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11)
- 2023(12345)
- 2022(9867)
- 2021(9421)
- 2020(7797)
- 2019(17911)
- 2018(18305)
- 2017(36019)
- 2016(19531)
- 2015(22241)
- 2014(22421)
- 2013(21829)
- 2012(20243)
- 2011(18269)
- 2010(18951)
- 2009(17727)
- 2008(17366)
- 2007(15873)
- 2006(14592)
- 2005(13329)
- 学科
- 济(87947)
- 经济(87857)
- 业(58278)
- 农(51160)
- 管理(46441)
- 企(35321)
- 企业(35321)
- 方法(34722)
- 农业(33934)
- 数学(31519)
- 数学方法(30972)
- 中国(27145)
- 业经(24119)
- 地方(20524)
- 制(19723)
- 财(17825)
- 发(15172)
- 贸(15084)
- 贸易(15071)
- 银(15040)
- 银行(15021)
- 学(14928)
- 易(14695)
- 行(14492)
- 体(13691)
- 融(13332)
- 金融(13330)
- 农业经济(12700)
- 策(12515)
- 发展(12404)
- 机构
- 学院(284122)
- 大学(279250)
- 济(120057)
- 经济(117530)
- 管理(108790)
- 研究(96126)
- 理学(93398)
- 理学院(92416)
- 管理学(90522)
- 管理学院(90023)
- 中国(76455)
- 农(63856)
- 京(59228)
- 科学(58126)
- 财(53976)
- 所(48691)
- 农业(48468)
- 业大(46693)
- 中心(45669)
- 江(45040)
- 研究所(43884)
- 财经(42084)
- 范(38294)
- 经(38107)
- 师范(37969)
- 北京(37198)
- 经济学(36023)
- 州(35326)
- 院(33616)
- 经济学院(32541)
- 基金
- 项目(184190)
- 科学(145051)
- 研究(138404)
- 基金(132037)
- 家(114726)
- 国家(113365)
- 科学基金(96547)
- 社会(88195)
- 社会科(83206)
- 社会科学(83182)
- 省(75533)
- 基金项目(69465)
- 教育(62942)
- 划(60647)
- 自然(59922)
- 编号(58862)
- 自然科(58482)
- 自然科学(58470)
- 自然科学基金(57388)
- 资助(54003)
- 成果(47791)
- 发(41674)
- 重点(41304)
- 部(40794)
- 课题(40296)
- 创(37468)
- 国家社会(36010)
- 农(35656)
- 创新(35039)
- 科研(34646)
- 期刊
- 济(142257)
- 经济(142257)
- 研究(84820)
- 农(67493)
- 中国(60143)
- 农业(45554)
- 学报(43539)
- 科学(41823)
- 财(37627)
- 管理(37279)
- 大学(34588)
- 学学(32692)
- 融(32324)
- 金融(32324)
- 教育(31188)
- 业经(29906)
- 技术(25874)
- 业(21746)
- 问题(20734)
- 经济研究(20717)
- 财经(20268)
- 经(17453)
- 农村(15922)
- 村(15922)
- 农业经济(15723)
- 版(15493)
- 统计(15201)
- 世界(14941)
- 技术经济(14593)
- 经济问题(14198)
共检索到4362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周清
家庭规模、类型结构与人口再生产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家庭规模与类型结构是人口再生产的起点,又是人口再生产的结果。研究农村人口问题必然涉及到农村家庭规模与类型结构。 当前农村家庭规模与类型结构现状如何,是否出现了小型化、核心化的趋势,农村理想家庭规模与类型结构是什么,等等。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于1986年5月,组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云
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背景下,农村家庭从传统简单再生产进入现代复杂再生产,农民家庭代际差异显现。西方家庭现代化理论认为工业化以来的经济生产变革促成家庭的个体本位。然而,中国农民家庭代际差异表现出的父子代际生活模式不同,实质上区别于西方家庭的独立化趋向,具有"分"与"合"的双重面向,表现为代际间分"工"合作、"分"中有"合"、形"分"实"合"的家庭现代化转型实践,促成家庭资源优化、权力结构重塑和价值观念再造。中国家庭代际差异凝合家庭现代化转型策略的同时也蕴藏着潜在风险。基于此,在家庭现代转型和家庭扩大化再生产的张力下,中国家庭代际差异重新组织了家庭生活实践制度,弹性的家庭代际差异制度使农民在城乡社会流动中具有充足韧性和保障。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云云 王灵恩 刘晓洁 成升魁
食物消费是居民消费的最基本内容。论文基于分层抽样,通过近1个月实地入户3 d跟踪调研称重获得粮食主产区山东省207户农村家庭食物消费的一手数据,定量分析现阶段我国典型区域农村家庭的食物消费结构与特征,并比较不同地区、不同收入水平及不同家庭规模下居民食物消费的特征。结果表明:1)蔬菜在山东农村居民家庭食物消费中占据最高比重(41.0%),粮食消费中以面粉及制品为主(59.0%),肉类消费以猪肉为主(71.9%)。2)三个案例地中,济南地区较德州和潍坊地区在酒水、食用油和调味品等非粮食食物上的消费量较高,而对粮食的消费量较低;收入水平较高的家庭,在蔬菜、面粉等粮食、调味品和食用油上的消费比经济水平低的家庭要少,而在肉类、水果、水产类和奶类上较多;人口规模较小的家庭比规模较大的家庭的人均食物消费量大。3)通过与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建议的食物摄入量数据比较发现,山东农村地区居民油和盐的消费量略高,对奶及奶制品、水产品、蛋类和水果的消费明显不足。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改善农村地区居民食物消费结构,提高营养水平是改善农村地区生活水平最基本而迫切的工作。本研究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居民食物消费需求基础数据的准确获取提供了参考,并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晓映
传统到现代是重要的历史发展轴线,家庭作为社会最基本的单元,深受社会转型的影响。中国地域广阔,不同区域差异化的经济发展状况、文化基础等型塑了差异化家庭实践样态,是研究家庭转型的重要土壤。深入到家庭转型实践之中,可以发现,当前农民家庭多种样态并存,形成复杂的家庭实践。本文构建“传统-现代”模型,以家庭资源禀赋和文化伦理基础作为基本维度,将家庭分为强禀赋-伦理型、弱禀赋-伦理型、弱禀赋-情感型、强禀赋-情感型四种类型,形成父代权威型、父代挤压型、生活情感型、互动合作型四种转型期家庭样态。研究发现,农民家庭转型并非单因素影响的结果,而是家庭资源禀赋强度与文化伦理转型程度的综合产物,进而导致当前农民家庭呈连续的“谱系式”现代化转型样态。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晓映
传统到现代是重要的历史发展轴线,家庭作为社会最基本的单元,深受社会转型的影响。中国地域广阔,不同区域差异化的经济发展状况、文化基础等型塑了差异化家庭实践样态,是研究家庭转型的重要土壤。深入到家庭转型实践之中,可以发现,当前农民家庭多种样态并存,形成复杂的家庭实践。本文构建“传统-现代”模型,以家庭资源禀赋和文化伦理基础作为基本维度,将家庭分为强禀赋-伦理型、弱禀赋-伦理型、弱禀赋-情感型、强禀赋-情感型四种类型,形成父代权威型、父代挤压型、生活情感型、互动合作型四种转型期家庭样态。研究发现,农民家庭转型并非单因素影响的结果,而是家庭资源禀赋强度与文化伦理转型程度的综合产物,进而导致当前农民家庭呈连续的“谱系式”现代化转型样态。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胡晓映
从乡村工业化视角探究农民城市化的内在差异,对揭示中国城市化实践内涵具有重要意义。与中西部地区的半城市化不同,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农民被认为已趋于完全城市化,但东部不同区域间农民城市化存在显著差异。苏南、浙江和珠三角是乡村工业化发展的典型代表,基于这三个地区的现实经验,发现不同的乡村工业化路径直接影响了农民与市场、农民与土地、城市与乡村的关系,并表现在区域内的市场结构、集体土地的开发权配置结构以及城乡关系结构中。这三个要素构成了农民生产生活的结构性基础,直接影响农民嵌入市场的方式、集体土地保障水平和村庄社会结构,并最终影响不同区域农民的城市化选择,使三地分别呈现出发展型、需求型、保守型的城市化类型。
关键词:
乡村工业化 城市化 区域差异 社会转型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栾成显
文章以明清部分文书档案为中心,对明清农民家庭规模进行考察。研究发现,遗存的明代户帖、黄册文书等展现了当时一些农民家庭人口构成的具体情况,其规模较小,户平均为5口左右。清代保甲烟户册显示的家庭人口规模大致与此相同。黄册底籍所载表明,小家庭占当时农村居住人户的绝大多数。
关键词:
文书档案 家庭规模 小家庭 本家 同居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翌秋
利用我国不同区域三县760户农村居民的调查数据,从需求角度实证分析新农合的受益状况,探讨该制度的公平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贫困居民、身体健康差和疾患严重的人更多地从新农合中受益,新农合门诊补偿的公平性优于住院补偿的公平性,新农合制度存在收入再分配效应,但效果有限。
关键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农民 样本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徐立生 胡佑爱 何艾珍
湘阴县湾河乡农民家庭经济既扎根于农村,又依托于城市。这里农户家庭经济的发展,对农村资金运动的影响,具有一般农村的共性,也有本地的特点。一、农民家庭经济发展的现状1.从事农业的剩余劳力逐渐向其他产业转移。湾河乡人多劳多耕地少,位于湖区。所调查的100户农户,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第一年(1981年),有557人、全半劳力188.5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永萍
现代性进村推动了农民家庭再生产模式的转型,重构了家庭再生产过程的资源配置逻辑、权力互动方式和价值实现路径。农民家庭的内部动员和资源凝聚回应了扩大化家庭再生产的发展性目标。家庭功能在"恩往下流"的资源配置模式中强化,形成家庭功能对家庭政治与家庭伦理的吸纳效应。因此,现代性压力激活了家庭的功能之维,重构了家庭运行的基本动力,塑造了转型家庭的实践形态——功能性家庭。基于"功能——结构——伦理"的配置,功能性家庭揭示了家庭转型过程中"传统"与"现代"因素的复杂关联,展现了中国家庭制度的弹性,推动了农民家庭的转型。
关键词:
家庭结构 家庭伦理 家庭再生产 家庭转型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松涛 梁颖欣 罗炜琳
基于CFPS2010、2012、2014和2016数据,跨年份考察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总量、消费结构、消费支出弹性和消费价格弹性的动态变化,发现农村居民家庭收入节节攀升、消费水平大幅提高、消费结构明显改善。包含人口学变量的QUAIDS模型估计结果表明,收入提高、健康状况改善、户主受教育水平提升等均会促进家庭消费;从消费支出弹性看,食品、衣着、交通通信消费长期缺乏弹性,教育文化、医疗保健消费长期富有弹性,高收入阶层家庭大部分消费支出弹性高于低收入阶层家庭;从消费价格弹性看,教育文化、居住消费等长期富有弹性,大部分类别消费的自价格弹性波动不大,各类交叉价格弹性在不同时期对食品类消费的影响均不大,医疗保健消费受其余各类消费的影响有降低趋势。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松涛 梁颖欣 罗炜琳
基于CFPS2010、2012、2014和2016数据,跨年份考察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总量、消费结构、消费支出弹性和消费价格弹性的动态变化,发现农村居民家庭收入节节攀升、消费水平大幅提高、消费结构明显改善。包含人口学变量的QUAIDS模型估计结果表明,收入提高、健康状况改善、户主受教育水平提升等均会促进家庭消费;从消费支出弹性看,食品、衣着、交通通信消费长期缺乏弹性,教育文化、医疗保健消费长期富有弹性,高收入阶层家庭大部分消费支出弹性高于低收入阶层家庭;从消费价格弹性看,教育文化、居住消费等长期富有弹性,大部分类别消费的自价格弹性波动不大,各类交叉价格弹性在不同时期对食品类消费的影响均不大,医疗保健消费受其余各类消费的影响有降低趋势。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孙战文 杨学成
遵循本文提出的四阶段农民工家庭成员市民化分析框架,利用山东省1334户城乡调研数据,分析不同阶段迁移状态的影响因素。研究显示,农民工家庭成员市民化过程的四个阶段影响因素有所差异;农民工家庭成员结构、家庭人均支出、农村资产的处置意愿和城市环境总体评价对农民工家庭成员市民化整个过程都产生影响;家庭农村经营收入和农村社区福利性收益对其前两个阶段产生影响;年龄、居住支出、从事农业生产年数、务工人员状况及其对城市务工体系的了解对农民工家庭实现举家迁移和定居城市两个阶段产生影响;因此,推动农民工家庭成员市民化进程,一方面需要根据各阶段共同的影响因素出台长期政策,另一方面又需要根据某个阶段特有的影响因素制定...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东阳
传统的观点认为,农村家庭经济属于小农经济。由于小农经济是自发地受价值规律支配的小商品经济,排斥生产过程中的分工和协作,不能有效地配置生产要素,同社会化大生产不相适应;同时由于生产上的自发性和盲目性,承受风险大,商品率低,而且缺乏有效的物质投入进行扩大再生产,同现代化生产也是格格不入的。基于上述认识,为避免小农经济导致农村中的两极分化,我国对改造小农经济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次是50年代初期,改造的思路是在土地改革的基础上实行农业合作化,再在农业合作化的基础上实现以农业机械化为中心环节的农业技术改造;第二个时期是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丹瑕
顾鉴塘在《中国少数民族人口》1988年第3期上发表了题为《中国少数民族家庭户的规模与类型》的文章。据1982年千分之一人口生育率抽样调查中有关数据,中国少数民族家庭户规模与类型有如下特点:1.家庭户规模。少数民族家庭户平均规模较大,5人以上大家庭占55.36%,3人以下小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