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74)
- 2023(7526)
- 2022(5571)
- 2021(4958)
- 2020(4167)
- 2019(9132)
- 2018(9176)
- 2017(19075)
- 2016(9899)
- 2015(11480)
- 2014(11553)
- 2013(11400)
- 2012(10319)
- 2011(9260)
- 2010(9700)
- 2009(9762)
- 2008(8797)
- 2007(8048)
- 2006(7622)
- 2005(7338)
- 学科
- 济(42282)
- 经济(42238)
- 业(29652)
- 管理(27584)
- 融(26201)
- 金融(26201)
- 银(24693)
- 银行(24686)
- 中国(24369)
- 行(23987)
- 企(22341)
- 企业(22341)
- 方法(15123)
- 农(14443)
- 制(14283)
- 财(13936)
- 数学(13667)
- 数学方法(13614)
- 业经(11510)
- 中国金融(11251)
- 地方(10674)
- 农业(9624)
- 体(9016)
- 贸(9016)
- 贸易(9003)
- 易(8862)
- 务(8631)
- 财务(8604)
- 财务管理(8583)
- 企业财务(8222)
- 机构
- 学院(143511)
- 大学(142383)
- 济(65767)
- 经济(64368)
- 管理(51778)
- 研究(47625)
- 中国(46407)
- 理学(43069)
- 理学院(42677)
- 管理学(42127)
- 管理学院(41876)
- 财(35246)
- 京(29925)
- 财经(27143)
- 经(24464)
- 科学(24441)
- 中心(24097)
- 所(23327)
- 经济学(22077)
- 江(21874)
- 银(21223)
- 融(20726)
- 研究所(20524)
- 银行(20502)
- 农(20428)
- 金融(20327)
- 经济学院(20180)
- 财经大学(20117)
- 北京(19565)
- 行(19292)
- 基金
- 项目(83392)
- 研究(65928)
- 科学(65336)
- 基金(59896)
- 家(50095)
- 国家(49650)
- 社会(43137)
- 科学基金(42301)
- 社会科(41076)
- 社会科学(41067)
- 省(32416)
- 基金项目(31044)
- 教育(29269)
- 编号(27973)
- 划(26450)
- 资助(24410)
- 成果(23928)
- 自然(23561)
- 自然科(22985)
- 自然科学(22979)
- 自然科学基金(22557)
- 发(19673)
- 课题(19175)
- 部(18810)
- 重点(18805)
- 国家社会(18154)
- 性(17949)
- 创(17532)
- 项目编号(17270)
- 制(16961)
共检索到2342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陈新平
近年来,在"多予、少取、放活"方针的指导下,各级政府不断强化对"三农"的财政投入力度,支农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同时,也应看到,在财政支农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投入、轻管理",资金使用分散,效率不高等问题。对此,各级政府部门虽进行了相应的整合,效果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晓晖
近年来,吉林省加大了财政支农资金金融化运作力度,成立了相关机构,创新了金融产品,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发达省份相比,吉林省财政支农资金的运用手段和管理方式仍然比较落后,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吉林省应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整合资金、健全机构,夯实金融化运作基础,同时不断创新吉林省财政支农资金投放机制,探索财政支农资金金融化运作模式,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率,促进吉林省农业和经济快速发展。
关键词:
财政支农资金 金融化 吉林省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晓晖
近年来,吉林省加大了财政支农资金金融化运作力度,成立了相关机构,创新了金融产品,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发达省份相比,吉林省财政支农资金的运用手段和管理方式仍然比较落后,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吉林省应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整合资金、健全机构,夯实金融化运作基础,同时不断创新吉林省财政支农资金投放机制,探索财政支农资金金融化运作模式,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率,促进吉林省农业和经济快速发展。
关键词:
财政支农资金 金融化 吉林省
[期刊] 改革
[作者]
郝芮琳 陈享光
金融风险会随着金融化的发展而不断累积,进而影响金融和经济的稳定,甚至引发金融危机。我国是否存在过度金融化问题,已引起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和争论。本文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金融化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2000年以来的数据考察了我国的金融化水平和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整体金融化水平不高,但存在明显的金融化趋势和过度金融化倾向,主要表现在:我国整体货币资本化程度不高,但企业部门较高的杠杆率、居民部门可支配收入偿债能力的快速下降、政府部门的隐性负债和杠杆率的快速增长可能导致未来过度货币资本化;资本虚拟化程度和虚拟资本独立程度不高,但虚拟资本发展迅速,存在过度资本虚拟化和虚拟资本空转倾向;国际市场主要通过贸易渠道影响我国金融化进程,但其影响力逐渐减弱,随着金融市场的开放,金融渠道将成为影响我国金融化进程的主要渠道。
关键词:
金融化水平 货币资本化 资本虚拟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叶成徽
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对改革认识的深化,科学、合理地阐释教育投资和金融的关联、教育投资与金融的相互作用以及金融创新工具在教育投资中的运用等问题,对于教育改革发展以及金融拓展都极具价值。本文在分析我国高等教育投资困境的基础上,指出我国高等教育投资金融化的必要性,并对其战略创新进行研究。
关键词:
教育投资 教育投资金融化 金融创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骆飞
本文利用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通过分组回归方法实证检验了经济政策调整对企业投资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实体经济投资随着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程度的上升而下降,金融投资则随着经济不确定性程度的上升而增加。通过进一步研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非线性效应,发现只有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情况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才具有显著抑制性,同时对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具有显著促进效应。
关键词: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 金融投资 市场化程度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肖明 崔超
本文选取2007-2014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我国非金融上市公司金融化程度对其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非国有控股企业金融化程度高于国有控股企业,金融化程度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即金融化程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企业绩效产生不利影响。
关键词:
金融化 金融资产持有量 金融收益 绩效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军
原油供求特点和世界石油供需空间分布不均衡决定石油具有金融属性,石油市场与金融市场的联系空前紧密且高度一体化,国际石油市场日益金融化。在此背景下,我国石油安全的两个主要方面:供应安全和价格安全,在未来均面临着严峻挑战,石油安全本质上已经从"生产—供应"型的"供给安全"模式转变成"贸易—金融"型的"价格安全"。为保证石油安全,必须加快我国建立石油金融战略体系。
关键词:
石油金融化 石油安全 石油金融战略体系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锡良
首先祝贺《财经科学》创刊六十周年。1984年,犹记得我上学时在《财经科学》发表了第一篇文章,内容是关于金融改革、银行如何企业化。今天,我重点讲一下过度金融化问题。2016年下半年开始,过度金融过度化问题被提出来,现在仍处于争论之中。目前学界对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锡良
首先祝贺《财经科学》创刊六十周年。1984年,犹记得我上学时在《财经科学》发表了第一篇文章,内容是关于金融改革、银行如何企业化。今天,我重点讲一下过度金融化问题。2016年下半年开始,过度金融过度化问题被提出来,现在仍处于争论之中。目前学界对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史晨昱
自期货市场诞生后,相应的商品市场便成为金融市场的一部分,石油、铜等大宗商品期货也就逐渐脱离商品属性的桎梏,而散发浓重的金融气息。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许静
文章以2009—2019年沪深A股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投资金融化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实体企业的金融化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价值;基于行业特点分析发现,在固定资产占比较高的行业、行业竞争程度更激烈时,实体企业金融化对企业价值损害更大。影响机制检验表明:企业金融化会降低企业的研发效率,并长期来看会损害企业价值;进一步区分过度金融化和适度金融化的情况,发现在过度金融化的样本中,对企业价值的损害更显著。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琪 王佳敏
中央环保督察是近年来我国环保领域采取的重要改革措施,不仅有利于提高环境治理效力,而且也会对微观企业的资源配置决策产生影响。基于2012—2021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工业企业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中央环保督察对企业过度金融化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央环保督察对企业过度金融化具有抑制作用。影响机制检验发现,中央环保督察通过提高企业绿色投资进而会抑制企业过度金融化。异质性分析表明,中央环保督察对企业过度金融化的抑制作用在融资约束程度高、高管无公职经历的企业以及处在公众环境关注度较高地区的企业更强。经济后果检验表明,中央环保督察通过抑制企业过度金融化提升了企业绩效。研究结论探析了宏观环境政策对微观企业资源配置决策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对实现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的双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旭原 万琳 张世兴
在推动实体经济绿色转型以实现高质量发展进程中,金融化行为是否会对环保投资产生影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大课题。以2011—2021年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金融化对实体经济环保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金融化与环保投资呈负相关性,即金融化程度越高,则环保投资水平越低,存在明显的“挤出”效应,作为外部监督方式之一的媒体关注度和内部治理方式之一的股权制衡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金融化对环保投资的“挤出”效应。机制检验发现,债务融资成本是企业金融化对环保投资的传导机制,即金融化通过提高债务融资成本进而“挤出”环保投资。据此,不仅丰富了金融化与环保投资方面的研究成果,也为外部监管方与内部管理者如何推动实体经济实现绿色发展提供了合理可行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