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194)
- 2023(18279)
- 2022(15624)
- 2021(14427)
- 2020(12393)
- 2019(28055)
- 2018(27880)
- 2017(54169)
- 2016(29506)
- 2015(32784)
- 2014(32381)
- 2013(32729)
- 2012(30147)
- 2011(27108)
- 2010(27219)
- 2009(25296)
- 2008(25284)
- 2007(22431)
- 2006(19943)
- 2005(17942)
- 学科
- 济(120250)
- 经济(120110)
- 业(104101)
- 管理(94829)
- 企(89721)
- 企业(89721)
- 方法(55402)
- 数学(45230)
- 数学方法(44813)
- 农(38656)
- 财(36399)
- 业经(34088)
- 中国(32071)
- 贸(26850)
- 贸易(26839)
- 易(26185)
- 农业(25699)
- 制(25675)
- 务(24519)
- 财务(24453)
- 财务管理(24417)
- 学(24094)
- 企业财务(23148)
- 技术(22316)
- 地方(21645)
- 和(20674)
- 理论(20442)
- 银(19818)
- 银行(19749)
- 划(18931)
- 机构
- 学院(428433)
- 大学(427148)
- 济(174660)
- 经济(171073)
- 管理(170423)
- 理学(146859)
- 理学院(145273)
- 研究(143329)
- 管理学(143022)
- 管理学院(142239)
- 中国(109931)
- 京(91412)
- 科学(89874)
- 财(81572)
- 农(80572)
- 所(73877)
- 业大(68417)
- 研究所(67137)
- 财经(65141)
- 中心(64650)
- 农业(63899)
- 江(63594)
- 经(59241)
- 北京(57467)
- 范(52241)
- 经济学(51836)
- 师范(51625)
- 院(51557)
- 州(51095)
- 财经大学(48304)
- 基金
- 项目(287239)
- 科学(224439)
- 基金(208673)
- 研究(204834)
- 家(184241)
- 国家(182661)
- 科学基金(155677)
- 社会(129570)
- 社会科(122821)
- 社会科学(122786)
- 省(112006)
- 基金项目(110791)
- 自然(102903)
- 自然科(100521)
- 自然科学(100491)
- 自然科学基金(98748)
- 划(94122)
- 教育(91829)
- 资助(86115)
- 编号(82282)
- 成果(65941)
- 重点(63981)
- 部(62683)
- 发(61118)
- 创(61048)
- 创新(56545)
- 课题(55723)
- 科研(55412)
- 业(54766)
- 国家社会(53279)
- 期刊
- 济(192792)
- 经济(192792)
- 研究(124383)
- 中国(78178)
- 农(73738)
- 学报(72509)
- 管理(65380)
- 科学(64607)
- 财(63119)
- 大学(53868)
- 学学(51048)
- 农业(50749)
- 融(39284)
- 金融(39284)
- 教育(38521)
- 技术(35568)
- 业经(33753)
- 财经(32204)
- 经济研究(30872)
- 业(28987)
- 经(27598)
- 问题(25822)
- 技术经济(22485)
- 图书(22363)
- 贸(21920)
- 科技(20950)
- 理论(20779)
- 商业(20537)
- 版(20425)
- 现代(20266)
共检索到6336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赵靓 吴梅
作为与现代制造业紧密联系的生产性服务业正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近年来我国制造业成本优势的消失和外资企业的纷纷撤离,如何利用生产性服务业,在世界市场中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是转变产业结构布局、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重大问题。本文基于1995~2014年我国30个省份的数据,利用空间计量模型,考虑出口产品竞争优势的空间相关性,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作用及非线性作用,研究出口产品竞争优势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生产要素、环境因素的影响逐步减弱的情势下,科技进步和生产性服务业对出口产品竞争优势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存在一定的负向的空间交互作用,同时也存在非常显著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薛君
本文基于贸易增长视角,运用比较优势理论分析了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入世双重背景下中国出口结构的演变。利用RCA、TC和要素密集度指数考察比较优势形成的基础。研究表明,我国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不过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比例下降,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比例上升。
关键词:
比较优势 竞争力 贸易结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韩海英
本文通过构建数字贸易发展和生产性服务业出口竞争力指标体系,采用固定效应和门槛模型,探究二者间的线性和非线性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数字贸易发展对生产性服务业出口竞争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分地区来看,数字贸易发展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出口竞争力自东向西呈现逐步减弱趋势;从门槛模型反馈来看,当数字贸易发展门槛值大于2.105且小于4.511时,数字贸易发展将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出口竞争力影响作用从不显著转为正向显著。最后,本文提出统筹数字贸易发展规划、增强数字贸易技术创新、鼓励有实力地区开展自贸区和保税区建设等相关建议。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莫莎 欧佩群
在企业产品质量异质性模型的基础上,从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的角度,阐述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出口产品质量的机理。在此基础上,利用2007~2011年中国海关数据对275个地级城市的出口产品质量进行了测算,并实证检验了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国样本内,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与出口产品质量间存在"U型"的非线性关系且当期的专业化集聚对出口产品质量是负向影响,多样化集聚则有利于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分地区分析中,专业化集聚对不同地区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不同,多样化集聚则均是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周勤 赵静 盛巧燕
本文研究中国能源补贴政策对提高中国出口产品竞争力的作用机理,并对出口产品能源补贴载量进行实证分析。我们认为,中国能源补贴政策经历了能源要素的政策性低价、价格粘性和权衡产品竞争力与贸易条件三个阶段,能源要素价值低估成为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之一,实证结果表明:中国是一个能源出口大国,出口结构中多以高能耗产品为主,全部能源补贴中约有10%通过出口产品净补贴给国外消费者,呈现出巨大外贸顺差和严重生态逆差并存的悖论。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欢
出口产品质量是衡量制造业升级的重要指标,生产性服务贸易自由化如何影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是本文关注的重点。首先,实证分析发现,生产性服务贸易自由化可以提升我国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其次,异质性分析发现,其他商业服务部门和金融服务部门贸易自由化对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其中,生产性服务贸易自由化对私营企业、东部地区的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更显著。最后,生产性服务贸易自由化通过企业生产率和制造业服务化两个作用机制影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且生产性服务贸易自由化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存在制造业服务化的倒“U”型非线性作用。本文研究结论认为:生产性服务贸易自由化提高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但存在制造业服务化的非线性,我国制造业应仍以发展实体经济为主,服务化转型为辅。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曾艺 韩峰
本文综合使用2003—2013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基于空间滞后解释变量模型,从企业微观层面探究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通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等途径显著提升了城市自身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但抑制了周边城市的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进一步分析发现,伴随城市规模的扩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自身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促进作用不断加大,且I型及以上大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提高了周边II型大城市和中小城市的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但其他等级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周边同等级城市的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却产生了显著为负的空间外溢效应;对于不同类型的生产性服务行业及不同类别的制造业行业而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特征。本文结论表明,构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空间关联机制,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在更大空间上的集聚效应,是促进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政策取向。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涛生
本文在借鉴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衡量出口产品质量、品牌、技术和服务的测度模型,利用2006年到2010年SITC7大类各行业出口产品的数据,对中国各行业出口竞争新优势进行了初步测度。结果发现,中国SITC7大类各行业出口产品的质量水平、品牌价值、技术含量普遍较低,呈小幅上升趋势;在研究出口产品质量对出口竞争新优势的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对中国加快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的机制设计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出口产品 质量测度 竞争新优势 培育机制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吴凤娇 陈忠
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和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生产性服务业获得快速发展,并日益对各国(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放开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2014年8月,国务院进一步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生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仲鑫 游曼淋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中间投入,对制造业有着重要影响。本文运用2006—2010年中国制造业行业层面的数据,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出口及其二元边际的影响。结果表明,"销售、维修及批发和零售贸易"、"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金融业"及"房地产、租赁服务和其他商业活动"都显著促进了中国制造业出口。相对而言,"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对制造业出口的促进作用最大,"房地产、租赁服务和其他商业活动"及"销售、维修及批发和零售贸易"次之,"金融业"的影响最小。中国现代服务业(如金融、科学研发等)有待进一步发展以充分发挥其对制造业出口的作用。此外,生产性服务业更多地通过扩展边际影响制造业出口。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出口 二元边际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耀中 尹国君
由于存在比较利益“陷阱”,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机电产品出口并不一定具有国际竞争优势。通过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贸易竞争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国家市场份额分析揭示了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国际竞争优势和竞争劣势。为了实现我国机电产品出口持续健康增长 ,必须推动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
关键词:
机电产品 比较优势 竞争优势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玛依拉·米吉提 谢雨欣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为农业提供全产业链的服务,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进而成为提高农产品出口贸易竞争力的突破口。基于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不包括港澳台及西藏)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产品出口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同时引入包含工业化水平的中介效应模型,验证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工业化水平-农产品出口贸易竞争力”的传导路径。结果表明:第一,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通过提供专业化服务促进农业技术创新、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进而赋能农产品出口贸易竞争力。第二,工业化水平在两者关系中存在中介效应,且呈现一定的异质性特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和工业化水平对粮食主产区农产品出口贸易竞争力的影响高于非粮食主产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非粮食主产区工业化水平的影响显著为正,对粮食主产区的影响不显著。第三,在城镇化、数字化和劳动者素质较高的地区,农业生产服务业对农产品出口贸易竞争力的影响更显著;在中西部地区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低的地区,其对农产品出口贸易竞争力的影响更强。因此,各省应积极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打造农村发展新模式。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丽娴
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发展的"开路先锋"和"后勤保障",通过增加产品附加值和延伸价值链可提升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该文首先运用投入产出工具测算了不同要素密集型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投入比重,测算结果显示: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投入比重最高。然后把生产性服务投入量化成指标,作为主要的解释变量,构建计量模型实证分析生产性服务投入对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影响的方向和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投入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有显著的促进效应,而对劳动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正面作用却并不显著。该文据此提出加强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提高生产性服务业供应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优化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中间投入 制造业出口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薛晓萍 张建功 潘立勇
比较优势理论是从静态的角度分析国际贸易的成因及结果,指出发挥自身优势从事国际贸易能够促进本国经济的健康发展;竞争优势理论从动态的角度强调竞争优势对于一国出口的重要作用,是对比较优势理论的深化和发展。本文运用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理论,分析了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现状,指出我们应该走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相结合的道路,增强纺织品出口的竞争力以迎接世界纺织品贸易自由化趋势的挑战,并对我国纺织品服装行业未来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刘书瀚 贾根良 刘小军
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的特征是通过利用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加入全球产业价值链、引进外国直接投资以及进口高端产品并出口低端产品。这种出口导向型经济是造成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的重要原因我国本土产业被跨国公司的全球产业价值链压制在加工制造环节导致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大幅萎缩;大量进口机器设备抑制了国内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并导致生产性服务贸易逆差不断增长;外资在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垄断趋势阻碍了本土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因此,终结出口导向型经济是我国通过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文章提出了压缩加工贸易、国民经济平衡发展、实施资本货物工业进口替代、构造国家产业价值链和大力扶植本土高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