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94)
2023(10204)
2022(9231)
2021(8856)
2020(7653)
2019(17984)
2018(18275)
2017(35977)
2016(19690)
2015(22413)
2014(22517)
2013(22518)
2012(20632)
2011(18704)
2010(18750)
2009(17392)
2008(16831)
2007(14627)
2006(12868)
2005(11301)
作者
(58075)
(47918)
(47839)
(45326)
(30428)
(23037)
(21672)
(18923)
(18107)
(17179)
(16355)
(15947)
(15180)
(15138)
(14788)
(14437)
(14427)
(14228)
(13712)
(13659)
(11902)
(11805)
(11612)
(10810)
(10777)
(10743)
(10713)
(10607)
(9717)
(9425)
学科
(79818)
经济(79735)
管理(55935)
(52833)
(43537)
企业(43537)
方法(41697)
数学(37071)
数学方法(36541)
中国(21322)
(20352)
(18473)
(17021)
业经(16131)
(14678)
贸易(14669)
地方(14613)
(14341)
(14285)
农业(13179)
理论(13129)
(12827)
环境(12308)
(12308)
银行(12274)
技术(12225)
(11707)
(11448)
财务(11381)
财务管理(11358)
机构
大学(285923)
学院(284034)
管理(115485)
(110546)
经济(108095)
理学(100874)
理学院(99786)
管理学(97819)
管理学院(97317)
研究(91583)
中国(67167)
(61040)
科学(58533)
(50801)
(46444)
(45122)
业大(43665)
研究所(42410)
财经(41376)
中心(40722)
(39173)
北京(38922)
(37464)
(36771)
师范(36450)
农业(35798)
(32925)
(32923)
经济学(32273)
财经大学(30867)
基金
项目(194226)
科学(151511)
研究(140732)
基金(139961)
(121766)
国家(120777)
科学基金(103243)
社会(86118)
社会科(81564)
社会科学(81541)
(76266)
基金项目(74758)
自然(68841)
自然科(67210)
自然科学(67194)
自然科学基金(65927)
教育(65040)
(64410)
资助(59351)
编号(58422)
成果(47318)
重点(42900)
(42803)
(40694)
(40009)
课题(39722)
科研(37353)
创新(37225)
教育部(36413)
项目编号(36265)
期刊
(117084)
经济(117084)
研究(82810)
中国(46990)
学报(45563)
管理(41785)
科学(40989)
(40440)
(35294)
大学(33683)
学学(31755)
教育(30435)
农业(28776)
技术(24870)
(22417)
金融(22417)
业经(19790)
财经(19254)
经济研究(18837)
(16176)
问题(16068)
理论(15452)
图书(15370)
技术经济(14454)
实践(14363)
(14363)
(14056)
科技(13980)
统计(13542)
现代(12967)
共检索到4014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遵  刘敬阳  
甘蓝型(B.napus)黄籽油菜育种工作,在我国已进行了20多年。育种实践表明,其黄籽色泽遗传复杂,籽粒呈“杂黄”色,长期自交不能纯化,并不断分离出黑籽。已培育出的黄籽品种,尚不能完全适应生产的需要。黄籽育种必须与优质育种、杂交育种、生物技术相结合,才能适应育种科技发展的需要。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鲁坤存  刘淑艳  郭家保  刘忠松  
甘蓝型黄籽油菜育种是当前油菜育种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但甘蓝型油菜中缺乏黄籽基因资源.利用芥菜型黄籽地方品种四川黄籽作为基因供体,与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进行种间杂交,在BC1F2代发现黄籽单株,经过3个世代的自交纯化,已获得高油分、双低或单低的黄籽甘蓝型油菜新种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志文  王英  刘雪平  傅廷栋  薛永常  涂金星  马朝芝  
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方法,将黄籽性状导入到波里马恢复系中,利用杂种优势,将是提高油菜产量的理想途径。分析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甘蓝型黄籽油菜的前景和背景选择的效果,结果表明,在背景选择中,7种不同 RAPD引物数目组合方式的选择结果基本一致;应用少数连锁群上的标记可以获得与全基因组相似的选择结果。在前景选择中,随着世代的增加,每一个标记的选择准确率在降低;双侧标记的选择准确率比单侧的标记高,此外,多个单侧标记未能提高选择准确率。据此,提出了作物前景和背景选择过程中的一些改进策略。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丁广大  王改丽  叶祥盛  李权  石磊  徐芳森  
氮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油菜对氮肥的需求量较大,氮肥利用率低。不同油菜品种的氮效率存在较大的基因型差异。与氮低效基因型油菜相比,氮高效基因型油菜在氮的吸收、转运、代谢、光合作用以及再利用等方面表现出显著的优势。同时,参与上述过程的基因包括硝酸根转运基因(NRT)、铵离子转运基因(AMT)、编码植物氮代谢相关酶类的基因以及其他基因等的表达水平也受到氮水平的显著影响,并在氮高、低效基因型间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本文主要从甘蓝型油菜氮效率的基因型差异、氮高效的生理与分子遗传基础等方面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关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江生  刘后利  石淑稳  
甘蓝型油菜显性黄籽种质的研究吴江生刘后利石淑稳(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武汉430070)STUDIESONANEWGERMPLASMRESOURCEOFDOMINANTGENECONTROLLINGYELLOWSEEDCOATINBrasicanapu...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史仕军  吴江生  
从结构解剖、生理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对20多年来国内外甘蓝型黄籽油菜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解剖学研究揭示了甘蓝型黄籽油菜不耐自交的原因,色素物质存在的部位及种皮颜色变化过程;生理生化方面认为花色素、多酚和类黄酮对未成熟种子的种皮颜色有决定作用,黑色素决定了成熟种子种皮颜色。花色素可能由游离苯丙氨酸转化而来,黑色素由游离酪氨酸和多酚为前体合成的,并以邻苯二酚型为主要组成成分;品质性状方面的研究表明:粒色浅,则种皮薄,种皮纤维素含量低,而种子含油量,胚含油量及皮壳含油量就高,但粒色与种子含油量的相关是通过皮壳率和皮壳含油量而体现的。种皮厚,种皮纤维素含量高,千粒重小。单株粒重越大,胚蛋白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瑞茂  王华  
以低芥酸油菜隐性胞核雄性不育材料117A和双低不育材料388A与黄籽双低品系杂交,F1去雄正反回交,以BC1后代B2代中的A株与原父本国交,再与B3中的A株测艾转育,经7代即可有效地育成黄籽频率在80%以上、硫苷含量<30μmol/g、芥酸含量<1%、且植株性状整齐而稳定的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两型系。以B3A×BC2测交一代的B株作选黄籽测硫苷选育,其黄籽频率虽可达到87.7%~91.6%,但需花费8代时间。以BC1后代B2或B3代B株选黄籽测硫苷选育,虽可在5或6代育成,但其黄籽频率只能保证在70%左右,硫苷含量也都不很稳定。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安然  张彦锋  陈娜娜  韦世豪  朱彦涛  穆建新  
[目的]创制可以稳定遗传的黄籽甘蓝型油菜种质,为黄籽油菜材料的创制与利用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方法]以甘蓝型油菜BnaTT2基因为研究对象,以甘蓝型油菜K407为受体材料,构建相应单靶点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载体转化入油菜植株,测定获得的黄籽油菜基因编辑材料TT2-Mutant的籽粒色度和千粒质量,并用红外分析仪测定其脂肪酸组分相对含量和含油量。[结果]对甘蓝型油菜T_1代转基因株系靶位点的序列检测和突变类型分析结果表明,BnaTT2基因靶位点被成功编辑,编辑类型为单碱基的插入或缺失。获得的T_2代BnaTT2基因缺失油菜材料籽粒千粒质量(4.74 g)相比对照材料K407(3.62 g)增大;种子颜色变黄,黄色度等级为4.8;籽粒中的含油量极显著升高6.10%,亚油酸和亚麻酸相对含量分别极显著提升3.13%和4.99%,芥酸相对含量则极显著降低1.53%。[结论]BnaTT2基因敲除后可导致相应功能缺失,从而改变油菜籽的种皮颜色,并对其脂肪酸组成产生影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蒋梁材  张启行  蒲晓斌  马孝玲  董云麟  张德发  
甘、白杂交是创建聚生角果油菜的主要途径。聚生角果油菜每果柄的果皮面积和籽粒产量较单生角果高1倍左右。甘蓝型聚生角果油菜的染色体数与甘蓝型油菜没有差异,聚生角果性状受3对以上核隐性基因控制。聚生角果果皮对籽粒的贡献较单生角果高7%~20%。聚生角果油菜对氮、磷的吸收、利用与甘蓝型油菜差异显著。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汉中  刘后利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甘蓝型油菜3对黄—黑籽近等基因系成熟前期种子皮壳中的花色素、多酚、苯丙烯酸的含量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结果表明,黄籽皮壳中的花色素、多酚和它们的共同合成前体———反式苯丙烯酸的含量都极显著低于黑籽的。因此,黑色素和花色素含量的多少都影响甘蓝型油菜籽色的变异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红美  徐跃进  万正杰  
采用新型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源(Eru CMS)为材料,通过杂交与胚抢救技术,获得甘蓝型油菜与甘蓝的种间杂种,对杂种进行鉴定并对杂种性状进行研究。用流式细胞仪和染色体计数鉴定后发现,真杂种的DNA含量为两亲本的中间值,并且染色体数目均为28条。通过对真杂种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杂种植株幼苗形态都介于亲本之间,生长后期则偏向甘蓝型油菜,具有超亲本的杂种优势;花叶杂种的叶片结构出现了变异,而绿叶杂种的叶片结构介于亲本之间;杂种的气孔保卫细胞叶绿体数量、初花期和花器官形态也都介于亲本之间;杂种具有自身特异的过氧化物同工酶酶带;杂种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为100%,花粉无活力,以甘蓝为轮回亲本与杂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马骊  孙万仓  刘自刚  赵艳宁  杨刚  刘海卿  武军艳  方彦  李学才  刘林波  钱武  侯献飞  
为探究白菜型与甘蓝型冬油菜抗寒机理差异的原因。以8个抗寒性不同的冬油菜品种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和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待油菜长至5~6片真叶时,大田试验进行植物学形态,干物质积累量的测定,盆栽试验按24℃→10℃→5℃→0℃→-5℃→-10℃各48 h依次降温处理后测定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白菜型冬油菜冬前生长点洼陷,幼苗匍匐生长,干物质积累主要集中在地下部分,其中白菜型冬油菜地下部鲜质量与地下部干质量较甘蓝型冬油菜平均增加了236.1%,263.0%,说明抗寒性强的冬油菜能够在营养生长阶段将光合有机产物优先运输到地下部,建立庞大的根系,为安全越冬提供代谢能量。随着温度的变化,不同类型冬油菜...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超才  
甘蓝型油菜是上海市郊区唯一的越冬油料作物,种植面积70000hm~2,平均产量2250kg/hm~2左右。上海双低油菜育种始于1981年,到目前已育成2个低芥酸油菜品种”申优青”和“沪秀青”,一个双低油菜品种“沪油12”。“沪油12”目前正在上海市郊区大面积推广。显性核不育双低油菜已实现三系配套,发现甘蓝型隐性核不育两型系“22118AB”保持基因,目前正进入纯化和测配强优势组合阶段。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罗明亮  唐章林  刘子瑜  
本文分析比较了遗传来源不同的8对具有相同遗传背景的黄籽和黑籽羽衣甘蓝成熟种子种皮中的叶绿素、类黄酮、花色素、黑色素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黑籽种皮的叶绿素、类黄酮、花色素、黑色素含量均高于相应的黄籽,黄籽与黑籽种子色泽的差异与种皮中类黄酮、花色素和黑色素的含量不同有关,这与甘蓝型油菜的表现相同,而叶绿素含量却与甘蓝型油菜相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江生  刘后利  舒征兵  石淑稳  
在甘白种间杂种后代中再次发现一株复果变异株,其最明显特征是部分花朵着生2~3个雌蕊、10~16枚雄蕊。经过多代鉴定选育证明,复果特性能稳定遗传,不受环境条件影响。迄今育成了90-12等甘蓝型和白菜型复果品系6个,复果株率90%~100%,复果指数40.8%~64.2%。与普通单角油菜比较,单株角果数增加40%以上,复果籽粒数增加1倍以上。复果性状这一优异资源的再次发现和稳定遗传,为油菜高产育种提供了优异的种质材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