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39)
2023(5241)
2022(4804)
2021(4694)
2020(3836)
2019(9105)
2018(9462)
2017(18533)
2016(10237)
2015(12082)
2014(12549)
2013(12343)
2012(11837)
2011(10911)
2010(11103)
2009(10490)
2008(10588)
2007(9636)
2006(8761)
2005(8000)
作者
(31486)
(26223)
(25731)
(24671)
(16214)
(12627)
(12098)
(10381)
(9610)
(9604)
(8612)
(8559)
(8462)
(8305)
(8065)
(8029)
(7824)
(7520)
(7503)
(7448)
(6701)
(6518)
(6467)
(5935)
(5931)
(5853)
(5849)
(5814)
(5265)
(5200)
学科
(40295)
经济(40253)
管理(27443)
(24501)
(19740)
贸易(19730)
(19188)
方法(18774)
(18403)
企业(18403)
数学(15970)
数学方法(15865)
中国(13317)
(12865)
(10477)
(9958)
(8348)
(8262)
银行(8237)
业经(7949)
(7901)
(7634)
地方(7634)
农业(7396)
关系(7186)
理论(6943)
(6676)
金融(6675)
(6241)
出口(6228)
机构
学院(155520)
大学(152655)
(64726)
经济(63293)
研究(53694)
管理(52583)
理学(44077)
理学院(43461)
中国(43234)
管理学(42648)
管理学院(42401)
(33348)
科学(32813)
(31951)
(29124)
(28083)
研究所(25886)
财经(24842)
(24412)
中心(23639)
业大(22530)
农业(22504)
(22287)
北京(21761)
(20674)
师范(20492)
(19976)
经济学(19774)
(19193)
经济学院(18105)
基金
项目(89940)
科学(67952)
研究(67059)
基金(62319)
(54828)
国家(54358)
科学基金(43714)
社会(39650)
社会科(37466)
社会科学(37456)
(34821)
基金项目(33038)
教育(31276)
(29679)
编号(29515)
自然(27870)
自然科(27094)
自然科学(27086)
自然科学基金(26565)
资助(26353)
成果(24514)
重点(20901)
课题(20637)
(20280)
(19824)
(17952)
(17839)
科研(17275)
大学(16991)
创新(16855)
期刊
(76792)
经济(76792)
研究(48879)
中国(31000)
(25675)
学报(23856)
(23551)
科学(20789)
管理(19915)
教育(17897)
农业(17808)
大学(17269)
学学(16167)
(16027)
金融(16027)
(15141)
业经(13986)
技术(13182)
经济研究(13057)
国际(12945)
问题(12060)
财经(11806)
(10179)
(9641)
商业(9569)
理论(8139)
世界(7857)
现代(7381)
实践(7366)
(7366)
共检索到2452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想  张剑波  
从2010年起,我国由玉米净出口国转变为玉米净进口国,引发国内对玉米进口及外资进入的担忧。本文从玉米进口和外资进入两个角度展开分析,认为我国政府对玉米市场较强的控制能力、国内持续增长的供给潜力、巨大的国际市场供给能力和较小的粮食禁运风险,使玉米进口不会对我国粮食安全构成威胁。外资企业在国内玉米加工业中影响有限,内资企业地位难以撼动。玉米市场的开放对我国玉米行业的发展和粮食安全的保障均具有积极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洁  
在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十连增"的背景下,国内粮食的刚性需求仍得不到满足,而农业资源的过度消耗,粮食生产成本增加、进口粮食对我国农业的冲击使优化农业资源、借助国际粮食贸易提升农业发展水平之路成为必然选择。本文针对粮食安全与贸易关系进行了讨论,分析了粮食贸易对于粮食安全的保障作用,基于贸易视角提出了改善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措施。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帅  
全球粮食安全受到一些农作物国际贸易的支撑,粮食的国际贸易日渐成为全球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粮食贸易的快速增长势必增加粮食运输网络系统中关键路线节点的压力,在粮食生产呈现日益集中化的格局下,依赖于少量的出口和周转中心对于全球粮食体系将构成根本性的威胁,甚至可能诱发全球性的粮食危机。随着我国粮食进口的增加,研究粮食国际贸易路线中"关键点的中断或阻塞风险"对于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尝试对这些"关键点"进行研究,提示关注此类风险并提出应对措施。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吉祥  
广泛参与粮食国际贸易,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经济福利,在参与粮食国际贸易的过程中,必须加强风险控制与风险管理,一方面增强粮食进出口规模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要对贸易策略进行适时调整以应对国际市场贸易结构的变化。只有在风险可控以及贸易策略有效的条件下,广泛参与粮食国际贸易才能在既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又促进我国粮食安全目标的实现。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剑文  
本文通过贸易自由化对我国粮食安全深层次影响的论述 ,提出了中国粮食安全政策选择。文章认为 ,贸易自由化是一把“双刃剑” ,对粮食安全既具有积极的一面 ,又具有消极作用。为确保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要充分发挥我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 ,充分利用国际市场 ,适当增加进口 ,以保证我国粮食安全。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吉祥  
广泛参与粮食国际贸易,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经济福利。在参与粮食国际贸易的过程中,必须加强风险控制与风险管理。一方面,增强粮食进出口规模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要对贸易策略进行适时调整以应对国际市场贸易结构的变化。只有在风险可控以及贸易策略有效的条件下,广泛参与粮食国际贸易才能在既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又促进我国粮食安全目标的实现。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孙玉娟  孙浩然  
我国粮食进口规模逐渐扩大,进口市场越来越集中,严重影响我国粮食安全。通过分析发现,形成我国粮食进口现状的原因包括:我国粮食产需存在一定缺口,粮食生产人工成本及土地成本比重大,进口粮食价格低于本土粮食价格,《农业协定》所规定的权利与义务不平衡,我国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存在一定的不科学性。依据结论提出要增强粮食自给能力与防范风险能力,衔接"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发挥WTO的作用,坚持粮食价格支持制度,从而更好地维护我国粮食安全。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陈芬菲  李孟刚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的影响日益深远,在封闭的状态下寻求国家发展与粮食安全变得越来越困难。这一方面给我国粮食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另一方面也给我国粮食安全带来了影响和挑战。从国际风险源角度看,当前粮食安全所面临的国际风险主要包括:世界粮食供需矛盾加大,各国高度控制粮源;国际粮食价格剧烈波动,稳定价格难度加大;外资进入流通领域,危及粮食主权安全;农业补贴存在差距,国际贸易摩擦日益突出。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应树立新粮食安全观,高度重视粮食安全的国际风险,同时充分利用并开发粮食的国内外两种资源、国内外两个市场,在完善国内粮食市场体系基础上,积极探索构建开放式的市场体系,促进国家粮食产业发展,维护国...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毛学峰  刘靖  朱信凯  
本文重点从粮食结构、粮食流通与贸易环节等方面评估国内粮食安全状况。研究发现,当前所谓"十一连增"准确的说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总量实现了"十一连增",而且是相对于粮食产量一个历史低点(2003年)粮食产量水平,主要来源于玉米产量提高,口粮增加有限,而且中国粮食进口状况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从之前调剂余缺向大规模进口转变;从粮食产品结构来看,口粮,尤其稻米,面临更大贸易风险;未来粮食不安全更多表现为粮食流通与贸易问题。因此,政府在重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同时应当更加关注粮食流通与贸易能力建设。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安毅  高铁生  
本报告以世界格局深入调整和变化为视角,比较研究粮食生产大国和需求大国维系粮食安全的投资和贸易路径、国家储备手段,分析其政策动向,以为中国的粮食安全政策体系实现优化提出建议。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郑国富   于敏  
2001-2022年,我国大米进口贸易总体保持增长态势,已跃居世界大米进口榜首,产品结构以碎米为主,来源地区主要集中在南亚和东南亚,进口均价呈先升后降态势。近年来,我国大米进口贸易发展中存在着增势过猛,粮食安全风险上升;来源地数量不足,市场集中度较高;进口优势不显著,均价相对偏高;进口门槛偏低,保护程度有限等问题。新形势下,全面贯彻新粮食安全观,强化战略思维,提升自给能力;拓展进口来源,优化市场结构;完善进口管理政策,提升产业链与供应链的安全性;完善大米储备机制,增强抵御国际风险能力,实现我国大米进口贸易可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张瑞娟  李国祥  
中国确立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为主要目标的新粮食安全战略。近几年,中国粮食形势正在发生极其复杂的变化。受国内粮食支持政策影响,国内粮食市场价格总体保持高位运行态势,但国内外差价逐步增大给中国粮食进口带来很大压力,国内粮食继续丰收,但粮食进口规模不断扩大,粮食进口对国内粮食生产和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的冲击不断显现。如果不深化认识中国粮食形势正在发生的变化,如果不及时调整粮食进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吕捷  林宇洁  
玉米作为重要的口粮、饲料、加工作物,其价格稳定及供求平衡对我国经济平稳运行及人民日常生活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运用经典时态转换模型及结构性突变模型发现在2006年9月前后国际玉米价格波动特性发生结构性突变。国际玉米价格通过贸易及价格信息渠道影响我国玉米价格,进而通过替代效应影响其他粮食价格,助长肉蛋奶等食品价格,激发玉米投机行为、诱引国际游资涌入我国粮食市场,增加我国粮食供给的不确定性,并为国际粮食垄断组织的快速扩张提供机会。未来我国在积极稳妥利用国际玉米市场的道路上,应结合新生的国际价格影响因素,进一步完善国际粮食价格预警机制,加强对农业领域外商直接投资的管制。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程叶青  
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分析了吉林省玉米加工业发展与国家粮食安全的辨证关系。认为玉米加工业发展引起粮食供求关系的新变化,改变粮食生产与流通格局,但是其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粮食增产具有积极影响。由于玉米加工业自身特点和粮食消费结构的限制,以及通过政府宏观调控、流通体制改革与物流体系建设等,吉林省玉米加工业发展对国家中长期粮食安全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构建合理的玉米加工业体系和加强粮食安全基地建设是保证吉林省玉米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与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途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威   郑雪丽  
[目的]生产者补贴政策的实施使粮食价格由政府干预转为市场供求关系引导,但此政策的实施对粮食安全产生的具体影响还没有确切结论。基于此,文章意在分析生产者补贴政策对粮食生产数量及质量安全的双重影响。[方法]选取了2010—2020年8个省份玉米生产相关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建立模型,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后对提出的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结果](1)生产者补贴政策有效促进了粮食增产,但对粮食提质效果甚微,即该政策使玉米的人均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显著增加,但对玉米收获质量的影响并不显著。(2)影响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生产者补贴政策对种粮农户数量产生显著的负向效应,减少了农业劳动力供给;同时,此政策对农业机械化水平产生正向效应,种粮农户增加了对玉米种植生产要素的投入。[结论]为进一步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未来粮食政策实施必须在保证粮食数量安全的基础上,更多的引导种粮农户种植优质粮食,不断完善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在数量质量双层面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