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41)
2023(7691)
2022(6925)
2021(6315)
2020(5813)
2019(13593)
2018(13663)
2017(28426)
2016(15328)
2015(17851)
2014(18065)
2013(18250)
2012(17503)
2011(15942)
2010(16137)
2009(15520)
2008(15684)
2007(14300)
2006(12517)
2005(11353)
作者
(45947)
(38644)
(38208)
(36759)
(24559)
(18487)
(17797)
(14988)
(14298)
(13755)
(12875)
(12783)
(12111)
(12049)
(11983)
(11958)
(11919)
(11282)
(11201)
(11122)
(9590)
(9566)
(9412)
(8775)
(8720)
(8636)
(8594)
(8552)
(7773)
(7674)
学科
(71538)
经济(71457)
管理(47454)
(45393)
方法(38728)
(35978)
企业(35978)
数学(35185)
数学方法(34979)
(20253)
(18866)
中国(18661)
(14953)
贸易(14949)
(14554)
(14327)
环境(13745)
(13048)
(12847)
财务(12829)
财务管理(12790)
业经(12678)
企业财务(12182)
(12070)
银行(12048)
地方(12002)
农业(11959)
(11458)
(11192)
金融(11190)
机构
大学(238398)
学院(236161)
(103470)
经济(101401)
管理(92511)
理学(79692)
理学院(78905)
管理学(77884)
管理学院(77449)
研究(75475)
中国(59162)
(50253)
(49429)
科学(44046)
财经(40353)
(38536)
(37790)
(36516)
中心(35366)
(34827)
研究所(34521)
业大(33352)
经济学(33059)
北京(31431)
经济学院(30384)
农业(29995)
财经大学(29933)
(29021)
师范(28756)
(27773)
基金
项目(148733)
科学(116778)
基金(109066)
研究(109042)
(93655)
国家(92916)
科学基金(79230)
社会(70330)
社会科(66771)
社会科学(66749)
基金项目(57924)
(56953)
教育(50703)
自然(50130)
自然科(48879)
自然科学(48861)
(48220)
自然科学基金(48017)
资助(46206)
编号(44653)
成果(36693)
(35069)
重点(33293)
(31774)
教育部(30322)
(30271)
课题(29956)
人文(29434)
国家社会(29119)
科研(29040)
期刊
(110368)
经济(110368)
研究(69366)
中国(39262)
(39209)
学报(34329)
(32983)
科学(31290)
管理(31008)
大学(25916)
学学(24449)
(23980)
金融(23980)
农业(21849)
财经(20956)
教育(19349)
技术(19249)
经济研究(18256)
业经(18096)
(17838)
问题(16147)
(14057)
技术经济(13025)
理论(12843)
统计(12727)
商业(12314)
实践(11551)
(11551)
(11402)
(11167)
共检索到3435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书敏  
通过分析近两年环境公益诉讼的司法实践,从案件数量、地区分布、原告资格以及被告资格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新《民事诉讼法》和新《环境保护法》确立并实行公益诉讼以来,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发展迅速。立案数量不断增加、受案范围不断扩大、被告范围从私主体扩大到公主体,然而在案件受理、原告资格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变落后环境观念,提高公民环保意识,加强组织建设,提高工作质量,健全环境公益诉讼相关制度,以更好地保护环境公共利益,为环境公益诉讼注入新的活力。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慧杰  贺慧春  王育才  
目前,明确界定有权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机关和组织的范围是环境公益诉讼立法和司法解释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结合相关案例分析环境公益诉讼主体的适格性问题,并建议赋予环保行政机关、检察机关、环保组织、公民个人等主体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资格,从而使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功能得以有效发挥。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侯丽艳  刘峻岩  
我国《环境保护法》重新修订后,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环境保护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和环境保护司法实践中遇到的诸多障碍,需要对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进行全面检查。扩大环境公益诉讼主体范围、完善保障程序、建立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将成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深入推进的必然。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熊艳  
"十五"时期,环保指标是我国唯一没有完成的国民经济发展指标,反思其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没有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依现行诉讼法的规定,大量环境公益诉讼案件被以原告不适格为由止步于起诉阶段,长此以往一些环境侵害行为和环境行政违法行为将无法制止。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扩大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是十分必要的。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水林  郜峰  
法学界一般把公益诉讼看作是民事公益诉讼,其实,公益诉讼是不同于群体性民事诉讼(如代表人诉讼)的一种新型诉讼形式,其适用于损害众多人利益的违法行为引起的纠纷,其目的在于维护公共利益。因而,赋予主体原告资格,并不一定需要其与诉讼所纷争的利益具有直接利益关系。证券纠纷的特点,以及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现状和法律制度环境,决定了在我国未来拟建构的证券公益诉讼制度中,原告资格应依法得到证券投资者保护组织的许可为宜。具体的诉讼制度可采取团体公益诉讼与示范公益诉讼相结合的二元诉讼机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宗廷  
环境权是公民的法定权益 ,通过诉讼的途径和机制排除环境侵害是最为有效和可取的。本文正是在分析了环境侵权的种类及特点的基础上 ,对环境侵权提起公益诉讼进行了研究 ,并指出建立环境侵权公益诉讼制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宋平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依据民事诉讼法和民事实体法的规定,受害者可以提起环境污染侵权民事诉讼。由于单个受害者的经济实力以及诉讼能力远不及污染企业,为了弥补受害者个体诉讼能力的不足,我国可以参照西方国家的环境公益民事诉讼制度,赋予环境公益组织有限的诉权,给予他们适格原告的身份,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充分保护广大民众的环境公共利益。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南丽军  张献一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行政权力的触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呈现出不断扩张的趋势。而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的保障者,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或不当行使职权的行为往往给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伴随着愈演愈烈的公共利益受损的实践状况,对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研究应运而生,并在学界引起了如火如荼的探讨。文章正是基于此背景,研究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发展状况,分析当前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存在的问题,并从增加行政公益诉讼的提起主体、扩大行政公益诉讼受案范围、明确行政公益诉讼举证责任以及健全行政公益诉讼保障制度等方面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相关建议。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伟  范文雨  
环境行政与环境司法的有效联动可以推动行政执法效率和环境污染治理能力的提升。文章利用检察公益诉讼制度这一准自然实验,运用我国287个地级市2010-2018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该项制度的污染减排效应。研究发现,检察公益诉讼制度有效地减少了工业废水和工业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提升了城市环境治理绩效,其主要作用机制在于通过检察机关环境督政、司法与行政联动以及提升公民环境治理参与度等方面推动城市环境污染治理。检察公益诉讼制度在环保重点城市和中部地区城市的实施效果更好。基于此,文章认为我们应该从构建行政-司法多元主体生态共治体系,构建检察机关与社会公众和环保组织的沟通协作机制等方面强化环境行政与环境司法的联动,推动地区环境污染治理能力的提升。
[期刊] 求索  [作者] 颜运秋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吕霞  
公益诉讼中的公益依主体构成不同分为多人公益和集体公益两种。前者是多个人分属的利益。之所以称为公益,是因为它是多个人的利益。后者是一种整体利益,是多数人组成的集体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利益。多人利益意义的环境公益诉讼实际上是侵权诉讼,这种诉讼的理论基础是私人权利。可以把它叫做环境公益诉讼。集体利益环境公益诉讼是为人类环境利益的诉讼,其理论基础是国家利益或人类共同体利益。可以把它叫做环境诉讼。环境公益诉讼和环境诉讼各有自己的理论基础。环境公益诉讼本质上是私益诉讼,其理论依据是公民权利;环境诉讼是真正的公益诉讼,这种诉讼的理论基础是人类利益理论、国家利益理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义松  苏胜利  
环境公益诉讼是补救环境管理中政府失灵的良方,但当前中国的环境公益诉讼研究存在严重缺陷。环境公益诉讼的研究,应该借鉴"生成性思维"以及"法的生成"理论,环境公益诉讼的制度生成研究由此产生。制度生成视角下推进环境公益诉讼应该坚持保守的态度,选择渐进的思路。在司法中,应着重在发挥私益诉讼的公益保护功能,并结合能动司法理念和尝试性司法实践有序推进环境公益诉讼;在立法中,应选择适当的环境公益诉讼立法模式,并以类型化方法确定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杨晓婉  刘永鑫  徐静柳  
新环保法背景下,中国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日益完善。随着全国首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终审判决的宣布,其作为一个新兴法律制度,目前在民事诉讼法和环境保护法中仅有原则性规定,现有司法解释也未对执行做出具体的规定,使该案胜诉后呈现出若干实务问题。文章力图通过对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不同阶段所发生的诉讼活动进行分析,总结出在诉讼实施方面的问题,并在目前已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将原则性的制度内容进行细化,有针对性的拟定具体实施规则,以解决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实施难问题,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理论支撑。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劲  
环境参与权是环境权的核心权能,环境参与权的有效行使有利于生态文明理念的确立,调动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减少环境纠纷,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环境公益诉讼是环境参与权行使的司法保障,但我国目前的环境公益诉讼法律制度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在主体范围、诉讼类型以及配套制度等方面还无法满足环境参与权有效行使的需要。因此,应当通过加强环境权立法、进一步扩大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范围、完善环境公益诉讼的类型以及健全环境公益诉讼的配套制度为环境参与权的行使提供司法保障。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薛艳华  
我国生态环境损害救济存在环境公益诉讼的民事责任与环境行政执法的行政责任的功能重叠、环境司法权与行政权间的行权竞合与司法权越位等冲突。究其原因在于对环境公益诉讼与环境行政执法定位的不准确。为此,我们应在对司法权与行政权关系的一般原理进行探究的基础之上,阐明环境公益诉讼与环境行政执法应是"互补"与"监督"关系。二者冲突之消解应以"行政优先,诉讼兜底"及"多元治理,尊重专长"为原则。循此为进,完善环境公益诉讼诉前程序,重点根据环境行政执法与环境公益诉讼的诉讼请求的匹配度进行精细化设计。调适环境公益诉讼与环境行政执法的责任方式,将赔偿损失作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特有之责任方式,而恢复原状不应纳入环境公益诉讼的民事责任范畴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