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30)
2023(8730)
2022(6833)
2021(6244)
2020(5162)
2019(11408)
2018(11683)
2017(22866)
2016(12690)
2015(14919)
2014(15385)
2013(15161)
2012(14398)
2011(12994)
2010(13464)
2009(12952)
2008(13183)
2007(12287)
2006(11392)
2005(10762)
作者
(38811)
(32034)
(31976)
(30773)
(20235)
(15088)
(14615)
(12374)
(12071)
(11714)
(10906)
(10657)
(10272)
(10120)
(9909)
(9825)
(9508)
(9373)
(9197)
(9137)
(8402)
(7949)
(7817)
(7343)
(7314)
(7159)
(7153)
(7075)
(6585)
(6408)
学科
(60854)
经济(60786)
(36366)
管理(34688)
(27216)
企业(27216)
(22795)
中国(21490)
方法(20559)
业经(17906)
数学(17161)
数学方法(16881)
农业(15114)
(14414)
(14297)
地方(14205)
产业(11999)
(11425)
银行(11412)
(10955)
(10951)
贸易(10946)
(10766)
(10651)
(10617)
(9823)
(9599)
金融(9599)
发展(8910)
(8893)
机构
学院(197198)
大学(195547)
(83419)
经济(81521)
管理(70084)
研究(67909)
理学(58294)
理学院(57647)
管理学(56554)
管理学院(56209)
中国(54006)
(42749)
(41582)
科学(39373)
(35126)
(31977)
财经(31639)
(31062)
研究所(30871)
中心(30733)
(28221)
北京(27917)
(27431)
师范(27207)
经济学(26122)
(25826)
业大(25574)
(23881)
农业(23776)
经济学院(23597)
基金
项目(114105)
科学(88997)
研究(88308)
基金(80153)
(68195)
国家(67567)
科学基金(56755)
社会(56186)
社会科(53119)
社会科学(53106)
(45330)
基金项目(41474)
教育(39801)
编号(37518)
(37116)
资助(32800)
自然(32755)
成果(32396)
自然科(31928)
自然科学(31920)
自然科学基金(31325)
(27060)
课题(26764)
重点(25736)
(24921)
(23065)
国家社会(22960)
(22808)
发展(22756)
(22431)
期刊
(106178)
经济(106178)
研究(65814)
中国(42042)
(32920)
(31170)
管理(28512)
学报(28022)
科学(26496)
教育(24523)
(22548)
金融(22548)
农业(22284)
大学(22231)
学学(20627)
业经(19658)
技术(17906)
财经(16545)
经济研究(16402)
问题(15544)
(14549)
(12395)
国际(10511)
技术经济(10352)
商业(10239)
理论(10191)
现代(10063)
图书(9889)
(9831)
经济问题(9599)
共检索到3188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綦好东  
本文认为,搞好城乡产业的合理分工,必须遵循效率原则、公平原则及社会安全原则。在我国现代化过程中必须搞好城乡间的工农业分工、工业内部的分工,并采取有效的产业政策、资源分配政策、信贷投资政策和税收政策等,保证城乡产业合理分工的实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万明  刘磊磊  杨强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国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必然会存在许多矛盾。文章试图从我国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分析入手,为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靳相木  薛兴利  
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兴起和发展,实质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过程中农业产业组织发生的深刻变革。基于这一认识前提,本文将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观点和方法引入我国农业产业组织分析,揭示了现阶段农业产业组织的不适应性,在此基础上阐明了农业产业组织创新的制度涵义、目标、起点及核心内容等问题。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丁宝山  
本文分析了工业化的内涵并划分了城乡经济关系的阶段,认为中国从产值和就业结构看已进入工业化成长阶段,但从人口结构看仍处于工业化初始阶段,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仇童伟  罗必良  
本文基于村庄政治介入不足状态下地权竞争的分析发现,多宗族的存在与制衡有助于稳定地权并提高其可交易性。即使宗族力量对比失衡,弱者反抗和政治介入也能够有效限制宗族对地权稳定性的不利影响,甚至加固地权稳定性。利用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宗族间的相互制衡会使得农地调整更容易按照村民诉求进行,农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发放率和农地流转率也更高;(2)当村庄农业劳动力占比提高及村庄处于偏远山区所表征的农地重要性提高时,宗族力量对比失衡对地权稳定性和农地流转的抑制性会被有效削弱;(3)随着政治介入,宗族按照势力配置村庄地权并抑制农地流转的行动逻辑将被有效限制。此外,宗族力量对比失衡与地权稳定性的负向关系仅出现在南方地区,具有典型的区域差异性。本文强调,宗族间的相互制衡、宗族面临弱者反抗和政治介入时的自我约束,均具有稳定地权和促使村庄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这对于祛除宗族糟粕、取其精华,发挥其对党领导的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助益作用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学义  
后现代主义是西方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产物,它的重要意义之一在于对后起市场化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具有处理好经济与生态关系、规避生态环境风险的积极借鉴意义。本文主要涉及:(1)问题的提出;(2)后现代主义的生态价值取向;(3)后现代主义的生态经济学诉求;(4)后现代主义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李勇华  胡云江  钱杭园  姜晓东  李明华  
集镇是山区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的首要承载体和牵导力量,对山区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临安(山区县)集镇发展的体系结构、文化特征、现状水平和发育机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今后发展的目标和对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潘思谕  
在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中,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经营管理理念,培养新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增强企业竞争力。这样,有利于企业与国际接轨,由于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信息网络化以及中国现代化与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历史性的有机耦合,因此中国企业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责任能力,积极应对这种挑战。并结合中国国情,现代化过程的特点以及企业的实力进行理论重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新祝  
论科技教育在农民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中央党校研究生部王新祝所谓农民现代化,是指农民从一个落后的乡土社会进入发达的文明社会所经历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传统农民自我扬弃和超越的过程,绝大多数农民将逐步离开农业,剩余的则变为现代农民。农民现代化,作为一种人的现代...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曾凡军   王鹏  
基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目标,探寻城乡关系现代化转型具有重大意义。城乡关系现代化转型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其蕴含的“融合共生”特质推动了城乡“经济-社会”的一体化,构建了双中心意义的城乡关系。通过解构城乡发展中政策赋值、组织赋权、技术赋智的实践过程,发现城乡关系现代化转型表现为城乡结构一体化、要素均衡流动和功能差异化互补,并呈现了价值理性、结果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再生产过程。在逆差序理念、双中心发展与数字红利扩散的逻辑取向下,城乡关系转型的价值观从差序向逆差序转变,成效观从极化发展向合作生产转型,方法观从效率增利向效益共享转换,既建构了稳定有序的城乡关系秩序,亦充实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更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智识。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红宇  
城乡统筹,要求以政府行为为主导,通过统筹方式处理好新时期城乡关系,实现城乡、工农协调发展。对城乡统筹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要善于观察、认真分析,调整政策思路。从此角度出发,本文对城乡统筹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首先,城乡统筹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初级阶段重点应该是支持产业的发展,主要注重效率,经济发展实力进一步增强后,城乡统筹的重点则是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其次,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除了要关注劳动力流动现象外,更要关注产业转移问题,实现劳动力大范围流动向产业大区域、大规模转移过渡,使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这是重要的制度创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高宁宁  张敏  
新发展格局下,我国产业链所处的内外环境已发生重大改变。文章从分工理论着手,探究产业链发展的内在逻辑、必要条件和未来方向,并从国际分工形式演变中分析指出产业链是当代分工最新表现形式,但当前的国际分工体系使发展中国家处于"外围"并位于产业链中低端;回顾总结我国产业链发展历程,认为我国产业链已进入本土强化期,并就此阶段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约束条件,针对性地提出我国产业链应着重加强本土化,增强自主可控性,加快提升产业链尖端化、数字化、开放化、高端品牌化。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秦建平  张惠  李晓康  
本文在研究城乡教育一体化与教育现代化关系、国家义务教育投入体制和有关城乡一体化重大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改革导向价值的城乡教育划分方法,提炼出了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关键要素和评价指标。通过分析中国城市化率与义务教育投入城乡倍率发展趋势、已经城乡一体化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城乡教育的表现特征,寻求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定量评价标准。开展城乡教育一体化评价能够促进重大政策落实、强化公平价值取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