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39)
- 2023(4208)
- 2022(3523)
- 2021(3263)
- 2020(2812)
- 2019(6341)
- 2018(6735)
- 2017(13512)
- 2016(7421)
- 2015(8638)
- 2014(8786)
- 2013(8791)
- 2012(8668)
- 2011(7975)
- 2010(8342)
- 2009(8004)
- 2008(8129)
- 2007(7688)
- 2006(7175)
- 2005(6267)
- 学科
- 济(31445)
- 经济(31415)
- 管理(20045)
- 业(15405)
- 方法(12496)
- 中国(12450)
- 数学(11022)
- 数学方法(10942)
- 农(10684)
- 企(10330)
- 企业(10330)
- 环境(9409)
- 制(7689)
- 地方(7545)
- 财(7114)
- 银(7012)
- 银行(7003)
- 学(6908)
- 贸(6817)
- 贸易(6811)
- 行(6796)
- 易(6673)
- 业经(6658)
- 农业(6487)
- 融(6060)
- 金融(6060)
- 和(6053)
- 生态(5917)
- 发(5748)
- 资源(5191)
- 机构
- 大学(113043)
- 学院(112921)
- 济(47410)
- 经济(46302)
- 管理(40412)
- 研究(39541)
- 理学(33362)
- 理学院(32971)
- 管理学(32498)
- 管理学院(32297)
- 中国(31486)
- 京(25403)
- 财(24882)
- 科学(22989)
- 所(20109)
- 财经(18979)
- 中心(17934)
- 研究所(17806)
- 江(17788)
- 北京(17139)
- 经(16972)
- 农(16781)
- 范(15921)
- 师范(15788)
- 业大(14933)
- 经济学(14808)
- 州(14594)
- 院(14409)
- 财经大学(13897)
- 经济学院(13492)
- 基金
- 项目(65997)
- 研究(52147)
- 科学(50450)
- 基金(45013)
- 家(38591)
- 国家(38260)
- 社会(32037)
- 科学基金(31226)
- 社会科(30223)
- 社会科学(30217)
- 省(26016)
- 基金项目(23741)
- 教育(23687)
- 编号(22287)
- 划(21999)
- 成果(19324)
- 资助(18761)
- 自然(17807)
- 自然科(17172)
- 自然科学(17167)
- 自然科学基金(16799)
- 课题(16276)
- 发(15569)
- 重点(15162)
- 部(15085)
- 年(13237)
- 创(13076)
- 发展(12997)
- 性(12971)
- 国家社会(12853)
共检索到1809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彦彭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方面。文章从资源供给、资源利用与节约、环境纳污、环境治理四个方面构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综合集成赋权法计算出各指标权重,采用标准比值法对2003—2014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测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彦彭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方面。文章从资源供给、资源利用与节约、环境纳污、环境治理四个方面构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综合集成赋权法计算出各指标权重,采用标准比值法对2003—2014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测度。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彦彭
2003-2010年中部六省生态文明建设整体水平不断提高,2011年略有下降,但是2012年以来又明显提高。其中,资源供给能力落后于生态文明建设整体水平,资源利用与节约能力与整体水平相当,污染物减排与治理能力则优于生态文明建设整体水平。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工作的改善、资源利用效率与资源节约水平的提高,是中部六省生态文明建设进步的主要来源,其工作效果和进度快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进度。相对而言,国内资源保障与供给能力提升较慢;污染物减排工作效率与效果仍略显不足,影响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进度。本文在分析产生上述现象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中部六省 生态文明建设 测度与比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邓宗兵 苏聪文 宗树伟 宋鑫杰
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保障。本文构建了涵盖水资源总量控制、水利用效率控制、水环境综合治理和水管理制度实施四个维度的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的综合评价模型对全国及31个省市区2010—2016年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了测度与分析。研究发现:①全国总体而言,样本期内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持续提高,但不同维度建设水平差距显著,得分高低依次为水环境综合治理、水利用效率控制、水管理制度实施和水资源总量控制;②不同地区而言,东部和西部地区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明显高于中部和东北地区,从东往西大体呈"高-低-高"状态;③不同省区而言,样本期内省区之间建设水平差异十分显著,且无缩小趋势;④建设水平高低与短板多少大致呈负相关关系,且存在高水平不均衡和低水平均衡的突出问题。据此明确建设重点,并提出操作化建议。
关键词:
水生态文明 水平测度 区域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广阔 于明洋
文章在综述国内外生态文明建设统计测度方法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性、区域空间性、协同创新性等特征,探讨了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设置的原则、指标筛选的思路,提出了三维相关分析、独立性分析和灰色层次分析相融合的"新综合指数测度法",采用空间计量的方法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区域生态活力评价。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思明 侯鹏
在构建涵盖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社会发展和保障支撑4个要素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2008-2012年全球55个主要国家为对象,展开生态文明建设国际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发达国家的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要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并且在金融危机以来实施"绿色新政"的作用下,主要发达国家的领先优势还在继续扩大。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和国际排名在样本期均有所提升,但2012年的排位为第44位,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在发展中国家中处于中游水平,生态文明建设仍然任重道远。从构成要素看,我国生态经济和生态环境表现不佳,基本排在后5位。社会发展和保障支撑的表现相对优异,特别是随着生态制度的完善、民众生态意识的觉醒以及科技创...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指标体系 国际比较 实证研究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徐冬青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达国家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与探索,积累了不少行之有效的经验。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尽管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距离生态文明建设的最终目标还有很大差距。为此,本文归纳总结了发达国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普遍经验,分析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挑战,提出了加快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并在此基础上建议从以下七个方面加快推进江苏生态文明建设:①强化组织领导,健全政绩考核体系;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生态经济;③加大环保技术研发攻关和环保企业的培育;④积极推进绿色江苏建设,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及生态修复;⑤建立适应生态文明要求的价格、财税政策;⑥完善...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国际经验 中国 政策取向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肖显静 彭新宇 蒋高明 骆世明 章家恩 王兵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建设生态文明,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本期专题笔谈探讨科技如何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涉及生态文明建设与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互动关系;当前的科技发展现状、战略、政策与思想观念与生态文明观的冲突与矛盾;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支撑体系的建立;科技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建议,等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耿慧娟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不仅人口基数大,而且人口密度也大。虽然各种自然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小,人均资源相当贫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同时,我国多种重要资源短缺,加上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对资源具有较高的需求,导致未来我国的资源供需形势十分严峻,使得我国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施生旭 陈爱丽
文章在阐述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从经济、政治、文化3个层面描述我国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归纳总结出我国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存在责任意识不够强烈、参与面不广、参与程度不强、参与动力不足、参与方式有限、生态环境信息公开度不高、公众参与的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并提出加强生态文明环境宣传教育、培养生态公民,创新参与方式、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健全生态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完善公众环境公益诉讼权、提高公众参与的合法性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公众参与 生态公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莽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国家应遵循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研究解决具有核心意义的关键问题,通过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法治保障,补齐农村生态建设短板,更好地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文章指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难点在农村、关键靠法治、根本是创新,并分别阐述了下一阶段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核心问题 农村 制度 创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景奇 孙萍 徐建
生态文明是21世纪人类文明的主导,党的"十八大"将其上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同等的高度。我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始于1980年代,并在2010年代后进入高峰期。在长达30余年的研究过程中,有关城市生态文明的内涵界定、建设内容、评价体系及其在具体实践中与国土资源开发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逐渐完善,但仍存在着一些值得改进之处,因此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应尽快界定我国社会主义城市生态文明内涵,优化评价指标体系,分区域、分角色、分时段解构城市生态文明,并重视技术方法和治理理论的衔接与应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莽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国家应遵循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研究解决具有核心意义的关键问题,通过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法治保障,补齐农村生态建设短板,更好地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文章指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难点在农村、关键靠法治、根本是创新,并分别阐述了下一阶段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核心问题 农村 制度 创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琼 蓝丽
文章基于生态社会、生态经济、生态制度、生态治理和生态安全五个维度构建了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2012—2022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多维测度,采用核密度估计、泰尔指数及其分解、莫兰指数等方法考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整体而言,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相对较低,但呈现稳定上升的趋势,且各省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从区域来看,四大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呈现“东—中—东北—西”依次递减的空间格局,且地区差异呈现扩大趋势,区域内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此外,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其空间效应显著,但局部地区的空间集聚效应有待加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