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82)
- 2023(9633)
- 2022(8016)
- 2021(7251)
- 2020(5984)
- 2019(13614)
- 2018(13406)
- 2017(25977)
- 2016(14130)
- 2015(15628)
- 2014(15342)
- 2013(15310)
- 2012(14345)
- 2011(13173)
- 2010(13278)
- 2009(12328)
- 2008(12202)
- 2007(11035)
- 2006(10015)
- 2005(8384)
- 学科
- 济(60161)
- 经济(60099)
- 管理(37262)
- 业(33970)
- 方法(24556)
- 企(23763)
- 企业(23763)
- 数学(22397)
- 数学方法(22271)
- 中国(22244)
- 农(18340)
- 地方(15567)
- 财(13590)
- 农业(12304)
- 业经(12286)
- 贸(12256)
- 贸易(12249)
- 易(11902)
- 制(11633)
- 学(11489)
- 环境(10597)
- 银(9902)
- 银行(9858)
- 行(9474)
- 融(8702)
- 金融(8701)
- 发(8500)
- 技术(8323)
- 城市(7820)
- 和(7564)
- 机构
- 大学(207824)
- 学院(207213)
- 济(85757)
- 经济(83928)
- 管理(75736)
- 研究(73546)
- 理学(65459)
- 理学院(64580)
- 管理学(63567)
- 管理学院(63178)
- 中国(54411)
- 科学(46842)
- 京(44921)
- 农(41686)
- 财(39001)
- 所(37777)
- 业大(35101)
- 研究所(34449)
- 农业(33366)
- 中心(33127)
- 财经(31284)
- 江(30678)
- 经(28429)
- 北京(28031)
- 范(27573)
- 师范(27188)
- 经济学(26938)
- 院(26649)
- 州(24739)
- 经济学院(24654)
- 基金
- 项目(140812)
- 科学(109409)
- 基金(101794)
- 研究(97794)
- 家(91604)
- 国家(90846)
- 科学基金(75865)
- 社会(63903)
- 社会科(60516)
- 社会科学(60498)
- 基金项目(55203)
- 省(54618)
- 自然(49567)
- 自然科(48371)
- 自然科学(48354)
- 自然科学基金(47458)
- 划(47156)
- 教育(44584)
- 资助(39990)
- 编号(38337)
- 重点(32121)
- 发(31383)
- 部(30867)
- 成果(30174)
- 创(28887)
- 科研(27263)
- 创新(27187)
- 课题(27122)
- 计划(26949)
- 国家社会(26914)
共检索到3040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许婧婧 陶文星 包广静 李智国
文章简述了我国特大城市从1990年到2001年的城市用地增长情况,综合选取10个因素作为特大城市建设用地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数据。用相关分析法得出所选影响因素的Pearson相关系数,对东、中、西部三大地区特大城市建设用地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剔除次要影响因素,再应用偏相关分析法得出各显著影响因素偏相关系数,进而根据偏相关系数判断各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最后提出有利于各地区特大城市建设用地健康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滕飞 刘毅 金凤君
特大城市的能耗已从生产领域转向城市功能和自身发展方面,因此其能耗具有与中小城市不同的特性。本文首先分析2010年61个特大城市能耗的空间分布特点,再利用D氏数指分解法对1996年-2010年间32个特大城市的能耗变化做因素分解分析,在综合考虑城市经济增长、人口规模扩大和空间扩张三方面因素的基础上选取经济规模、单位产值能耗、人均能耗、人口密度、能源空间支持等5项指标,计算其对城市能耗的贡献率,分析共性与区域差异。结论显示:城市所处区域(特别是气候条件、资源禀赋)对其能耗量和能源利用方式有较大影响;经济因素仍是特大城市能耗变化的主要原因,经济因素贡献率较大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地区;人口因素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蓓,李艳娜
基于我国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建国后的历史统计资料,分析我国城市地域扩展的类型:迅速发展型,较快扩张型,一般发展型,缓慢发展型。并选用单位土地产出,土地利用效益变化幅度以及单位面积增加值区位商等指标分析了我国特大城市土地利用中的用地效益问题。最后针对城市的扩展模式与城市的用地效益评估指标体系等问题,提出:①土地不是经济增长的主导要素;②完全市场化的用地机制可以有效保证城市土地整体的效益水平;③我国的城市用地相对于国外而言仍有增长潜力。所以,可选择的政策路径是:①政府不应是城市化的主导力量;②政府应该尽可能获取完整准确的城市统计资料;③土地产权的界定应该明确;④加强基础项目建设,为土地进一步释放潜能提供支持。
关键词:
特大城市 城市化 地域扩展 用地效益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蒋三庚 宋毅成
从经济规模、结构升级和外向程度三个维度对我国特大城市中央商务区(CBD)建设进行了回顾,在对比CBD发展阶段和外部条件差异、产业选择和区域分工差异、开发模式与要素集聚化差异等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CBD差异化发展的特有规律,认为该过程实现是特大城市结构调整的必要阶段。最后,针对特大城市CBD差异化发展的指导思想、管理组织和政府职责转变等具体实践提出了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郭腾云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方法对中国主要特大城市要素效率及其提高潜力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包括:①主要特大城市要素效率水平一般,且大部分城市要素效率偏低;②导致要素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在于纯技术效率偏低;③主要特大城市要素效率的提高潜力都比较大,且呈现出明显的由东部沿海地区向西部地区逐渐提高的空间分异现象;④主要特大城市要素效率的提高潜力与城市规模等级呈负相关的关系。从要素效率和提高潜力上看,主要特大城市土地等资源紧张的原因主要在于利用效率不高,因此,通过技术进步,走资源节约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应成为这些特大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提高要素的效率应成为我国政府主导型特大城市发展的主要策略和缓解...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谢晋宇
一、问题的提出 1989年春天,进入广州、北京等特大城市的农民工过剩,对这些城市的承载力构成威胁。未来一个时期这种人口的冲击仍会存在,造成这种结果的因素,一方面是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持高不下以及流动人口的迅猛增加(1988年北京流动人口平均每日为110万,比1980年增长了一倍多),另一方面是建国40多年来用于城市公用事业的费用只占总投资额的2.19%,城市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由此,虽然外国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疏散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马先标
中部崛起是缩小区域差距、城乡差距,进而促进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安徽居于中部六省的中心地带,合肥又居于安徽中部并毗邻长三角核心城市群,因而努力将其建成"区域性特大城市"的战略,事关安徽崛起和中部地区崛起。而该战略命题的破解可从市群相承、政市协调、群带相容和城乡统筹等四个维度加以把握。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戴达民
特大城市的形象问题引起人们重新审视城市的设计、工具以及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方面的建议,这些建议都是在密集型大城市与现代城市规划的均匀空间的比较之中提出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熊竞 胡德 何文举 陈美玲
基层政区作为国家政权的末梢和经济社会的直接管理单元,其通过行政逻辑下的区划调整来应对基层空间重组已难以胜任,特别是对于特大城市而言,基层空间的重组更是复杂而快速。无论是历史、理论还是实践,特大城市基层政区的改革都指向"治理区划"的新理念。文章从职能的重心变迁、空间的治理转向和实践的创新趋势等三个方面对"治理区划"这一新理念进行了构建。
关键词:
治理区划 行政区划 基层政区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戴志敏 罗燕
我国特大城市金融业状况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腹地金融业发展滞后、区域联动不足、人才分布不均等,成为制约我国特大城市金融业发展与金融辐射效应提升的关键因素。在借鉴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加快腹地金融业发展、深化区域金融合作、加强金融人才流动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特大城市 金融业 金融辐射 国际比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晓军 潘芳 张若曦 齐元静
全球城镇化发展的经验表明,特大城市始终是城镇化的核心,并且在城镇化水平稳定的情况下,特大城市仍将不断扩张。特大城市数量的快速增加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一个主要特征,这些城市的经济总量在我国经济中占有较高的比例,通常是所在区域的发展核心,吸纳了大量的外来人口。了解这些特大城市的发展现况以及从GDP、人口总量、建成区用地等多指标角度分析它们的发展特征,将有助于准确了解我国特大城市的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下一步调整政策的有益线索。
关键词:
特大城市 发展特征 问题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鑫 傅凡
交通系统是城市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与中小城市相比,特大城市面临着更多、更复杂的交通问题。伴随着城市的蔓延与过渡开发,特大城市的交通网络使得城市景观格局的问题日趋严峻,如景观破碎度增加,连通度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利用混乱,农田与绿地被侵占等,从而使得城市热岛效应增大,社区分离,环境资源分布不均,并导致了诸多社会问题。以北京为例,分析城市交通系统对我国特大城市景观格局的影响,并据此提出相应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逄金玉
由信息化、数字化到智慧城市的发展,相应要求特大城市积极向智慧城市转变,这也是特大城市解决突出问题,适应管理复杂化的必然要求。本文在分析特大城市与智慧城市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智慧城市的主要特征,并以上海市与宁波市的智慧城市建设为例,展示了智慧城市的技术共性与相异的应用路径。在技术、体制、应用、产业促进等方面提出了推动特大城市向智慧城市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智慧城市 特大城市 信息化 数字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童玉芬
中国特大城市人口调控已经在实践中走过多年,然而学术界对于人口调控基础理论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和深入,很多基本问题上也缺乏共识。文章在对当前国内特大城市人口调控研究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提出对我国特大城市人口调控的一些思考。从大城市人口自发调节的市场机制会出现失灵,特大城市病与人口因素的关系,短板资源对城市规模增长的硬约束等多个方面,论证了政府对特大城市人口调控的必要性。在具体调控措施上,提出了政府在特大城市人口调控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包括避免陷入人口决定论,注意人口调控的目标多元性,防止人口调控中的政府失灵,注意产业疏解与人口疏解的协调一致,以及在调控手段中注意避免直接行政干预,要在城市治理中采用经济法律手段进行调控等。
关键词:
特大城市 人口调控 人口疏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