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31)
2023(11746)
2022(10217)
2021(9646)
2020(8299)
2019(19122)
2018(18643)
2017(35613)
2016(19064)
2015(21396)
2014(21048)
2013(20627)
2012(19327)
2011(17379)
2010(17152)
2009(15782)
2008(15216)
2007(12848)
2006(11115)
2005(9761)
作者
(53699)
(44629)
(44398)
(42650)
(28157)
(21531)
(20447)
(17712)
(16909)
(15668)
(15307)
(15108)
(14029)
(13944)
(13859)
(13530)
(13443)
(13283)
(12836)
(12816)
(11026)
(10828)
(10686)
(10176)
(10144)
(10033)
(9655)
(9594)
(8964)
(8843)
学科
(81692)
经济(81618)
管理(48288)
(45897)
方法(37206)
(34673)
企业(34673)
数学(33803)
数学方法(33388)
中国(23524)
(22456)
地方(20189)
(18544)
业经(16277)
(15724)
(15721)
贸易(15712)
(15270)
农业(14847)
(14438)
(12606)
银行(12580)
(12402)
金融(12398)
环境(12388)
(12088)
(12068)
地方经济(11091)
技术(10907)
(10322)
机构
大学(264256)
学院(263645)
(111978)
经济(109786)
管理(102268)
研究(91666)
理学(88658)
理学院(87566)
管理学(85971)
管理学院(85473)
中国(69809)
科学(56198)
(55711)
(50969)
(45561)
(44160)
中心(43315)
研究所(41559)
财经(40906)
业大(39848)
(37873)
(37302)
(35454)
师范(35123)
北京(34847)
经济学(34792)
农业(34790)
(33572)
经济学院(31616)
财经大学(30640)
基金
项目(183994)
科学(145913)
基金(134723)
研究(132776)
(118192)
国家(117309)
科学基金(100675)
社会(85187)
社会科(80890)
社会科学(80869)
(72695)
基金项目(71975)
自然(65524)
自然科(63963)
自然科学(63945)
自然科学基金(62743)
(61052)
教育(60279)
资助(54506)
编号(53492)
成果(42176)
重点(42032)
(40989)
(40710)
(38207)
课题(36147)
创新(35983)
国家社会(35817)
科研(35735)
教育部(34637)
期刊
(117214)
经济(117214)
研究(76920)
中国(47776)
学报(41107)
(38789)
科学(37785)
(36500)
管理(36125)
大学(31103)
学学(29227)
农业(26996)
(24246)
金融(24246)
教育(23998)
技术(23121)
业经(19320)
经济研究(19175)
财经(19106)
(16436)
问题(16388)
(14786)
(14364)
理论(14062)
统计(13964)
资源(13793)
图书(13357)
实践(12826)
(12826)
国际(12733)
共检索到3881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杨慧莲  王海南  韩旭东  郑风田  
运用1996-2015年全国及各省区农作物种植面积、玉米种植面积及单位面积产量等数据资料分别测算我国18个玉米生产省区的玉米生产集中度指数、生产规模指数、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综合优势指数,结合GIS技术探讨1996-2015年全国玉米生产省区综合比较优势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2年以后全国玉米生产集中度排名格局基本形成且保持稳定;我国玉米种植主要集中在北方春播玉米区和黄淮海夏播玉米区;1996-2015年具有玉米生产规模优势的省份保持相对稳定,同期我国玉米种植省生产效率比较优势相对较集中,多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贤君  邓小华  陈玉君  
利用2000至2006年湖南省115个县(区、市)农业生产统计资料,以规模比较优势指数、效率比较优势指数、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分析了湖南省玉米生产比较优势状况,并通过GIS软件进行空间表达.结果表明,湖南省玉米生产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玉米生产具有规模、效率、综合比较优势的县(区、市)分别有40、96、54个.具有玉米生产优势的县(区、市)主要分布在武陵山脉、雪峰山脉、南岭山脉及湘东北丘陵山区.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杰  席晓玲  刘洪彬  韩晓燕  姜飞强  
为研究辽宁玉米布局变化及其区域比较优势,本研究拟用播种面积指标,利用1992~2014年的相关数据,分析辽宁省玉米生产的变化及其结构变动趋势,测算辽宁省14个地级市的玉米区域比较优势。结果表明:辽宁省粮食种植结构整体上从多元化向专业化方向发展,逐渐演变成"玉米型"的粮食种植结构,而各个地区也形成了以玉米生产为主的粮食种植结构;其中大连、抚顺、本溪和铁岭为传统的优势产区,锦州、朝阳、阜新和葫芦岛属于新兴比较优势产区;而丹东、营口、辽阳和盘锦4个地区在玉米生产上不具有比较优势。今后辽宁省玉米生产的发展重点:一是抓好大连、抚顺、本溪、铁岭和葫芦岛等全优产区的玉米生产,保持传统玉米生产基地的优势;二是...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甜甜  孟婷  穆月英  
针对2015年以来我国玉米行业出现的供大于求的市场结构问题,采用综合比较优势法和灰色系统评估法对我国20个玉米主产区2008—2017年的生产比较优势进行测度,并运用逻辑回归模型和有序逻辑回归模型对影响比较优势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具有稳定的玉米生产综合比较优势,在生产成本和产业利润2方面的优势尤为突出;2)显著影响省域比较优势的正向因素为农用柴油使用量、耕地灌溉面积和农村教育经费等,负向因素为农用化肥施用量、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和第一产业GDP占比等。政府需根据生产比较优势调整布局,科学优化生产要素投入,提高生产和精深加工的匹配,促进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发展。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恒春  张照新  
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8 423个玉米种植农户2010年的调查数据,采用TobiT回归模型估计,分别估计了粮食经营规模与粮食单产、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并从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视角对土地适度规模进行探讨。结果显示:粮食经营规模与粮食单产水平存在倒U型相关关系,土地经营规模与农民收入呈正相关;根据粮食单产水平和农民收入的变化,土地规模经营可划分为五个规模区间,当前中国玉米种植农户的适度规模应在87~142亩之间。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姜洁  安晓宁  王义明  杜彦明  
立足于区域优势的发挥,在提高区域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实现农业总体水平的增长,其着力点应放在主要作物、重点地区和关键举措上。本文选择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的玉米,构建模型对中国玉米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进行实证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郭延景  肖海峰  
[目的]基于2000—2018年中国各地区玉米生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中国玉米生产布局变迁的轨迹、驱动因素及优化方向。[方法]运用区域重心分析法测定并描绘中国玉米生产布局变迁轨迹,运用面板模型实证分析玉米生产布局变迁影响因素,并基于比较优势理论,针对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中国各玉米种植区域的比较优势,探讨中国玉米生产布局优化方向。[结果]研究表明,中国玉米生产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明显,以黑龙江、吉林等省份为主的北方春播玉米区逐渐取代黄淮海夏播玉米区成为我国第一大玉米主产区;玉米生产布局变迁是玉米生长季温度、生长季降雨量、玉米生产成本和有效灌溉面积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且不同种植区域在这四个因素上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玉米种植优势产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和黄淮海地区,包括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陕西、天津、河北、山东、河南;非优势产区主要集中在西南山地丘陵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重庆、青海、西藏;其余为较优势产区,主要分布在南方和西部区域。[结论]我国应遵循玉米生产布局变迁规律,因地制宜,优化玉米生产布局,并提高跨区域粮食调配能力,确保区域间粮食供需平衡。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隋丽莉  郭庆海  
本文分析了"价补分离"政策对农户玉米种植面积调整决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玉米种植区域是影响农户玉米种植面积调整的最主要因素;(2)作为代表"价补分离"政策因素的每公斤玉米的补贴价格是影响农户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3)玉米市场价格也是影响农户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袁本文提出玉米种植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崔振东  方天堃  许玉粉  
近年来,国家和各省、市、区相继推出了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以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如农业部提出了《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这是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的一项战略任务,是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许多专家和学者为此从不同角度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胡亚南  刘颖杰  
【目的】研究东北地区春玉米适种区域及其生育期、产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方法】基于气候模式RegCM4输出的未来RCP4.5新气候情景逐日资料,采用经验频率法预测80%保证率下2011—2050年中国东北地区早、中、晚熟型春玉米种植区域时空变化,同时结合作物模型DSSAT4.5对黑龙江省晚熟品种的生育期、产量变化特征及该省因气候变化而新增的晚熟品种可能种植区内晚熟玉米的适种性进行模拟评估。【结果】RCP4.5情景下,2011—2050年东北三省≥10℃的积温呈增加趋势,早、中、晚熟型玉米品种种植界限均有不同程度的北扩或东移,可能种植范围扩大。黑龙江省2011—2050年间晚熟玉米新增可能种植区域...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诗靓  文浩楠  杨艳涛  
[目的]为了解收储制度改革背景下农户玉米种植调整行为,从而对优化农业种植结构、保障玉米稳定供给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方法]文章基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423个农户调查数据,通过建立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将玉米种植优势产区与非优势产区样本农户的玉米种植调整行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发现不同产区农户玉米种植调整行为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在优势产区,农户新品种采用意愿、家庭劳动力数量、其他作物面积、玉米收入占比、生产者补贴标准满意度对玉米种植调整行为影响显著。在非优势产区,农户上一年种植面积、玉米收入占比、合作组织对玉米种植调整行为影响显著。[结论]进一步完善生产者补贴机制,适当提高优势产区玉米补贴标准;加强玉米良种研发,实施“藏粮于技”战略;加强对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扶持,有效推动种植结构调整。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郑军  史建民  
本文采用趋势分析与比较分析法,分析了1998-2010年山东省玉米种植成本收益的时序变化与特征,揭示了成本与收益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⑴山东省玉米种植已进入高成本时期,但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成本比较优势趋向显著。其中,基于隐性虚拟成本的优势较大,基于实际物质成本的优势逐渐削弱。⑵山东省玉米种植净利润较全国平均水平优势显著,这主要得益于产值增加的幅度高于总成本的增加幅度和玉米价格的上升两个因素。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杜昕然  
我国消费市场的发展历程为当前消费市场升级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回顾并梳理我国消费市场发展历程,把握消费市场发展趋势,分析消费行为变化形式,有利于促进我国消费品市场进一步发展。本文利用1996-2015年的数据,从消费规模、消费结构、消费方式、消费环境等方面归纳我国消费市场发展规律,为更好把握消费市场发展历史、推动消费市场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杜昕然  
我国消费市场的发展历程为当前消费市场升级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回顾并梳理我国消费市场发展历程,把握消费市场发展趋势,分析消费行为变化形式,有利于促进我国消费品市场进一步发展。本文利用1996-2015年的数据,从消费规模、消费结构、消费方式、消费环境等方面归纳我国消费市场发展规律,为更好把握消费市场发展历史、推动消费市场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俐  孔庆玲  王鹏新  王蕾  荀兰  
玉米作为中国三大作物之一,监测其种植面积对及时了解其种植时空分布、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河北省涿州市为研究区,利用2016年多时相Sentine-1A 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合成孔径雷达)影像,对玉米种植区域进行提取。在对研究区地物散射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微波后向散射特性随不同生育期玉米植株结构发育的变化情况,选择合适时相和极化组合的后向散射系数,运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算法提取了玉米种植范围和面积信息,并对不同后向散射系数(标准后向散射系数(Sigma-naught,σ0)和归一化后向散射系数(Gamma-naught,γ0))用于研究区作物种植区提取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时间序列(4月19日,5月30日,6月11日,7月17日)雷达图像得到的监督分类结果具有较高的分类精度和kappa系数,总体精度达92.96%,Kappa系数为0.91。因此,采用4—7月(春玉米播种至吐丝时期、夏玉米播种至拔节时期)的时间序列SAR数据能有效获取不同种植模式下的玉米信息,而增加8、9月的数据对玉米识别精度的影响不大。总体来说,采用多时相双极化的σ0数据与相同时相组合的γ0数据对玉米种植范围提取基本相同,但使用γ0数据的林地识别精度比σ0数据提高了3%。研究结果可为多极化SAR数据的玉米识别和面积监测提供参考案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