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291)
2023(18622)
2022(16099)
2021(14980)
2020(12747)
2019(29151)
2018(28546)
2017(54185)
2016(29555)
2015(33227)
2014(32831)
2013(32381)
2012(29703)
2011(27003)
2010(26628)
2009(24304)
2008(23778)
2007(20580)
2006(17991)
2005(15611)
作者
(87613)
(73003)
(72486)
(68912)
(45984)
(35002)
(32943)
(28821)
(27501)
(25721)
(24531)
(24480)
(23124)
(22889)
(22500)
(22223)
(22153)
(21694)
(20882)
(20853)
(18217)
(17753)
(17751)
(16503)
(16474)
(16173)
(16049)
(16015)
(14774)
(14415)
学科
(117801)
经济(117678)
管理(84539)
(82063)
(66432)
企业(66432)
方法(55557)
数学(48811)
数学方法(48194)
(33195)
中国(32458)
(29653)
业经(27028)
(25397)
(22940)
贸易(22930)
地方(22519)
(22346)
技术(22105)
农业(22012)
(21515)
(18464)
财务(18389)
财务管理(18350)
理论(18275)
环境(18202)
(17967)
银行(17890)
(17702)
企业财务(17384)
机构
大学(421494)
学院(420267)
(168320)
管理(165002)
经济(164911)
理学(143879)
理学院(142266)
研究(142166)
管理学(139592)
管理学院(138848)
中国(104640)
科学(91013)
(89586)
(76506)
(75392)
(71942)
业大(68909)
研究所(66072)
中心(64890)
财经(61238)
农业(60639)
(59482)
北京(56073)
(55907)
(53689)
师范(53029)
(51500)
经济学(50675)
(48339)
经济学院(45982)
基金
项目(294371)
科学(230214)
基金(213416)
研究(208239)
(189406)
国家(187916)
科学基金(159965)
社会(131066)
社会科(124383)
社会科学(124348)
(115267)
基金项目(113400)
自然(106423)
自然科(103980)
自然科学(103949)
自然科学基金(102081)
(97796)
教育(95480)
资助(87882)
编号(83813)
重点(66582)
成果(65951)
(64016)
(63000)
(61624)
创新(57630)
课题(57273)
科研(56948)
计划(55414)
国家社会(54403)
期刊
(176094)
经济(176094)
研究(118473)
中国(76462)
学报(74522)
(68402)
科学(65525)
管理(59772)
(55847)
大学(55541)
学学(52517)
农业(47621)
教育(42911)
技术(38078)
(32915)
金融(32915)
业经(29948)
经济研究(29220)
财经(29130)
(25080)
(25037)
问题(23558)
科技(22154)
图书(21751)
技术经济(21400)
(20520)
理论(20262)
业大(19778)
统计(19362)
(19061)
共检索到6042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琛  吴敬学  
土地、环境等资源制约与农村劳动力日益短缺等问题都使得我国粮食安全更为棘手。突破目前土地生产率提高缓慢,劳动生产率水平普遍较低的局面,是保障我国粮食产业稳定健康发展的根本出路和必要前提。土地生产率的提高主要依靠生物化学型的要素投入,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则需要农业机械化率水平的提高,所以两种类型的技术投入是影响粮食增产增收的根本来源。文章采取随机前沿生产函数超越对数面板模型,对2001~2011年的全国省级玉米生产的技术效率和非技术效率影响因素进行了测算和分析,并进一步通过面板数据的回归模型分析了技术效率与生物化学型及机械型技术投入之关系。结果表明:我国玉米生产总体技术效率水平较高,其中东南部地区要...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超  王雅静  陈其兰  朱满德  
运用随机前沿函数和技术效率损失函数在测度1995—2015年全国及省级层面玉米生产技术效率的基础上,进一步实证检验了农业机械化等外生因素对玉米技术效率损失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玉米生产的技术效率呈现"下降—上升—再下降"的阶段性变化,总体略有提高;各省份技术效率变动有分化趋势,传统优势产区玉米生产技术效率出现下滑的新动态,而西南山地玉米区、西北灌溉玉米区及新兴玉米产区的技术效率则有显著改善。增加农机动力、提高农民受教育水平、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有效减少技术效率损失并提高玉米生产技术效率。这些为今后进一步提高玉米生产技术效率、推动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可选方向和路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甜甜  孟婷  穆月英  
针对2015年以来我国玉米行业出现的供大于求的市场结构问题,采用综合比较优势法和灰色系统评估法对我国20个玉米主产区2008—2017年的生产比较优势进行测度,并运用逻辑回归模型和有序逻辑回归模型对影响比较优势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具有稳定的玉米生产综合比较优势,在生产成本和产业利润2方面的优势尤为突出;2)显著影响省域比较优势的正向因素为农用柴油使用量、耕地灌溉面积和农村教育经费等,负向因素为农用化肥施用量、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和第一产业GDP占比等。政府需根据生产比较优势调整布局,科学优化生产要素投入,提高生产和精深加工的匹配,促进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威   郑雪丽  
[目的]生产者补贴政策的实施使粮食价格由政府干预转为市场供求关系引导,但此政策的实施对粮食安全产生的具体影响还没有确切结论。基于此,文章意在分析生产者补贴政策对粮食生产数量及质量安全的双重影响。[方法]选取了2010—2020年8个省份玉米生产相关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建立模型,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后对提出的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结果](1)生产者补贴政策有效促进了粮食增产,但对粮食提质效果甚微,即该政策使玉米的人均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显著增加,但对玉米收获质量的影响并不显著。(2)影响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生产者补贴政策对种粮农户数量产生显著的负向效应,减少了农业劳动力供给;同时,此政策对农业机械化水平产生正向效应,种粮农户增加了对玉米种植生产要素的投入。[结论]为进一步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未来粮食政策实施必须在保证粮食数量安全的基础上,更多的引导种粮农户种植优质粮食,不断完善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在数量质量双层面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唐建  Jose Vila  
本文以1990—2013年中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运用时不变估计法测算各省份粮食生产中的技术效率及变动趋势,进而从财政政策、农户纯收入、耕地规模等社会经济特征角度考察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主要研究结论:粮食产出对粮食播种面积变动十分敏感;粮食生产中技术的贡献越来越大,而经济越发达的省份,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也越高;财政支农政策对技术效率影响在各省份中存在显著性差异;家庭经济水平和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积极影响。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续竞秦  杨永恒  
运用基于谢泼德能源距离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对2001~2010年我国省际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样本期内大多数省份的能源效率经历了"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转折点一般出现在2006年左右,表明"十一五"时期节能降耗政策效果明显;我国能源效率总体水平仍不高,呈现出从东向西梯次递减的区域分布特征。全国范围来看,经济发展水平、电力占能源消耗比重和外商直接投资对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资本-劳动比和第二产业比重具有负向影响,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在地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霍明  胡继连  邵宏宇  
本文以社会信息化的视角,选取相应的代表性指标,依据统计年鉴中我国29个省市区2005年至2012年的相关统计数据,运用随机前沿分析中的B-C模型,对我国农业生产的技术效率进行研究,并对我国东中西经济三大区域农业生产的技术效率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分析。实证研究的结果显示,社会信息化对于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传统信息媒介的影响作用远远高于新型信息媒介。而在考虑信息化影响的前提下,三大经济区域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差距并没有明显缩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旻  王康康  张锦梅  田海洋  
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研究其技术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对技术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概念、研究方法进行概述,其次对国内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梳理和评述;最后提出了四点有待注意与研究的地方。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许佳彬  王洋  
[目的]探究农业生产性服务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引导农业生产性服务精准化发展,有助于维稳国家粮食安全,尽早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发展目标。[方法]文章利用对黑龙江省13市47村298个玉米种植户的微观数据,构建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进行测算,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技术无效率模型,实证检验农业生产性服务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是否产生重要影响。[结果]目前玉米生产技术效率平均值在75%左右,有较大提升空间;农资供应服务、农业技术服务、农业信息服务、农机作业服务均能够显著提高玉米生产技术效率,但影响程度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农业信息服务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的作用效果最为明显,其次是农机作业服务、农业技术服务和农资供应服务;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否担任村干部、是否有农地流转、玉米收入占比对提高玉米生产技术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是否兼业对提高玉米生产技术效率有显著负向影响。[结论]提高玉米生产技术效率要从完善农业生产性服务体系、建立农村信息服务平台、提高农户认知水平等方面入手。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晓兵  许迪  侯玲玲  杨军  
本文在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减少、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的背景下,采用玉米生产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劳动力工资变化与玉米机械化生产的相关关系。并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估计不同要素投入对玉米产出的贡献,进一步分析机械使用和劳动力投入之间的替代关系,以及农场规模对机械化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机械和劳动力的相对价格变动是影响机械化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生产中劳动力与机械投入呈现显著的相互替代关系。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余伟  陈强  陈华  
利用2004-201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将环境政策工具分为直接管制、经济手段和"软"手段,并分别以"三同时"环保投资、人均排污费收费和环境新闻报道量作为度量指标,并控制工业企业规模、所有制结构、贸易开放、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分析不同类型环境政策工具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看,直接管制和经济手段对R&D投入都有效果不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软"手段对R&D投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分区域看,直接管制对东部和内陆地区R&D投入都有效果不显著的促进作用;经济手段对东部R&D投入具有效果不显著的抑制作用,但对内陆地区R&D投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软"手段对东部R&D投入具有显著的促...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朱满德  李辛一  程国强  
本文运用DEA-TobiT两阶段法,在测度2004~2008年中国玉米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粮食综合性收入补贴对玉米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2004~2008年期间,中国玉米全要素生产率有所提高,这主要是教术进步作用的结果;西部地区玉米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极为显著,东部和东北地区玉米全要素生产率改善则较为缓慢;综合性收入补贴对提高玉米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影响,农村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和耕地有效灌溉率也有正向影响,年平均气温和年日照时数则有负向影响,劳均玉米种植面积和亩均耕地农机动力的影响并不显著。从政策操作的角度看,综合性收入补贴与粮食生产有脱钩的趋势;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它仍有助...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郭艳  王家旭  仲深  
本文运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的Malmquist指数分析法,利用2000-2011年农产品流通相关省际面板数据,通过距离函数构建生产前沿面,对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进行测度。根据Hausman检验,选择普通最小二乘法(O L S)和固定效应模型对农产品流通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实证结果显示,2000-2007年,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处于上升阶段,2008年以后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东部地区强于中、西部地区。在农产品流通效率影响因素中,农村农产品流通相关资本存量、农产品流通从业人员数量、政府支持、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农产品消费能力与农产品流通效率正向相关,对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意义重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晓畅  
随着我国流通业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高能耗、高污染的问题。在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下,促进流通业的低碳转型是实现流通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利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分析了产业集聚水平、信息化水平、外商直接投资、流通能源强度、交通网络密度和技术创新能力对流通业TFP(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GWR估计结果表明,不同地区多维驱动因素对流通业TFP的方向和强度不同,表现出明显的空间非平稳特征,其中产业集聚水平呈现“中部高、东西地区低”的空间分布格局;而信息化水平、交通网络密度、技术创新能力则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渐下降的趋势,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部地区的积极影响大于中西部地区,而能源强度对各省份流通行业TFP均有负面影响,研究结果为提高流通业发展质量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经验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秋霖  张宁宁  刘慧  
[目的]我国玉米供需形势变化需要国内玉米供给适时作出调整,通过分析玉米供给的影响因素及其背后的农户行为,为国家制定政策并引导农户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玉米种植决策提出建议。[方法]利用2008-2019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省级玉米播种面积和出售价格的面板数据,加入替代作物比较效益和取消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虚拟变量,基于Nerlove 模型对玉米供给反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1)东北地区玉米短期缺乏价格供给弹性,长期则富有弹性;(2)东北地区玉米播种面积短期内具有一定的刚性;(3)玉米与大豆、水稻的比较效益是影响东北地区农户玉米种植决策的重要因素;(4)取消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对东北地区玉米播种面积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结论]短期内仅通过市场价格变化调整玉米供给能力有限,还需要一些配套支持政策及时引导农户调整种植决策;取消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后要加快建立优质优价机制,引导农户种植适应市场需求的玉米品种从而增加种粮收入;通过加大“两区”政策支持,将土地、资金、设备等生产要素向优势产区集中,提升优势产区产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