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44)
2023(3992)
2022(3523)
2021(3330)
2020(3056)
2019(6773)
2018(7040)
2017(13876)
2016(7742)
2015(8958)
2014(8995)
2013(9138)
2012(9046)
2011(8448)
2010(8787)
2009(8260)
2008(8544)
2007(7700)
2006(7131)
2005(6528)
作者
(26695)
(22271)
(21882)
(21150)
(14191)
(10612)
(9972)
(8457)
(8378)
(8111)
(7731)
(7569)
(7356)
(7177)
(7148)
(6733)
(6633)
(6569)
(6472)
(6424)
(5968)
(5709)
(5521)
(5152)
(5085)
(5029)
(4986)
(4856)
(4596)
(4533)
学科
(30115)
经济(30081)
管理(17471)
(17470)
方法(13628)
数学(12124)
(12074)
企业(12074)
数学方法(11979)
中国(11159)
(10562)
(9601)
(7995)
(7357)
(7089)
银行(7059)
(7023)
贸易(7018)
(6866)
(6845)
(6280)
农业(5965)
税收(5874)
(5826)
(5692)
金融(5690)
业经(5681)
(5229)
(4844)
环境(4633)
机构
大学(126634)
学院(124179)
研究(48636)
(47838)
经济(46766)
管理(40953)
中国(37182)
理学(34742)
理学院(34151)
管理学(33291)
管理学院(33069)
科学(32773)
(28628)
(27515)
(25931)
研究所(25255)
(25121)
农业(20752)
中心(20436)
业大(20344)
财经(19704)
(19172)
北京(18782)
(18118)
师范(17886)
(17776)
(17477)
(15280)
经济学(14998)
师范大学(14685)
基金
项目(77921)
科学(59523)
基金(56160)
研究(52429)
(51706)
国家(51361)
科学基金(40861)
社会(31271)
基金项目(29809)
社会科(29512)
社会科学(29503)
(29076)
自然(28131)
自然科(27377)
自然科学(27358)
自然科学基金(26856)
(26378)
教育(23858)
资助(23636)
编号(20894)
重点(18697)
成果(18326)
(17479)
(17042)
计划(16209)
科研(15448)
(15083)
课题(15047)
科技(14613)
创新(14349)
期刊
(54949)
经济(54949)
研究(38941)
学报(25388)
(23036)
科学(22751)
中国(21756)
大学(18014)
学学(17171)
(16551)
农业(15723)
管理(14439)
(12685)
金融(12685)
教育(11298)
财经(9584)
经济研究(9057)
业经(8838)
问题(8294)
技术(8292)
(8185)
(8182)
(7417)
业大(6613)
理论(6604)
国际(6575)
(6572)
资源(6537)
实践(5950)
(5950)
共检索到1891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泉水  王春玲  郭志华  谭德远  史作民  
根据2001年出版的《中国植被图集》,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ARC/INFO(NT版)和数字化仪,提取梭梭荒漠植被信息,绘制梭梭荒漠植被地理分布专题图,并以此为基础,对梭梭荒漠植被的群落类型、分布格局及其斑块特征进行分析;同时,结合近年来对梭梭荒漠植被结构的调查结果,对我国梭梭荒漠植被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我国现存梭梭荒漠植被总面积约11.4万km2,其中,以新疆分布的面积最大,约占全国梭梭荒漠植被总面积的73.1%,其次是内蒙古,约占全国的14.1%,青海省和甘肃省的分布面积较小,分别占全国的7.9%和4.9%;不同梭梭荒漠群落类型的面积不尽相同,其中,梭梭柴砾漠的面积约占全国梭梭荒漠...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刘江  
荒漠绿洲过渡带植被的退化关系到绿洲边缘荒漠化的扩张和绿洲生态安全,是荒漠化防治中的重点关注对象。由于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民勤荒漠绿洲过渡带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土壤水分含量逐渐降低,起防风固沙作用的人工梭梭林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已威胁到民勤绿洲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本研究以民勤荒漠绿洲过渡带退化人工梭梭林为研究对象,在野外植被调查、土壤采集与化验的基础上,对梭梭群落进行退化程度的划分,探索不同退化程度的梭梭群落特征及其土壤特征,以及植被退化过程与土壤特征变化之间的关系,为荒漠区土壤质量监测评价、退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晓文  张建全  柴琦  张吉树  张有拥  石福年  王锁民  
2015年分别在内蒙古阿拉善右旗雅布赖镇治沙站和库布齐沙漠腹地杭锦旗独贵塔拉镇两处的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大田育苗时施用梭梭专用有机肥,探究其对梭梭大田出苗、幼苗生长动态、体内Na+、K+积累及根际土壤有机质、N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梭梭专用有机肥显著促进了两样地内梭梭种子的出苗,且雅布赖治沙站育苗地内梭梭幼苗的株高、主茎直径、主茎节数、分枝数显著增加(P<0.05),独贵塔拉镇育苗地内梭梭幼苗的株高、冠幅、主茎直径、主茎节数、分枝数、主根长显著增加(P<0.05);施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锦春  徐先英  孙学兵  郭树江  强玉泉  闫沛迎  赵艳丽  段晓峰  柳小平  马福元  
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耗水过程研究是维持干旱区人工固沙林生存和生长的关键环节,本研究基于热扩散(TDP)监测技术获取民勤生长季梭梭茎干液流实时数据,分析梭梭茎干液流动态,为明晰梭梭生长过程的耗水提供重要佐证。结果表明:梭梭茎干液流流速随林龄生长而增大,也随着梭梭老龄化生长衰退而减弱,10龄、15龄、20龄梭梭茎干日平均液流流速分别为1.059、1.460和0.570 cm~3·(cm~2·h)~(-1),5月-10月生长季累计液流量分别为423.386、1 041.186和430.212 kg。梭梭茎干液流随梭梭地径增粗而增大,不同茎级梭梭茎干日平均液流流速介于0.276~2.132 cm~3·(cm~2·h)~(-1),生长季累计液流量介于121.656~1 722.810 kg。不同龄林梭梭液流以大径级梭梭启动时间早,持续时间长,峰值高,液流启动时间07:00-08:00,日均最大液流流速2.767~5.536 cm3·(cm~2·h)~(-1),日最大液流流速出现时间随林龄生长延迟了1.5~4.0 h。不同龄林梭梭液流变化反映了梭梭生长耗水过程及其对干旱环境的响应,而不同径级梭梭液流变化反映了梭梭个体生长差异也存在明显的竞争优势。分析结果可为荒漠梭梭固沙林生态用水估算提供理论支撑。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宋于洋  李园园  李明艳  
应用Mexican Hat和Morlet生态用小波,研究3个地点、3种沙丘类型梭梭分布格局的波动特征。结果表明:Mexican Hat和Morlet生态用小波识别的主周期与沙丘的延伸距离接近,即梭梭分布格局的波动周期与沙丘长度基本一致;同时Morl生态用小波能在较小尺度辨别局部聚集特征;通过特征尺度下突变点的检验,发现只有突变点显著尺度,才能对未来格局有较好的预测;影响梭梭空间分布格局的因素有沙丘形态、坡位和土壤因素。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德英  丁国栋  赵媛媛  高广磊  于明含  李蒙蒙  
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相似优先比聚类分析法,分析影响梭梭引种的主要气候因子,划分梭梭的适宜引种区,为梭梭的引种驯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研究结果表明:1)温度、气压、风和水分是影响梭梭引种的主要气候因子,可代表92.16%的原始数据信息量;2)最适于梭梭引种的气候因子范围为海拔265.00~1 349.30 m、经度106°42'~120°54'E、纬度37°37'~44°34'N、年均降水量142.50~341.92 mm、极端最低气温-11.57~-9.25℃、极端最高气温28.26~29.39℃、平均气压86.585~98.335 k Pa、平均地面温度8.67~11.83℃、平均风速...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汪媛艳   柴成武   纪永福   王方琳   赵鹏   付贵全   唐卫东   肖斌  
利用盆栽试验测定人工浇水后自然干旱过程中荒漠植物梭梭幼苗叶片水分、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特征,探讨在土壤干旱逐渐加重过程中各指标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梭梭叶片相对含水量(Relative Water Conten, RWC)随自然干旱天数增加而降低,相对水分亏缺(Relative Water Deficit, RWD呈波动式上升趋势。(2)持续干旱对梭梭细胞膜伤害较大,叶片相对电导率(Relative Conductivity,REC)逐渐增大,但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积累不明显。(3)幼苗可溶性糖(Soluble sugar SSC)、可溶性蛋白(Soluble protein,SPC)及脯氨酸(Soluble Sugar Proline, Pro)、过氧化氢酶 (Catalase,CAT)、过氧化氢酶(Peroxidase,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对持续干旱的响应不一致,植物主要依靠过氧化物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脯氨酸(Pro)的协同作用来抵御土壤水分减少对其细胞造成的伤害。本研究揭示了梭梭抗旱生理指标与土壤水分的关系,为干旱荒漠区物种选育提供了生理生态学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闫涵  孙芳芳  马松梅  王春成  张丹  张云玲  
【目的】探明甘家湖梭梭和白梭梭的种群结构及其数量动态,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并分析甘家湖梭梭和白梭梭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方法】本研究在甘家湖自然保护区设置了大小为50 m×50 m的梭梭和白梭梭样地,利用种群生态学方法、点格局分析方法和统计学方法,分析了甘家湖梭梭和白梭梭种群的生长特征及各生长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揭示不同样地内梭梭和白梭梭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1)甘家湖梭梭和白梭梭种群的基径呈倒"J"型,幼苗和幼树的个体所占比例较高,种群结构为增长型;(2)甘家湖梭梭和白梭梭种群的静态生命表均表明低龄级的个体数较多,2种植物的存活曲线均趋近于DeeveyⅠ型(凸型),种群属于增长型;(3)甘家湖梭梭和白梭梭种群分别在0~2和0~3 m的尺度上呈聚集分布,在其余尺度上呈随机分布。【结论】甘家湖梭梭和白梭梭种群处于稳定发展阶段,且种群的自然更新能力及稳定性较强,并呈现出在较小尺度范围内聚集分布的空间分布特征。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志华  肖文发  蒋有绪  
利用GIS工具 ,基于 1∶5 0万海南岛植被图 ,研究了海南岛植被斑块的大小和形状特征。斑块数量、平均斑块面积、标准差、斑块总面积、最小斑块面积、最大斑块面积、极差、偏度、峰度、中位数、众数等统计量被用于描述海南岛植被景观的斑块大小特征 ;正态分布、Gamma分布、对数正态分布、Weibull分布和指数分布等概率分布类型被用于检验各类植被景观斑块大小的分布特征。同时 ,还检验了海南岛各类型植被景观斑块的复杂性。用Krum mel等和李哈滨及Klinkengerg等提出的公式可获得海南岛植被斑块分维数的可靠估计。对于数量较多的基本类型斑块 ,斑块分维数与斑块大小特征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表明 :分...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吉小敏  宁虎森  梁继业  罗青红  雷春英  
梭梭是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与绿洲过渡带维持脆弱生态的优良树种,对退化梭梭林进行有效的更新复壮是保持其生态功能的重要手段,而平茬复壮就是其中一种主要方法。以奇台县西北湾乡荒漠人工梭梭林区作为典型研究区域,通过样地试验和观测,系统研究不同平茬时间、平茬高度和平茬强度等不同处理方式下,研究区人工梭梭林木的枝条特征(枝长和枝粗)和成枝能力(新生枝条数)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平茬时间、强度和高度处理下梭梭成枝能力与枝长、枝粗的影响结果有所差异;就维持过渡带生态的作用而言,冬季处理的梭梭复壮效果要优于春季,100%平茬强度和60 cm平茬高度对梭梭更新复壮的综合效果最好。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华荣  李俊清  谭海明  
合欢属植物在中国分布范围广 ,地理变异大 .它们大多为先锋树种 ,在暖温带和亚热带植物群落中多以伴生种出现 ,然而在热带落叶季雨林中却成为优势树种 .我们分析了台湾、海南、云南、广西四地合欢林的群落特征 .结果表明 :合欢属植物成为优势树种是由特殊的生境条件和频繁的人为干扰造成的 ,合欢群落所在的落叶季雨林并不是地带性顶极群落 ,而是一种干扰顶极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阳兵  李卫海  王世杰  罗光杰  程安云  
对石漠化土地的特征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有助于石漠化土地分类治理和生态恢复重建。本文以SPOT5影像(分辨率2.5m)和航片(空间分辨率1m)为基本数据源,辅以实地踏勘和农户访问,通过跟踪每个石漠化斑块在2个时段的演变关系,研究了贵州清镇簸箩村1973-2005年石漠化斑块的新增(延展、新生)、消融和未变等动态变化特征。结果发现轻度石漠化土地斑块与其他石漠化类型在空间上存在着强烈的转换,相互之间的频繁转换使斑块具有不稳定性而处于一种波动状态。从各类石漠化斑块的来源看,存在一些斑块由无石漠化直接到极强度石漠化斑块之间的转换。根据石漠化斑块的动态演替行为认为,可将研究区2005年的石漠化分为未变石漠化、新生石漠化、延展石漠化,并据此提出石漠化强度指数和石漠化的治理对策。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鲁延芳  占玉芳  甄伟玲  滕玉风  钱万建  
通过测定河西走廊中部梭梭人工林中13种荒漠植物种子百粒重、形态方差、单位体积种子质量,分析了其在0~10 cm土层的垂直分布特点.结果表明:(1)13种荒漠植物种子百粒重、形态方差、单位体积种子质量差异较大;(2)在0~10 cm土层中,百粒重在0.500~1.000 g之间的种子在分布密度上占明显优势;(3)形态方差在0.050~0.100之间的种子密度和出现频次都相对占优势,且其在0~2 cm土层中的分布密度较大,随土壤加深密度减小,但出现频次变化不大;(4)单位体积种子质量>500 kg·m~(-3)的种子在分布密度和出现频次上均占明显优势;(5)百粒重较小的种子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百粒重较大的种子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多.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戚桂美   郁志宏   单艳敏   田彦军  
快速确定鼠洞斑块在生态上很重要,在技术上也具有挑战性。无人机影像与面向对象分析技术(OBIA)相结合为鼠洞斑块识别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也为理解鼠洞斑块与植被盖度之间的空间格局提供了可能。然而OBIA的扩展特征空间,包含大量冗余信息,影响鼠洞斑块提取的精度和效率。本文提出一种OBIA耦合特征选择的荒漠草原鼠洞斑块识别框架,研究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K-最近邻在鼠洞斑块识别上的性能,探讨鼠洞斑块面积与植被盖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特征选择与随机森林相结合的算法总分类精度高达91.74%,Kappa系数为0.89,优于支持向量机和K-最近邻,表明特征选择在降低特征维度的同时,可以提升随机森林算法的性能。基于最优特征集的支持向量机在处理无人机影像上的时间成本最低,样本的平均处理时间为11.48 s,特征选择可以有效提高影像处理的速度。本文还证明了鼠洞斑块面积与植被盖度之间满足二次函数关系。该研究为基于无人机影像的荒漠草原鼠害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也为鼠害防治和草原治理提供了理论指导。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白玉锋  陈超群  徐海量  张广朋  张沛  凌红波  
【目的】研究荒漠植被地上生物量随距河道距离的空间分布特征,并结合地下水埋深数据分析地上生物量与地下水埋深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干旱荒漠区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塔里木河下游英苏断面荒漠河岸林植被为对象,于2014年9月下旬在英苏断面布设垂直河道、100 m×100 m的标准地20块,形成长2 000 m的连续样带,记录标准地内乔木、灌木的物种数、总个体数及冠幅、株高、胸径等形态因子,根据胡杨生物量模型和获取的灌木标准枝鲜质量,分别计算胡杨和灌木的地上生物量;将标准地进一步分割为4块50 m×50 m的样地,在每个样地对角线两侧随机布设6~8个1 m×1 m的样方,记录草本种类、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