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35)
2023(6047)
2022(5168)
2021(4978)
2020(4145)
2019(9455)
2018(9475)
2017(19796)
2016(10911)
2015(11840)
2014(11650)
2013(11638)
2012(11198)
2011(10239)
2010(10591)
2009(10190)
2008(10170)
2007(9311)
2006(8642)
2005(7970)
作者
(30353)
(24927)
(24839)
(24006)
(15971)
(11714)
(11486)
(9464)
(9405)
(9265)
(8216)
(8183)
(8035)
(8035)
(7993)
(7848)
(7435)
(7405)
(7355)
(7193)
(6244)
(6230)
(6068)
(5729)
(5679)
(5674)
(5604)
(5568)
(5097)
(4909)
学科
(39062)
经济(39015)
管理(32019)
(30015)
(23572)
企业(23572)
方法(16083)
数学(14368)
中国(14344)
数学方法(14175)
(14063)
(13664)
(12755)
(9819)
(9586)
银行(9576)
(9303)
贸易(9294)
(9226)
(9145)
业经(8409)
(8189)
农业(8091)
及其(7782)
(7634)
(7557)
金融(7557)
(7518)
财务(7503)
财务管理(7483)
机构
学院(154063)
大学(152804)
(66455)
经济(64961)
管理(58022)
研究(53343)
理学(48950)
理学院(48451)
管理学(47775)
管理学院(47476)
中国(43416)
(36388)
(32124)
科学(29551)
财经(27337)
(26753)
(24637)
中心(24233)
(23979)
(23701)
研究所(23591)
北京(20853)
经济学(20225)
财经大学(20097)
(19670)
师范(19487)
业大(19272)
(19176)
(19026)
农业(18423)
基金
项目(90554)
科学(71805)
研究(70149)
基金(65682)
(55844)
国家(55356)
科学基金(46960)
社会(44011)
社会科(41642)
社会科学(41630)
(34376)
基金项目(33358)
教育(32467)
(29733)
编号(29710)
自然(28737)
自然科(27968)
自然科学(27962)
资助(27514)
自然科学基金(27463)
成果(26434)
(21207)
课题(21008)
重点(20389)
(19893)
(19106)
(18449)
教育部(18353)
项目编号(18212)
(17955)
期刊
(78473)
经济(78473)
研究(52005)
中国(30377)
(27015)
(22715)
管理(22242)
(21346)
金融(21346)
学报(20496)
科学(19520)
教育(17477)
大学(15937)
农业(15014)
学学(14967)
财经(13812)
业经(13450)
经济研究(13241)
技术(12089)
(11829)
问题(10907)
(10141)
理论(8704)
国际(8668)
实践(7818)
(7818)
现代(7506)
商业(7486)
技术经济(7219)
统计(6941)
共检索到2441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崔建华  
基于我国经济过剩的性质和特点 ,切实增进有效供给是保证我国经济 2 1世纪持续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我国有效供给不足的主要表现在一般商品和服务、投资品、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品 4个方面 ;其深层次原因在于重复建设 ,技术水平和人力资本低下 ,市场机制弱化 ,制度变化障碍等 ;应采取体制、结构、技术三位一体的创新措施 ,治理有效供给不足。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崔建华  
基于我国经济过剩的性质和特点,切实增进有效供给,是保证我国经济21世纪次高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本文指出,我国有效供给不足的主要表现在,一般商品和服务、投资品、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品四个方面,其深层次原因在于重复建设,技术水平和人力资本低下,市场机制弱化,制度变迁障碍等,应采取体制、结构、技术三位一体的创新措施治理有效供给不足。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丁红梅  
现阶段我国已经从一个平均主义盛行的国家发展成为一个中度不平等的国家。影响收入差距扩大的因素包括政策体制、经济结构和税收等等。当前应采取措施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扩大 ,以维护社会稳定和保证改革顺利进行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丽  陈友福  
目前关于智慧城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很少有研究关注智慧城市可能存在的风险。智慧城市建设风险是指智慧城市建设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某一特定环境下某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本文基于阶段分析法,具体分析了智慧城市建设在规划设计阶段、开发建设阶段以及运营维护阶段所面临的不同风险因素和风险事件。其中,规划设计阶段主要包括信任和需求不足、目标可行性、战略趋同性和规划可持续性等风险因素;开发建设阶段的风险包括技术、人员、经济、管理和社会环境等核心要素投入不足;运营维护阶段主要面临两大类型的风险,一是各个子系统正常运作的风险,特别是核心技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风险,二是衍生出新的城市问题的风险,包括城市经...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潘锡泉  周峰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当前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从当前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现状入手,分析了我国金融风险的主要表现及其成因。研究发现,当前我国金融风险主要表现为金融领域"脱实向虚"现象"涛声依旧"、重点领域潜在风险存量去化缓慢、金融市场价格波动幅度有增无减三个方面,其背后的根源是,外源性风险溢出和内源性转型承压双重叠加、监管体制机制不完善导致监管缺位与监管过度并存、地方政府激进的举债行为,以及金融消费者风险意识教育和消费者权益保护不足。基于此,本文从九个方面提出了政府如何做好下一步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的详细治理对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梅池  邹修清  
作者认为:目前我国金融混乱有10种表现,即:组织筹措资金混乱,融通拆借资金混乱,入股投资混乱,贷款投放混乱,存贷款利率混乱,银行结算秩序混乱,机构网点设置、审批混乱,金融机构法人代表管理混乱,金融机构内部管理混乱,社会办金融混乱。其混乱的成因主要在于:金融机构经营者思想认识偏差、宏观经济环境的混乱无序、金融法规的不健全和管理制度的严重滞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利益上的冲突和政策上的矛盾、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乏力以及金融机构机制的僵化和自我约束的软弱。为此,文章提出的治理金融混乱的现实对策是;①努力端正金融工作指导思想,切实规范自身行为;②健全法规制度,完善政策方针;③理顺利益关系,整顿经济和社会秩...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汤凌霄  郭熙保  
本文从安全经济学安全投入的视角探求我国现阶段矿难频发的原因。笔者认为,在理性经济人的假设下,由于安全投入的巨额性、安全收益的隐蔽性、收益实现的滞后性、安全事故的或然性、安全生产的外部性等因素的交错作用导致安全投入不足,从而引起矿难频发。据此,在全面分析我国安全投入不足的表现及成因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以煤矿企业为投入主体,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协同筹资的“四位一体”方案。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天柱  李景霖  
文章分析了现今城乡收入差距的成因,参照日韩在发展农村经济的方面日本农协和"新村运动"运作经验,及对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9%的结果进行分析,得到一些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鲁尔  
1.现代化的大生产与传统的小生产并存。我国工业化的任务远未完成,从事分散手工劳动的人口和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绝大部分。2.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并存。特别是农村商品化、社会化的程度很低,市场体系远未发育。3.经济相对发达与很不发达的地区并存,地区之间的反差很大。4.尖端科学技术与大量的文盲、半文盲并存。文盲、半文盲约占总人口的1/4,科盲更多。5.可观的经济总量与少得可怜的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光明  
近年对华FDI动机处于成本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过程中。体现在产业间层面(服务业吸收FDI占比相对制造业增加)、外企经营层面(外企内销率增加)及国际贸易层面(进出口中外企占比下降、外企进出口中加工贸易占比下降)。近年劳动力成本上升与人民币汇率升值、外企超国民待遇逐步取消等是促发转变的主要诱因。这一转变对我国直接投资收支、贸易结构与差额、加工贸易内部结构调整及经济结构优化具有重要影响。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冯大力  李后强  
我国的基尼系数长期保持在0.4~0.5之间,证明了两极分化的存在。两极分化的表现是:顶基对立型两极分化,城乡断裂型两极分化,官民悬殊型两极分化,地区割裂型两极分化和行业垄断型两极分化。其成因来自5个方面:经济规律,制度缺陷,法治不完善,政策导向和教育不平等。消除两极分化,首先需要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和抓主要矛盾的原则;其次,要深化二次分配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城镇化,完善体制机制,采取果断措施消除法治漏洞。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肖利秋  
文章通过对1996年我国连续降息以来利率对储蓄、消费以及投资影响的实证分析,显示我国利率呈现低弹性特征。中央银行长期实行将利率维持在低于竞争性均衡水平的低利率政策是导致我国利率缺乏弹性的制度因素;作为利率政策效应发挥的微观经济主体,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最终降低了利率传导机制的效果;金融市场的不完善又进一步制约了利率政策效应的发挥,由此决定了现阶段我国利率政策仍不能有效地对实体经济部门产生影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吴靖  罗海平  
农村、农业、农民问题越来越突出并成为中国进一步快速发展的"瓶颈"。从成因讲有: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的制度制约、土地产权关系的不清晰和扭曲以及农村行政制度安排和职能设计的缺损等原因,而更根本在于长期以来认识和实践上对"小生产与大市场"这一农村社会根本矛盾的偏离。为此,需要依靠增强农民组织化程度来实现农民的"联合",增强农民的整体市场竞争力,实现以"大生产"应对"大市场"的思路转变。这就必然要求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形式意义、性质和功能上的进一步创新。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云平  
我国产业政策促进了重点产业和主导产业发展,加快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技术进步,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但在部分领域的成效还不够显著。我国产业政策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现阶段,产业政策主要存在如下问题:政策的功能定位模糊,政策的边界宽泛,政策手段的行政色彩较浓,政策的"合成谬误"问题值得关注,政策制定和实施的机制不完善。优化完善产业政策,应从产业政策功能、产业政策的作用模式、产业政策对象、产业政策手段、产业政策的治理机制等方面入手。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云平  
我国产业政策促进了重点产业和主导产业发展,加快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技术进步,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但在部分领域的成效还不够显著。我国产业政策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现阶段,产业政策主要存在如下问题:政策的功能定位模糊,政策的边界宽泛,政策手段的行政色彩较浓,政策的"合成谬误"问题值得关注,政策制定和实施的机制不完善。优化完善产业政策,应从产业政策功能、产业政策的作用模式、产业政策对象、产业政策手段、产业政策的治理机制等方面入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