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56)
- 2023(15145)
- 2022(12797)
- 2021(11538)
- 2020(10117)
- 2019(22956)
- 2018(22921)
- 2017(45334)
- 2016(24680)
- 2015(27668)
- 2014(27877)
- 2013(28021)
- 2012(26067)
- 2011(23450)
- 2010(23868)
- 2009(22885)
- 2008(23263)
- 2007(21183)
- 2006(18829)
- 2005(17545)
- 学科
- 济(106608)
- 经济(106457)
- 业(97035)
- 管理(88546)
- 企(85216)
- 企业(85216)
- 方法(48126)
- 数学(39027)
- 数学方法(38704)
- 财(36480)
- 农(33801)
- 业经(31463)
- 制(28119)
- 中国(27919)
- 务(24833)
- 财务(24794)
- 财务管理(24748)
- 企业财务(23485)
- 农业(23069)
- 贸(20611)
- 贸易(20601)
- 技术(20322)
- 易(20073)
- 银(19062)
- 银行(19031)
- 体(18899)
- 和(18578)
- 地方(18359)
- 行(18194)
- 学(17911)
- 机构
- 学院(366422)
- 大学(364595)
- 济(156104)
- 经济(152827)
- 管理(144463)
- 理学(123209)
- 理学院(121980)
- 管理学(120298)
- 管理学院(119610)
- 研究(118822)
- 中国(95179)
- 财(78250)
- 京(76469)
- 科学(70087)
- 农(63627)
- 所(60959)
- 财经(60888)
- 江(57323)
- 中心(55032)
- 经(55003)
- 研究所(54300)
- 业大(52584)
- 农业(49967)
- 北京(48272)
- 经济学(47763)
- 州(45264)
- 财经大学(44818)
- 范(43540)
- 经济学院(43279)
- 师范(43116)
- 基金
- 项目(231025)
- 科学(182766)
- 研究(170537)
- 基金(168869)
- 家(145914)
- 国家(144642)
- 科学基金(124695)
- 社会(110020)
- 社会科(104295)
- 社会科学(104267)
- 省(90545)
- 基金项目(89131)
- 自然(79244)
- 自然科(77376)
- 自然科学(77352)
- 教育(77329)
- 自然科学基金(76080)
- 划(75121)
- 编号(69262)
- 资助(68803)
- 成果(56958)
- 部(52089)
- 重点(51647)
- 创(50519)
- 发(49467)
- 制(47036)
- 课题(46933)
- 创新(46575)
- 业(46331)
- 国家社会(45574)
- 期刊
- 济(178687)
- 经济(178687)
- 研究(109359)
- 中国(72678)
- 财(64890)
- 农(59291)
- 管理(57100)
- 学报(53394)
- 科学(50206)
- 大学(41014)
- 农业(39833)
- 学学(38677)
- 融(38205)
- 金融(38205)
- 教育(32336)
- 技术(32150)
- 财经(31289)
- 业经(30475)
- 经济研究(27939)
- 经(26900)
- 问题(24110)
- 业(23305)
- 技术经济(20458)
- 贸(19990)
- 理论(17958)
- 商业(17847)
- 现代(17670)
- 财会(17618)
- 图书(17360)
- 版(16972)
共检索到5596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郑雅洁
生产性服务业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它与制造业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而生产性服务业FDI与制造业FDI在理论上也存在着协同关系。文章基于此,在分析了两者理论上的关系之后,选取全国10个省份2005-2012年的省际数据利用动态面板分析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目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FDI与制造业FDI之间确实存在显著的协同关系,并且在此关系中,制造业FDI对生产性服务业FDI的吸引作用更为显著,即更多地表现为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制造业FDI的追逐。最后,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文章提出应针对我国不同区域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郑雅洁
生产性服务业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它与制造业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而生产性服务业FDI与制造业FDI在理论上也存在着协同关系。文章基于此,在分析了两者理论上的关系之后,选取全国10个省份2005-2012年的省际数据利用动态面板分析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目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FDI与制造业FDI之间确实存在显著的协同关系,并且在此关系中,制造业FDI对生产性服务业FDI的吸引作用更为显著,即更多地表现为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制造业FDI的追逐。最后,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文章提出应针对我国不同区域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郑雅洁
生产性服务业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它与制造业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而生产性服务业FDI与制造业FDI在理论上也存在着协同关系。文章基于此,在分析了两者理论上的关系之后,选取全国10个省份2005-2012年的省际数据利用动态面板分析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目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FDI与制造业FDI之间确实存在显著的协同关系,并且在此关系中,制造业FDI对生产性服务业FDI的吸引作用更为显著,即更多地表现为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制造业FDI的追逐。最后,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文章提出应针对我国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制定不同引资政策的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矫萍 林秀梅
基于生产性服务业FDI和制造业FDI协同集聚的产业属性和空间属性,分析二者协同集聚影响制造业增长的传导机制,并利用2004-2013年我国24个省市的数据,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方法分析二者的协同集聚关系及二者协同集聚对制造业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FDI与制造业FDI在我国省际间存在协同集聚现象,制造业FDI集聚与生产性服务业FDI集聚存在相互促进的作用,二者之间的协同集聚效应能够促进制造业增长,尽管对制造业增长的促进作用还不大,但其在促进本地区制造业增长的同时,也带动了周围地区制造业的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如庆 时媛 刘国晖
本文首先采用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并将其增长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然后利用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生产性服务业FDI对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溢出效应。结论表明: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制造业生产率的提高具有明显的溢出效应,从溢出渠道看,技术效率效应大于技术进步效应。与制造业FDI相比,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较大,且制造业FDI主要通过技术进步渠道来提升制造业生产率的,二者溢出渠道不同。提升制造业生产率的动力因素呈现地区分化特征,中东部地区主要有生产性服务业FDI、R&D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等,而西部地区主要依靠人均资本存量、制造业FDI和贸易开放等,这具有一定...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屠莉佳
本文利用中国1990-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生产性服务FDI溢出效应对制造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FDI有利于制造业效率的提高,但对外资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作用大于对内资制造业的影响;外资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将促进内资制造业效率的提高,反之,则不成立;人均资本、产权制度可以提高制造业的效率;制造业产出结构不合理,高产值并不意味着高效率。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胡国平 杨诗宇 景宏鑫
本文将从产业关联效应的视角研究生产性服务业FDI对我国制造业效率变化的影响及作用机理。通过对生产性服务业FDI中的5个子行业、我国制造业中的15个子行业2003—2011年数据的分析发现:生产性服务业FDI对我国制造业效率的影响并不强。分行业看,金融业FDI通过前向关联效应、后向关联效应进而提升制造业效率的作用较大,且两种效应均呈上升趋势;租赁和商业服务业FDI的前、后向关联效应也较强,但两者均呈下降趋势;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行业的关联效应则不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磊 李吉
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不断深化,跨国投资及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均呈日趋增强的发展趋势。本文在分析双向FDI、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作用机制基础上,运用2010~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双向FDI协同发展、OFDI、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其与OFDI的交互作用均显著促进我国制造业价值链升级,而IFDI及其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交互作用则阻碍制造业价值链升级;从地区异质性看,OFDI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分别促进西部和中部地区制造业价值链升级,OFDI及其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交互作用均显著促进东部和中部制造业价值链升级,双向FDI的协同发展只对东部地区有促进作用。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晓钟 刘青君
本文利用计量模型对生产性服务业FDI对中国江浙制造业产出影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对江苏省制造业产出影响显著的是技术进步效应和就业效应,对浙江省制造业产出影响显著的是产业结构效应和资本形成效应;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当期江苏省制造业产出影响较浙江省大,且对两省的影响都具有一定的时滞性。作者详细剖析了生产性服务业FDI对江浙两省制造业产出影响产生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FDI 制造业 经济效应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何强 刘涛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既体现在专业化分工所致的相互剥离,又显现为差异化优势驱动的相互融合。尽管我国已是制造大国,但与之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仍不发达,而且中低端制造业去产能进程和智能化转型缓慢,成为阻碍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向制造强国的突出短板。为此,需要从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促使生产性服务业价值链有效嵌入制造业价值链,加大顶层设计和统计决策制度建设力度,推动形成生产性服务与生产制造协同发展的产业新生态。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协同发展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何强 刘涛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既体现在专业化分工所致的相互剥离,又显现为差异化优势驱动的相互融合。尽管我国已是制造大国,但与之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仍不发达,而且中低端制造业去产能进程和智能化转型缓慢,成为阻碍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向制造强国的突出短板。为此,需要从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促使生产性服务业价值链有效嵌入制造业价值链,加大顶层设计和统计决策制度建设力度,推动形成生产性服务与生产制造协同发展的产业新生态。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协同发展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郭帅 银成钺 张宁
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制造业效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二者的关系受到一系列东道国区域发展因素的影响。从区域交通发展水平对二者关系的影响视角出发,利用2006~2015年中国21个省级单位的面板数据对交通基础设施水平的门槛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作用因区域交通基础设施水平的不同而呈现出差异的区间效应,表现为交通基础设施水平较低时,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制造业效率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弱;当交通基础设施水平突破门槛值后,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制造业效率的促进作用显著变强。此外,考虑到区域差异性后发现,各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对二者关系的影响强度具有明显差异,西部地区通过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水平从而提升二者正向关系的幅度最大,中部地区最小,东部地区居中。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童磊 荣亚飞
为廓清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外部性(专业化外部性、多样化外部性)与产业升级之间的关系,基于2006—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PVAR模型,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不同协同集聚外部性存在差异,专业化外部性较多样化外部性更能促进产业升级,二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机制;多样化外部性与产业升级表现为促进和抑制并存的交互作用,短期内虽表现为促进作用,但随着时间推移,抑制作用会逐渐显现;协同集聚外部性与产业升级之间的动态互动关系具有区域异质性,专业化外部性与产业升级仅在东部地区表现为促进和抑制并存的交互关系,多样化外部性与产业升级在东西部地区表现为相互促进的交互关系,中部地区协同集聚与产业升级之间尚未形成良性互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景华 冯剑 张吉福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应与其内在发展规律有效结合,方能事半功倍。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作为城市群发展的两大主要产业门类,其协同集聚水平决定了城市群发展的质量和成熟程度。以京津冀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对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联系和空间互动进行定量分析,发现两者的供需关系是它们形成空间集聚的基本动因,但非唯一因素,知识溢出和劳动力池共享等外部性也是两者空间集聚的原因。未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理顺本地区产业分工链条,充分发挥北京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区域辐射作用,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关键词:
京津冀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协同集聚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寿华 刘程军 陈国亮
研究构建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指数,利用长江经济带地级市数据,分析了其空间格局演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得到以下结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高度区域表现出以长江经济带下游为核心逐渐向长江中游过渡,且中游隆起的空间特征;整体表现出"东北高,中部隆起,西南低"的空间趋势;协同集聚发展呈现了持续的空间集聚态势,且集聚的强度呈现出波动上升"W"的变化趋势。协同集聚存在显著的高值聚集热点区和低值聚集冷点区,协同集聚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政府行为、城镇化、市场驱动、创新能力、互联网技术与基础设施均对协同集聚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政府行为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大,但是互联网技术和基础设施的作用强度还比较微弱。
关键词:
制造业 协同集聚 空间格局 驱动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