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42)
2023(6553)
2022(5749)
2021(5668)
2020(4819)
2019(10931)
2018(10896)
2017(22103)
2016(12446)
2015(14285)
2014(14573)
2013(14602)
2012(13951)
2011(12434)
2010(13153)
2009(12810)
2008(13243)
2007(12104)
2006(11362)
2005(10727)
作者
(34563)
(28169)
(28150)
(27629)
(18235)
(13325)
(13031)
(10772)
(10673)
(10624)
(9475)
(9351)
(9227)
(9064)
(8999)
(8705)
(8315)
(8307)
(8293)
(8213)
(7457)
(6983)
(6839)
(6520)
(6509)
(6508)
(6505)
(6400)
(5753)
(5576)
学科
(46190)
经济(46118)
管理(42561)
(38209)
(30608)
企业(30608)
(28507)
中国(18655)
方法(17428)
(16950)
(16719)
数学(15402)
数学方法(15103)
财政(13719)
(13227)
财务(13197)
财务管理(13146)
企业财务(12438)
(12436)
银行(12433)
(11782)
(11159)
(10881)
(10595)
贸易(10584)
(10500)
制度(10499)
(10400)
(10365)
地方(10303)
机构
学院(176296)
大学(175275)
(76337)
经济(74433)
管理(65740)
研究(59757)
理学(53763)
理学院(53241)
管理学(52504)
管理学院(52151)
中国(51958)
(50084)
(37686)
财经(34010)
科学(31313)
(30926)
(30611)
(30322)
中心(28433)
研究所(25916)
北京(25362)
财经大学(24308)
(24288)
(23300)
(23123)
师范(22994)
经济学(22832)
(21037)
(20556)
经济学院(20482)
基金
项目(93844)
研究(76349)
科学(72921)
基金(65877)
(54020)
国家(53471)
社会(46901)
科学基金(45412)
社会科(44338)
社会科学(44329)
教育(35957)
(35951)
编号(33608)
基金项目(32920)
成果(31291)
(30085)
资助(29192)
自然(26234)
自然科(25540)
自然科学(25533)
自然科学基金(25043)
课题(24018)
(22149)
(21817)
重点(20732)
项目编号(20685)
(20205)
(20167)
教育部(19459)
人文(19004)
期刊
(97599)
经济(97599)
研究(67547)
(43016)
中国(40273)
(27567)
金融(27567)
管理(26101)
教育(23463)
(22304)
学报(19099)
科学(18347)
财经(17667)
业经(15959)
大学(15774)
经济研究(15598)
(15101)
技术(14840)
学学(14185)
农业(14091)
问题(13465)
(12537)
会计(10717)
理论(10577)
(10539)
国际(10286)
图书(9793)
实践(9435)
(9435)
财会(9429)
共检索到3072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许经勇  
1998 年下半年以后, 中央把宏观调控的重点, 放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上。即运用适当规模的财政赤字和向商业银行增发国债, 加大财政支出力度, 作为启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但是, 如果没有消费需求的支持和货币政策的配套, 就不可能把行政启动转变为市场启动, 这种投资增长和经济回升, 是不会持久的。这就要求政府的宏观调控的着眼点, 要放在鼓励和促进消费需求增长上, 使投资和消费双向启动, 才能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建生  陈定华  谭浩俊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命令经济”正逐渐由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所替代,经济生活中的直接行政干预逐渐削弱,国家宏观间接调控体系初步形成,各项经济政策已在国民经济调节中担负起主导角色。财政政策,作为国家宏观间接调控的最主要手段之一,应发挥最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贾康  孟艳  
本文分析了宏观间接调控所主要依仗的财政、货币两大政策的异同及协调配合的必要性,提出财政政策侧重于调结构和货币政策侧重于调总量的分工,并具体讨论了在国债、财政存款、外汇储备等"结合部"领域的合理协调,最后强调了优化我国两大政策协调配合所应注重的制度建设问题。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放  
财政支农在我国现阶段的农业保护体系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根据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及加入WTO后的新形势,财政支农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作为主要目标,同时要按照公共财政和WTO的原则将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农业科技教育及农业结构调整作为支持的重点,并采取绿箱政策为主的间接支农方式。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燕  张金诚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在实现了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的三年目标之后,国有企业目前仍然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存在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社会负担非常沉重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就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丛明  朱乃肖  
2008年9月15日,以美国雷曼兄弟宣布破产为标志,国际金融危机在美国率先爆发,并迅速向全世界蔓延,演变为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场金融危机。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严重冲击,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央果断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一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重点就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情况、效果和今后走向,作一探讨。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学军  谢煊  
一、从现阶段新疆的区情特点出发 把握新疆财政职能特点 现阶段新疆的区情特点,从财政角度考虑有以下几方面: 1.市场化程度低,使用市场手段来削减和分流财政支出很难,造成现有的支出结构具有二重性,既有经济转轨时期的特点,又有市场经济的特点。支出结构刚性支出比重过大,结构调整难度较大。目前财政是用有限的财力来应对无限的责任,支出增长的压力很大。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悦玲  张晓光  
本文从财政支农的目标定位、政策选择、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以及措施调整等四个方面入手 ,分析了我国财政支持农业发展应树立新思维 ,论述了我国现阶段财政支农的方向和重点 ,并提出了优化财政支农目标的政策取向及配套措施。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徐光华  王怀明  陈万明  
2001年8月16日,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通知,其中规定在2003年6月30日之前,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中应当至少包括1/3的独立董事。这是我国首部关于在上市公司设立独立董事的规范性文件。它的出台是强化制约机制的重要举措,标志着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建立了制度基础。然而,3年来的实践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巴劲松  李华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伟  
本文考察了现阶段我国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政策相互间结构关系特征。我国长期以来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支出政策,同时财政收入政策相对从紧。财政收入绝对增长的同时,占GDP比重持续上升。在采取了一系列减税政策的同时,企业赋税压力并未减弱。地方政府普遍财政支出大于一般预算收入,中央转移支付力度不断加大,地方政府本身平衡预算的能力和责任在制度上缺乏可能等等,都构成我国财政政策效应的特点,都需要深入讨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何开发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市场对资源配置、利益分配及经济增长的约束作用日益增大;相反,政府对经济资源配置和经济利益分配宏观控制作用相应减少———呈现小政府、大市场的发展趋势。但是,当市场竞争过度,市场的本质(自由、公平、竞争和效率)又被其自身发展所异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唐迪  唐雷  
我国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 ,原财政包干体制中的转移支付因素、分税制中的税收返还和过渡期转移支付同时并存 ,双轨运行。现阶段应注意 :(1)目前均等化转移支付的规模还是很小 ,为了更好地取得省区间横向平衡 ,转移支付体系应从“收入返还”调整为以均等化拨款为基础的转移支付体系 ;(2 )加大过渡期转移支付力度 ,明确过渡期转移支付的规模 ;(3)财政转移支付要在广度上、深度上落实好 ,同降低税收负担结合起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吴卿艳  
我国政府自1998年以来已连续几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积极的财政政策长期运用会给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应选择适当时机,使积极财政政策淡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