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61)
- 2023(11369)
- 2022(9132)
- 2021(8267)
- 2020(6861)
- 2019(15205)
- 2018(14896)
- 2017(29442)
- 2016(15479)
- 2015(17704)
- 2014(17802)
- 2013(17716)
- 2012(16476)
- 2011(14824)
- 2010(15461)
- 2009(15074)
- 2008(14357)
- 2007(13417)
- 2006(12239)
- 2005(11229)
- 学科
- 济(67594)
- 经济(67500)
- 管理(49379)
- 业(47265)
- 企(38892)
- 企业(38892)
- 中国(28509)
- 融(27232)
- 金融(27230)
- 银(26143)
- 银行(26134)
- 行(25313)
- 方法(24002)
- 制(22074)
- 财(21305)
- 数学(20650)
- 农(20609)
- 数学方法(20483)
- 业经(18864)
- 地方(17391)
- 体(14208)
- 农业(13271)
- 务(12901)
- 产业(12895)
- 财务(12860)
- 财务管理(12829)
- 企业财务(12243)
- 贸(12241)
- 贸易(12226)
- 体制(12082)
- 机构
- 学院(226508)
- 大学(224639)
- 济(101129)
- 经济(98935)
- 管理(83841)
- 研究(75125)
- 理学(70136)
- 理学院(69472)
- 管理学(68564)
- 管理学院(68146)
- 中国(65512)
- 财(53351)
- 京(47275)
- 财经(40565)
- 科学(39403)
- 经(36484)
- 中心(36301)
- 所(36121)
- 江(35730)
- 经济学(32847)
- 研究所(31599)
- 农(30703)
- 北京(30494)
- 财经大学(30010)
- 经济学院(29753)
- 州(29011)
- 范(27659)
- 师范(27427)
- 院(27208)
- 业大(27100)
- 基金
- 项目(137515)
- 研究(108832)
- 科学(108515)
- 基金(98009)
- 家(82212)
- 国家(81462)
- 社会(71226)
- 科学基金(70229)
- 社会科(67707)
- 社会科学(67693)
- 省(54870)
- 基金项目(50913)
- 教育(49237)
- 编号(44868)
- 划(44408)
- 自然(39670)
- 资助(39335)
- 自然科(38614)
- 自然科学(38607)
- 成果(38096)
- 自然科学基金(37914)
- 制(32402)
- 课题(32284)
- 发(31887)
- 部(31152)
- 重点(31068)
- 国家社会(29705)
- 创(29682)
- 性(28951)
- 创新(27854)
- 期刊
- 济(119843)
- 经济(119843)
- 研究(76628)
- 中国(50927)
- 财(41555)
- 融(39633)
- 金融(39633)
- 管理(34233)
- 农(30276)
- 学报(27073)
- 科学(26302)
- 教育(25991)
- 大学(22574)
- 财经(21198)
- 学学(20935)
- 技术(20933)
- 业经(20338)
- 农业(19576)
- 经济研究(19022)
- 经(18320)
- 问题(16415)
- 贸(13038)
- 理论(12284)
- 国际(11417)
- 技术经济(11347)
- 现代(11328)
- 商业(10997)
- 实践(10897)
- 践(10897)
- 经济问题(10327)
共检索到3670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晶晶
现代学徒制建设的核心要义是在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耦合产业发展逻辑,提高人才培养的供需适配度,其与产业发展具有天然的共生关系,不仅在人力资源市场中紧密依存,还因学徒制这一特殊的人才培养模式,获致了积极的互动模式与正向的共生环境。为进一步推动现代学徒制的实践进程,需要厘清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结构、形态、知识与技术的普遍规律,明晰产业界对现代学徒制专业布局、实施主体、师资团队和发展导向等内容的根本要求,从利益驱动、协调合作、双师教学、资格互认等维度构建起现代学徒制与产业发展的融合机制,以期更好实现教育与产业的融合发展。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 产业逻辑 共生关系 融合机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黄平平 李宜芯
人类传统的教育就是学徒制,学徒制是人类教育的最初形态。随着历史的演进,学徒制发展至今。当下现代学徒制以其新的形式、新的要求出现在职业院校。对现代学徒制规律、方法的探讨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基于现代学徒制、教育话语和文化的概念界定,根据文化分层理论对现代学徒制教育话语进行解构,将教育话语分为教育话语表达、教育话语结构、教育话语逻辑三个层次,将现代学徒制教育话语转换壁垒分为从传统到现代、从西方到中国、从理论到实践三个维度,从而为现代学徒制研究和发展拓宽视野。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文化 现代学徒制 教育话语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伟
近年来现代学徒制在我国职教领域备受关注。学界探讨这种发源于西方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形式与制度,地方教育部门也开展了一些试点和实验。探索是富有成效的,然而有许多问题仍然值得深究,其中结合我国国情,在其发展路径上就需要厘清并选择。一、从传统到现代:学徒教育制度发展更替的历史逻辑学徒制是一种亘久的职业教育形式。我们应该研究从传统学徒制到现代学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黄文伟
产教融合是国际职业教育研究的共同问题。在回顾20世纪末21世纪初我国产教融合制度演进、分析产教融合制度设计路径的基础上,提出从现代学徒制视阈开展我国产教融合制度设计的构想:包括在价值取向上的多元共赢;在问题意识上强化机制性问题的破解;在设计思路上坚持从劳动、教育双重领域双向设计产教融合制度;在路径选择上采用自下而上的"地方试点、国家跟进";在制度配套上建立健全个性化的地方政策体系。
关键词:
产教融合 制度设计 现代学徒制视阈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洪银 蔡荣雨
采用社会系统动力学方法研究工学融合推进现代学徒制路径,发现现代学徒制工学结合到工学融合的嬗变需要培养目标从操作能力向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等核心素养拓展,需要确立高职院校主体地位,需要界定高职教育和企业培训责任边界,实现校企培育无缝对接。但现代学徒制缺乏顶层设计、企业参与、资金支持和法律保障。建议将新生代农民工纳入现代学徒制框架,推行高职院校主导、大型企业主导、校企合作等多元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应开展办学改革,建设生产性实训设施和场所,实行高职导师制和职业培训师制。政府应制定《现代学徒制培养条例》。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 工学融合 高职教育 校企合作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春旭 李衡 王龙 陈新
校企双主体、学徒双身份、培养双场所及实施标准一体化是现代学徒制的突出特征,校企合作深度是影响现代学徒制尤其是工科传统专业该项改革成败的关键。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国家级高新区的八大国家产业基地,以"院(学院)园(园区)"融合为路径,实践探索出"政产学研一体管理、课岗合一能力导向课程体系建设、岗位学分弹性教学管理"等创新机制,将园区企业管理纳入教学过程,积累了产教合一现代学徒培养的成功经验。
关键词:
院园融合 现代学徒制 课岗合一 职业教育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董慧 薛伟业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育人是培养现代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成功经验。目前高职教育在校企合作育人的过程中所面临的企业文化如何与校园文化融合、职场文化如何与大学文化融合已成为困扰学生步入未来职场的一个重要课题。以现代学徒制为视角,在校企文化融合的制度保障与机制运行、文化差异与价值认同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思考,目的是在遵循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规律的基础上,把优秀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提升学生未来的岗位适应能力和职场发展能力。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 校企文化 融合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继友 涂郑禹 杨慧
现代学徒制在实践层面有许多具体操作模式,其中代表性的有德国、英国与澳大利亚等国的模式,这些模式中的共有规律是设计与实施现代学徒制的依凭之一。"交替融合模式"作为结合我国职业教育特征而提出的现代学徒制的一种操作模式突出了学生双元身份、企业、院校双元融合教学体系开发、双师教学、学习效果多元评价等特征。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 交替融合模式 双导师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荀建锋
建立学徒制,是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战略选择,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作为继续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与现代学徒制在目标任务、培养模式、教学管理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较强的融合性。在分析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与现代学徒制融合的关联性、可行性的基础上,以山东省地方高校为例,提出了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与现代学徒制融合的路径选择。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涛 吉智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走出了一条与区域经济产业紧密互动、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学徒制育人实践创新之路。基于徐州重大装备制造产业,介绍了通过共建"产业学院、实践载体、育人队伍、教学资源"和打造"1地多点、1点多师、1徒多岗、1业多评"的"1+N"模式,实现"三转变、三融合、三提升"的工作经验和做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志伟 林红
文章分析了现代学徒制模式与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相结合的现状,对企业法人型职教集团的现代学徒制职教模式中的角色进行定位,梳理现代学徒制与企业法人型职教集团有机融合的难点,提出企业法人型职教集团的组织形态选择和治理结构的完善是有效发挥职教集团在现代学徒制职教模式推进过程中应有作用的重要基础;完成学徒培训的企业法人型职教集团,或其引入的集团内或集团外企业所提供的培训岗位、培训标准、培训课程、培训要求等必须具有行业代表性和职业岗位的通用性,是现代学徒制职教模式运行成功的关键;职业院校与参与学徒培训的企业法人型职教集团,或其引入的集团内或集团外企业的紧密衔接和合作,是成功实现学徒培训目标的重要保证;建设有...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 企业法人 职教集团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晶晶 崔发周
我国目前推行的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存在差异与共性,现代学徒制试点是一种社会化职业教育改革,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属于企业职工教育改革。前者底层逻辑是现代教育科学,更加注重培养对象的社会适应性和终身发展性;后者的理论基础主要为经济科学,更加注重企业发展的现实需求。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职业教育所特有的"二重性":既具有教育属性,又具有经济属性,既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行现代学徒制与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相向而行是必然选择。两种学徒制模式不断完善的过程,也将是二者融合的过程:在宏观层面,国家应出台相关法律,培育专业化社会服务组织,在政府部门的协调下构建学徒制标准体系和运行机制;在中观层面,由专业化的社会组织协调学徒制活动,监督学徒协议的执行,保障学徒制的质量;在微观层面,明确校企分工,加强企业实践教学能力建设;在技术层面,建立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统一管理平台。对于试点中的成功经验,以法律形式加以固化,成为共同遵守的规范,在职教法修订版中明确学徒制的法律地位、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黄蘋
结合国外现代学徒制的发展经验,在分析我国现代学徒制试点过程中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现代学徒制发展的主体选择,并研究我国现代学徒制发展所需支撑环境的建设问题。分析表明,在现代学徒制中,企业是比学校更为重要的主体,企业的参与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学徒制的发展趋势。健全法律法规、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立企业在现代学徒制中的主导地位、加强行业组织的协调作用以及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等是建设现代学徒制支撑环境的关键。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现代学徒制 支撑环境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晶
现代学徒制是我国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热点,近年来,职业教育界从理论和实践领域开展了大量探索。综述国内学者围绕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及特征开展的研究,以及紧跟现代学徒制试点实践开展的深入研究及其成果,总结了现代学徒制试点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现代学徒制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 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唐林伟
最近总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究竟是要"建立现代学徒制",还是要实现"学徒制的现代化"?这其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问题。这两个问题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而言,其出发点不同,路径也不同。严格地讲,如果我们是要建立现代学徒制,其潜台词是我们自己没有学徒制,要学习德国、英国等西方国家的现代学徒制,实现西方现代学徒制的"中国化"。但事实上,中国古代的学徒制一直都是传统技艺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的主要手段。如果我们与传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