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708)
2023(16859)
2022(14846)
2021(14021)
2020(11783)
2019(27430)
2018(27029)
2017(51862)
2016(27984)
2015(31654)
2014(31503)
2013(30845)
2012(28304)
2011(25650)
2010(25575)
2009(23709)
2008(23277)
2007(20071)
2006(17807)
2005(16001)
作者
(79360)
(65931)
(65457)
(62475)
(41818)
(31483)
(29793)
(25793)
(24958)
(23379)
(22395)
(22047)
(20775)
(20683)
(20284)
(20055)
(19556)
(19536)
(18842)
(18829)
(16244)
(15969)
(15806)
(15006)
(14751)
(14712)
(14508)
(14482)
(13275)
(12812)
学科
(109925)
经济(109772)
管理(86329)
(79021)
(65993)
企业(65993)
方法(51706)
数学(45220)
数学方法(44620)
(32342)
中国(31240)
(29836)
(25257)
业经(24899)
(22324)
(20902)
贸易(20890)
(20369)
地方(20205)
(19994)
财务(19917)
财务管理(19872)
环境(19850)
农业(19225)
(18901)
银行(18859)
企业财务(18856)
(17964)
(17761)
技术(17585)
机构
大学(397898)
学院(394631)
(160530)
管理(157835)
经济(157112)
理学(136646)
理学院(135178)
管理学(132812)
管理学院(132084)
研究(129837)
中国(99208)
(84632)
科学(78360)
(77831)
(63597)
财经(61621)
中心(59972)
(59358)
研究所(57575)
业大(56991)
(56699)
(55987)
北京(53590)
(51015)
师范(50564)
经济学(48624)
(47701)
农业(46214)
财经大学(45999)
(45956)
基金
项目(268516)
科学(211861)
研究(197699)
基金(195970)
(169936)
国家(168574)
科学基金(145568)
社会(125078)
社会科(118586)
社会科学(118554)
基金项目(103872)
(103435)
自然(94325)
自然科(92101)
自然科学(92079)
教育(90864)
自然科学基金(90396)
(87283)
编号(81283)
资助(80618)
成果(65693)
(59879)
重点(59809)
(56351)
(55710)
课题(54764)
创新(52046)
教育部(51714)
(51641)
国家社会(51634)
期刊
(173537)
经济(173537)
研究(118390)
中国(74669)
(60297)
学报(59937)
管理(58803)
科学(55425)
(52982)
大学(46632)
学学(43586)
教育(42500)
农业(36503)
(35180)
金融(35180)
技术(34874)
财经(30037)
业经(28356)
经济研究(27882)
(25618)
问题(22978)
图书(21600)
理论(20652)
实践(18836)
(18836)
技术经济(18815)
(18618)
科技(18349)
(18242)
(17704)
共检索到5828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沈坤荣  刘东皇  
本文在统计描述和国际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后卡莱茨基宏观模型实证研究劳动者报酬提升的需求效应,结果发现我国的内需体系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工资领导型需求转变为利润领导型需求。为推进我国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在劳动者报酬逐步提升的同时应积极推进投资结构优化,以充分发挥劳动者报酬提升的需求效应。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叶祥松  彭良燕  
运用因子分析法将废水、废气及固体废弃物提取出污染物公因子作为"坏"产出指标,并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对我国各地区1999—2008年环境规制的规制效率进行实证研究,同时利用面板数据对影响环境规制效率的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样本期内全国环境规制效率整体水平呈现上升的趋势,各地区环境规制效率差异较大;人均GDP、利用外资水平、资本深化、工业发展水平以及环境保护力度对我国环境规制效率均有显著影响。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黄永明  何剑峰  
本文基于H-O-V模型,利用20052011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两种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对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制造业出口升级的影响,进而用面板分位数回归考察环境规制对处于不同技术水平的省、市、自治区间的影响差异。结果显示:"事前控制型"和"事后治理型"环境规制不仅对我国制造业出口的影响截然相反,而且在东、中、西三大地区的影响也存在较大差异;随着分位点提高,"事前控制型"环境规制对我国制造业出口升级的促进作用呈"倒U型",而"事后治理型"环境规制的负面影响却逐步提高。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黄永明  何剑峰  
本文基于H-O-V模型,利用2005~2011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两种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对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制造业出口升级的影响,进而用面板分位数回归考察环境规制对处于不同技术水平的省、市、自治区间的影响差异。结果显示:"事前控制型"和"事后治理型"环境规制不仅对我国制造业出口的影响截然相反,而且在东、中、西三大地区的影响也存在较大差异;随着分位点提高,"事前控制型"环境规制对我国制造业出口升级的促进作用呈"倒U型",而"事后治理型"环境规制的负面影响却逐步提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优智  张珍珍  
中国目前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各级地方政府通过实施一系列环境规制措施,旨在通过这些政策来倒逼能源效率提升,从而缓解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能源压力。以2004—2017年省级单位为研究对象,探讨环境规制强度对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值的影响关系。通过实证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使用超效率模型测算出中国各省份2004—2017年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平均值为0.71,能源效率值偏低,且区域差异很大。(2)通过ML指数分解全要素能源效率增长率可知,相对于技术效率,技术进步是提高能源效率的关键因素,所以技术创新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影响显著。(3)通过静态面板估计与动态系统差分法面板估计可知环境规制强度与中国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呈"U"型关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优智  张珍珍  
中国目前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各级地方政府通过实施一系列环境规制措施,旨在通过这些政策来倒逼能源效率提升,从而缓解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能源压力。以2004—2017年省级单位为研究对象,探讨环境规制强度对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值的影响关系。通过实证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使用超效率模型测算出中国各省份2004—2017年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平均值为0.71,能源效率值偏低,且区域差异很大。(2)通过ML指数分解全要素能源效率增长率可知,相对于技术效率,技术进步是提高能源效率的关键因素,所以技术创新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影响显著。(3)通过静态面板估计与动态系统差分法面板估计可知环境规制强度与中国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呈"U"型关系。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飞  文震  
文章选取2006—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相关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对环境规制、技术创新与生态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环规制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存在差异,费用型环境规制与生态效率呈倒“U”型关系,投资型环境规制对生态效率无明显影响。技术创新有利于提升生态效率,但是在投资型环境规制不能提升生态效率的情况下,加强技术创新并不能对生态效率产生有效的促进作用,而同时提高费用型环境规制和技术创新能够产生协同效应,并对周边区域的资源产生了挤占效应。基于此,文章提出实施创新与绿色协同发展战略、构建创新生态体系、充分发挥技术创新对生态效率提升的外溢效应等政策建议,以期为中国生态效率的提升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飞  文震  
文章选取2006—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相关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对环境规制、技术创新与生态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环规制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存在差异,费用型环境规制与生态效率呈倒“U”型关系,投资型环境规制对生态效率无明显影响。技术创新有利于提升生态效率,但是在投资型环境规制不能提升生态效率的情况下,加强技术创新并不能对生态效率产生有效的促进作用,而同时提高费用型环境规制和技术创新能够产生协同效应,并对周边区域的资源产生了挤占效应。基于此,文章提出实施创新与绿色协同发展战略、构建创新生态体系、充分发挥技术创新对生态效率提升的外溢效应等政策建议,以期为中国生态效率的提升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叶祥松  彭良燕  
本文首先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测度了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1999-2008年间在无环境规制、弱环境规制、中环境规制以及强环境规制四种情形下的环境技术效率以及环境规制成本。其次,运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方法测度了各地区在环境规制下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最后,利用面板数据对影响我国环境规制下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主要得出如下结论:考虑环境规制后,全国各地区平均环境技术效率水平提高,但地区差异较大;环境规制是有成本的,而且环境规制政策越严格,成本越高,各地区的环境规制成本也存在较大差异;实施环境规制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水平提高;外商直接投资、资本深化、工业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钰   宋雪瑶   马建辉   齐艳芬  
“十四五”时期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提升环境规制效率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论文基于2009—2020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以及加权求和法,对环境规制静态、动态和综合效率分别进行了测度,并利用核密度估计、变异系数和基尼系数法,探究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四大区域环境规制效率的区域差异和动态变化轨迹。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省际环境规制效率差距较大,四大区域呈现非均衡特征;环境规制效率较高的省份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的环境规制效率提升空间和潜力最大,中部和东北地区的环境规制效率上升趋势较弱。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钰   宋雪瑶   马建辉   齐艳芬  
“十四五”时期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提升环境规制效率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论文基于2009—2020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以及加权求和法,对环境规制静态、动态和综合效率分别进行了测度,并利用核密度估计、变异系数和基尼系数法,探究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四大区域环境规制效率的区域差异和动态变化轨迹。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省际环境规制效率差距较大,四大区域呈现非均衡特征;环境规制效率较高的省份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的环境规制效率提升空间和潜力最大,中部和东北地区的环境规制效率上升趋势较弱。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魏玮  周晓博  薛智恒  
进入中国FDI的快速增长和中国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是否存在显著联系,地方政府是否通过降低环境规制水平来吸引FDI,是经济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重要问题。大量文献研究了环境规制对FDI的影响,但很少有研究注意到FDI进入动机差异在其中的作用。本文运用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环境规制对不同进入动机FDI的影响,结果发现:(1)环境规制对垂直型FDI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对水平型FDI影响较小,即环境规制对不同进入动机FDI的影响存在差异性;(2)东部地区在环境规制强度没有大幅下降的情况下,仍然吸引了大量FDI进入,东部地区并没有出现"逐底竞赛"的现象;(3)中西部地区在1993~2013年期间环境规制强度持续下降,进入中西部地区的垂直型FDI不断增长,中西部地区出现明显的"逐底竞赛"现象。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魏玮  周晓博  薛智恒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刁心薇  曾珍香  
治理环境污染、提高能源效率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基于政府环境规制视角,从显性和隐性两个方面构建衡量环境规制强度的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分别测算显性环境规制强度和隐性环境规制强度,并依据2015年中国省域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了环境规制对能源效率的直接影响和间接作用。计量结果表明:我国能源效率水平整体偏低,地域差异明显;当前由于遵循"成本效应",显性环境规制不利于能源效率的提高,而隐性环境规制对能源效率有正向影响;以科技发展水平作为中介变量,显性环境规制没有对科技发展水平形成倒逼机制,而隐性环境规制通过影响科技发展水平,对能源效率产生间接的促进作用。因此研究认为:我国各地区应继续加强显性环境规制强度,促使其对科技发展水平产生倒逼作用;因地制宜构建绿色多样的环境规制体系;完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机制,提高公众节能减排意识。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陆远权  朱小会  
在考察中国区域环境污染的基础上,将影响因素分解为政府规制因素和产能过剩因素,利用1997~2012年省际数据建立环境污染影响因素静态和动态面板模型,检验政府规制和产能过剩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正式规制强度对各区域降污减排作用不显著;提高非正式规制强度对我国环境质量的改善有显著作用,非正式规制对高度产能过剩产生的环境污染有显著的平抑作用;产能过剩是我国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化解产能过剩将显著改善中西部地区环境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