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41)
- 2023(14739)
- 2022(12601)
- 2021(11406)
- 2020(9754)
- 2019(21959)
- 2018(21923)
- 2017(42236)
- 2016(22904)
- 2015(25839)
- 2014(25653)
- 2013(25307)
- 2012(23875)
- 2011(21854)
- 2010(22500)
- 2009(21247)
- 2008(20905)
- 2007(19221)
- 2006(17301)
- 2005(15546)
- 学科
- 济(109385)
- 经济(109304)
- 管理(62445)
- 业(55125)
- 企(42246)
- 企业(42246)
- 方法(41584)
- 数学(36512)
- 数学方法(36193)
- 中国(29039)
- 农(28768)
- 地方(25387)
- 学(23967)
- 财(23550)
- 业经(21652)
- 环境(21148)
- 制(19189)
- 农业(19019)
- 贸(18712)
- 贸易(18701)
- 易(18091)
- 银(16094)
- 银行(16045)
- 和(15926)
- 行(15438)
- 融(15210)
- 金融(15208)
- 地方经济(15088)
- 划(14367)
- 理论(14266)
- 机构
- 学院(336311)
- 大学(334295)
- 济(143878)
- 经济(140826)
- 管理(121142)
- 研究(119627)
- 理学(102780)
- 理学院(101538)
- 管理学(99701)
- 管理学院(99084)
- 中国(90989)
- 科学(73705)
- 京(71303)
- 财(66548)
- 所(62072)
- 农(58301)
- 研究所(56121)
- 中心(54036)
- 江(52571)
- 财经(52112)
- 业大(49724)
- 经(46933)
- 农业(45763)
- 北京(45315)
- 范(45211)
- 经济学(45154)
- 师范(44755)
- 院(42928)
- 州(41496)
- 经济学院(40590)
- 基金
- 项目(214274)
- 科学(166657)
- 研究(157000)
- 基金(152591)
- 家(133594)
- 国家(132491)
- 科学基金(111314)
- 社会(99093)
- 社会科(93730)
- 社会科学(93701)
- 省(85037)
- 基金项目(80791)
- 教育(71679)
- 划(71199)
- 自然(70175)
- 自然科(68319)
- 自然科学(68298)
- 自然科学基金(67033)
- 编号(64659)
- 资助(62137)
- 成果(53265)
- 重点(49625)
- 发(48562)
- 部(46751)
- 课题(45320)
- 创(43745)
- 科研(41164)
- 创新(41046)
- 国家社会(40807)
- 大学(39544)
- 期刊
- 济(170260)
- 经济(170260)
- 研究(102933)
- 中国(66596)
- 学报(53316)
- 农(53062)
- 财(51120)
- 科学(48210)
- 管理(43571)
- 大学(39595)
- 学学(37299)
- 农业(35866)
- 教育(35434)
- 融(31259)
- 金融(31259)
- 技术(28880)
- 经济研究(28183)
- 业经(27219)
- 财经(26297)
- 经(22769)
- 问题(22547)
- 业(18627)
- 贸(18295)
- 技术经济(17547)
- 统计(16447)
- 图书(16281)
- 商业(15991)
- 资源(15970)
- 理论(15652)
- 版(15646)
共检索到5159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白雨鑫 王子玉 蒋晶菲 马中 昌敦虎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目标之一。环境要素是生物生存的基础,能够反映以人为主导的经济系统和以自然环境为主导的环境系统的相互关系。环境要素的特征包括公共物品属性、经济功能性、稀缺性、制度约束性、效率扭曲性、问题表现的滞后性。环境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路径为一是通过市场机制,二是通过外部污染—内部收益—经济增长的作用关系,污染红利与环境红利共同对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实证结果显示,我国目前环境规制和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仍不稳定,落实生态保护环境效益外部化、生态保护成本内部化的转换机制可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提供保障。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环境要素 经济增长 作用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白雨鑫 王子玉 蒋晶菲 马中 昌敦虎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目标之一。环境要素是生物生存的基础,能够反映以人为主导的经济系统和以自然环境为主导的环境系统的相互关系。环境要素的特征包括公共物品属性、经济功能性、稀缺性、制度约束性、效率扭曲性、问题表现的滞后性。环境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路径为一是通过市场机制,二是通过外部污染—内部收益—经济增长的作用关系,污染红利与环境红利共同对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实证结果显示,我国目前环境规制和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仍不稳定,落实生态保护环境效益外部化、生态保护成本内部化的转换机制可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提供保障。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环境要素 经济增长 作用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军燕 纪超逸
文章以内生增长模型为基础,利用14个拟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2002~2011年相关统计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智慧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环境因素中工业固体废物排放正向显著影响智慧城市经济增长,其它因素不显著;科技水平与经济基础对智慧城市经济增长影响不显著;城市开放度正向显著影响经济增长。
关键词:
智慧城市 经济增长 影响因素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孙林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不仅使世界经济陷于衰退,也使中国经济一跌不振,进入了新常态,如何重新启动中国经济,使其恢复以往的高速增长是当前中央政府不容回避的难题。从西部经济崛起、新一轮市场化改革、新型城镇化建设、创新驱动、结构优化、贫富差距缩小、释放制度红利、大国经济特征和优势等维度分析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潜力与动力因素。在当前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若能把握好这些潜在因素,中国经济仍能继续高速增长。
关键词:
新常态 潜力 动力 大国经济 经济增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周江 方发龙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提出,要求全社会对经济发展的追求,必须与自然生态的承载能力相协调。区域作为区域经济子系统和自然生态子系统构成的复合多维系统,不仅在空间上承载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支撑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区域实现。区域经济增长的本质是人造资本与自然资本的反向增长,其引发区域经济子系统扩张的同时也造成了区域自然资本的减少,并可能进一步引发区域自然生态子系统在空间或功能上的损失,形成区域经济增长的成本。在生态文明建设时期,区域的发展不能单纯考虑经济子系统产出的量的增加,而应关注区域系统的整体收益,控制经
关键词:
区域经济增长 合理规模 生态文明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车伟 赵文 王博雅
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中国依靠要素投入的旧增长模式难以为继,而要保持经济增长,就必须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与传统经济相比,创新经济生产率更高,增长动力更强,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同时,创新经济还能够更好地协调生产和消费的关系,满足差异化消费需求,体现了新一轮产业革命带来的经济变革,代表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方向。创新经济在创造新就业岗位的同时,还带来了就业方式和就业形态的变化,这部分就业因此可以被称为新就业。测算结果表明,2017年创新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例约为15. 2%,与2007年的8%相比增加了近一倍;新就业占总就业的比例约为10. 5%,与2007年的5. 4%相比也增加了几乎一倍;创新经济对增长和就业的贡献不断增强。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新机遇,大力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育和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是当前经济转型背景下实现经济增长动能转换的关键。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创新经济 新动能 新就业 创新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方发龙 周江
西部地区是我国未来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腹地,肩负着中国经济大盘整体提升和中国生态安全的历史重任。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提出,对处于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过渡的西部有着深远意义,正确处理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协调推进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系统演进。论文试图运用区域博弈论、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以对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增长本质的分析为基础,研究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博弈关系,探索西部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对策。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彭昱
伴随着经济增长和工业化水平提升,由环境污染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在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为解决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本文从财政投入、排污费征收、环境治理项目等立足于保护环境的政策措施出发,利用中国1998-2011年30个省级区域的环境污染数据对政策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总体来说,目前我国环境公共政策在效果方面仍有所不足。随后,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还可以发现,地方对于改善环境进行财政投入效果要优于中央,而环境治理政策则具有较明显的针对性。
关键词:
环境政策 污染物排放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方发龙
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成本,控制经济增长于合理规模,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区域系统总收益持续为正,是生态文明背景下转变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目标。其途径是:第一,通过科技进步带动区域要素结构调整,提升劳动者素质和促进管理创新;第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带动区域经济运行模式的转变;第三,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优化区域空间结构。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区域经济 增长方式转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荣贤
技术进步与劳动就业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变量,实现经济增长以及作为增长手段的技术进步与良好就业已成为各国政府孜孜以求的目标。中国在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技术不断进步的同时却面临着较为严重的失业问题,实践表明,严重的失业终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危及社会的运行,中国现有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贯彻“就业优先”战略,置就业于优先考虑的位置。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技术进步 就业优先 战略 实施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任保平
经济增长潜力的开发和动力转换是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一个关键问题。经济增长的潜力是由长期供给因素决定的,在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开发首先需要把握中国要素禀赋结构变化的事实,从长期因素着眼,挖掘出宏观经济体系和微观经济运行中的潜力因素,并努力形成潜力开发的新动力。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开发的方向主要在:结构转变、要素配置效率、制度供给、规模经济等方向。动力机制的形成主要在于:再工业化、自主创新、完善市场体制、区域经济整合等方面。在支撑条件上要把微观、中观和宏观相结合,调整路径转型支持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
关键词:
新常态 经济增长潜力 动力机制 支撑条件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田聪颖 肖海峰
文章利用1992~2015年HS-6位产品层面贸易数据,将中韩双边贸易增长分解为广度、数量与价格三个维度,并通过测算三者的贡献率分析双边出口的主要推动力。在此基础上建立模型考察关税对三元边际的影响。结果表明:从三元边际变化来看,样本期间中国对韩出口产品种类丰富,出口数量高速增长,但出口产品质量却有待提升。同期,韩国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明显,但数量及种类增长相对缓慢。从贡献率来看,双边出口贸易增长均主要源于已有产品出口数量的增长,而非新产品种类的增加或单位产品价格的提升。随着FTA的实施,关税下调将促进韩国出口更趋多样化,但对我国产品出口的多样性水平促进作用不显著。
关键词:
中韩FTA 关税 出口多样性 三元边际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学渊 周翼翔
利用2012年7月我国环境保护部公布的重点环境整治行业信息数据及2001—2010年《浙江统计数据》,对浙江省城乡工业污染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动因进行系统考察。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绝大部分重点污染企业都分布在乡村,且呈分散独立经营状态,这增加了工业污染源整治的难度;政府对乡村地区的环保投入较少,导致城乡工业污染转移态势加剧、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以污染密集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与城乡二元结构下的污染天堂效应是浙江城乡工业污染转移的最根本原因。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胡乃武 田子方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的六个基本特征是阶段性增长、质量与效益型增长、创新驱动型增长、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型增长、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增长、环境友好型与资源节约型增长。本文以理论与实践结合为基础论证新常态下我国经济能够实现7%左右中高速增长的六个依据是我国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阶段、"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全面深化改革期,这些都为新常态下实现我国经济的中高速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揭示了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增长的前景。
关键词:
新常态 中高速增长 基本特征 主要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