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52)
- 2023(13726)
- 2022(11803)
- 2021(10949)
- 2020(9392)
- 2019(21225)
- 2018(21016)
- 2017(41334)
- 2016(22018)
- 2015(24467)
- 2014(24109)
- 2013(23544)
- 2012(21555)
- 2011(19333)
- 2010(19279)
- 2009(17929)
- 2008(17445)
- 2007(15129)
- 2006(13380)
- 2005(12195)
- 学科
- 济(91149)
- 经济(91019)
- 管理(69603)
- 业(61834)
- 企(50989)
- 企业(50989)
- 方法(41635)
- 数学(37173)
- 数学方法(36734)
- 财(26987)
- 中国(25348)
- 农(23665)
- 制(21885)
- 业经(19559)
- 地方(18212)
- 环境(17773)
- 务(16372)
- 学(16358)
- 财务(16328)
- 财务管理(16289)
- 贸(16190)
- 贸易(16180)
- 银(15825)
- 易(15804)
- 银行(15796)
- 企业财务(15498)
- 农业(15218)
- 行(15093)
- 体(14776)
- 融(14485)
- 机构
- 大学(311291)
- 学院(309820)
- 济(132085)
- 经济(129529)
- 管理(122499)
- 理学(106041)
- 理学院(104923)
- 管理学(103244)
- 管理学院(102653)
- 研究(101357)
- 中国(78955)
- 京(65120)
- 财(64871)
- 科学(59813)
- 财经(51382)
- 所(49231)
- 中心(47577)
- 经(46687)
- 江(45575)
- 农(44983)
- 研究所(44475)
- 业大(42941)
- 经济学(41721)
- 北京(40558)
- 范(38954)
- 师范(38589)
- 财经大学(38399)
- 经济学院(37780)
- 院(37485)
- 州(35655)
- 基金
- 项目(211387)
- 科学(169061)
- 基金(156913)
- 研究(155273)
- 家(136401)
- 国家(135356)
- 科学基金(117448)
- 社会(101645)
- 社会科(96595)
- 社会科学(96571)
- 基金项目(83195)
- 省(80920)
- 自然(75106)
- 自然科(73347)
- 自然科学(73330)
- 自然科学基金(71988)
- 教育(71032)
- 划(68723)
- 资助(63315)
- 编号(62492)
- 成果(49830)
- 部(47962)
- 重点(47948)
- 发(45538)
- 创(44491)
- 制(43354)
- 国家社会(43257)
- 创新(41795)
- 课题(41756)
- 教育部(41632)
- 期刊
- 济(140081)
- 经济(140081)
- 研究(90153)
- 中国(57174)
- 财(50799)
- 管理(45706)
- 学报(44091)
- 科学(42464)
- 农(39209)
- 大学(34722)
- 学学(32708)
- 融(29573)
- 金融(29573)
- 教育(28182)
- 技术(26847)
- 农业(26384)
- 财经(25622)
- 业经(22672)
- 经济研究(22575)
- 经(22020)
- 问题(19403)
- 理论(15692)
- 贸(15390)
- 统计(15062)
- 资源(14808)
- 技术经济(14696)
- 实践(14113)
- 践(14113)
- 图书(13960)
- 策(13806)
共检索到4539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钰 宋雪瑶 马建辉 齐艳芬
“十四五”时期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提升环境规制效率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论文基于2009—2020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以及加权求和法,对环境规制静态、动态和综合效率分别进行了测度,并利用核密度估计、变异系数和基尼系数法,探究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四大区域环境规制效率的区域差异和动态变化轨迹。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省际环境规制效率差距较大,四大区域呈现非均衡特征;环境规制效率较高的省份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的环境规制效率提升空间和潜力最大,中部和东北地区的环境规制效率上升趋势较弱。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钰 宋雪瑶 马建辉 齐艳芬
“十四五”时期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提升环境规制效率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论文基于2009—2020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以及加权求和法,对环境规制静态、动态和综合效率分别进行了测度,并利用核密度估计、变异系数和基尼系数法,探究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四大区域环境规制效率的区域差异和动态变化轨迹。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省际环境规制效率差距较大,四大区域呈现非均衡特征;环境规制效率较高的省份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的环境规制效率提升空间和潜力最大,中部和东北地区的环境规制效率上升趋势较弱。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弓媛媛
采用Super-SBM模型测算了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全国30个省份的绿色经济效率,采用面板门槛模型分析了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各省份绿色经济效率低于传统经济效率,地区之间的绿色经济效率存在明显差异;环境规制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不仅具有"时滞性",而且具有"非线性"特征;环境规制滞后一期项存在单一门槛,当环境规制跨过这一门槛后,环境规制对绿色经济效率的促进作用有所减弱;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对绿色经济效率的门槛效应在不同地区和时期存在异质性。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徐常萍 吴敏洁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在实现高速发展的同时,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为了应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各国普遍对工业(尤其是制造业)实施了环境规制。那么,严格的环境规制真的能促进制造业的"清洁化"吗?本文利用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9~2013年的制造业数据,对中国制造业"清洁化"高度的影响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并通过构建GM(1,1)模型进行预测,并得到结论:环境规制是影响制造业"清洁化"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但是,环境规制强度与制造业"清洁化"高度呈"剪刀差"现象。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曾贤刚
本文基于1998—2008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规制之间的关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我国各个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显著;相对而言,经济规模、基础设施状况和外资的集聚效应等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更为显著。而且,环境规制和FDI的格兰杰检验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和FDI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因此,可以认为,"污染避难所"假说在中国成立的证据不足。
关键词:
环境规制 外商直接投资 污染避难所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臧传琴 吕杰
不同地区由于具体条件的不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我们选取中国29个省份1995—2014年间的经验数据,实证检验了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环境污染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倒U型关系,而是呈现出∽型关系。在EKC曲线部分,东部地区拐点出现得较晚,但拐点位置较低,EKC曲线较为扁平;中西部地区拐点出现得较早,但拐点位置较高,EKC曲线较为陡峭。因此,国家应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实行差异化的环境规制政策,中西部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应吸取东部地区的经验教训,争取以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预期的经济目标,实现环境与经济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玉婷 孟翡 刘祥艳
2000-2005年是中国能源效率的转折期。在这一时期,中国能源强度结束了持续20多年的下降趋势,经历了先上升(2000-2005年)、再下降(2005-2013年)的变化过程。依据2000-2013年中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运用LMDI方法对比分析了2000-2005年和2005-2013年两个时期中国的能源结构、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和经济规模对中国能源效率变动的影响,以期为理解中国能源强度的变化提供更为准确和丰富的信息。
关键词:
中国 能源强度 变化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各兴 夏大慰
本文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对我国2003—2009年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估计了我国发电行业的技术效率,并对所有权结构、环境规制等因素对发电行业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的主要发现和结论是:①我国发电行业总体的技术效率水平较低,技术效率的变动趋势随时间变化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形态;②所有权结构对于发电行业技术效率存在显著影响;环境规制与发电行业技术效率呈现"U型"关系;企业规模与生产无效率呈现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关系;电价、煤炭价格与发电行业效率分别呈现正向和负向关系,与已有研究结论不同的是,本文发现这一关系并不显著;短期内标准煤耗的降低尽管减少了燃料投入,但却需要更多资本投入,从而形成...
关键词:
所有权结构 环境规制 发电行业 效率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颖 徐小峰 郑越
环境污染促使了环境规制的产生,环境污染又与能源消耗之间具有密切的相关性,文章主要研究环境规制是如何影响中国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SBM模型对中国各地区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测算,然后采用静态面板估计和SYS-GMM动态面板估计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整体比较低。环境规制与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之间存在一种"U"型关系,较弱的环境规制强度不利于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提高,但当环境规制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即跨过"拐点"后,能够促进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提高。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郭炳南 姚霞飞 张浩
深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优化央地政府间事权和财权的划分是促进生态福利绩效、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文章理论上分析了财政纵向失衡、环境规制对生态福利绩效的作用机制,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05-2020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财政纵向失衡、环境规制对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探讨了财政纵向失衡与环境规制对生态福利绩效的交互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经济实力和财政纵向失衡两个角度进行异质性检验。研究表明:(1)财政纵向失衡对生态福利绩效具有显著负向抑制作用,环境规制能够显著促进生态福利绩效水平的提升。(2)加入财政纵向失衡与环境规制的交互项后,财政纵向失衡与环境规制交互项对生态福利绩效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3)财政纵向失衡的影响存在地区异质性,发达地区财政纵向失衡的负向影响显著,欠发达地区其抑制作用并不显著;同时财政纵向失衡高的地区相较于财政纵向失衡低的地区其负向影响更强。结合研究结果,文章提出政策启示:一是摒弃中央-地方不平衡的财政关系,构建更加平衡的新型政府间财政关系;二是鼓励政府更加主动地发挥财政宏观调控作用,提升森林覆盖率,推进城市分布格局优化进程;三是完善环境政策,充分利用环境规制的“创新补偿效应”;四是加强财政政策和环境政策联动作用,互相取长补短,以多元化政策组合改善生态福利绩效。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沈坤荣 刘东皇
本文在统计描述和国际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后卡莱茨基宏观模型实证研究劳动者报酬提升的需求效应,结果发现我国的内需体系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工资领导型需求转变为利润领导型需求。为推进我国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在劳动者报酬逐步提升的同时应积极推进投资结构优化,以充分发挥劳动者报酬提升的需求效应。
关键词:
劳动者报酬率 居民消费 需求效应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叶祥松 彭良燕
运用因子分析法将废水、废气及固体废弃物提取出污染物公因子作为"坏"产出指标,并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对我国各地区1999—2008年环境规制的规制效率进行实证研究,同时利用面板数据对影响环境规制效率的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样本期内全国环境规制效率整体水平呈现上升的趋势,各地区环境规制效率差异较大;人均GDP、利用外资水平、资本深化、工业发展水平以及环境保护力度对我国环境规制效率均有显著影响。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宋爽
我国四大区域不同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其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差异化诉求,选择恰当的环境规制工具可以有效实现淘汰落后产能和激发技术创新。采用2004—2014年省级工业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模型从成本效应、创新效应和集聚效应三方面对比分析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不同环境规制工具对污染产业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环境规制工具在四个地区的影响效果呈现显著差异;费用型规制、投资型规制和公众参与型规制在东部地区具有显著创新效应;费用型规制和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中部地区污染企业形成较大的成本压力;建设项目"三同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宋爽
我国四大区域不同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其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差异化诉求,选择恰当的环境规制工具可以有效实现淘汰落后产能和激发技术创新。采用2004—2014年省级工业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模型从成本效应、创新效应和集聚效应三方面对比分析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不同环境规制工具对污染产业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环境规制工具在四个地区的影响效果呈现显著差异;费用型规制、投资型规制和公众参与型规制在东部地区具有显著创新效应;费用型规制和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中部地区污染企业形成较大的成本压力;建设项目"三同时"投资和公众参与型规制在西部产业集聚地区能够有效抑制污染产业的流入;费用型规制、工业污染源治理和建设项目"三同时"投资能够有效抑制污染产业流入东北地区。因此,应因地制宜地选择恰当的环境规制工具组合以实现区域经济的绿色发展。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宋爽
我国四大区域不同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其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差异化诉求,选择恰当的环境规制工具可以有效实现淘汰落后产能和激发技术创新。采用2004—2014年省级工业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模型从成本效应、创新效应和集聚效应三方面对比分析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不同环境规制工具对污染产业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环境规制工具在四个地区的影响效果呈现显著差异;费用型规制、投资型规制和公众参与型规制在东部地区具有显著创新效应;费用型规制和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中部地区污染企业形成较大的成本压力;建设项目"三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区域差异与对策建议——基于我国30个省份的数据检验
环境规制能否推动产业区域转移?——基于中国26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产业结构升级与区域生态效率提升——来自2003—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
环境规制差异对出口升级的影响──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
中国能源结构生态化的演化轨迹研究——基于2002~2011年的面板数据
财政环境保护支出效应分析——基于2007—2015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
交通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与区域技术创新——基于2008—2017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
我国区域创新环境省际差异——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绿色金融、环境规制与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区域差异分析——基于1995-2017年的区域面板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