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319)
- 2023(20269)
- 2022(17662)
- 2021(16337)
- 2020(13933)
- 2019(32281)
- 2018(31868)
- 2017(61437)
- 2016(33254)
- 2015(37743)
- 2014(37827)
- 2013(37618)
- 2012(34990)
- 2011(31744)
- 2010(32030)
- 2009(29973)
- 2008(29631)
- 2007(26151)
- 2006(23013)
- 2005(20810)
- 学科
- 济(149152)
- 经济(148999)
- 管理(95533)
- 业(92160)
- 企(74039)
- 企业(74039)
- 方法(64412)
- 数学(56269)
- 数学方法(55580)
- 中国(38375)
- 农(38363)
- 财(36107)
- 学(31609)
- 业经(31527)
- 地方(30518)
- 制(27467)
- 贸(26632)
- 贸易(26618)
- 易(25808)
- 农业(25580)
- 银(22624)
- 银行(22564)
- 务(22330)
- 财务(22245)
- 财务管理(22192)
- 融(21800)
- 金融(21796)
- 理论(21738)
- 行(21516)
- 和(21363)
- 机构
- 大学(486906)
- 学院(484464)
- 济(203062)
- 经济(198732)
- 管理(188055)
- 研究(165915)
- 理学(162002)
- 理学院(160187)
- 管理学(157302)
- 管理学院(156424)
- 中国(124908)
- 京(103727)
- 科学(101912)
- 财(93610)
- 所(84526)
- 农(80526)
- 研究所(76642)
- 中心(75412)
- 财经(74646)
- 业大(71942)
- 江(71527)
- 经(67691)
- 北京(65776)
- 农业(63203)
- 范(62655)
- 经济学(62217)
- 师范(62034)
- 院(59693)
- 州(57875)
- 经济学院(55947)
- 基金
- 项目(322299)
- 科学(252603)
- 基金(233931)
- 研究(233102)
- 家(204474)
- 国家(202820)
- 科学基金(173384)
- 社会(147107)
- 社会科(139411)
- 社会科学(139375)
- 省(125114)
- 基金项目(123112)
- 自然(113005)
- 自然科(110341)
- 自然科学(110310)
- 自然科学基金(108359)
- 教育(106529)
- 划(105481)
- 资助(97789)
- 编号(94871)
- 成果(77394)
- 重点(72237)
- 部(71136)
- 发(69048)
- 创(66018)
- 课题(64896)
- 科研(61866)
- 创新(61741)
- 教育部(60774)
- 国家社会(60690)
- 期刊
- 济(224551)
- 经济(224551)
- 研究(144372)
- 中国(90531)
- 学报(78152)
- 农(72488)
- 财(72050)
- 科学(70565)
- 管理(68991)
- 大学(58752)
- 学学(55238)
- 农业(49627)
- 教育(47920)
- 融(43833)
- 金融(43833)
- 技术(42641)
- 财经(37179)
- 经济研究(36956)
- 业经(35398)
- 经(31984)
- 问题(29279)
- 图书(27255)
- 业(25706)
- 技术经济(25066)
- 统计(24644)
- 贸(24257)
- 理论(23762)
- 版(22349)
- 商业(21929)
- 策(21844)
共检索到7231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健
本文在建立生产性服务产业名义和实际产出测算体系的基础上,构建向量自回归(VAR)和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利用我国1978-2007年的统计数据分析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产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生产性服务产业发展是经济增长重要的内在动因,是新的经济增长点;(2)生产性服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表现出较强的时滞性。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产业 经济增长 计量分析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德祥 李建军
根据我国1978-2007年的数据,运用协整、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研究了我国财政分权、经济增长对外贸依存度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在长期内,财政分权会提高我国的外贸依存度,而短期内财政分权对外贸依存度的作用不显著;以人均GDP衡量的经济增长,在短期内可提高外贸依存度水平,而在长期中却会降低外贸依存度。分析表明,财政分权引致的地方政府为经济增长而产生的鼓励FDI和出口的激励,经济增长及其促成的FDI及贸易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内需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是财政分权、经济增长和外贸依存度之间动态关系产生的内在逻辑。
关键词:
财政分权 经济增长 外贸依存度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晓红 江可申
根据1978~2012年我国最终消费和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借助于eviews6.0软件,通过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最终消费和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农村居民消费、城镇居民消费、政府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均衡关系;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最强,其次是政府消费,最后是城镇居民消费;城镇居民消费、政府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单向格兰杰原因。政府消费是农村居民消费、城镇居民消费的单向格兰杰原因。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顾乃华
本文基于收入法核算的分省GDP数据,从GDP内部构成、产业结构、空间结构等维度切入,考察了我国劳动收入占比的时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993—2007年间,我国整体劳动收入占比先微幅上升然后大幅下降,直接原因在于受营业盈余占GDP比重上升的挤占,深层原因则与我国以招商引资形式进行的地区竞争弱化了劳动者对企业所有者的博弈力量相关;三次产业收入占比分别呈现在徘徊中上升、先上升继而下降、基本保持稳定演变特征;东部地区劳动收入占比显著低于中西部地区,省际之间劳动收入占比的差距日趋缩小。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我国进一步优化国民收入分配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劳动收入占比 地区竞争 结构分析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程名望 史清华
基于岭回归的模型和实证分析创新性地表明:1978年以来我国总体经济增长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改革为我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了条件,而城市服务业则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去向,正规工业部门和建筑业的发展虽然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有促进作用,但相对较弱。进一步发展农业经济,使得更多的劳动力从农村解放出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得第三产业能够吸收更多的劳动力,是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
农业增长 产业结构 劳动力转移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张亚斌 刘靓君
本文利用1997-2006年全国31个省(市)面板数据,对国内东、中、西三大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它可以通过技术进步与创新、深化分工、提高生产效率、产业集群、改善地区投资环境以及与工业、其他服务业的互动共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同时,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各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也存在差异。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经济增长 面板数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德祥 李建军
本文以我国1978~2007年的数据,运用协整、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研究了我国财政分权、经济增长对外贸依存度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长期内,财政分权会推进外贸依存度的提高,而短期内财政分权对外贸依存度的作用不显著;以人均GDP衡量的经济增长,在短期内可提高外贸依存度水平,而在长期中却会降低外贸依存度。分析表明,财政分权引致的地方政府为经济增长而产生的对FDI和出口的激励,以及贸易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内需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是财政分权、经济增长和外贸依存度之间动态关系产生的内在逻辑。
关键词:
财政分权 经济增长 外贸依存度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万海远
通过分析自然失业率的三种数理模型,采用比较静态分析与计量统计检验的方法,发现纳入工资刚性的凯恩斯主义NAIRU模型更符合我国实际。利用这个模型,在放宽自然失业率恒定不变和阶段性变化假设的基础上,测量了1978-2007年我国各年的自然失业率。1978年以来,我国自然失业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到2003年为一个极大点;2003-2007年自然失业率开始下降,分别为9.25%、9.09%、13.1%、10.9%、7.15%。另外,我国平均的名义工资刚性度和实际工资刚性度分别为0.873、0.221。在我国,技术进步对自然失业率是具有长期效应而不是短期效应。技术进步倾向于减少自然失业率,而这与Piss...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曾康华 刘翔
本文基于1978~2007年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与政府财力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方法,构建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对北京市经济增长与政府财力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经济增长和政府财力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且两者是相互促进的,短期来看,北京市的经济增长可以促进自身和政府财力的不断增长,而政府财力的扩张除了对自身的增长有利以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如何推进税制改革和优化政府支出成为当前公共财政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政府财力 动态关系 VEC模型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董有德 马力
本文就我国不同部门服务贸易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三个部门的服务贸易均通过增加人均资本,加速制度改革和技术进步的途径来促进人均产出,但人力资本对人均产出的影响却很不明显,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服务贸易 经济增长 人力资本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许长青 周丽萍
基于1978-2014年中国统计数据,通过拓展的生产函数和多变量VAR模型,研究对中国教育公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总体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但接受高等教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仍然偏小;中国教育基尼系数呈现不断下降趋势,但下降速度越来越平缓,并且在世纪之交出现反弹现象;教育基尼系数与经济增长之间呈"倒U型"结构,短期看教育公平与经济增长具有反向作用,长期看教育公平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教育公平与经济增长之间并不存在双向因果关系,教育公平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反之未必然。市场经济中的体制性障碍导致了收入差距拉大,阻滞了社会流动,抑制了经济增长。推动经济持续增长,就必须采取新的政策措施,持续推进教育公平发展。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教育公平 生产函数 VAR模型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梁军
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手段,教育发展是一国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决定因素。在回顾37年来中国教育发展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通过加入教育变量的方法,拓展出体现教育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利用教育发展和国内生产总值等相关数据,实证估计了1978—2014年教育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实际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978—2014年期间,中国教育发展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GDP平均提高约0.2311个百分点。全面提升教育发展水平,大力提高人力资本积累质量,不断提升教育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实际贡献,是今后中国教育发展应着力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教育发展 人力资本积累 经济增长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郑亚莉 杨益均
本文利用长三角地区1986-2007年的统计数据,采用出口扩展型生产函数模型,实证分析了进出口贸易对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产品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产出弹性大于进口和进出口总额的产出弹性。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缪德刚
中国的改革开放在探索中逐步深化。1978—2007年,中国始终坚持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相结合的道路,国内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的增长是所取得成效的体现。近30年的对外贸体制改革促进了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增长,1978—2007年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变化则表明,对外贸易的发展有力地拉动了中国经济,入世之后尤为明显。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斌
在已有的出口贸易与碳排放关系的研究基础上,引入经济增长这一变量,运用平稳性检验、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利用1978~2012年的有关经济数据对出口贸易、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协整与因果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三个变量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并且三者之间内在相互作用明显,由此提出优化货物贸易结构,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制度规范与技术开发齐头并进、全面发展低碳经济等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我国消费、投资、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检验——基于1978-2010年数据
资本形成、投资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相关性——来自中国1978~2004年数据的实证研究
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1978-2010年经验数据的实证分析
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依从关系——基于1978~2010年数据的实证研究
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基于中美两国数据的实证分析
居民收入增长对公共支出的需求变动分析——基于中国1978~2006年数据的实证研究
中国服务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基于1982~2006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我国省际经济增长敛散性的定量测度与经验证据——基于1952~2006年数据的分析
货币供给、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2006~2010年数据的分析
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中国1978~2005年数据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