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552)
- 2023(22033)
- 2022(18727)
- 2021(17167)
- 2020(14688)
- 2019(33860)
- 2018(33480)
- 2017(64359)
- 2016(34967)
- 2015(39352)
- 2014(39245)
- 2013(39053)
- 2012(36070)
- 2011(32422)
- 2010(32721)
- 2009(31032)
- 2008(30568)
- 2007(27368)
- 2006(24028)
- 2005(21652)
- 学科
- 济(143873)
- 经济(143711)
- 业(114815)
- 管理(109767)
- 企(98802)
- 企业(98802)
- 方法(68227)
- 数学(57268)
- 数学方法(56505)
- 财(42938)
- 农(42013)
- 中国(40763)
- 业经(37670)
- 制(31718)
- 融(30964)
- 金融(30960)
- 银(30672)
- 银行(30612)
- 务(29472)
- 财务(29383)
- 行(29335)
- 财务管理(29323)
- 学(29032)
- 农业(28841)
- 地方(28180)
- 企业财务(27864)
- 贸(27051)
- 贸易(27029)
- 易(26283)
- 理论(25790)
- 机构
- 学院(507589)
- 大学(506722)
- 济(204926)
- 经济(200415)
- 管理(199888)
- 理学(171849)
- 理学院(169999)
- 管理学(166945)
- 管理学院(166028)
- 研究(165867)
- 中国(131588)
- 京(107915)
- 科学(102671)
- 财(98383)
- 农(87233)
- 所(84301)
- 财经(78512)
- 中心(77630)
- 业大(76357)
- 研究所(76273)
- 江(76062)
- 经(71116)
- 农业(68743)
- 北京(68154)
- 范(63664)
- 师范(63014)
- 经济学(62208)
- 州(61797)
- 院(60098)
- 财经大学(58173)
- 基金
- 项目(336502)
- 科学(264224)
- 基金(244190)
- 研究(243353)
- 家(213100)
- 国家(211302)
- 科学基金(181802)
- 社会(153120)
- 社会科(145217)
- 社会科学(145179)
- 省(131995)
- 基金项目(128521)
- 自然(119374)
- 自然科(116623)
- 自然科学(116590)
- 自然科学基金(114521)
- 教育(112056)
- 划(110508)
- 资助(102153)
- 编号(99129)
- 成果(80234)
- 重点(75261)
- 部(74042)
- 发(71292)
- 创(70233)
- 课题(67945)
- 创新(65314)
- 科研(64788)
- 教育部(63207)
- 国家社会(62900)
- 期刊
- 济(223862)
- 经济(223862)
- 研究(147476)
- 中国(95738)
- 学报(80489)
- 农(79008)
- 财(77976)
- 管理(75463)
- 科学(72984)
- 大学(60884)
- 学学(57476)
- 融(55077)
- 金融(55077)
- 农业(53698)
- 教育(50860)
- 技术(45549)
- 财经(38953)
- 业经(37597)
- 经济研究(35404)
- 经(33425)
- 业(29931)
- 问题(29458)
- 技术经济(26491)
- 图书(26051)
- 统计(26018)
- 理论(24322)
- 版(23841)
- 策(23647)
- 贸(23328)
- 现代(23060)
共检索到7533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赵玉林 李丫丫 李永立
生产性服务业是新时代经济增长的创新源泉,其本质体现了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本文运用仁慈型的DEA交叉效率评价模型,对2004-2011年间我国生产性服务业融合质量及27个省级区域生产性服务业融合质量进行评价。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程度不断提高,融合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战略性新兴生产性服务业融合质量高于传统的生产性服务业融合质量;省级区域间的生产性服务业融合质量差异较大,大部分区域融合质量有待提高。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胡剑芬 饶烜
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中国制造业升级发展的新动力,然而如何扩大融资渠道获得高效的资金利用率,是当前制约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构建生产性服务业融资效率财务指标评价体系,选取70家生产性服务业的融资数据,运用DEA数据包络法测算生产性服务业融资效率,从总体融资效率、行业融资效率和融资途径融资效率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行业总体融资效率过低,其中一半公司融资规模报酬递增可采取追加的投资方式,另一半公司融资规模报酬递减反映融资未得到合理应用;行业效率分析结果显示唯有商务服务业DEA有效;融资途径分析结果显示内部资本和外部投入资本为主要融资渠道。最后,提出发挥政府引导并搭建融资平台、加强产业内部整体建设并做好企业内部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等方式,继续扩大融资新模式,推动产业的横向发展。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 融资效率 DEA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顾江寒 柴华奇 葛鹏飞 王肖利
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为指导思想,运用仁慈型交叉效率DEA模型对2010—2019年黄河流域省级区域的农旅融合效率和空间差异进行综合质量评价。从实证分析结果上,黄河流域省级区域农旅融合效率水平总体较高,且呈现逐年递增的演化趋势,农业对旅游业的促进效率"先强后弱",黄河流域农旅融合效率总体呈现为旅游业对农业的促进效率;从空间差异上,农旅融合效率分为四种地区类型:甘肃省和青海省为稳定高效率地区;内蒙古自治区为非稳定高效率地区;山西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为稳定低效率地区;山东省、陕西省、河南省、四川省为非稳定低效率地区。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黄河流域农旅融合质量优化的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农旅融合 DEA模型 面板数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晓云
文章选取除西藏外我国30个省区作为决策单位,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2008年各省区生产性服务业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进行了测算,发现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总值主要依靠资源的大量投入,仍然是粗放式经营,存在大量资源浪费。结合各省区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总值比较,发现东部大部分省份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总值高,综合效率也相对较高;中西部大部分省份生产总值低,综合效率也相对较低。针对各省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文章给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服务业效率 DEA模型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魏修建 李思霖
笔者利用DEA模型,测算了2003年~2011年我国各省的农业生产效率,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与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的带动不亚于工业,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可以促进农业增长,有利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并最终增强农业的竞争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提升中西部地区农业生产效率的作用效果更为显著;交通运输仓储、通讯行业及科研技术行业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纯彬 杨仁发
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经济增长的牵引力和提升经济竞争力的助推器,而产业融合有利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融合过程实质是产业价值链分解和重构整合过程,产业融合可以通过提升产业竞争力、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以及交易成本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而目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总体水平较低,内部结构不合理,传统生产性服务业所占比重过大,生产性服务业产业融合水平偏低。最后,提出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田家林
根据中间需求率水平以及服务对象的差异把服务业分为生产性、消费性和公共管理服务业三大类。三类服务业的中间需求率差异很大,在服务业中所占的产值和就业人数的比例也差别很大,由此带来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大。利用超效率DEA模型计算了各个产业的投入产出的效率值,比较了三大类服务业的投入产出效率的差异,接着用TOB IT模型测算了影响投入产出效率的主要因素,市场化程度、产业规模、中间需求率、固定资产投入对投入产出效率有显著影响,而城市化水平、人力资源的市场化程度、对外开放程度对投入产出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最后根据上述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服务业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邓丽姝
北京在进入服务经济、形成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之后,产业升级的主要动力在于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与其他产业形成全面的产业融合。文章运用投入产出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主导的北京产业融合和产业关联进行了实证分析。北京服务业发展具有较强的自我增强效应。服务业发展对服务业尤其生产性服务业的消耗使用较为均衡,服务业自身初步形成了产业互动关联网络体系。制造业通过投入产出关联与服务业具有一定的融合互动程度,但层次水平有待提高。在实证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以生产性服务业主导的产业融合进一步促进北京产业升级的对策建议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顾乃华 朱文涛
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而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对外开放则是推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的有效手段。基于2004—2014年的行业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并结合工具变量法,从整体和细分行业角度考察了生产性服务业对外开放对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的影响。研究发现:从整体来看,以生产性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和服务贸易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对外开放有助于促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融合;从分行业来看,运输和通信服务对外开放对提高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产业融合的影响最为明显,金融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对外开放也有利于促进产业融合,而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对外开放对产业融合的影响并不显著。要通过进一步降低服务业外资准入门槛、简化投资审批流程、提供良好投资环境等综合措施,积极吸引优质外资流向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推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发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宾厚 姚秋茹 李娇 王欢芳
随着我国环境规制力度的进一步加强,从环境规制视角探讨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亟待深入。为此,基于环境规制视角,利用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00—2020年面板数据,分别运用超效率SBM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区域碳排放效率及传统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以下简称“两业”)融合水平,并采用中介效应、调节效应模型分析环境规制对两业融合与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1个省市的平均碳排放效率由2000年的0.811下降至2020年的0.511,整体下降幅度较大,其中上海市的碳排放效率始终处于领先地位;两业融合水平增长速度较快,其中东部地区的融合水平较高,与中西部地区有明显分化;两业融合水平对碳排放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环境规制在其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同时是有效的调节变量,负向调节两业融合与碳排放效率的关系。基于此,提出长江经济带各地区要因地制宜推动两业融合,打造高端绿色化产业园,并合理制定环境规制政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杜宇玮
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升级的促进作用取决于其作为高级要素投入功能的发挥。基于超效率DEA模型和Tobit模型,本文从产业关联效率视角实证分析了2005-2014年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升级的促进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升级的促进作用效率尚不够高,且发达地区作用效率高于欠发达地区;作用效率受到信息化水平和协同集聚水平的显著正向影响,但不同发展水平地区的表现存在差异,而且作用效率还受到生产性服务业规模的显著负向影响。因此,要有效发挥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升级的促进作用,应当注重降低生产性服务交易成本,提高产业协同集聚水平,从"规模化"向"效率化"思维转变。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杜宇玮
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升级的促进作用取决于其作为高级要素投入功能的发挥。基于超效率DEA模型和Tobit模型,本文从产业关联效率视角实证分析了2005-2014年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升级的促进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升级的促进作用效率尚不够高,且发达地区作用效率高于欠发达地区;作用效率受到信息化水平和协同集聚水平的显著正向影响,但不同发展水平地区的表现存在差异,而且作用效率还受到生产性服务业规模的显著负向影响。因此,要有效发挥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升级的促进作用,应当注重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晓峰
文章立足于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对南通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发展水平、趋势与结构特征进行了总体描述与评判。并以1997—2007年间南通的三张投入产出表为基础,运用直接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等投入产出测度指标实证分析了南通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互动融合程度。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目前南通两类产业之间呈现出一定的互动融合关系,但关联效应仍处于较低水平。基于此,文章多维度构建了促进南通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融合的相关对策体系。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互动融合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薇 陈阵
运用北京市2000—2010年五年的投入产出数据,通过静态分析与动态比较,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揭示了二者具有一定的直接融合度和产业融合度,内部各行业部门融合能力差异较大,并在此基础上多维度地提出了促进二者互动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服务业 融合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成东 李安琦 蔡渊渊
将产业融合因素引入产业GVC攀升评价体系之中,基于资源稀缺性,从效率视角揭示产业融合对产业GVC攀升的影响机理,进而提出研究假设。在此基础上,构建相应评价体系,并以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度在实证研究时段内出现了小幅度下降;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GVC价值位势攀升效率波动不大,但各细分行业GVC价值位势攀升效率存在一定差异性;产业融合因素对高端装备制造业GVC价值位势攀升效率具有直接和间接双重正向促进作用,因此产业融合可促进产业GVC价值位势的攀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京津冀高端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机制实证研究
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全国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关联——基于美国的研究
对外开放门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生产效率——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效应对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影响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东、中、西部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反向服务外包对我国生产率的影响——生产性服务业的实证分析
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水平测度与效率评价——兼以金融业为例的实证分析
产业集聚对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影响——理论与实证分析
生产性服务业提升“中国制造”效率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