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42)
2023(12408)
2022(11022)
2021(10437)
2020(8870)
2019(20526)
2018(20609)
2017(40312)
2016(22148)
2015(24841)
2014(24997)
2013(24996)
2012(23231)
2011(21100)
2010(21074)
2009(19425)
2008(18892)
2007(16684)
2006(14691)
2005(13091)
作者
(68121)
(56128)
(56012)
(53231)
(35659)
(27151)
(25391)
(22170)
(21224)
(20171)
(19117)
(19021)
(17986)
(17861)
(17615)
(17397)
(17090)
(16755)
(16184)
(16119)
(14177)
(13811)
(13740)
(12768)
(12733)
(12642)
(12530)
(12391)
(11446)
(11241)
学科
(84305)
经济(84201)
管理(61128)
(58740)
(47836)
企业(47836)
方法(40670)
数学(35410)
数学方法(35016)
中国(23910)
(22846)
(21955)
(21747)
业经(17912)
(17248)
(16226)
贸易(16218)
(15803)
地方(15638)
农业(14973)
(14548)
银行(14480)
(13986)
理论(13961)
(13836)
(13622)
财务(13561)
技术(13547)
财务管理(13533)
环境(13305)
机构
大学(323277)
学院(319490)
管理(122783)
(122301)
经济(119538)
研究(111900)
理学(106512)
理学院(105177)
管理学(103217)
管理学院(102652)
中国(82072)
科学(73663)
(70544)
(59049)
(58893)
(57735)
研究所(54046)
业大(52411)
中心(49079)
农业(47212)
财经(46462)
(45636)
北京(44916)
(42233)
(41947)
师范(41434)
(40532)
(37383)
经济学(36231)
财经大学(34803)
基金
项目(219261)
科学(169812)
基金(158237)
研究(154431)
(141073)
国家(139973)
科学基金(117257)
社会(93879)
社会科(88709)
社会科学(88682)
(85207)
基金项目(84426)
自然(79704)
自然科(77773)
自然科学(77748)
自然科学基金(76345)
(73530)
教育(70190)
资助(66096)
编号(62552)
成果(50996)
重点(49788)
(48007)
(46632)
(45049)
课题(43372)
科研(42928)
计划(42423)
创新(42117)
教育部(39967)
期刊
(132752)
经济(132752)
研究(94134)
学报(59208)
中国(57774)
(53004)
科学(52228)
管理(45015)
大学(42863)
(41474)
学学(40544)
农业(36994)
教育(33687)
(27271)
金融(27271)
技术(25356)
财经(22367)
业经(21675)
经济研究(21572)
(18967)
(18867)
问题(17859)
图书(16758)
理论(16456)
科技(16073)
业大(15441)
(15329)
实践(15134)
(15134)
技术经济(14848)
共检索到4623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修  孙芳  林而达  居辉  熊伟  
文章利用英国Hadley中心PRECIS模型输出的B2气候情景格点数据,输入CERES_Maize作物模型,对我国未来(2 070 s)不同格点玉米产量进行预测,并依据产量的变化率和GIS技术对我国未来玉米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进行研究,找出了未来我国玉米的气候变化敏感区和脆弱区,对指导我国不同玉米生产区有效适应未来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芳  杨修  林而达  居辉  熊伟  
采用英国Hadley 中心PRECIS 模型输出的B2 气候情景,结合CERES-Wheat 作物模型数据,依据产量的变化率和GIS 技术对中国未来(2070s)小麦的气候变化敏感性和脆弱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未来中国雨养小麦有3 个大的负敏感区: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黄土高原地区。中国灌溉小麦对气候变化普遍较敏感,其敏感区的分布与雨养小麦大体相同,但程度有所减轻。东北和西北地区是中国灌溉小麦的强度负敏感区,长江中下游及其南部沿海和西南地区为中度负敏感区。在考虑适应措施的条件下,雨养小麦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并不脆弱,出现增产现象。中国灌溉小麦的脆弱区面积较大,约占全国灌溉小麦生产面积的2/3...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超  庞艳梅  张玉芳  陈东东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超  庞艳梅  张玉芳  陈东东  
论文以四川冬小麦种植区1981—2012年88个县的气象观测数据和冬小麦生产数据为基础,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和逐步回归等方法,评价四川冬小麦产量对单个气候因子及气候变化的敏感性与脆弱性。结果显示:假设冬小麦生育期内平均气温和日较差升高1℃、降水量下降100 mm、辐射量下降100 MJ/m~2,冬小麦的产量随之发生变化,全生育期降水量下降导致产量敏感的面积最大,占整个研究区域播种总面积的6.5%;而辐射量下降使产量脆弱的面积最大,为2.4%。从各个生育阶段来看,研究区域内冬小麦产量对播种到拔节期辐射量下降表现为敏感和脆弱的面积比例最大,分别占9.4%和7.9%。受到4种气候因子变化的综合影响,产量对冬小麦生育期内气候变化表现为敏感的面积占播种总面积的40.0%,在7个冬麦区均有分布,产量变化为-23.0%~9.5%;产量脆弱的面积占14.0%,主要分布在川西北高原大部及盆西、盆南和川西南的部分区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超  庞艳梅  张玉芳  马振峰  
基于1981—2012年25个四川气象台站气象观测数据和单季稻生产数据,建立单季稻产量变化和各气候要素变化的一元线性和逐步回归方程,探讨四川单季稻产量对单个气候要素及气候变化的敏感性与脆弱性,为科学开展适应行动提供基础信息。结果表明:四川单季稻产量随气温上升1℃、日较差升高1℃、降水量下降100 mm、辐射量下降100 mJ/m2发生了相应反应,部分地区的单季稻产量表现为脆弱,气温升高导致单季稻产量脆弱的地区最多,日较差次之,太阳辐射和降水量偏少;单季稻产量对抽穗至成熟期的气温升高和辐射下降最敏感,而对移栽至分蘖期的日较差升高最敏感。受到6种气候要素变化的综合影响,各站点单季稻产量对气候变化均...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立勇 李悦 钱凤魁 赵洪亮 韩雪 林而达  
气候变暖延长了作物适宜生长季.缩短了实际生育期.改变了作物的种植界线;在一些区域促进了产量增高.给作物品质带来负面影响.并改变了气象灾害与病虫害的规律.导致损失增加。未来粮食生产系统对气候变化表现出较强的敏感性.如温度增高1 0C.冬小麦生育期日数平均缩短17d左右.水稻和玉米平均缩短7-8 d.但地区之间存在差异。气候变化将威胁作物产量的稳定性.并影响作物品质。脆弱性主要是面对极端事件的影响.特别是在减小暴露度和提高适应能力两个方面.因为雨养农业的暴露度明显高于灌溉农业。为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降低粮食生产系统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一是加强对敏感性的评估能力建设.包括完善和改进各类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立勇  李悦  钱凤魁  赵洪亮  韩雪  林而达  
气候变暖延长了作物适宜生长季,缩短了实际生育期,改变了作物的种植界线;在一些区域促进了产量增高,给作物品质带来负面影响,并改变了气象灾害与病虫害的规律,导致损失增加。未来粮食生产系统对气候变化表现出较强的敏感性,如温度增高1℃,冬小麦生育期日数平均缩短17d左右,水稻和玉米平均缩短7-8 d,但地区之间存在差异。气候变化将威胁作物产量的稳定性,并影响作物品质。脆弱性主要是面对极端事件的影响,特别是在减小暴露度和提高适应能力两个方面,因为雨养农业的暴露度明显高于灌溉农业。为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降低粮食生产系统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一是加强对敏感性的评估能力建设,包括完善和改进各类评估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宋建新  
农业是受气候变化影响的脆弱生产系统。研究农业对气候变化的适应与治理问题,解析农业脆弱性的生成机制、探索降低脆弱性的制度化途径、提升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的能力是气候变化领域的重要议题。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问题涉及多学科交叉问题,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织的系统。对农业气候脆弱性治理的研究经过了从单一自然科学领域的直观评价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融合互补研究的过程。农业脆弱性的治理除了政府实施直接激励政策或约束机制外,转变政府主导的治理模式、调动农村微观主体和社区组织资源的模式成为必然的选择。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波  曲建升  
由于工业时代对环境的开发和人为操控所造成的两大强有力因素的推动,城市化和气候变化日渐以危险的方式交织在一起。在分析城市在气候变化中的驱动作用、气候变化对城市的影响,以及城市作为应对气候变化中心的优势作用的基础上,结合纽约、芝加哥、伦敦和东京等国外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典型案例分析,对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特别是我国可以借鉴的举措进行了系统总结。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秀莲  陈兰舟  于吉梅  
运用变系数面板数据模型和构建脆弱性指数对中国与东盟贸易和投资敏感性与脆弱性水平进行测度,发现中国与东盟的贸易与投资都是正向敏感,且多为高敏感;大部分东盟国家对中国的投资敏感度低于贸易敏感度,投资脆弱度高于贸易脆弱度。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推动CAFTA升级版协调合作机制,促进相互依赖;加大双向投资,提高投资敏感度和降低脆弱度;重视东盟的高脆弱性国家,大力发展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与投资;树立海陆合作并举的观念,破解陆域合作思维带来的脆弱性影响等对策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邓慧平  赵明华  
论文首先分析了在现状年 (1993年 )供水能力和需水条件下 ,1960~1993年的气候波动对莱州湾地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和脆弱性的影响。然后根据未来气候情景分析了在2000规划年和2020规划年供水能力和需水要求下 ,未来气候变化 (2000~2042年 )对水资源供需平衡及脆弱性的影响。在农业需水保证率50 %时 ,2000~2019年水资源供需基本平衡 ,但2020~2042年水资源短缺2 0~5 7亿m3。若考虑未来气温的上升 ,则水资源短缺进一步加大。因此 ,2020年以后需在调入5 6亿m3客水资源基础上 ,从区外调入更多稳定的水量以保证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袁朋伟  宋守信  潘显钟  董晓庆  
在脆弱性的研究框架上建立了气候变化条件下的城市脆弱性变量系统,包括三个维度(暴露度、敏感性以及适应能力)与六个类别(环境扰动、社会压力、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水资源、调适/回应),通过变量间因果互动关系组合建立系统动力模型。借助STELLA系统动力学软件,通过仿真研究在三种不同的情境下,各指标变量的变动情况以及各指标对于整个系统的影响情况,从而发挥脆弱性变量的预测性与政策评估功能。通过仿真发现,在城市发展与预防灾害的产生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是必须考虑的关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喻鸥  阎建忠  张镱锂  
区域脆弱性评估为脆弱性地区农户摆脱贫困、区域持续发展和政府制定适应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由于区域内部人地系统的复杂性,区域的脆弱性定量评估较为困难。中国脆弱性研究起步较晚,关注较早的是脆弱性区域的分布,但对区域内脆弱人群的脆弱性研究较少,认识上的不足影响了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科学的适应政策和措施。本文介绍了对脆弱性的认识,梳理了区域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估方法,阐释了定性内涵、指标评估、以可持续生计框架为基础的脆弱性评估、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脆弱性评估等方法。针对中国的生态脆弱区,建议利用可持续生计框架构建指标体系,定量评估其脆弱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晓静  张继权  马东来  
传统区域作物脆弱性的研究主要基于气象资料、作物生长观测资料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忽略了作物对极端事件的反应在时空分布上的差异性。众多研究表明,植被指数能够表征水分胁迫下的植被特征,在对旱情的表达上比常规的间接方法更为直接,监测精度更高。研究以辽西北地区2006年玉米干旱为例,基于MODIS数据计算植被状态指数VCI和温度条件指数TCI,根据二者在旱情表达上不同的侧重和研究目的,确定模型参数,构建辽西北地区玉米干旱脆弱性模型,计算玉米干旱脆弱性,并将玉米干旱脆弱性划分为4级,借助GIS技术绘制辽西北地区玉米各生育阶段干旱脆弱性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辽西北地区玉米干旱脆弱性空间分布...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朱建华  侯振宏  张治军  罗云建  张小全  
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气候变化与森林生态系统的相关研究方法与结果,总结已观测到的气候变化对森林物候、森林生产力、森林结构、组成和分布,以及森林碳库的影响,以及未来气候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对气候变化条件下森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适应性评估方法进行总结评述。对目前相关研究的不确定性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强调未来需要加强的研究领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