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33)
2023(7564)
2022(6284)
2021(6151)
2020(5048)
2019(11396)
2018(11453)
2017(22701)
2016(12489)
2015(14219)
2014(14382)
2013(14325)
2012(13549)
2011(12201)
2010(12822)
2009(12230)
2008(12565)
2007(11546)
2006(10683)
2005(9452)
作者
(34713)
(28691)
(28481)
(27608)
(18207)
(13324)
(13147)
(10881)
(10765)
(10719)
(9590)
(9362)
(9172)
(9126)
(9097)
(8696)
(8357)
(8334)
(8302)
(8142)
(7327)
(7102)
(6996)
(6618)
(6547)
(6532)
(6465)
(6446)
(5762)
(5601)
学科
(46860)
经济(46818)
管理(43041)
(35988)
(28382)
企业(28382)
(26712)
中国(18712)
方法(17556)
(17265)
数学(15520)
数学方法(15345)
(14546)
财政(13294)
(12060)
地方(12060)
财务(12033)
财务管理(11990)
环境(11400)
企业财务(11388)
(10985)
银行(10980)
(10799)
(10688)
业经(10496)
(10456)
农业(10434)
(9761)
贸易(9753)
(9579)
机构
学院(177195)
大学(173779)
(75400)
经济(73624)
管理(66660)
研究(59881)
理学(55427)
理学院(54874)
管理学(54153)
管理学院(53813)
中国(49587)
(47213)
(37364)
科学(33262)
财经(32475)
(29873)
(29134)
(29109)
中心(27741)
研究所(25905)
北京(24706)
(24472)
财经大学(23383)
(23012)
(22925)
师范(22787)
经济学(22577)
(21936)
业大(21297)
经济学院(20326)
基金
项目(102706)
研究(82446)
科学(79883)
基金(71474)
(59958)
国家(59379)
社会(50812)
科学基金(50381)
社会科(48040)
社会科学(48029)
(40558)
教育(38088)
基金项目(36824)
编号(35656)
(33575)
成果(31188)
资助(30283)
自然(29593)
自然科(28691)
自然科学(28684)
自然科学基金(28132)
课题(25612)
(23545)
重点(23172)
(22989)
(22204)
(21218)
项目编号(21213)
(20695)
(20643)
期刊
(93665)
经济(93665)
研究(61669)
中国(39281)
(39160)
管理(25029)
(22844)
金融(22844)
教育(22629)
(22538)
学报(20199)
科学(19571)
大学(16378)
财经(16306)
业经(16056)
技术(15373)
农业(15171)
学学(14990)
经济研究(14811)
(13940)
问题(12591)
(11094)
会计(9331)
理论(9308)
国际(9004)
图书(8802)
(8768)
财政(8768)
现代(8642)
(8422)
共检索到2920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苏明  
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作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描绘了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并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内容,这是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和谐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意义重大而深远。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与财政政策的若干重大政策理论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系统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首先,概略论述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关系、生态文明与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关系,从宏观战略高度分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其次,紧密结合我国现实情况,并通过国际比较,运用大量实证材料和宏观数据,揭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连家明  王丹  
辽宁作为全国著名的老工业基地,重化工业比重很大,生态文明建设任务也十分繁重。在推进辽宁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财政担负着重要的职能作用,是支持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的制度支撑和政策手段。本报告以辽宁为例,系统回顾了支持生态文明建设财政政策实施情况,并结合垃圾污水处理运营机制构建,进行了客观的评价和梳理,提出进一步优化政府相关决策的思路和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宋文献  罗剑朝  
环境的公共产品性质和外部性,决定了它应该成为政府财政投资的重点。因而财政政策对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影响极大。从总体上看,我国的财政政策在支持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财政政策在设计上存在着缺陷,致使其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支持作用未能完全发挥。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完善我国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财政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灿明  
根据对“十五”时期财政形势的认识和分析,对“十五”时期财政政策的走势 可以作出如下的判断:财政的周期性平衡仍是财政政策的中长期目标,但财政政策的相机抉择 作用的积极意义并不容忽视;财政支出政策的结构性调整将成为“十五”时期财政的重点;财 政收入政策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则势在必行。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苗晖  
关于我国应实行什么样的货币和财政政策 ,社会上观点很多。本文从封闭经济和开放经济两个角度对此进行了分析 ,并结合我国经济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实施积极的财政和适当放松的货币政策的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智  倪月菊  
一、近年财政政策评析财政政策是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指导财政分配活动的准则和规范。近年来,在治理整顿、深化改革总方针的指导下,我国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发展、保证财政收入、强化宏观控制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 1、有效地控制了需求膨胀,调整了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一度过分膨胀的需求,特别是投资需求,首先在预算内得到了控制。预算内基本建设拨款占总支出比重由1978年的40.7%下降到1986年的28.6%。由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冷永生  李敏  
一、建立和完善与政府生态修复提供职责相对应的财政体制。1."上提一级"是生态修复和补偿责任在政府间配置的基本原则。生态修复是以自然和生态功能为地理单元的,其范围和界限与行政区划的不一致是必然现象,即生态修复必然会涉及跨行政区划的问题。在处理跨行政区划的生态修复和补偿问题时,应当遵循"上提一级"的原则,即生态修复和补偿涉及同级别行政区域的,交由上一级政府承担支出责任,下级政府仅承担管理责任。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刘晓光  
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从2005年起,我国财政政策的基调由“积极”转向了“稳健”,这使其投资方向、资金结构和管理方式必然发生新的改变。文章在分析林业生态建设与财政政策关系的基础上,侧重于从实施稳健财政政策对林业生态建设影响的角度,提出了加大直接投入力度,确定合理资金结构,支持建立林业风险保障体系和补偿机制等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韩凤芹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不但是政府职能从行政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而且还应包括政府规模结构的优化、行政成本的降低、行政效能的提高。财政在服务型政府的建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随新玉  
本文分析了克林顿政府的财政创新与重建路径和实践结果,从中得出对我国财政政策选择 的启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童泽恒  高勇  严福春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柏檀  王水娟  李芸  
从经济学来看,政府投入学前教育的正当性来源于学前教育所带来的巨大的正外部性。正外部性的存在,导致"市场失灵",表现为学前教育的市场供给明显不足。政府投入学前教育的目的,恰在于通过对其正外部性的合理补偿,以提高学前教育的供给水平和供给质量。本文从公共外部性、社会外部性、空间外部性、代际外部性和消费外部性等五个方面,分析了学前教育的外部性特征,并从外部性的"内部化"角度,重新审视了政府在学前教育投入中的主导作用、政府投入中的公平导向、政府间投入责任的安排、对贫困幼儿的资助政策、以及财政投入方式的选择等问题。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孙永君  
财政投资在我国的经济增长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后发优势作用下,资本投入和技术进步是不可分的,我国经济目前仍处于资本边际收益递增并且大于劳动的边际收益阶段,财政投资对资本的投入应继续增加。为推动经济加快过渡到依靠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阶段,财政对资本的投入应集中于具有较强外部性的研发投资,提高对研发主体的投入,优化研发主体的资源配置,推动经济尽早进入到主要依靠技术进步的发展轨道上来。由于资本深化程度不断加深,劳动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处于弱势地位,财政投资适当向劳动密集型行业倾斜,在经济效率和分配公平之间适当折中。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杨灿明  
本文总结了近两年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成功经验和不足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十五”期间我国仍应实行以扩大内需为主的财政政策。在国债政策上应控制规模、调整结构、加强管理 ,后期应逐步缩小财政赤字规模。在支出政策上要逐步解决“越位”与“缺位”的矛盾 ,按照公共财政原则退出竞争性领域 ,重点加强教育、社会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高新技术产业、信息产业的投资。在制度的创新上 ,应全面推行政府采购制度 ,大力提高政府公共支出效率 ;健全复式预算制度 ,强化预算约束机制 ;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 ,实现地区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改革国库管理体制 ,建立国库单一账户管理体系 ;完善外汇管理制度。并加强财政政策与...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丛树海  
2000年以后,我国经济处于由低谷走向复苏的拐点阶段,但在经济逐步回升的同时也面临着加入WTO后经济结构调整压力增大的情况,而且国际经济的外部条件不理想、出口困难加重,也使得我国经济必须在艰难的环境中奋勇向前。所以,2002、2003年我国经济将面临严峻考验,同时也是我国“十五”经济发展计划能否得以顺利实现的关键两年。因此,2002、2003年继续实行适度扩张的财政政策,通过财政扩张,增加国内有效需求,为推动经济的成长创造条件,应是一种必然选择。当前尚不具备积极财政政策“淡出”的基本条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