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39)
2023(4917)
2022(4277)
2021(4055)
2020(3413)
2019(7828)
2018(7900)
2017(16958)
2016(9250)
2015(10576)
2014(10816)
2013(10798)
2012(10266)
2011(9499)
2010(9913)
2009(9623)
2008(9562)
2007(8843)
2006(8332)
2005(7699)
作者
(26256)
(21651)
(21481)
(20832)
(13929)
(10055)
(9971)
(8299)
(8244)
(8073)
(7251)
(7024)
(6950)
(6938)
(6848)
(6685)
(6448)
(6408)
(6343)
(6294)
(5587)
(5346)
(5326)
(5057)
(4995)
(4906)
(4846)
(4833)
(4336)
(4217)
学科
(37062)
经济(37021)
管理(27967)
(27574)
(20491)
企业(20491)
中国(15379)
方法(15185)
数学(13895)
数学方法(13711)
(13236)
(11550)
(10787)
(9249)
(9233)
贸易(9227)
(9085)
(8962)
银行(8960)
(8682)
农业(8175)
(7546)
业经(7499)
税收(7250)
(7197)
(7076)
金融(7076)
及其(6986)
地方(6477)
政策(6475)
机构
学院(139222)
大学(137522)
(63451)
经济(62072)
管理(53745)
研究(46765)
理学(45105)
理学院(44683)
管理学(44152)
管理学院(43869)
中国(38308)
(33946)
(29079)
财经(25703)
科学(24387)
(23385)
(23126)
(21777)
中心(21171)
研究所(20462)
经济学(19486)
北京(19245)
财经大学(18774)
(18606)
(17600)
经济学院(17587)
师范(17503)
(17429)
(16578)
业大(16038)
基金
项目(78458)
研究(63014)
科学(61936)
基金(55997)
(46586)
国家(46145)
社会(39625)
科学基金(39238)
社会科(37551)
社会科学(37544)
(29879)
教育(29566)
基金项目(28206)
编号(27342)
(25315)
资助(24665)
成果(24330)
自然(23048)
自然科(22439)
自然科学(22432)
自然科学基金(22035)
课题(19389)
(18863)
(17577)
(17270)
重点(17239)
教育部(16547)
项目编号(16341)
人文(16189)
(15895)
期刊
(74849)
经济(74849)
研究(48961)
中国(26578)
(23946)
管理(20771)
(19599)
金融(19599)
(17379)
教育(16902)
科学(15156)
学报(14332)
业经(12959)
财经(12837)
经济研究(12542)
技术(11978)
大学(11848)
农业(11538)
(11034)
学学(10939)
问题(10603)
(10026)
国际(8539)
理论(8137)
商业(7358)
实践(7238)
(7238)
技术经济(7116)
现代(7026)
统计(6884)
共检索到2224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纪韶  
本文认为,我国就业政策目标选择的基本思路是宏观经济政策与积极主动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并举;政府应注重调整就业结构和劳动力供给结构,同时有效解决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问题。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赖泽源  
1985年以来,农民在经济上的相对地位,呈现出恶化趋势。这种趋势又是在农业以及整个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出现的。如表1所示。 这种现象说明,在市场取向的改革日益深入的条件下,传统计划体制下形成的农业宏观政策目标已经过时,并且同正在日益形成的农民的微观农业目标发生了根本性质的冲突。 在现代,任何国家的农业宏观政策目标,都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大体说来,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保护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证社会供给,维持市场供求和价格的基本稳定等等,都是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浪南  汤大杰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理论分析与现实选择陈浪南,汤大杰在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中,中介目标是实现中央银行对宏观经济调控更具弹性的重要保证。因此,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如何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以达到最终目标的实现,是极具现实意义的课题。一、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杜秋莹  张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媛  徐晓明  尚征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赖泽源  
文章认为,在90年代,我国农业宏观政策目标体系应包括如下六方面的内容。即加强宏观计划指导;尽快形成正常的农产品价格机制;建立农产品储备和期货市场;改变财政在农业资金投放上的趋利性,使之服务于农民增收和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这两大目标;完善财政补贴政策;建设现代农业的五大支持体系,提高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潘艳艳  赵昕  高璐  
本文利用普尔规划分析选取1996—2014年的相关季度数据,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取进行实证分析。普尔规划分析结果表明,货币市场的冲击方差远小于产品市场,即宏观经济冲击依旧主要来源于产品市场,这意味着目前我国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应确定为以货币供应量为代表的数量型指标。随后的协整检验亦证明了这一结论的合理性。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斌  
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基准是目标数量度,目标水平度、目标偏好度.我国货币改革目标选择的缺陷是目标过度.我国应以稳定物价为货币政策目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捷   苏雷   张立俊  
“双碳”目标的确立为我国经济绿色转型指明了新的方向,是我国在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做出的重要决策。农业农村作为“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领域,其贡献力量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思考。农村实现“双碳”的实质就是坚持农业生态文明之路、推动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现阶段农业农村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是固碳减排,减少生产生活中的碳排放,全面发挥“双碳”目标导向作用和农业绿色发展支撑作用。针对当前农村碳排放交易机制优化、强化农村绿色生活理念、夯实创新型低碳技术服务、调整农村能源消费结构等方面协同发力,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光荣  谢赤  郭德  
一、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历史回顾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政府对经济活动进行直接的行政干预,消费基金分配实行严格的指令性计划管理,财政收支具有典型的封闭性。与此相适应,虽然没有明确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内容,但实际上是把信贷规模作为中介目标。贷款规模充当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意图是通过控制银行系统的贷款总量达到控制全社会的货币和信用总量,其理论依据是传统体制下的“存款+现金=贷款”。这在一切信用归集于中国人民银行,贷款是投放货币和企业获得信用唯一渠道的前提下,贷款规模对控制全社会货币信用总量以及过度的固定资产投资有着显著效果。1990年以前货币供应量与贷款总量之比近...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宋琳  
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货币供应量。传统的货币经济理论大多是以货币供给外生性为前提的 ,本文通过严密的分析和论证 ,得出了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不断趋强的结论。本文认为 ,银行和居民对经济作出的反应影响了我国货币供给的传导 ,此外 ,中国加入WTO后 ,将会削弱现有的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因此 ,应逐步将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转为利率指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辛家鼎  
本文利用相关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回归分析三种统计指标分析了CPI与GDP的关系 ,指出CPI作为通货膨胀指标的可行性。要实现CPI的控制目标 ,应以M 2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较为合理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赵英奎  
一、货币政策缘何失效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中国经济出现了通货紧缩的趋势,国内物价持续走低。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一样是货币现象,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利,治理通缩的主渠道是货币政策。根据英国《经济学家》的定义,以通货膨胀率低于1%作为通货紧缩的标准,那么按商品零售指数上涨率来看,1997年我国已经进入通货紧缩;按居民消费指数上涨率看,我国1998年进入通货紧缩;到2002年底,这两个价格指数上涨率分别为-1.3%和-0.8%。这说明,在连续几年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之后我国仍未走出通货紧缩阴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