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10)
2023(13776)
2022(12188)
2021(11355)
2020(9643)
2019(22195)
2018(22388)
2017(43489)
2016(23409)
2015(26208)
2014(26029)
2013(25829)
2012(23735)
2011(21541)
2010(21690)
2009(19897)
2008(19261)
2007(17150)
2006(15159)
2005(13205)
作者
(68728)
(56689)
(56542)
(53592)
(35914)
(27200)
(25697)
(22185)
(21391)
(20233)
(19342)
(18966)
(18068)
(17774)
(17541)
(17155)
(17040)
(16920)
(16140)
(16121)
(14066)
(14007)
(13664)
(12832)
(12802)
(12707)
(12562)
(12540)
(11342)
(11185)
学科
(93470)
经济(93381)
管理(69311)
(67674)
(56151)
企业(56151)
方法(42663)
数学(36633)
数学方法(36262)
中国(26553)
(25689)
业经(22866)
技术(21286)
(21262)
(20247)
地方(19211)
(18045)
(17745)
贸易(17732)
(17242)
农业(16975)
理论(15760)
(15715)
银行(15665)
(15021)
(14967)
环境(14874)
产业(14809)
(13866)
金融(13865)
机构
大学(336263)
学院(335497)
管理(135238)
(132610)
经济(129706)
理学(117355)
理学院(116084)
管理学(114179)
管理学院(113575)
研究(109223)
中国(81090)
(72319)
科学(69111)
(60001)
(54458)
(53840)
业大(51840)
研究所(49713)
中心(49339)
(48616)
财经(48500)
北京(45948)
(43928)
(43570)
师范(43129)
农业(42303)
(39734)
(39572)
经济学(39039)
财经大学(36067)
基金
项目(229270)
科学(180135)
研究(167558)
基金(164806)
(143530)
国家(142340)
科学基金(122423)
社会(104356)
社会科(98956)
社会科学(98932)
(91138)
基金项目(88577)
自然(80063)
自然科(78141)
自然科学(78121)
自然科学基金(76749)
教育(76645)
(76266)
编号(68369)
资助(67151)
成果(54945)
重点(51191)
(51078)
(49776)
(49580)
课题(47262)
创新(46993)
科研(43331)
教育部(42414)
项目编号(42356)
期刊
(144074)
经济(144074)
研究(97705)
中国(61857)
学报(53178)
管理(51269)
科学(48822)
(48055)
(42537)
大学(40353)
教育(37925)
学学(37863)
农业(33737)
技术(30575)
(27314)
金融(27314)
业经(25371)
经济研究(22922)
财经(22906)
(19602)
问题(19277)
科技(18836)
图书(18265)
技术经济(17528)
(17337)
理论(16980)
商业(15875)
实践(15583)
(15583)
现代(15535)
共检索到4830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卢涛  周寄中  
本文将"物联网"产业看作一个创新系统,从整体"联动"的视角分析物联网产业创新系统中多要素的"联系"与"互动",运用创新系统多要素联动的相关理论和方法(LAFIS)来研究"物联网"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无锡市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案例分析,构建了物联网产业创新系统多要素联动的概念分析模型,分析其涉及到的技术、市场、政策、管理等创新主体和多个要素的联动创新机制以及各个创新子系统内部主体要素的联动作用和过程。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季  
在产业内分工日益深化和产品技术复杂性不断增强的背景下,整合产业链内参与者的资源进而形成创新系统对于产品创新愈发重要。随着产品形成过程中跨地域、多技术和跨知识基础特征的增强,复杂技术产品创新系统的研究更加迫切。本文在梳理以往创新系统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链创新系统(ICSI),通过对ICSI的概念和研究范畴的界定,明确了ICSI不受地域限制、技术数量限制和学科知识基础数量限制的特性,创建了适用于复杂技术产品的创新系统概念,弥补了学术界对创新系统研究的不足;基于要素、关系与特质构建了ICSI,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ICSI的研究范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斌  郑垂勇  
序参量在自组织系统演化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研究知识产权优势在产业集群创新系统自组织演化过程之间的作用,创造性地提出知识产权优势是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序参量的观点。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庆东  
企业创新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含各种要素,企业创新要想达到最优的效果,必须充分发挥各要素的作用,让各要素协调一致,为系统目标服务。文章在对创新系统各要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并应用定量的分析方法对系统要素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期刊]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Documents Publishing House)  [作者] 席酉民  王益谊  梁磊  葛京  
在创新成为科技发展灵魂的今天,西部区域创新系统的建设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子系统。西部区域创新系统应当由主体系统、辅助系统和环境系统三部分组成。在建立和完善区域创新的过程中,以硬环境和软环境相结合的环境系统应当是西部区域创新系统建设的基础;以政府管理系统、人才培养系统和科技推广与中介结构为代表的辅助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对资源的重新整合;在此基础上,主体系统的完善和提高才能够实现。在这三个子系统的建立与完善过程中,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是重要手段。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亮  
文章针对过往区域创新系统创新机制模型存在无法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分析如何促进区域创新系统综合绩效的提高,无法量化评估各个主体要素对区域创新系统的贡献和改善方向等缺点,以上海市为例,构建了基于资源投入要素的区域创新系统创新机制模型,并选择结构方程模型作为研究方法,验证模型与假设。同时,对实证研究的结果进行了讨论,总结了基于资源要素投入的区域创新系统创新机制的四条规律。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春宇  
现今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研究如火如荼,视角各异,涉及诸如创新理论、产业融合理论、产业集群理论等众多理论,且上述理论成果或多或少已涉及系统科学思想,但鲜见对两类产业融合机制与规律性从概念体系、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做深层次、系统性的研究。对于二者在空间上集聚、产业上融合这一现象而言,其复杂性不言而喻,因此,运用线性思维方式对二者融合进行简单机械式的拆解是无法洞悉其演化机制与规律的。文章基于上述问题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创新、集聚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辨析不同理论相关成果的核心思想、研究方法;尔后,提出以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郭淑芬  
从学界的讨论来看,对创新系统的研究主要分为几个层面,如国家创新系统、区域创新系统、区域技术创新系统等。本文对这些层面的创新系统进行了比较讨论。认为,国家创新系统是在国家层次上推动创新的网络互动系统,体现国家战略目标和意志。区域创新系统是在区域层次上推动创新要素的发展与互动网络的形成,体现区域发展战略目标。区域技术创新系统则突出了在区域层次上推动以技术创新与发展区域专有技术为主的网络互动系统特性,是发展区域创新系统的基础性阶段。对于中国的各个区域而言,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空间较小,产业政策必然更多的是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区域创新系统宜突出其技术创新体系的特色。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玉莲  张峥  
为研究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的协同发展情况,基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运用2009—2016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数据,对各子系统有序度和复合系统协同度进行测量,并对各行业分析结果进行聚类。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的协同度整体偏低,行业间的差距较为显著,以通信设备制造和化学药品制造为代表的两类行业协同演化水平较高,航天器制造的创新吸收子系统有序度相对较低。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各行业协同创新发展状况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不断推进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的协同发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夏辉  夏光  
"三区联动"是大学校区、科技园区与公共社区三者紧密结合、互动发展的区域创新网络。文中首先介绍了"三区联动"创新网络的内涵,然后对城市创新系统相关理论进行综述;接着通过模型分析"三区联动"区域创新网络在城市创新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最后分析如何将之与城市创新系统进行高效对接,以提高"三区联动"区域创新网络以及城市创新系统的创新能力,并提出了汲取、辐射和结网是二者高效对接的重要路径。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虹村  李振兴  陈劭锋  陈卓  
本文通过重构产业创新系统模型,从制度环境,创新网络和知识技术3个方面对中丹两国的风电产业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中丹两国的风电产业均是政策引导式的发展,但丹麦的发展模式却是自下而上的,社会基础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其成功可以归结为技术、经济、组织以及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相比之下,中国尚未形成完整的风电产业创新系统,各行为者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和知识分享网络,相对分散的创新主体难以集成发挥协同效应,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明广  李高扬  
文章根据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分析,建立了我国区域创新系统创新绩效评价的灰色关联投影模型。另外,评价指标的权重对最终的创新绩效评价影响很大,为了尽量消除主观因素的影响,充分考虑评价矩阵的固有信息,利用逼近理想点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璟  
目前,产业集群的蓬勃发展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色,产业集群所焕发的非凡活力和竞争优势已经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虽然这些产业集群在我国经济体系中表现出突出的实力,但是这些产业集群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着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了我国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对我国产业集群创新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优化对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曾昭宁  杨祥梅  
通过对自主创新内涵和产业创新系统概念的阐述,提出了产业自主创新系统概念;分析了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系统发展现状;在分析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系统的总体目标、构建原则并构建了具体模型;对模型运行提出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赖红波  
本土制造企业转型升级为何如此困难?现有相关研究仅仅从市场、技术或单一制造产业视角展开,陷入市场失灵升级悖论。随着工业设计的快速发展,设计对制造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和品牌附加值及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以设计驱动创新为视角,提出设计驱动产业创新系统的理论设想,藉由设计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融合和演化,构筑协同创新生态系统,进一步分析其内在机理并进行案例研究,以此寻找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新模式和新路径,助力"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