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38)
2023(8924)
2022(7422)
2021(6924)
2020(5902)
2019(13274)
2018(13060)
2017(26012)
2016(13790)
2015(15799)
2014(15841)
2013(15703)
2012(14628)
2011(13228)
2010(13717)
2009(13514)
2008(12723)
2007(11912)
2006(10792)
2005(10194)
作者
(40077)
(32606)
(32554)
(31076)
(20677)
(15527)
(15181)
(12683)
(12624)
(11836)
(11043)
(11013)
(10428)
(10376)
(10353)
(10222)
(9772)
(9531)
(9330)
(9274)
(8334)
(8150)
(7757)
(7566)
(7451)
(7397)
(7227)
(7182)
(6590)
(6399)
学科
(53598)
经济(53529)
(39662)
管理(38256)
(31114)
企业(31114)
(29010)
金融(29003)
(28102)
银行(28087)
(27178)
中国(26382)
方法(22994)
数学(20743)
数学方法(20614)
(19758)
(18277)
(15175)
(12609)
贸易(12593)
(12576)
(12354)
(11755)
财务(11717)
财务管理(11688)
业经(11686)
中国金融(11652)
(11149)
企业财务(11146)
保险(11058)
机构
大学(197831)
学院(197675)
(87135)
经济(85128)
管理(73350)
研究(65990)
中国(64346)
理学(60469)
理学院(59878)
管理学(59043)
管理学院(58668)
(48529)
(41941)
财经(37218)
科学(34600)
(33638)
(33083)
中心(33059)
(30588)
(29280)
研究所(29005)
经济学(28196)
财经大学(27783)
(27601)
北京(27562)
金融(27119)
(26684)
银行(25605)
经济学院(25586)
(25359)
基金
项目(116284)
科学(90623)
研究(88801)
基金(84165)
(71620)
国家(71004)
科学基金(60366)
社会(56279)
社会科(53387)
社会科学(53373)
(44191)
基金项目(43128)
教育(40471)
(37233)
编号(37177)
自然(36692)
资助(36275)
自然科(35820)
自然科学(35810)
自然科学基金(35173)
成果(31754)
(26715)
重点(25837)
课题(25822)
(24889)
(24213)
(24161)
教育部(23349)
项目编号(23247)
国家社会(23236)
期刊
(99406)
经济(99406)
研究(69231)
(45989)
金融(45989)
中国(42869)
(37178)
管理(28389)
(26479)
学报(26333)
科学(23871)
大学(20776)
学学(19636)
财经(19554)
教育(19127)
经济研究(16777)
(16598)
农业(16350)
技术(16178)
业经(15735)
问题(13397)
理论(13036)
(13011)
国际(12370)
实践(11741)
(11741)
商业(10030)
统计(9438)
技术经济(9250)
现代(9052)
共检索到3267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丁浩  许长新  
我国正经历从分业经营向综合经营转变的重要时期,伴随产生的跨市场金融风险因其复杂性与危害性而亟待研究。本文对跨市场金融风险界定后,将现阶段我国跨市场金融风险的传递载体分为三类:交叉性金融产品、全国公开性金融市场、金融控股公司。剖析了跨市场金融风险在不同载体中的传递方式与风险特点,并基于前文分析建议构建我国的"伞式综合监管+功能监管"模式,以有效防范跨市场金融风险。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谢斌  
突破传统业务的银行、证券和保险机构通过跨市场金融交易载体不仅实现了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对接,还对相关金融机构的经营产生直接影响。在资金交融的过程中,涉及到交叉区域正是监管部门无法及时发现并覆盖监管面的空白地带,也是跨市场金融风险的聚集地,将严重威胁我国的金融稳定。本文通过对跨市场金融交易载体及其可能产生交叉风险点的梳理,归纳分析跨市场风险的特征及成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和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郑庆寰  林莉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步伐的加快,金融创新不断涌现,金融业务进_步相互渗透、融合,跨市场金融风险的传递变得日益复杂,己经成为金融监管面临的难点。因此,要以证券公司流动性、创新金融工具和金融控股公司作为监管重点,通过明确监管主体、建立预警机制、强化行业自律等方式,切实加强跨市场金融风险监管。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若瑾  
次贷危机通过跨市场金融风险对世界保险业造成重创,所以分析研究跨市场金融风险向保险业传递的路径、过程和后果十分必要,得出的相应启示和建议也具有较大实践意义。将次贷危机作为实证分析基础,跨市场金融风险有源于交叉性金融产品和金融控股公司两种类型,CDO及CDS等交叉性金融工具和保险集团是典型跨市场金融风险向保险业传递的途径,这些风险的传递导致保险公司受到重创,也给保险业未来发展带来启迪。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郑庆寰  
跨市场金融风险具有系统性、潜在性、复杂性等特征,它具有爆发后在不同金融市场之间迅速传递并难以控制的特点。本文从近期发生的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入手,分析金融创新背景下跨市场金融风险产生、积累、传递的机制,这对我国央行实施审慎监管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顾建光  
本文认为, 当前我国金融风险的形成源于: 因制度缺陷造成财政风险向金融风险转化、经济金融化带来系统性金融风险、银行对房地产业过度放贷引发金融风险、银行机构经营的潜在风险、证券市场不规范引起的资本市场风险等。作者重点探讨了企业生命周期与银行退出; 对不良资产处置的效益加强审计与监管; 规范公共部门信用活动, 防范财政风险向金融风险的转化等几项有助于防范金融风险的具体策略。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齐翔延  
刍议我国现阶段的私营经济齐翔延一有一种意见认为我国现今的私营经济是一种国家资本主义。它是社会主义国家里的资本主义,是受社会主义国家控制与调节的资本主义。我认为,这样的界定和概念并不准确和科学,容易引起某种误解,容易把它与新中国初期的私人资本主义相混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虎林  
文章结合我国金融市场的特点,从市场波动状况、资产流动性状况、投资者情绪及资产泡沫化程度四个维度,选取相应的基础性指标,分别合成我国货币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房地产市场及银行部门的压力指数,用来测度各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水平。然后运用DY溢出指数法测算各市场间的压力溢出水平及方向性溢出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压力溢出网络,以分析系统性风险跨市场传染的静态和动态机制。结果显示:从静态视角看,股票市场的压力净溢出水平最高,是我国金融网络的核心;从动态视角看,我国金融市场总体的压力溢出指数呈现较为平稳的变动趋势,但重大经济金融事件会导致其发生异常波动;通过对金融市场四个异常波动时期压力溢出情况进行比较发现,网络核心会因重大经济金融事件的冲击而发生变动,并且单一市场在金融网络中的绝对核心地位出现下降。
[期刊] 预测  [作者] 唐兴和  
目前,各界普遍认为当前我国钢铁、水泥行业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这是因为:以产能利用率为指标评价产能过剩状况,其科学性需要商讨;当前我国钢铁、水泥行业的产能过剩具有阶段性、结构性、区域性和相对性等几个特征;基于我国现存的巨大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将有效释放过剩产能的判断,得出我国现阶段的产能过剩是伪过剩。在此基础上,立足发挥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双重作用,从控制新增、消化现存、淘汰落后等几方面提出化解过剩产能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曹元芳  吴超  
国际金融业综合经营的趋势对我国目前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WTO后过渡期即将结束,金融竞争更加激烈。必须重视对跨行业、跨市场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的研究,加强监管合作。在鼓励金融创新的基础上,推动金融业综合经营,规范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宋敏  王丹华  齐娜  
近年来,我国在不断引进外资的同时出现了资本的逆运动——撤资,撤资发生在金融市场上会引起跨市场金融风险的产生与传递。文章借助于撤资这一宏观背景,建立了MGARCH(1,1)-BEKK模型对撤资风险的传导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得出资本市场的撤资风险会向货币市场传导。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蔺茂  
上市公司是具有较强金融特征的特殊企业 ,其金融功能对企业发展是一把双刃剑 ,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双重作用和要求。充分发挥上市公司的金融特性与功能 ,关键是以股东权益最大化为目标 ,搞好生产经营与资本经营的有机结合。目前上市公司在发挥其金融特性和功能中主要存在四种风险 ,即盲目扩张风险、金融投机风险、证券欺诈风险和道德、信用风险。防范与化解这些风险 ,一是树立“审时度势、宽严皆误”的监管理念 ;二是树立监管与服务相结合的监管理念 ;三是树立事前监管、主动监管和动态监管的监管理念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陈庭强  徐勇  王磊  潘坤  
数字金融应运而生,改变了传统金融市场间市场距离及风险传染行为。鉴于此,文章运用文献分析和理论推演方法,解析了数字金融跨市场关联网络,并从利率政策、数字技术和投资者行为等方面剖析金融风险跨市场形成因素及其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基于资本市场结构、技术创新和投资者财富结构等不同的视角探析数字金融嵌入下金融风险跨市场传染机制。研究发现,资本市场结构和技术创新是导致金融风险跨市场传染的根源和客观环境条件;投资者财富结构决定了资本市场的流通性,拓宽了金融风险跨市场传染的渠道和途径。本研究将对我国数字金融市场的发展及其风险监管政策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何德旭  苗文龙  闫娟娟  沈悦  
在金融全球化发展背景下,各个国家的金融市场连接形成复杂的金融网络。其中一国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或金融危机,必然通过该网络传染到其他国家,并且在传染的过程中可能产生放大机制引发全球金融危机。本文在分析中、美等6国经济事实的基础上,以2007—2019年日频数据为基础,测度全球14个主要国家(地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的跨市场金融网络,计算这一时段国际重大风险事件冲击下的全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传染效应。结果表明:全球系统性金融风险通过各国货币市场、资本市场进行交叉传染,资本市场的风险传染效应大于货币市场,但货币市场通过对本国资本市场的影响进而对其他国家金融市场的风险传染效应不容忽视;美国、英国是全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主要输出国家,且美国的风险输出效应大于英国;中国和欧元区国家是全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净输入国家,中国的净输入效应小于欧元区国家;美国等国家资本市场、货币市场的风险波动会显著影响到中国资本市场的风险状况。因此,根据主要国家金融市场风险波动幅度及时监测国内系统性金融风险、实施精准货币政策、改进宏观审慎监管、加强国际政策协调非常必要。
[期刊] 改革  [作者] 宋玉臣  张晗  
在金融业分业监管的背景下,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政策的发布往往是独立的,少有对信息跨市场传递的影响进行全局性考量。通过构建TVP-VAR模型,对金融市场化改革政策在货币市场、外汇市场、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间的跨市场信息传递路径进行识别,结果发现:金融市场各子市场间的跨市场信息传递路径正在向理论机制靠拢,且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而趋于稳定。这意味着,金融市场的市场化程度与政府机构对其把控力度并不冲突,但须在金融市场化改革政策落地前加强对信息跨市场传递总体影响的评估,避免因政策制定而引发不同子市场间的顺周期波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