(239213)
- 济(99724)
- 经济(97614)
- 管理(88797)
- 研究(83497)
- 理学(76046)
- 理学院(75114)
- 管理学(73916)
- 管理学院(73484)
- 中国(63688)
- 科学(53014)
- 京(51851)
- 财(46862)
- 所(44297)
- 农(43555)
- 研究所(40273)
- 中心(38219)
- 财经(37375)
- 业大(37041)
- 江(36137)
- 农业(34553)
- 经(33563)
- 北京(33137)
- 范(32069)
- 师范(31769)
- 经济学(31160)
- 院(29903)
- 州(29027)
- 经济学院(28551)
- 基金
- 项目(154585)
- 科学(119803)
- 研究(111495)
- 基金(110746)
- 家(97574)
- 国家(96820)
- 科学基金(80577)
- 社会(69756)
- 社会科(66055)
- 社会科学(66031)
- 省(60201)
- 基金项目(59356)
- 自然(51818)
- 划(51438)
- 教育(50477)
- 自然科(50351)
- 自然科学(50333)
- 自然科学基金(49392)
- 编号(45846)
- 资助(45606)
- 成果(37316)
- 重点(35797)
- 发(34917)
- 部(34575)
- 课题(31452)
- 创(30919)
- 科研(30100)
- 创新(29089)
- 国家社会(28799)
- 教育部(28787)
- 期刊
- 济(110238)
- 经济(110238)
- 研究(69190)
- 中国(42902)
- 学报(39211)
- 农(38663)
- 财(35552)
- 科学(35458)
- 管理(28859)
- 大学(28364)
- 学学(26833)
- 农业(26120)
- 教育(22065)
- 融(21612)
- 金融(21612)
- 技术(18652)
- 业经(18648)
- 财经(18370)
- 经济研究(17456)
- 问题(15858)
- 经(15768)
- 业(14024)
- 资源(13489)
- 贸(13066)
- 技术经济(12045)
- 理论(12022)
- 统计(11840)
- 商业(11650)
- 版(11405)
- 实践(10865)
共检索到3517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吕雄鹰
文章依据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一个包含16个基础指标的生态环境质量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来测算我国全面层面和区域层面的生态环境质量水平。研究结果表明:1997~2013年我国全面层面的生态环境质量呈现下降趋势;我国地区间的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并不相同,呈现4种变化趋势;衡量地区间生态环境质量水平差异的σ系数呈现"V"型的变化形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虞斌 丁雨佳
文章建立了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选取了35个经济金融指标,以13个地区2000—2012年的面板数据,分别通过层次分析法与因子分析法,测度了江苏省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并进行了空间差异与时序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各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基本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质量存在南高北低的空间差异;在不同时间段上变化趋势也各不相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虞斌 丁雨佳
文章建立了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选取了35个经济金融指标,以13个地区2000—2012年的面板数据,分别通过层次分析法与因子分析法,测度了江苏省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并进行了空间差异与时序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各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基本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质量存在南高北低的空间差异;在不同时间段上变化趋势也各不相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吕雄鹰
文章借鉴"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了一个包含自然环境、能源消耗、社会发展三个方面共20个指标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进行测算。结果表明:从1991~2010年我国生态环境质量压力指数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生态环境质量状态和响应综合指数呈下降趋势,而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则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这说明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也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自然资源的需求的不断增加,对生存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出现了失衡,当前我国生态环境质量出现不断恶化的形势。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卡吾恰提·白山 王雪梅 黄晓宇
【目的】定量评价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演变规律,可为城市生态环境治理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和田市2000、2005、2010、2015和2019年的Landsat系列影像数据,提取绿度、湿度、干度和热度4个评价指标,基于ENVI软件的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分析该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结果】(1)2000—2019年,和田市的遥感生态指数均值由2000年的0.477下降至2019年的0.381,下降幅度达20.12%,下降区域主要是在中部人类聚居区域。(2)2010—2015年生态环境质量变好的区域面积达到299.57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4.38%,生态质量变差的地区总面积大约为32.51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99%。(3)2000—2019年和田市生态环境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下,低生态环境质量等级的区域随城镇化发展的方向发生迁移,说明城镇化进程对生态环境具有负面影响。【结论】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生态环境问题亟待进一步解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剑
金融生态环境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金融发展水平,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综合经济、法律、制度等各个方面,构建了新疆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实证分析表明,新疆金融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在经济环境、法律环境、信用环境和社会中介环境等方面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最后提出改善新疆金融生态环境应进一步发展经济、充分发挥金融机构主导作用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生态环境 因子分析 评价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高志强 刘纪远 庄大方
基于用数字环境模型对中国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的质量评价,生成了中国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图,分析了中国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等级面积构成及分布状况,得出了中国土地资源生态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全部分布在东南沿海和四川盆地区,生态环境最适合人类生存的土地资源仅占我国土地资源总面积的1/3弱,1/3的土地资源面积养活了我国80%以上的人口
关键词:
数字环境模型,土地资源,生态环境质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清云 杨勇强 王振锡 崔婕 杨光 廉国强
【目的】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问题是当今人们所共同面对的、需要优先研究并且重大解决的问题。现如今计算机领域技术不断发展,"3S"技术的快速提升,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提供了新的机会。【方法】本研究以阿克苏市1992、2000和2016年3个时期的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利用ENVI 5.1、Arcgis 10.0等软件进行数据的后期处理,综合计算了阿克苏市的遥感生态指数(RSEI)。【结果】在大区域尺度上:1992-2000年间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略微下降,随后在2000-2016年间生态环境质量有所好转;在小区域尺度上:依干其乡、拜什吐格曼乡、市直属(荒漠、沙漠区域)的环境明显向好的方向发展。【结论】1992-2000年间阿克苏地区总体生态环境质量略微有所下降,下降幅度为-0.08,之后在2000-2016年间阿克苏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有所上升,上升幅度为+0.11。总体而言,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阿克苏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向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遥感 生态指数 植被 生态环境质量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姚耀军 黄林东
基于对金融生态环境内涵的把握,本文构建了浙江省11个地级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四种方法进行了金融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测评。四种测评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测评结果表明,浙江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质量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如何缩小金融生态环境质量的区域差异应该成为浙江省继续改善金融生态环境质量工作中的一个关注点。
关键词:
金融生态环境质量 区域差异 经验分析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万平 赵金凯
文章在强可持续视角下构建人居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运用投影寻踪方法测度中国30省份2002-2015年人居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并分析其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2002-2015年中国人居生态环境质量呈下降趋势;分区域而言,东部沿海和南部沿海人居生态环境质量较高,东北地区、北部沿海、长江中游、西北地区人居生态环境质量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上,而黄河中游和西南地区的年均质量指数低于全国水平;虽然中国人居生态环境质量存在差异,但整体保持稳定,区域内差异和区域间差异均不容小觑;从空间角度,人居生态环境质量存在溢出效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林 韩增林 马慧强
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服务和居住生活4个方面构建了东北地区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03,2010年两个时间截面,运用AHP法和熵值法,对东北振兴以来东北地区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空间布局总体保持稳定,但有均衡布局发展的趋势;东北地区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空间扩展有由"点—轴式"向"网络式"迈进的趋向;省际发展不平衡,辽宁水平最高,但相对下降,内蒙东部最低,黑龙江、吉林两省水平中等并稳步上升;各级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变化特点各异,区域中心城市差距在缩小,资源型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总体水平欠佳。
关键词:
人居环境 时空变化 东北地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名茶 张明
本文研究青海省南部高寒地区玉树、果洛州及唐古拉山乡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将自然景观(本区主要为草场)与人类生存居住条件结合为一体,综合进行环境质量评价是本文的特点与创新之处。文中选择20余项指标因子建立青南生态环境评价模型。其中重点分析了主导因子—高程与太阳辐射、冻土深度、草场质量分布、居民点密度的数量统计关系。青海东部各县生态环境质量相对较好,中部环境质量相对较严酷,而西部、西北部环境质量极端恶劣,成为著名的“无人区”。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清云 杨光 杨勇强 王振锡
【目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是当今人类共同面对的重大问题。自2000年以来,自治区陆续开展了森林分类经营、退耕还林、特色林果产业等重大林业工程,保护和改善阿克苏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关系南疆整体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南疆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具有战略意义。【方法】本文以阿克苏市1992、2000、2016年3期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为基础,分别提取了不同时期阿克苏市及各乡镇生态环境质量指数RSEI,分析、探讨了阿克苏市及各个乡镇生态环境质量的地带性分布特征。【结果】①阿克苏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较差,1992-2000年呈下降趋势,随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力度加大,2000-2016年呈上升趋势。1992-2016年间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表现为正向发展趋势。②阿克苏市生态环境质量表现出明显的地带性分布,研究区中部偏北区域(托普鲁克乡、拜什吐格曼乡、喀勒塔勒镇)生态环境质量相对较好,而西北部(库木巴什乡和阿依库勒镇)与东部荒漠、沙漠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相对较差。③1992、2000和2016年3个时期,研究区7个乡镇生态环境质量也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趋势。【结论】自治区大力开展林业工程对阿克苏市的生态环境改善起到重要作用。在阿克苏地区进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可据此为依据发现本地所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从而增强该地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工作使阿克苏市生态环境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并改善阿克苏地区的生态安全和资源利用状况。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马绍赛 赵俊 陈碧鹃 陈聚法 崔毅 曲克明 曲世科
应用多项指数综合评价公式、生物多样性指数综合评价公式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莱州湾2002年5月和8月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水质环境和生物环境处于良好水平;表层沉积环境处于污染水平,有的站达到严重污染水平,其中重金属镉的贡献率最大。
关键词:
莱州湾 生态环境质量 综合评价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锐婕 王伦澈 戴崴巍 曹茜 牛自耕
长江流域在我国生态安全格局与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然而,目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长时序监测研究相对缺乏,其影响因素尚不明确。为探讨长江流域1990-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本文利用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 GEE),选择1990-2020年生长季(5-9月)的Landsat遥感影像,计算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 RSEI),并利用地理探测器进行驱动因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湿度、绿度、干度、热度四个指标在第一主成分上的平均贡献率为85.49%,RSEI的平均相关度高于其他单一指标,验证了长江流域根据第一主成分构建RESI的可行性。(2)1990-2020年,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整体维持在良好水平,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缓慢增加趋势,中下游生态质量普遍高于上游,南部高于北部。1990-2005年,轻度恶化区域较为分散,2005-2020年轻度改善区主要聚集在金沙江流域、洞庭湖流域和鄱阳湖流域,基本不变区域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3)影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驱动因素是海拔高度、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多因子探测结果表明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呈现协同增强效应。(4)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中,林地的RSEI均值最高,裸地最低。县域尺度上林地占比和RSEI的相关度最高,且对RSEI有正向影响,平均相关度为0.69;不透水面占比、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对RSEI有负向影响,平均相关度分别为-0.39、-0.43、-0.45。这一研究结果为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撑,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