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323)
2023(18462)
2022(15718)
2021(14554)
2020(12312)
2019(28079)
2018(27890)
2017(54420)
2016(29397)
2015(32994)
2014(32696)
2013(32841)
2012(30169)
2011(27083)
2010(27667)
2009(26173)
2008(25751)
2007(23089)
2006(20839)
2005(19070)
作者
(85893)
(71127)
(70716)
(67161)
(45365)
(33869)
(32384)
(27412)
(26887)
(25762)
(24077)
(24023)
(22869)
(22552)
(22000)
(21936)
(21120)
(21026)
(20516)
(20289)
(17768)
(17381)
(17315)
(16203)
(16021)
(15921)
(15908)
(15897)
(14402)
(14142)
学科
(123920)
经济(123775)
(104919)
管理(96062)
(91768)
企业(91768)
方法(53786)
数学(43415)
数学方法(42891)
中国(37062)
(37051)
(36567)
业经(36391)
(29490)
(29460)
金融(29459)
银行(29451)
(29153)
(28369)
地方(26091)
农业(25769)
(25442)
财务(25365)
财务管理(25323)
企业财务(24026)
(23180)
贸易(23162)
技术(22882)
理论(22627)
(22566)
机构
学院(425995)
大学(423227)
(175890)
经济(172017)
管理(170452)
理学(145473)
理学院(143946)
管理学(141778)
管理学院(140976)
研究(140175)
中国(113311)
(90654)
(84710)
科学(83785)
(70724)
(68873)
财经(66932)
中心(64744)
(64653)
研究所(63529)
(60479)
业大(60381)
北京(57848)
农业(53707)
(53245)
(53002)
师范(52787)
经济学(52522)
(50538)
财经大学(49437)
基金
项目(275359)
科学(216825)
研究(204641)
基金(199261)
(172180)
国家(170642)
科学基金(147222)
社会(129287)
社会科(122621)
社会科学(122588)
(108002)
基金项目(105188)
自然(94334)
教育(92263)
自然科(92128)
自然科学(92106)
自然科学基金(90495)
(89449)
编号(83959)
资助(82400)
成果(68618)
重点(60976)
(60511)
(59652)
(58935)
课题(57386)
创新(54440)
国家社会(52746)
项目编号(52502)
教育部(51995)
期刊
(200638)
经济(200638)
研究(129920)
中国(81847)
管理(67685)
(66586)
(63879)
学报(61710)
科学(58197)
(51337)
金融(51337)
大学(47314)
学学(44455)
农业(43570)
教育(42909)
技术(37449)
业经(34604)
财经(33604)
经济研究(31071)
(28908)
问题(26508)
(24444)
图书(23138)
技术经济(22750)
理论(21673)
现代(21032)
(21027)
商业(20253)
科技(19491)
实践(19460)
共检索到6495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贺正楚  吴艳  张蜜  文先明  
通过对全国以及江苏、湖北和陕西的生产服务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状况的测度分析,发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驱动生产服务业发展时,二者存在着融合程度不均衡、融合性不显著问题。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生产服务业融合力较强,而生产服务业过于依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需求。我国生产服务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均应由制造业驱动方向服务经济驱动方转变。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贺正楚  吴艳  蒋佳林  陈一鸣  
借鉴国内外研究的理论观点以及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对我国生产服务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间的产业关系进行探索,通过理论推演得出二者要"互动与融合"发展的产业关系。采用投入产出模型,设计用于评价产业互动与融合发展状况的评价指标,依此测度并量化分析生产服务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间产业关系的内在运作现状。通过对全国以及江苏省、湖南省和陕西省的生产服务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互动与融合发展状况的测度分析,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驱动生产服务业发展时,二者互动与融合并不显著。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国生产服务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均应由制造业驱动向服务经济驱动转变,以便使二者达到高端生产、高端服务的"微笑曲线"价值链两端。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徐代明  
产业融合是当今国际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推进作为产业重要发展方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有利于促进产业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文章认为,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有效模式,应尽快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共识,破除产业融合发展障碍以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动力,探索科学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模式来实现两者的高效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立枢  
发展科技服务业有利于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是创新驱动与产业升级的战略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科技服务业提供强大的科技创新资源支撑并与其具有较强的产业融合性,应与科技服务业同步推进并联动发展。文章认为,科技服务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是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科技服务共享机制;激活科技创新资源,增强科技服务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服务功能与带动力;把握好产业发展规律和趋势,增强科技服务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融合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金春  
在当前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可以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现代服务业提供辅助支持,因此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和现代服务业实现互动融合。文章从微观、中观和宏观视角对二者互动融合的机理进行分析,并运用基于价值型的投入产出模型对河北省两产业融合进行了测度,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力强,但现代服务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合力弱,现代服务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并没有完全发挥作用,二者融合的互动性不足。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金春  
在当前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可以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现代服务业提供辅助支持,因此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和现代服务业实现互动融合。文章从微观、中观和宏观视角对二者互动融合的机理进行分析,并运用基于价值型的投入产出模型对河北省两产业融合进行了测度,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力强,但现代服务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合力弱,现代服务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并没有完全发挥作用,二者融合的互动性不足。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孟斌斌  李湘黔  王月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结构转型及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性。本文结合产业经济的内容,采用产业生命周期和国家经济部门投入产出理论,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理论内涵;从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边际理论出发,探讨了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的经济学理论依据。最后联系中国实际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的产业基础;军民融合式道路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科学路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程贵孙  张雍  章斐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DEA)的BCC模型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民营上市公司2005-2012年间的生产效率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东部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的民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综合效率均未达到有效,并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且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没有达到最优,且综合效率的降低更多是由纯技术效率下降导致的。我国东部地区民营企业在发展生物产业、新材料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时其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比较高,中部地区在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能源汽车,西部地区在发展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两个产业,它们的综合效率是最高的。最后基于实证结果提出了促进我国各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鄢敦望  敬文举  
引进风险资本不仅能够为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急需的资金,而且可以提高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经营经管理水平。文章根据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论证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风险资本融合的必要性,并提出融合模式与对策,以推进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谢清河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许多国家纷纷加快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力图为产业发展创造更多的空间。本文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了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的内在机理,考察了国际上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探讨了我国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张蕊  
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经营目标应定位为: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关政策为指引,在遵循循环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以重大技术创新与突破能力的形成与保持为核心,追求企业高成长能力和发展潜力,从而达到可持续的企业价值最大化,真正发挥企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地域或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或先导作用。为此,应树立新的效率观、利益观和创新观等管理理念,确立企业业绩评价的原则。在原则的指导下,建立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经营目标与管理理念相适应的评价体系,突出重大技术创新与突破能力的评价,以及以财务业绩为落脚点的充分体现"战略性"、"新兴性"与循环经济发展规律遵循等方面的评价。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杨以文  郑江淮  黄永春  
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保障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不相悖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不仅不会影响中国产业结构的服务化,而且还能优化生产性服务业结构,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创新升级,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更能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服务保障,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通过构建基于生产性服务市场的数量模型,论证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是可以协调发展的,并提出了相应的研究命题,然后,利用长三角地区的调查问卷数据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的结果与理论研究的结论相一致。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彭文波   余翔  
探索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融合的演化规律有助于预测技术发展趋势,识别技术机会,推动新技术涌现。本文采集中美欧3个经济体的授权发明专利数据,分别构建3个经济体4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二级子技术的融合网络,综合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层次结构树分析方法对中、美、欧的技术融合变化情况进行时间维度上的纵向比较和空间维度上的横向比较,分析中美欧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融合趋势的相似性并进行显著性检验。中美两国都抓住最新一轮的产业变革,但技术融合方向上存在区别;中国应该掌握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融合的规律和趋势,避免产业发展方向判断失误;要鼓励通过技术融合开发出新的技术路线和新的商业模式,要借鉴美欧成功的技术融合方向,发挥高融合广度产业的引领优势。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印小川  张天维  
新兴产业在我国又被称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农业同新兴产业有着密切的联系,表现为都具有战略意义、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结构调整的重点内容、是政府承担的发展责任。我国应借助国家有利的宏观政策,将特色农业与新兴产业在市场、成本、技术、保障等方面相融合,克服偏重单项技术突破,缺乏综合推进方案等问题。如何使二者融合发展,本文认为应与国际发展趋势、已有的发展战略、优势资源、政府扶持等因素结合起来。
[期刊] 预测  [作者] 乔玉婷  曾立  
后金融危机时代,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是我国面临的迫切问题。要改变过去尾随式产业结构升级模式,规避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空洞化,亟需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模式。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军民融合式发展是"面向两类需求,依托两种资源,服务两个市场"的现实需要。本文依据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对国防科技工业的依赖性和专用性的程度归结为依托型、互动型和嵌入型三类军民融合式发展模式。最后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军民融合式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