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44)
2023(13166)
2022(11599)
2021(11035)
2020(9241)
2019(21330)
2018(21432)
2017(41940)
2016(22517)
2015(25431)
2014(25497)
2013(25565)
2012(23451)
2011(21443)
2010(21622)
2009(20133)
2008(19598)
2007(17445)
2006(15852)
2005(13771)
作者
(66503)
(55566)
(55005)
(52363)
(34714)
(26627)
(24712)
(21756)
(20767)
(19661)
(18807)
(18547)
(17420)
(17357)
(16749)
(16685)
(16583)
(16226)
(15979)
(15625)
(13806)
(13677)
(13319)
(12660)
(12599)
(12413)
(12324)
(12179)
(11226)
(10982)
学科
(94513)
经济(94406)
(68540)
管理(61491)
(50367)
(44465)
企业(44465)
方法(41619)
数学(36028)
数学方法(35675)
农业(34057)
中国(25512)
业经(24102)
(21224)
(19359)
地方(19264)
(18927)
环境(17672)
(16919)
贸易(16910)
(16493)
(15009)
银行(14975)
(14363)
(14308)
技术(14029)
(13879)
理论(13814)
(13280)
(13101)
机构
学院(331981)
大学(329274)
管理(134506)
(134239)
经济(131394)
理学(117014)
理学院(115777)
管理学(113924)
管理学院(113328)
研究(109101)
中国(83271)
(69716)
(69389)
科学(68296)
(60362)
业大(54803)
(54466)
农业(53108)
中心(50369)
研究所(49596)
财经(48686)
(47707)
(44306)
(44272)
北京(44079)
师范(43964)
(39038)
经济学(38780)
(38713)
经济管理(37403)
基金
项目(225383)
科学(176986)
研究(167131)
基金(163523)
(141667)
国家(140414)
科学基金(120424)
社会(105641)
社会科(99729)
社会科学(99703)
基金项目(88364)
(88306)
自然(77218)
自然科(75268)
自然科学(75254)
教育(74151)
自然科学基金(73882)
(73058)
编号(70156)
资助(66564)
成果(55734)
(49899)
重点(49411)
(49222)
(46098)
课题(46086)
国家社会(43071)
创新(42930)
科研(42550)
人文(42281)
期刊
(151560)
经济(151560)
研究(95398)
(69805)
中国(58464)
学报(51701)
科学(49054)
农业(47498)
管理(43858)
(40763)
大学(39646)
学学(37680)
教育(31309)
(31049)
金融(31049)
业经(30878)
技术(26317)
财经(22234)
(21980)
问题(21884)
经济研究(21516)
(18818)
理论(16951)
(16632)
资源(16218)
科技(16147)
图书(16138)
技术经济(16121)
实践(15644)
(15644)
共检索到4788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妍  郭艳芹  
文章采用非线性STR模型,以内蒙古通辽市为例,分析生态旅游对生态脆弱地区农牧户减贫效应的非线性影响效应。研究结论表明:Granger因果检验显示,生态旅游发展水平对农牧户贫困程度存在单向影响关系;农牧户贫困程度的变动具有极强的惯性和累积性,上一期贫困程度和上一期生态旅游发展水平对当期农牧户贫困程度都有显著影响;贫困程度变化具有典型的非线性效应,并体现出阶段性特征。其中,2005-2007年为线性特征,2008-2012年存在非线性效应,2013-2016年为线性特征,但其中2015-2016年有向非线性效应转换的趋势。这种线性与非线性之间的转换关系基本反映了通辽地区十一年来生态旅游发展水平和贫困程度的变化态势。结果说明要使生态旅游达到更大减贫效果,需加强生态旅游的长期规划,推动生态旅游与人民收入的均衡性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伍百军  
目前生态旅游开发已成为旅游开发的一个热点,生态旅游是生态旅游者通过旅游实现感知、了解人类生态的行为过程,对其研究是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决策。协同学中非线性相关理论为研究生态旅游系统提供了一个先进而科学的理论基础,对生态旅游系统开发、演进中的非线性机制及非线性协同进行研究,能有利于切实有效地保护与发展生态旅游。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震  
长久以来农牧经济一直是西部农牧区经济的主体形式,尽管随着工业的发展、矿产的开采,目前农牧业在当地GDP中的份额明显降低,甚至已不再占居主导地位,但仍为当地主要的经济形式,是当地普通民众通行的经营活动和主要的收入来源。可当前,西部地区的农牧业由于水源短缺、草场退化、采矿破坏、工业污染等因素的影响,效益普遍偏低,提升农牧业效益就成为西部地区必须着力推进的问题。但由于很多农牧产品的市场已经饱和,很难卖出高价,靠农牧业本身来提高当地居民的收益,已十分困难,必须另寻途径。发展生态旅游就是个好办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邱守明  唐雪琼  
通过对云南省4个试点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发展对周边少数民族农户收入影响的研究,发现生态旅游发展能够有效增加农户家庭的收入,其中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农户更加依赖生态旅游的发展,高收入农户对生态旅游发展没有依赖,生态旅游发展的精准扶贫效应非常显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玲玲  
如何平衡日益增长的游客数量与生态旅游景区环境容量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制约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基于非线性理论,建立游客数量与生态旅游景区环境容量的二元模式,获得对现实具有重要警示意义的平衡态。主要结论有:(1)生态旅游景区环境容量能否增加,开发与管理是否科学化与生态化是关键条件;(2)游客的生态意识对生态旅游景区的环境容量起到催化剂作用,将加速提高或减少景区的环境承载力;(3)平衡态景区环境容量与游客数量一致,表明合理控制游客数量,是决定生态旅游能否持续发展的前提;(4)只有同时采取控制游客数量与改善生态旅游景区的自然、社会、经济环境的措施,才能逐步实现生态旅游景区环境容量最终的稳定状态。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罗艳玲  
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评价是进行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旅游生态资源开发的依据,澳大利亚农牧生态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稀有动植物的拥有量位居世界前列,本文以澳大利亚农牧生态旅游资源为对象,对澳大利亚农牧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评价,运用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澳大利亚农牧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显示澳大利亚农牧生态旅游资源中资源的独特性、生态型、多样性等指标权重相对较大,属于第一层次;开发潜力、适游期、绿化率等一些外部因素权重相对较低,属于第二层次。这就说明澳大利亚生态旅游资源本身的开发价值非常大。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卢冲  耿宝江  庄天慧  杨浩  
文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的理论模型,使用双槛模型对四川藏区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意愿及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四川藏区男性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意愿较强,随着年龄的增加,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的可能性将不断降低;拥有草场、牦牛或房屋较好的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的意愿较强,参与旅游扶贫的可能性较大;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的行为态度、重要他人支持度、个人胜任/控制力对其参与旅游扶贫的意愿及行为都有显著正向影响;从整体上来看,参与旅游扶贫的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主观规范通过参与意愿对贫困农牧民的参与行为产生0.0629的正向中介效应;从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来看,旅游资源一般的县(市)参与旅游扶贫的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主观规范通过参与意愿对贫困农牧民的参与行为产生0.0772的正向中介效应;旅游资源丰富的县(市)参与旅游扶贫的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主观规范通过参与意愿对贫困农牧民的参与行为产生0.0283的正向中介效应;可以看出,参与意愿对贫困农牧民参与行为的中介效应只存在于旅游资源一般和较丰富县(市)。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卢冲  耿宝江  庄天慧  杨浩  
文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的理论模型,使用双槛模型对四川藏区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意愿及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四川藏区男性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意愿较强,随着年龄的增加,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的可能性将不断降低;拥有草场、牦牛或房屋较好的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的意愿较强,参与旅游扶贫的可能性较大;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的行为态度、重要他人支持度、个人胜任/控制力对其参与旅游扶贫的意愿及行为都有显著正向影响;从整体上来看,参与旅游扶贫的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主观规范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卢冲  耿宝江  庄天慧  杨浩  
文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的理论模型,使用双槛模型对四川藏区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意愿及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四川藏区男性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意愿较强,随着年龄的增加,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的可能性将不断降低;拥有草场、牦牛或房屋较好的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的意愿较强,参与旅游扶贫的可能性较大;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的行为态度、重要他人支持度、个人胜任/控制力对其参与旅游扶贫的意愿及行为都有显著正向影响;从整体上来看,参与旅游扶贫的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主观规范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聂铭  王旭  邱守明  杜靖川  
基于云南省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调查数据,从3个维度构建农户生产经营能力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及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对贫困农户生产经营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样本贫困农户生产经营能力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且呈现出区域差异性;社区社会保障缺乏和政府帮扶政策措施滞后是造成农户生产经营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在控制"农户家庭基本特征"类别下的4个变量中,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效果的主客观认知是影响贫困农户生产经营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贫困农户参与保护区生态旅游相关工作正向显著影响农户生产经营能力,并对保护区生态旅游扶贫效果起到中介效应。因此,提出政府相关部门应合理规划,构建全域化生态旅游发展体系;增强基层治理水平,提供就业创业培训路径;转变观念,提升自我脱贫可持续能力等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周升强  赵凯  
本文阐释了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影响农牧户减畜行为的机理,并引入非农牧就业变量,基于内蒙古与宁夏自2010年以来持续从事牧业生产的281份农牧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农牧户减畜行为的影响以及非农牧就业对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影响农牧户减畜行为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自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以来,样本农牧户户均养羊数量不降反升,减畜发生率与减畜率均较低,减畜形势依然严峻;(2)补奖金额与农牧户是否减畜以及减畜率之间均存在稳健的"U型"关系,且正处在"U型"关系的左侧,即当前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农牧户减畜具有不利影响,且由于补奖收入过低,不利影响仍将继续加深;(3)非农牧就业对农牧户是否减畜以及减畜率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且在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影响农牧户是否减畜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但在政策影响农牧户减畜率中的调节作用并不明显,表明通过提高农牧户的非农牧就业收入占比能够缓解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农牧户是否减畜的不利影响,但对缓解政策对减畜率的不利影响作用不明显。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卢冲  伍薆霖  庄天慧  
文章以社会实践理论和行为决策理论为基础,利用四川藏区1320户农牧户调查数据,从藏区农牧户乡村旅游经营参与决策和经营方式选择决策出发,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农牧户乡村旅游经营参与决策的影响因素;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测算参与意愿在农牧户资本和参与决策之间的中介效应;利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农牧户乡村旅游经营方式选择决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藏区农牧户乡村旅游经营参与意愿较强,但真正参与的农牧户家庭不足5成,经营方式主要为摆地摊。总体上,四川藏区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农牧户的参与度不高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丽梅   吕君   焦凌云   何少聪   李英杰  
乡村旅游作为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是提高乡村居民收入、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从微观视角分析乡村旅游示范县创建背景下农牧户参与旅游适应性效果,能够为乡村旅游示范县建设提供决策支撑。论文以内蒙古五原县和伊金霍洛旗为案例地,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构建乡村旅游示范县效果评估体系,在乡村旅游示范县创建背景下,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乡村旅游地农牧户参与旅游适应性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并进一步将案例地分为景区景点依托型和生态休闲农业型2类,农牧户分为旅游专营型、旅游参与型和纯农牧户3类,对2类乡村旅游地、3类农牧户参与旅游适应性的效果进行对比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在乡村旅游示范县创建过程中,农牧户参与旅游适应性的总体效果达到了“良好”水平;(2)将案例地分为景区景点依托型和生态休闲农业型后发现,前者农牧户参与旅游的适应性高于后者,即景区景点依托型>生态休闲农业型;(3)将农牧户进行分类后发现,旅游专营型参与旅游的适应性最高,旅游参与型次之且与旅游专营型差距很小,纯农牧户最低且与旅游专营型、旅游参与型差距较大,即旅游专营型>旅游参与型>纯农牧户。论文将乡村旅游地农牧户作为政策利益主体纳入效果评估体系中,拓展了绩效评估的理论模型和参与旅游适应性的研究视角,并可为乡村旅游示范县的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升强  高原  赵凯  
基于实地调研获取的农牧交错区355份农牧户微观数据,运用最小二乘与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补奖收入对贫困农牧户收入及其稳定性的影响,以检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助力农牧交错区脱贫攻坚的有效性。研究得出:(1)补奖收入对促进贫困农牧户增收,尤其是对促进贫困农牧户中的中等收入水平群体增收效果显著,表明草原生态补奖能够缓解贫困农牧户的贫困程度,具有显著的益贫效应;(2)补奖收入能够显著促进贫困农牧户牧业收入的增加,但对农业与非农牧业收入影响并不显著,表明草原生态补奖的益贫效应主要通过促进贫困农牧户牧业收入的增加来实现;(3)补奖收入能够显著促进贫困农牧户收入稳定性的提高,表明草原生态补奖能够抑制贫困农牧户返贫。基于此,农牧交错区在推行草原生态补奖的同时,应通过"草原生态补偿+牧业产业发展"的生态扶贫模式,合理地利用和发挥当地的牧业资源禀赋优势,从而更好地发挥草原生态补奖缓解贫困、抑制返贫、助力脱贫攻坚的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华  
在我国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和旅游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形势下,农村生态旅游呈现出一股强劲的发展势头。尽管我国农村生态旅游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极快,不过也暴露出一些极为严峻的问题。本文在概述农村生态旅游的前提下,简要梳理我国农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历程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立足这些问题和对其发展前景的分析,提出一些对策要点,以期为农村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