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02)
2023(2350)
2022(2189)
2021(2023)
2020(1768)
2019(4177)
2018(3936)
2017(8503)
2016(4360)
2015(4839)
2014(4605)
2013(4447)
2012(4127)
2011(3502)
2010(3258)
2009(2616)
2008(2255)
2007(1655)
2006(1191)
2005(758)
作者
(10220)
(8634)
(8607)
(8183)
(5325)
(3988)
(3880)
(3455)
(3208)
(2849)
(2842)
(2722)
(2712)
(2610)
(2560)
(2498)
(2494)
(2474)
(2444)
(2388)
(2041)
(2025)
(1974)
(1948)
(1944)
(1914)
(1765)
(1681)
(1678)
(1666)
学科
(19361)
经济(19353)
方法(12245)
数学(11578)
数学方法(11509)
(10745)
管理(10601)
(7880)
企业(7880)
(5028)
(4250)
中国(4091)
(3875)
贸易(3875)
(3790)
农业(3326)
业经(3151)
地方(3017)
环境(2796)
(2619)
技术(2593)
(2534)
财务(2532)
财务管理(2524)
(2444)
企业财务(2372)
(2246)
(2209)
(2089)
(2037)
机构
大学(55353)
学院(54415)
(26225)
经济(25906)
管理(23847)
理学(21517)
理学院(21336)
管理学(21073)
管理学院(20964)
研究(15808)
中国(11610)
(10794)
(10166)
财经(9388)
经济学(9075)
科学(8788)
(8761)
(8511)
业大(8501)
经济学院(8480)
中心(7967)
财经大学(7253)
经济管理(7151)
农业(6815)
(6692)
(6674)
商学(6363)
(6350)
商学院(6309)
师范(6298)
基金
项目(42756)
科学(34645)
基金(32690)
研究(32129)
(27939)
国家(27739)
科学基金(24421)
社会(21942)
社会科(20931)
社会科学(20925)
基金项目(18077)
(15941)
自然(15047)
教育(14739)
自然科(14713)
自然科学(14709)
自然科学基金(14453)
(13632)
编号(12695)
资助(12447)
(10389)
(9618)
(9614)
国家社会(9614)
重点(9532)
教育部(9308)
人文(9205)
创新(9037)
成果(9009)
(8655)
期刊
(22399)
经济(22399)
研究(14168)
(7899)
学报(7261)
管理(7141)
科学(7041)
(6960)
中国(6786)
大学(6024)
学学(5778)
技术(4945)
农业(4812)
财经(4505)
经济研究(4039)
(3905)
(3855)
金融(3855)
业经(3784)
问题(3513)
教育(3447)
理论(3392)
技术经济(3194)
实践(3146)
(3146)
商业(2665)
(2644)
(2435)
(2377)
科技(2337)
共检索到675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婷婷  李文娟  
[目的] 从气象、生产投入、社会经济、技术进步、政策五个方面对玉米生产的驱动因素进行定量分析,明确不同驱动因素对玉米生产的影响程度。[方法] 采用埃塔平方法(η~(2))对1978-2018年玉米生产数据进行分析,分别对全国和两大主产区建立全因素模型和局部因素模型群,测算各组因素的贡献份额。[结果](1)在全国全时段模型群中,技术进步因素对我国玉米生产的独立贡献份额最大,为2.71%,生产投入和社会经济因素次之,而政策因素的贡献份额最小。多因素的交互作用中,贡献份额最为突出的是由气象、生产投入、社会经济和技术进步四大因素组成的模型,对我国玉米生产交互贡献了19.78%。(2)在全国分时段模型群中,社会经济因素的贡献份额始终最大,对全国玉米的贡献作用最为显著。多因素的交互作用中,气象、生产投入、社会经济和技术进步因素组合模型的交互贡献份额在除20世纪80年代外均表现为最大,而1980时段气象、社会经济、技术进步和政策因素的交互贡献份额最大,为10.28%。(3)在分区域全时段模型群中,北方春玉米区的气象因素独立贡献份额最大,政策因素最小,而黄淮海夏玉米区的生产投入因素独立贡献份额最大,技术进步因素最小。多因素的交互作用中,北方春玉米区的气象、生产投入、社会经济和技术进步因素的交互贡献份额最大,而黄淮海夏玉米区的生产投入、社会经济、技术进步和政策因素的交互贡献份额最大。[结论] 在全国全时段中,技术进步、生产投入和社会经济因素对玉米生产影响显著,气象和政策因素的影响效应在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中有所削弱;在不同时段中,社会经济、技术进步因素的驱动作用始终较大,其中社会经济的驱动作用最为显著;不同区域受驱动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要因地制宜进行合理的玉米生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叶志标  李文娟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叶志标  李文娟  
[目的]定量分析中国小麦生产驱动因素贡献份额,综合评价各因素对小麦生产的影响效应。[方法]采用埃塔平方法 (η2)来确定气候与气象、科技与生产投入和社会经济3组因素对小麦生产影响的贡献份额。选取1978年以来小麦生产集中度波动上升的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安徽和新疆(春小麦)6省区作为研究案例。分别建立冬小麦生产和小麦生产两个模型群。每个模型群包含1个全因素模型和6个局部因素模型。[结果]两个模型群的R~2×100的值分别为63.70和62.74,显示模型整体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气候与气象、科技与生产投入和社会经济这3组因素中的X变量分别在两个模型群中解释了小麦生产变化的63.70%和62.74%。η~2×100是相应因素或因素组合的解释力,由此得到的贡献份额显示了各因素对于小麦生产的独立和交互贡献份额。其中,冬小麦模型群的运算结果显示,科技与生产投入和社会经济因素的独立贡献份额分别为5.83%和4.30%,而交互贡献份额则高达40.57%;气候与气象因素的独立贡献份额为2.43%,与科技和生产投入因素的交互贡献份额为0.14%,与社会经济因素交互贡献份额为-1.15%,说明气象气候与社会经济因素中共享了一部分信息;整个模型所有因素交互贡献份额为11.58%。小麦模型群的运算结果支持冬小麦模型群,在3组因素中,科技与生产投入和社会经济因素的独立贡献及其交互贡献份额分别为5.05%、3.22%和44.86%;气候与气象因素的独立贡献份额为2.48%,与科技与生产投入和社会经济因素的交互贡献份额均为负,分别是-0.41%和-1.24%;3组因素交互贡献份额为8.78%。[结论]两个模型群的运算结果共同显示科技与生产投入和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中国小麦生产的主要驱动因素,其中科技与生产投入对于小麦生产的作用更为突出;这两组因素的交互作用对于小麦生产有控制性影响,并在小麦生产模型中更加明显;相比之下,气候与气象因素贡献份额相对较小,且在和科技与生产投入、社会经济因素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削弱作用,使得气候与气象因素的作用更加不明显。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玉珠  周宏  
基于三大玉米主产区2014年的入户调查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模型和要素贡献率公式测度收购价、单产、成本和政策性补贴对玉米及其主要竞争作物(花生)种植净收益的贡献率,进一步分析主产区玉米比较优势及导致农户倾向种植玉米的因素。结果表明:单位产量和价格仍是农户玉米种植净收益增长的最大贡献因素,玉米较高的单产水平使得其单位产量上的成本较低;控制物质资本过快增长,将有利于农民提高种植玉米的意愿;农村社会化服务对提高玉米的种植净收益和农户种植意愿发挥了重要作用;粮食补贴政策对种植净收益的贡献率地区差异明显,华中要小于北方和西南地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海鸿  吴頔  
基于1991—2011年甘肃省各地区玉米生产面板数据,以雨养旱作农业技术革命——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为视角,在对玉米产量时空尺度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灰色系统关联分析法,构建关于玉米产量及其10个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关联度模型,分2个时段对玉米生产驱动机制进行阐析。研究结果表明:2003年以来,甘肃省玉米产量出现突发性持续上升的根本原因是大面积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反映该技术的指标——地膜玉米覆盖面积已成为影响玉米产量的首要因子,对甘肃省玉米生产空间格局变迁产生了深刻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扬东  
筛选试验常采用二水平部分因子试验,对试验数据的处理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其结论没有定量的指出各因素对结果影响的大小;针对这一问题,文章对因素的离差平方和作进一步分解,结果显示,因素的离差平方和包含该因素所引起的离差平方和以及一部分误差引起的离差平方和两部分内容。在因素的离差平方和中扣除误差引起的离差平方和,其余部分就是该因素引起的纯离差平方和,纯离差平方和在总离差平方和中所占的百分比即为该因素对试验结果的贡献率。最后,以往复泵的设计因素分析为例,对这一方法进行了说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叶珊珊  翟国方  
1990年代以来,全球化突飞猛进,城市作用日益突出。因此,在全球化下,城市要实现更快发展,必须提高国际竞争力。针对城市国际竞争力驱动因子的变化,提出了要素贡献率和要素贡献弹性的分析方法。并建立了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从1995年、2000年、2005年、2006年四个时点上,对长三角25个城市的国际竞争力的水平做出评价,运用要素贡献率和贡献弹性方法分析了沪宁杭甬沿线城市的国际竞争力变化情况,从动态发展的角度构建评估结果与制定战略措施之间的桥梁,为沪宁杭甬乃至我国城市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楼嘉军  李丽梅  刘润  
城市休闲化正在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一种常态。本文利用城市休闲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我国35个城市为例,选取2003年、2006年、2009年、2012年等4年的数据,在对城市休闲化水平评价基础上,进一步运用要素贡献率和贡献弹性的方法对城市休闲化水平发展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辨析。研究发现,从发展水平看,东部地区城市休闲化水平普遍高于中西部城市,但中西部地区城市休闲化发展潜力略高于东部地区;从贡献角度看,2003年~2012年期间,促进城市休闲化水平提升的要素经历了由特色资源和基础环境向休闲产业以及休闲产业与居民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江振娜  谢志忠  
随着玉米多元化的使用价值不断被发现,玉米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研究以1992-2010年间我国与六个主要玉米贸易伙伴的面板数据为依据,构建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来实证检验影响我国玉米贸易流量的主要因素。并结合实证结果对促进我国玉米贸易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邹询   李广   郭春景   林秋君   吴限鑫   王建忠  
玉米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随着其生产模式向全程机械化转型,机械化收获已成为玉米收获的主要形式,在我国农业发达地区,机械化收获率已超过90%。机械化收获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生产成本,但不可避免也造成一定的产量损失。本文通过对玉米机械化收获过程中造成粮食产量损失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进一步优化机械收获效率和质量,从而提升玉米生产的经济效益。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雅雯  王金洲  王士超  武红亮  黄绍敏  卢昌艾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SOC)的提升效果,探究作物残体(根系与秸秆)对潮土区SOC的贡献,为华北冬小麦-夏玉米区SOC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腐解试验的有机物料碳残留率数据,获得4种有机物料在ROthC-26.3模型最优时对应的DPM/RPM参数值(易分解植物残体和难分解植物残体的比值)。利用修订的DPM/RPM参数,获得了改进的ROthC-26.3模型,并用郑州潮土区短期腐解试验(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和长期定位试验数据(1990—2008年)进行验证,模拟出郑州潮土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中小麦、玉米残体在3种不同施肥处理下(不施肥CK,平衡施肥NP...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甜甜  孟婷  穆月英  
针对2015年以来我国玉米行业出现的供大于求的市场结构问题,采用综合比较优势法和灰色系统评估法对我国20个玉米主产区2008—2017年的生产比较优势进行测度,并运用逻辑回归模型和有序逻辑回归模型对影响比较优势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具有稳定的玉米生产综合比较优势,在生产成本和产业利润2方面的优势尤为突出;2)显著影响省域比较优势的正向因素为农用柴油使用量、耕地灌溉面积和农村教育经费等,负向因素为农用化肥施用量、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和第一产业GDP占比等。政府需根据生产比较优势调整布局,科学优化生产要素投入,提高生产和精深加工的匹配,促进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发展。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胡德秀  郭盼  陈诗怡  程琳  赵志明  冉蠡  
水工程安全监测数据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离群点,而应用最为广泛的最小二乘法(least square,LS)不具备剔除离群点的能力,反而更易吸收离群点,使回归曲线严重偏离实际。针对LS在此方面的缺陷,本文在最小化残差平方和理论的基础上,提出采用最小截平方和估计(least trimmed squares,LTS)方法来构建水工程安全监控模型。根据实际工程的监测资料并对监测资料分析处理,剔除离群点得到最优数据群。通过求解最优数据群的回归系数,进而得到最接近实际数据的拟合曲线。相比于LS估计,LTS估计所得结果更具有合理性、稳健性,且能够显著提高数据的预测精度。因此,LTS估计在水工程安全监测等数据分析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胡德秀  郭盼  陈诗怡  程琳  赵志明  冉蠡  
水工程安全监测数据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离群点,而应用最为广泛的最小二乘法(least square,LS)不具备剔除离群点的能力,反而更易吸收离群点,使回归曲线严重偏离实际。针对LS在此方面的缺陷,本文在最小化残差平方和理论的基础上,提出采用最小截平方和估计(least trimmed squares,LTS)方法来构建水工程安全监控模型。根据实际工程的监测资料并对监测资料分析处理,剔除离群点得到最优数据群。通过求解最优数据群的回归系数,进而得到最接近实际数据的拟合曲线。相比于LS估计,LTS估计所得结果更具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琛  吴敬学  
土地、环境等资源制约与农村劳动力日益短缺等问题都使得我国粮食安全更为棘手。突破目前土地生产率提高缓慢,劳动生产率水平普遍较低的局面,是保障我国粮食产业稳定健康发展的根本出路和必要前提。土地生产率的提高主要依靠生物化学型的要素投入,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则需要农业机械化率水平的提高,所以两种类型的技术投入是影响粮食增产增收的根本来源。文章采取随机前沿生产函数超越对数面板模型,对2001~2011年的全国省级玉米生产的技术效率和非技术效率影响因素进行了测算和分析,并进一步通过面板数据的回归模型分析了技术效率与生物化学型及机械型技术投入之关系。结果表明:我国玉米生产总体技术效率水平较高,其中东南部地区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