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15)
- 2023(5670)
- 2022(4219)
- 2021(3768)
- 2020(3255)
- 2019(7215)
- 2018(7765)
- 2017(16120)
- 2016(8960)
- 2015(10588)
- 2014(11026)
- 2013(10644)
- 2012(9941)
- 2011(9052)
- 2010(9360)
- 2009(8995)
- 2008(9017)
- 2007(8251)
- 2006(7706)
- 2005(7423)
- 学科
- 济(39745)
- 经济(39696)
- 业(22825)
- 管理(21985)
- 中国(16039)
- 企(15913)
- 企业(15913)
- 方法(14898)
- 农(13005)
- 数学(12630)
- 数学方法(12541)
- 制(10220)
- 贸(10187)
- 贸易(10182)
- 易(9974)
- 业经(9642)
- 财(9307)
- 银(9245)
- 银行(9234)
- 融(8996)
- 金融(8996)
- 行(8923)
- 农业(8213)
- 地方(7338)
- 体(7050)
- 发(7033)
- 学(6811)
- 发展(5926)
- 展(5917)
- 产业(5817)
- 机构
- 大学(137151)
- 学院(135657)
- 济(60708)
- 经济(59482)
- 研究(48168)
- 管理(47654)
- 理学(39625)
- 理学院(39200)
- 管理学(38670)
- 管理学院(38423)
- 中国(38330)
- 财(30801)
- 京(29974)
- 科学(26084)
- 所(24698)
- 财经(23848)
- 研究所(21953)
- 经(21448)
- 中心(20786)
- 江(20548)
- 农(19965)
- 北京(19859)
- 经济学(19740)
- 范(18613)
- 师范(18453)
- 经济学院(17983)
- 财经大学(17487)
- 院(16969)
- 州(16753)
- 业大(16594)
- 基金
- 项目(77235)
- 研究(60664)
- 科学(59848)
- 基金(54495)
- 家(46422)
- 国家(46040)
- 社会(38551)
- 科学基金(37904)
- 社会科(36510)
- 社会科学(36501)
- 省(28860)
- 基金项目(27976)
- 教育(27881)
- 编号(26068)
- 划(24743)
- 成果(23001)
- 资助(22637)
- 自然(21240)
- 自然科(20690)
- 自然科学(20684)
- 自然科学基金(20285)
- 课题(18398)
- 部(18080)
- 发(18026)
- 重点(17530)
- 性(16197)
- 国家社会(15997)
- 项目编号(15669)
- 教育部(15593)
- 创(15306)
共检索到2175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杜受祜
本文认为 ,改革开放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但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却严重不平衡。从国际范围看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在最近的 2 0年中明显加快。尽管如此 ,在未来的 1 0年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将在国内东西部差距、国际竞争、金融风险、结构调整、农业发展、人口素质提高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面临严峻挑战。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沈启容
社区教育现代化是从传统到现代的连续不断的历史发展过程,并逐步成为世界各国重视的全民终身教育。鉴于此,有必要从国际的视野出发,对美国、北欧、日本、英国、法国、德国以及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的取向、模式和体系等进行分析,并根据对以上海为代表的我国社区教育和国外进行对比,从国外社区教育发展重点、运作机制、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等方面得出比较成熟的做法和经验,同时分析我国社区教育利用政府的行政统辖力,在机构设置、师资配备、课程开发等方面做到了覆盖面广、师资队伍稳定、课程体系完整等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社区教育现代化方向的整体规划思路,就是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看,未来社区教育可以聚焦在个体学习、群体组织和社会治理等方面,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超 韩江波 穆尧芊 张中鹏
2014年是中国农历的又一个甲午之年。近代中国在晚清时期曾先后遗憾地错失两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机遇,经济增速和发展水平均滞后于同时期的日本。本文在理论模型和数值模拟的基础上,通过归纳和梳理清朝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时期不同的产业和技术演化模式,研究发现,经济体只有立足于自身的要素禀赋结构并选择适宜技术模式来组织生产,才能最便捷地扩大总产出,最大限度地创造经济剩余。鉴于此,后发国家的政府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如何促进要素禀赋的结构升级上,而不是单纯地以追求产业和技术的先进性为目标。
关键词:
适宜技术 现代化 发展战略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维
本文重点分析上海培育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魅力 ,加快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意义 ,及进一步推进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对策措施。本文认为国际化大都市魅力由影响力、吸引力、亲和力和想象力构成 ,国际化大都市魅力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器。本文最后强调通过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形成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作为发展腹地、充分利用浦东的亮点、充分展现上海未来发展前景等措施 ,加快上海国际化大都市魅力的培育。
关键词:
国际化大都市 城市魅力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沈开艳 李双金 张晓娣 詹宇波 张申
2018年6月22日,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与哈佛大学劳动力中心联合举办的"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支持路径——中国探索与国际经验"国际研讨会在上海成功举办。来自哈佛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孟加拉达卡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财经大学,浙江省委党校,安徽工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海关学院,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等部门的学者共聚一堂,围绕主题展开热烈讨论。中国人民大学长江学者杨瑞龙教授,复旦大学长江学者袁志刚教授,上海经济学会会长周振华教授,复旦大学公共政策中心主任石磊教授以及来自哈佛大学的Freeman教授等国内外著名经济学家做了主旨演讲。为了进一步传播这些国内外顶级经济学者的智慧,本刊在此次国际会议志愿者的协助下,把这些专家的演讲整理成文字并且经过演讲人审阅后,陆续在本刊发表,以飨读者。——本刊编辑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明
从世界经验看,农业农村现代化通常会表现出“同步性、异步性、专业化、可达性、一体化”等标志性特征,但各个国家选择的发展道路却不尽一致。对比美国、欧洲和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发现不同国家在各自的约束条件、制度环境乃至历史机缘下做出了不同的选择,还进一步反映出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的相对性关系、城市化中后期的城乡人口波动与逆城市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后乡村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特征化事实。开辟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中国道路,必须处理好农业农村现代化“交叠界面”上的若干重大问题,即解决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的“差速问题”,构建更为完整的乡村建设行动约束框架,稳步推进乡村空间秩序与治理秩序重构,并为农政体制改革选取适当的参照标准。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伟 蔡志洲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预测数据,2014年中国按照购买力平价法计算的GDP总额将超过美国。如何看待这一新变化,在进行国民收入的国际比较时,汇率法和购买力平价法有着不同的侧重点。购买力平价法强调人均收入水平的比较,而汇率法则反映一个经济体对国际市场的参与程度与国际地位。因此,在进行总量比较时,必须考虑两个指标的结合应用。运用汇率法和购买力平价法对中国和世界主要国家的国民收入和人均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上已取得重要进展,但与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相比还存在差距。从发展阶段看,中国仍然处于快速增长期,在不久的将来真正在总量上超越世界先进水平是有可能的,而经过更长一段时间的努力,在人均...
关键词:
国民收入 购买力平价法 汇率法 现代化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崔秀卫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程志敏
我国现代化进程总体进展良好,速度越来越快,但是综合水平仍然较低,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而且各省(区、市)的现代化进程发展很不平衡,对全国的贡献率也有很大差别。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北京等地是我国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地区,而且在经济、社会、民生、生态环境各个领域都对我国的现代化进程起着很强的拉动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然 刘波波
本文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提出以"高端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作为度量产业结构现代化水平的指标,并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计算并比较分析了我国包括各直辖市、省会城市及部分重要的非省会城市在内的16个主要城市的产业结构现代化水平,并运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其进行了分类。
关键词:
城市产业结构 高端服务业比重 聚类分析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屈振辉
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视域看,我国以往环境法治问题很多,迫切需要通过改革进行完善。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之间,通过合作形成三螺旋型结构,是较为理想的环境治理模式,并成为环境法治变革的基础。未来我国环境法治在立法上,将向协同、协商的方向发展,环境软法的数量将越来越多;在执法上除传统行政手段外,社会组织参与环境法的执行,及市场化的环境法执行工具,将构成环境执法的另外两元;在司法上将不断实现现代化,环境司法的回应性、恢复性,以及协商对话性将显著增强;在守法上将既治民、更治官,通过督察法治化和公益诉讼,督促政府履行环境管理职责。这场变革就是要用法律形式,构建环境治理中的三元关系,发挥三者协同效应实现共治。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周振华
本文在归纳和梳理世界城市理论发展演化的基础上,指出值得进一步深化研究的问题以及陈述个人的倾向性意见,并结合我国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提出一些战略性的理论思考。一、世界城市的基本内涵及其变化从理论研究的角度讲,世界城市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早在1915年Patrick Geddes就提出过这个概念,它是指那些在世界商业活动中占有不成比例数量的城市。在当时,那些世界商业活动高度集聚的城市便被视为世界城市。但对世界城市开始进行比较深入的系统研究,则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事情,其中经过了一系列的理论演进与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欧阳巩
建国以来,我国铁路建设和运输取得了显著成就,营业里程由解放初期的2.2万公里增到目前的5.2万公里,布局有所改善。据统计,从1950~1984年,铁路共完成货运量150.6亿吨,货物周转量10万亿吨公里;客运198.2亿人,旅客周转量2.5万亿人公里。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需要和国防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国铁路建设和运输仍落后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其突出表现是铁路少、装备差、运输能力严重不足。现有1/4的区段、1/3的主要编组站利用率达到饱和,限制口有20多个,加之我国运输结构不合理、管理体制不适应,致使物不能畅其流,人不能便其行。成为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