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94)
- 2023(15883)
- 2022(13388)
- 2021(12488)
- 2020(10642)
- 2019(24214)
- 2018(24302)
- 2017(47181)
- 2016(25555)
- 2015(29107)
- 2014(29091)
- 2013(29029)
- 2012(26598)
- 2011(23954)
- 2010(24321)
- 2009(23005)
- 2008(22957)
- 2007(20599)
- 2006(18663)
- 2005(16676)
- 学科
- 济(109244)
- 经济(109102)
- 业(100613)
- 管理(83788)
- 企(81869)
- 企业(81869)
- 农(48617)
- 方法(48529)
- 数学(38914)
- 数学方法(38421)
- 业经(33426)
- 农业(32280)
- 财(31708)
- 中国(29131)
- 制(23443)
- 务(22119)
- 财务(22053)
- 财务管理(22018)
- 地方(20989)
- 企业财务(20825)
- 技术(20558)
- 学(20516)
- 贸(19991)
- 贸易(19978)
- 易(19435)
- 和(19433)
- 理论(18908)
- 策(18516)
- 划(17559)
- 体(17117)
- 机构
- 学院(379377)
- 大学(375530)
- 管理(154791)
- 济(154695)
- 经济(151383)
- 理学(133150)
- 理学院(131766)
- 管理学(129743)
- 管理学院(129067)
- 研究(122673)
- 中国(95589)
- 京(80739)
- 科学(74980)
- 农(72162)
- 财(71600)
- 所(61431)
- 业大(59504)
- 江(57115)
- 财经(57039)
- 中心(56100)
- 农业(55396)
- 研究所(55372)
- 经(51611)
- 北京(50936)
- 范(47583)
- 师范(47227)
- 州(45879)
- 经济学(44676)
- 院(44207)
- 经济管理(41994)
- 基金
- 项目(249500)
- 科学(197114)
- 研究(185026)
- 基金(181136)
- 家(156493)
- 国家(155048)
- 科学基金(134337)
- 社会(117043)
- 社会科(110608)
- 社会科学(110578)
- 省(97952)
- 基金项目(96570)
- 自然(86852)
- 自然科(84782)
- 自然科学(84761)
- 自然科学基金(83234)
- 教育(82715)
- 划(81271)
- 编号(77359)
- 资助(73888)
- 成果(61749)
- 部(55003)
- 重点(54726)
- 发(53747)
- 创(53070)
- 课题(51592)
- 创新(48958)
- 国家社会(47442)
- 业(47092)
- 科研(46955)
- 期刊
- 济(179258)
- 经济(179258)
- 研究(112586)
- 农(71231)
- 中国(70576)
- 管理(58222)
- 学报(56499)
- 财(54865)
- 科学(54245)
- 农业(48300)
- 大学(43662)
- 学学(41405)
- 教育(36925)
- 融(35314)
- 金融(35314)
- 业经(34683)
- 技术(33544)
- 财经(27515)
- 经济研究(26043)
- 问题(24704)
- 业(24608)
- 经(23458)
- 技术经济(20742)
- 现代(19003)
- 理论(18542)
- 版(18305)
- 科技(18083)
- 商业(17882)
- 图书(17476)
- 实践(16768)
共检索到5643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志军 刘黎明
我国的现代城郊农业区兼有生态、经济、社会的复杂功能,是明显区别于欧美各国及日韩等国的发展模式,所以需要明确其多种功能的耦合情况及其规划方法。在有关国内外现代城郊农业区的功能定位和演化的研究基础上,本项研究运用生态建设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理论与技术方法,明确了我国现代城郊农业区功能定位和发展模式的分析方法;并从多维度分析城郊地带的耦合机制,以构建结构合理、功能齐全、多中心、多层次的中国式现代城郊农业功能区系统。在此基础上以北京市为例,就目前现代城郊农业区研究中出现的难点和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生态环境建设基础上的现代城郊农业区规划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并认为以系统科学为指导、加强学科间的协同研究是...
关键词:
现代城郊农业区 模式 规划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宋志军 刘黎明
20世纪末以来中国城郊农业区的演变更加复杂。中国现代城郊农业区的研究应把经济活动的微观机制、社会经济活动的中观行为及区域的宏观发展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研究;在三个研究领域及其融合过程中,也需要系统科学分析思想和方法论作为其指导思想和技术手段。基于此分析思想和北京"十二五"规划"五规合一"的背景,从微观个体入手、以中观发展状态为主要研究对象,并最终形成了对京郊农业区宏观发展历程、特点和运行机制的基本认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宋志军 朱战强
北京城郊农业区的城市化、产业化和农民非农化进程并不同步,故其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多功能化程度、发展模式也不相同。对此依据区域发展差异、历史演变制定了4种方案,对城乡一体化进行了评价和检验。研究认为,只有差异性发展才能协调城乡一体化的局部(各区县)最优与整体(区域)最优;与前30年相比,目前城乡一体化的基础已改善,多中心、多层次的城乡发展规划将有望解决城市化、产业化、农民非农化进程之间不同步的问题,从而引导北京城郊农业区城乡一体化由非均衡发展向差异性均衡发展的转移,并增强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实效。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文怡 车代弟
本文通过对城郊型观光农业园的发展模式和现阶段面临问题的分析,并且以七里海生态观光农业园的规划为例,探讨北方城郊型观光农业园规划相关的可行的理论,并希望对未来我国北方城郊型观光农业园的规划、建设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北方 城郊型 观光农业园 发展模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罗培 谌柯 刘辉 曾凡伟
根据1885年、2004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详查资料以及实地收集数据,在GIS技术支持下,利用数学模型分析了南充市高坪区近20年间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动因。研究表明:20年来,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变化为12 050hm2,占该区总土地面积的14.84%,主要表现为园地、城市工业用地和交通用地的增加和未利用地和耕地的减少;区域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发生较大变化,斑块数目增加2 921个,斑块面积均有由大到小的变化趋势,土地利用类型多样性和破碎度增加,优势度降低;除园地、交通用地以外,其他土地类型都有分散分布的趋势;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重心在不同的方向上有不同的移动距离;影响城郊农业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因...
关键词:
城郊农业区 GIS 土地利用变化 驱动力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其成 姚亦锋 蒋成煜
南京城市滨江带具有山、水、城、林、洲相融合的特色环境,近百年以来滨江地段由于经济和旅游利用而发展迅速。城市滨江带功能的演变具有其独特的历史过程。合理利用南京城市滨江自然与人文条件进行滨江景观规划,对于南京市的进一步发展是很重要的。通过对历史时期南京城市滨江带功能演变的分析,对滨江带景观现状深入的研究,对滨江带各个区域的景观要素进行探讨,提出了南京城市滨江带景观规划的指导思想与设计手法,依此进行了景观规划研究。将南京城市滨江带划分为6个特色区域:河西滨江段以塑造现代化城市建筑群体景观为主,下关滨江段以塑造港区风貌和反映城市近现代历史为主,幕燕滨江段以塑造自然山水风光为主和江中洲地区以现代化田园风...
关键词:
景观规划 功能演变 城市滨江带 南京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云彬 蒋五一 曹中良 程明 盛珊 吴阳晨
立足于我国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现状,提出我国农业园区基本功能包括生态功能、生产功能、游憩功能和生产服务功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园区发展建设规划的逻辑构架。农业园区发展建设规划的具体内容包括前期研究、发展策略、空间规划和实施策略等4个方面。上述规划方法在新疆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建设规划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关键词:
农业园区 功能体系 规划内容 案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田志会 杨志新
由于城郊区特殊的地位和特点,其农业环境问题也有其特殊性和严重性。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城郊区农业环境问题的成因,包括: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业化学品的过量使用,城郊区养殖业大规模的发展。最后针对相应的农业环境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
城郊区 农业环境问题 成因 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国志
作为存在于城市周边地区、经济上依附于城市经济、集约化程度高的城郊农业,是城市经济对农村经济渗透力最强、工业反哺农业可能性最大的农业生产区域。利用城市相对雄厚的财力,建立合理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机制,实现城乡的统筹发展。这对于顺应工业补贴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这一历史趋势,拉动农业现代化水平,消除二元社会,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城郊农业的功能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施昱年 廖昭雅 秦波
针对我国台湾自1895年农业社会迄今各政治环境及经济增长阶段,归纳台湾的城市规划功能演进。日治时代农业社会的城市规划强调环境卫生以及城市分工体系;光复后,城市规划的功能在于将土地资本转为工业资本,城市规划与土地政策开始紧密相连。因此到了工业发展阶段,城市规划的执行经费主要依靠各项土地政策筹措,以达成完善规划工业区的功能,并通过公私协力模式以及成立由学者及民意代表组成的审议委会员,实现协调社会利益的功能。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后,走向由经济、城市以及土地的专门人才统筹及审议城市规划,实现以城市规划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台湾通过强化城市规划与土地政策的配套以推动各项城市规划功能,值得我国大陆借鉴参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洪庆 刘黎明
在城市郊区化的大趋势下,传统的城郊农业功能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城市的城乡一体化布局和功能互补需求。论文探讨了现代城郊农业的内涵,分析了现代城郊农业的特点和优势,重点讨论了现代城郊农业的功能定位问题:即以生产服务功能为基础,生态服务功能为重点,文化旅游功能为发展方向的布局思路;提出了以"生态保育圈、农业生产圈、文化旅游圈"的3圈层布局模式。以北京市为案例区,评价了北京城郊农业的功能特征、布局结构和发展模式,探讨了北京市城乡一体化的农业布局战略,以适应大城市郊区化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城郊农业 功能定位 布局模式 城市郊区化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晓 林正雨 何鹏 曾鸣 雷波 刘强 陈春燕 古稳
区域现代农业规划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对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城乡统筹,推动农业规划行业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以本课题组多年来承担的区域现代农业规划案例为实践基础,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尝试构建区域现代农业规划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并提炼区域现代农业规划的概念、内涵、类型和理论基础,构建了区域现代农业规划流程及方法体系,以期能够为我国区域现代农业规划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规范。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徐小静 庄佩君 马仁峰
伴随船舶大型化港口地址由内河走向海岸,无法升级的内河老港区逐渐演变为城市内城老港区,其产业形态、街区景观与快速发展的城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兀。本文主要根据港城界面生命周期理论和港城再生模型厘清宁波内城老港区生命周期,识别宁波老外滩功能演变及其演变因素,以推动老外滩再生。
关键词:
内城港区 功能演变 宁波老外滩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忍 林元城 刘芮彤 邓颖贤
都市农业对城乡食物要素流动与能量转换具有重要意义,是面向城乡融合发展的农业新业态。基于城乡融合及要素流动的视角,旨在揭示粤港澳大湾区都市农业的典型类型功能演变及其空间转型机制。结果表明:(1)粤港澳大湾区的社区支持农业、代耕式农业和休闲农业三种典型类型都市农业具有差异化的空间功能、转型过程和空间效应等。(2)社区支持农业通过生态种养强化了生态功能,并以短链销售、合作生产、直播带货等方式实现经济功能,引起空间品质的提升、空间的都市消费化转型等。(3)代耕式农业则强调经济功能,其物质空间转型过程体现在耕地非粮化、集中化和社区居住空间的分异,进而带来社会空间的群体排斥和空间隔离。(4)休闲农业则强调社会保障功能和都市群体的体验及情感需求,在空间转型上体现出社会发展的差异性及不均衡性,加剧了社会关系的复杂化和空间效益的差异化。(5)都市农业典型类型的功能演变及空间转型受到市场、政府、企业和个体等多重主体的综合作用,城乡经济、社会、技术和文化等要素对都市农业空间分异的方向和程度产生重要影响,并通过食物、群体和产业联系为城乡融合提供了新路径与新模式。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孙宏滨 孙世芳 乔敬图 唐丙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