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89)
2023(14088)
2022(12137)
2021(11317)
2020(9233)
2019(21475)
2018(21591)
2017(42206)
2016(22886)
2015(25749)
2014(25975)
2013(26048)
2012(24329)
2011(22320)
2010(22509)
2009(20819)
2008(20309)
2007(17868)
2006(16192)
2005(14600)
作者
(67368)
(55566)
(55315)
(52498)
(35469)
(26483)
(25305)
(21850)
(21295)
(19907)
(18970)
(18725)
(17754)
(17535)
(17167)
(16798)
(16401)
(16286)
(15983)
(15795)
(13959)
(13642)
(13350)
(12605)
(12577)
(12469)
(12324)
(12273)
(11153)
(10832)
学科
(102226)
经济(102120)
管理(62708)
(59181)
(46377)
企业(46377)
方法(40993)
数学(35504)
数学方法(35178)
中国(32893)
地方(27086)
(27049)
业经(22108)
(21445)
(20418)
(18410)
农业(18234)
(17963)
贸易(17949)
(17324)
(16871)
银行(16835)
环境(16729)
(16232)
(15866)
金融(15864)
(15716)
理论(14907)
(14677)
地方经济(14615)
机构
大学(334094)
学院(332661)
(135213)
经济(132048)
管理(131115)
研究(115258)
理学(112449)
理学院(111119)
管理学(109392)
管理学院(108767)
中国(86319)
(73380)
科学(70357)
(62441)
(57785)
研究所(52173)
中心(50989)
(49883)
财经(49609)
(48930)
北京(47323)
业大(46761)
(46576)
师范(46253)
(44871)
(42333)
(40455)
经济学(40354)
农业(38646)
师范大学(37614)
基金
项目(220171)
科学(173204)
研究(164591)
基金(157964)
(136294)
国家(135138)
科学基金(115727)
社会(103343)
社会科(97803)
社会科学(97775)
(85554)
基金项目(84567)
教育(74410)
自然(73583)
(72352)
自然科(71765)
自然科学(71749)
自然科学基金(70396)
编号(68499)
资助(64405)
成果(56222)
(50280)
重点(49063)
(48468)
课题(47483)
(44779)
创新(41775)
国家社会(41603)
教育部(41348)
项目编号(41320)
期刊
(156277)
经济(156277)
研究(105411)
中国(64032)
管理(48064)
学报(47457)
科学(45978)
(45861)
(43337)
教育(39227)
大学(35923)
学学(33455)
农业(32131)
(31335)
金融(31335)
技术(28645)
业经(26617)
经济研究(24514)
财经(23512)
问题(22354)
(19962)
图书(18119)
理论(17251)
技术经济(16631)
现代(16109)
商业(16034)
实践(15779)
(15779)
资源(15672)
(15557)
共检索到4996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蓓,李艳娜  
基于我国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建国后的历史统计资料,分析我国城市地域扩展的类型:迅速发展型,较快扩张型,一般发展型,缓慢发展型。并选用单位土地产出,土地利用效益变化幅度以及单位面积增加值区位商等指标分析了我国特大城市土地利用中的用地效益问题。最后针对城市的扩展模式与城市的用地效益评估指标体系等问题,提出:①土地不是经济增长的主导要素;②完全市场化的用地机制可以有效保证城市土地整体的效益水平;③我国的城市用地相对于国外而言仍有增长潜力。所以,可选择的政策路径是:①政府不应是城市化的主导力量;②政府应该尽可能获取完整准确的城市统计资料;③土地产权的界定应该明确;④加强基础项目建设,为土地进一步释放潜能提供支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许婧婧  陶文星  包广静  李智国  
文章简述了我国特大城市从1990年到2001年的城市用地增长情况,综合选取10个因素作为特大城市建设用地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数据。用相关分析法得出所选影响因素的Pearson相关系数,对东、中、西部三大地区特大城市建设用地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剔除次要影响因素,再应用偏相关分析法得出各显著影响因素偏相关系数,进而根据偏相关系数判断各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最后提出有利于各地区特大城市建设用地健康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蒋三庚  宋毅成  
从经济规模、结构升级和外向程度三个维度对我国特大城市中央商务区(CBD)建设进行了回顾,在对比CBD发展阶段和外部条件差异、产业选择和区域分工差异、开发模式与要素集聚化差异等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CBD差异化发展的特有规律,认为该过程实现是特大城市结构调整的必要阶段。最后,针对特大城市CBD差异化发展的指导思想、管理组织和政府职责转变等具体实践提出了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晓军  潘芳  张若曦  齐元静  
全球城镇化发展的经验表明,特大城市始终是城镇化的核心,并且在城镇化水平稳定的情况下,特大城市仍将不断扩张。特大城市数量的快速增加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一个主要特征,这些城市的经济总量在我国经济中占有较高的比例,通常是所在区域的发展核心,吸纳了大量的外来人口。了解这些特大城市的发展现况以及从GDP、人口总量、建成区用地等多指标角度分析它们的发展特征,将有助于准确了解我国特大城市的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下一步调整政策的有益线索。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穆献中  徐鹏  胡广文  余漱石  
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出发点,针对我国特大城市产业结构实际,以北京市为例,从耗散结构角度分析了北京市产业结构系统的困境,以及造成北京市产业结构失衡的熵增因素,提出产业结构生态化是特大城市未来产业结构演化方向。基于生态城市产业发展相关理论,结合耗散结构理论,提出通过引入含有负熵流的生态化政策与技术,如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培养高新技术人才等,引起城市产业结构涨落,形成新的稳定结构,是我国特大城市产业结构生态化转型的重要解决途径。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逄金玉  
由信息化、数字化到智慧城市的发展,相应要求特大城市积极向智慧城市转变,这也是特大城市解决突出问题,适应管理复杂化的必然要求。本文在分析特大城市与智慧城市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智慧城市的主要特征,并以上海市与宁波市的智慧城市建设为例,展示了智慧城市的技术共性与相异的应用路径。在技术、体制、应用、产业促进等方面提出了推动特大城市向智慧城市发展的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慧英  
特大城市在我国城市化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是特大城市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以北京城市发展为例,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包括经济、社会、民生和环境的城市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各指标赋予权重,建立了城市发展指数模型,并对城市发展指数的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为今后城市发展重点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谢晋宇  
一、问题的提出 1989年春天,进入广州、北京等特大城市的农民工过剩,对这些城市的承载力构成威胁。未来一个时期这种人口的冲击仍会存在,造成这种结果的因素,一方面是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持高不下以及流动人口的迅猛增加(1988年北京流动人口平均每日为110万,比1980年增长了一倍多),另一方面是建国40多年来用于城市公用事业的费用只占总投资额的2.19%,城市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由此,虽然外国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疏散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郭腾云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方法对中国主要特大城市要素效率及其提高潜力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包括:①主要特大城市要素效率水平一般,且大部分城市要素效率偏低;②导致要素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在于纯技术效率偏低;③主要特大城市要素效率的提高潜力都比较大,且呈现出明显的由东部沿海地区向西部地区逐渐提高的空间分异现象;④主要特大城市要素效率的提高潜力与城市规模等级呈负相关的关系。从要素效率和提高潜力上看,主要特大城市土地等资源紧张的原因主要在于利用效率不高,因此,通过技术进步,走资源节约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应成为这些特大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提高要素的效率应成为我国政府主导型特大城市发展的主要策略和缓解...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蒋三庚  
2012年6月20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举办了"特大城市发展高层论坛",参加本次论坛的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市科学委员会、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百名专家学者。现将主要与会专家的观点综述如下:一、中国特大城市发展形成和演化的研究进展1.特大城市将成为拉动地区经济、社会转型的引擎。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卓元教授指出,中国目前正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中国城市化将有力地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快速发展,这已经成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戴达民  
特大城市的形象问题引起人们重新审视城市的设计、工具以及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方面的建议,这些建议都是在密集型大城市与现代城市规划的均匀空间的比较之中提出的。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AprodicioAlaquian,张俊军,古诗韵  
本文以中国三个主要特大城市地区北京、上海、广州为例,重点探讨了中国城乡转型的动力、机制和效果,并提出了规划和管理这一过程的措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滕飞  刘毅  金凤君  
特大城市的能耗已从生产领域转向城市功能和自身发展方面,因此其能耗具有与中小城市不同的特性。本文首先分析2010年61个特大城市能耗的空间分布特点,再利用D氏数指分解法对1996年-2010年间32个特大城市的能耗变化做因素分解分析,在综合考虑城市经济增长、人口规模扩大和空间扩张三方面因素的基础上选取经济规模、单位产值能耗、人均能耗、人口密度、能源空间支持等5项指标,计算其对城市能耗的贡献率,分析共性与区域差异。结论显示:城市所处区域(特别是气候条件、资源禀赋)对其能耗量和能源利用方式有较大影响;经济因素仍是特大城市能耗变化的主要原因,经济因素贡献率较大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地区;人口因素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舰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发展水平反映了城市发展的质量和潜力。在已建立的我国特大城市基础设施数据库的基础上,应用评价标准指标体系,采用无量纲化加权计算的方法,提出了衡量我国特大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指数和算法,定量地表达了中国各特大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状况,进而应用综合分析与专项分析结合的方法研究其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造成这种格局的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