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40)
2023(15186)
2022(12660)
2021(11715)
2020(10279)
2019(23476)
2018(23482)
2017(46270)
2016(24982)
2015(28250)
2014(28134)
2013(27967)
2012(25338)
2011(22347)
2010(22332)
2009(21212)
2008(21417)
2007(19356)
2006(16818)
2005(15185)
作者
(70017)
(58535)
(58407)
(55613)
(37163)
(27890)
(26763)
(22811)
(21831)
(20849)
(19628)
(19590)
(18500)
(18186)
(17999)
(17949)
(17705)
(17400)
(16998)
(16716)
(14355)
(14331)
(14251)
(13331)
(13170)
(13142)
(13004)
(12940)
(11633)
(11575)
学科
(111056)
经济(110935)
(100720)
(89216)
企业(89216)
管理(88322)
方法(53950)
数学(44916)
数学方法(44455)
(36823)
(34013)
业经(32910)
中国(28578)
(27256)
财务(27191)
财务管理(27146)
企业财务(25697)
农业(23510)
(22896)
(20426)
贸易(20419)
技术(20342)
(19913)
(18516)
地方(17871)
理论(17589)
(17572)
(17270)
(16741)
银行(16714)
机构
学院(363555)
大学(357068)
(156211)
经济(153336)
管理(149601)
理学(128777)
理学院(127627)
管理学(125845)
管理学院(125176)
研究(108925)
中国(87589)
(74694)
(73450)
科学(63147)
财经(59887)
(57036)
(54241)
(54216)
(53464)
中心(52123)
业大(50617)
经济学(47872)
研究所(47854)
北京(45708)
农业(44900)
财经大学(44198)
经济学院(43546)
(42895)
(41331)
商学(41270)
基金
项目(234594)
科学(187018)
研究(173355)
基金(172521)
(147568)
国家(146286)
科学基金(128682)
社会(112235)
社会科(106639)
社会科学(106609)
(92464)
基金项目(91513)
自然(82591)
自然科(80749)
自然科学(80726)
教育(79518)
自然科学基金(79334)
(76372)
编号(70793)
资助(70682)
成果(55683)
(52719)
重点(51910)
(51296)
(50221)
创新(47304)
课题(46773)
国家社会(46512)
(46444)
教育部(45905)
期刊
(169973)
经济(169973)
研究(100894)
中国(62795)
(62784)
管理(58074)
(51694)
学报(47572)
科学(46483)
大学(37213)
技术(35898)
学学(35415)
农业(35286)
(33434)
金融(33434)
业经(30363)
财经(30279)
教育(28169)
经济研究(26981)
(26014)
问题(23123)
(21078)
技术经济(20946)
财会(19188)
统计(19059)
商业(18644)
(18260)
(17641)
理论(17620)
现代(17410)
共检索到5279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陶加强  
当前,企业员工工资上涨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物流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正面临劳动力成本上涨与用工效率低下的双重压力。不过,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也有利于倒逼企业创新和改进物流效率,进而通过提高用工效率来转移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应对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困境。因此,物流企业一定要及早采取应对措施,如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和惩罚制度,鼓励技术创新能力强的员工为企业多做贡献。物流企业一定要认识到劳动力成本上涨的积极因素,加快信息化提升步伐,一方面通过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实现高效物流,推动企业从传统物流业经营模式向智能物流转型;一方面通过培养物流专业型、复合型人才,以新的思维经营物流,发展物流,促进物流...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莉  
技术进步无疑会对就业结构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如何协调技术进步和物流行业的劳动力充分就业,是当前物流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为此,本文以我国物流业2009-2020年49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方法,研究了技术进步对物流业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异质性效应。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物流产业的劳动力就业是非对称性和结构性的影响。在物流劳动供需市场,低技能劳动力需求减少、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正逐步增长。例如,技术进步对物流业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和从事非生产人员的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均呈上升趋势。此外,物流公司规模的扩大将显著增加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但同时也减少了低技能劳动力比例。最后,物流业从业人员薪资的增加对高技能劳动的需求效应显著高于低技能劳动力。为此,提出完善物流人才培养机制和建立"政产学研"协同机制等政策建议,以期促进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张毅  牛冲槐  庞继芳  
本文实证分析了1999-2009年间28家物流上市企业规模效率的动态变化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规模效率均值为0.784,尚有21.6%的改善空间,企业总资产不是规模效率的决定因素;稳定繁荣的宏观经济形势、资产的快速周转、可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都有助于规模效率的提升,而规模效率的改善与行业行政垄断是负向关系。研究显示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和差异化服务水平是利于规模效率进步的,政府应进一步提高交通运输部门的综合运管协调能力,提高企业规模效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黎玉柱  
企业劳动用工效率是企业总体经济效率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也是决定企业市场竞争力大小和经济效益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国有企业、乡镇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在劳动用工效率方面究竟谁高一些、谁低一些?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涉及到一个比较方法和指标问题。 长期以来,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实际统计工作中,我国都直接用活劳动生产率,即按人均计算的产量或产值来作为衡量和测定企业劳动用工效率高低的主要方法和指标(这也是国际上惯用的方法和指标)。这种活劳动生产率既可以是以全员为基础来计算的,表现为全员劳动生产率,也可以是以一线生产工人为基础来计算的,表现为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既可以是实物形式的劳动生产率如人均产量等,...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谢文佳  
本文采用多变量投入和产出的DEA模型,对分布在我国不同区域的五家快递物流企业(韵达股份、飞马国际、顺丰控股、飞力达、圆通速递)的投入产出动态效率进行测度。研究得到:总体而言,当前我国快递物流企业投入产出效率得到明显改善,五家快递物流上市企业在2018年的投入产出效率最好,2016年次之,2017年相对较差。但五家上市快递物流企业之间的投入产出效率仍存在显著差异,只有飞马国际在2016-2018年都实现了投入产出的最有效,韵达股份和圆通速递出现了两年的DEA无效率现象,顺丰控股和飞力达则出现了1年的DEA无效率现象。规模效率不足是引起圆通速递和顺丰控股DEA无效的主要根源,技术创新和管理不足是引起飞力达DEA无效的根源,而韵达股份DEA无效的原因同时来自投入产出规模冗余、技术创新与管理不足。最后,本文根据不同快递物流企业引起投入产出DEA无效的根源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万珺  沈坤荣  叶林祥  
在劳动力供给下降、工资逐年上涨的背景下,生产效率提高的幅度超过工资上涨的幅度会导致单位劳动力成本的下降,这意味着制造业整体竞争力得以提升,从而可以激励工业企业更重视国内市场的开拓。文章综合工资和生产率因素,以单位劳动力成本衡量企业的竞争力,基于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单位劳动力成本对制造业企业出口密集度的影响。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Tobit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单位劳动力成本对企业出口密集度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单位劳动力成本的下降会抑制企业出口,企业会降低出口密集度并增加产品在国内市场的份额。Heckman选择模型两步法也表明,单位劳动力成本对企业出口的集约边际和扩展边...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许玲玲  
慈善捐赠位居企业社会责任的最高层次,是企业以低成本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措施。文章基于信号传递理论、声誉理论和社会认同理论,以2008—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检验慈善捐赠对企业劳动力的影响及经济后果。结果发现,慈善捐赠显著促进了企业劳动力增加,尤其是增加了企业研发人才。同时,商业信用和政府补贴是慈善捐赠对企业劳动力的主要影响机制。慈善捐赠后研发人才增加越多的企业,企业创新和企业价值都显著增加。研究结果表明,慈善捐赠是有利于企业发展和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双赢”行为,不仅有助于丰富和拓展慈善捐赠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而且为进一步推动企业慈善捐赠和科学评价第三次分配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政策参考。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赵西亮  李建强  
本文利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1985—2010年国家知识产权局企业专利数据,采用面板工具变量方法,考察了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制造业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力成本上升尽管对制造业企业造成了很大的生存压力,但总体上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的企业创新水平,企业专利申请数量、新产品产值、研发投入水平及研发人员数量均显著增加。但劳动力成本变动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对于东部地区企业、非国有企业、内资企业及资本密集型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企业的创新激励作用更为显著;而对于中西部企业、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及劳动密集型企业而言,劳动力成本上升没有显著影响企业的创新水平。本文的估计结果为实施中央提出的创...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夏芝翠  王济民  
对我国乡镇企业劳动力的需求分析中国农业科学院夏芝翠,王济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企业发展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的时期(参见表一)。乡镇企业不仅已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增长点,更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借用国际经济理论中常用的“IU比”①分析不...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任志成  戴翔  
文章利用2005~2010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基础数据,在有效控制企业规模等因素后,对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否倒逼了中国出口企业转型升级这一命题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出口企业转型升级的"倒逼"作用总体存在,但其效应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和不同企业类型间存在差异。对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的倒逼作用强于对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出口企业;对东部地区出口企业的倒逼作用较为显著,但对中西部地区出口企业的作用尚未充分显现;对中国本土出口企业的倒逼作用同时体现在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和新产品销售额比重的提高,而对外资企业的倒逼作用则主要体现在新产品销售额比重的提高。对于劳动力成本上升背景下亟待转型升级的中国出口贸易,上述研究结论具有重要政策意涵。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范璐  王爱虎  
通过对2006~2013年48家上市物流企业投入要素价格变化的量化处理,建立上市物流企业Cost MalMquist(CM)指数,扩展基于成本函数的MalMquist指数,将其变动进一步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动、技术进步变动、配置效率变动以及价格因素变动4个部分,并与传统的投入MalMquist(iM)指数进行对比。研究表明:48家上市物流企业的CM指数表现了比iM指数更为明显的生产率退步,其中引起CM指数退步的因素中价格波动要大于配置效率变动,这是iM指数无法测度出来的。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子成  
本文利用2012年在广东进行的用工企业调查数据,尝试探讨企业间雇佣条件的差异是否产生"马太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雇佣条件(如工资水平、劳动时间、生产环境等)的差异,企业劳动力短缺存在明显的"马太效应",即企业雇佣条件越好,企业面临劳动力短缺程度越低,而雇佣条件越差,企业将面临更严重的劳动力短缺问题。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重润  路迪  
房地产价格对城市的生产和生活有重要影响。本文采用663家上市公司2008-2016年微观数据,研究房价上涨对企业劳动力成本的影响,估计方法采用SYS-GMM。回归结果表明:房价上涨对企业劳动力成本有较明显的正向影响,影响系数为0.0013。房价对企业劳动力成本的影响存在规模差异、行业差异以及产权差异。本研究有助于全面理解房价上涨对企业经营的影响,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刘思婧  马骏  李国旗  
如何确定物流业务的多元化程度以及具体业务的经营范围,使企业平稳良性发展,是目前中国物流企业转型升级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基于2003-2012年中国上市物流企业财务数据及经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一,滞后2年的多元化程度与企业绩效呈倒U型关系,将多元化程度控制在0.5到1的范围内有利于企业绩效的改进;第二,中国物流企业多元化进展缓慢,十年间仅由0.236提高到0.374,运输、仓储业务仍然占据主导,集装箱业务、港口服务、供应链解决方案等业务开始逐步成为新的拓展方向和利润来源。第三,从事基础性物流服务的企业应适当增加多元化程度,从事增值性物流服务的企业应合理控制多元化进程。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国庆  林玳玳  
长期以来,我国主要依靠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比较优势。随着我国劳动力报酬的逐步提高,似乎对已有的劳动力优势形成了较大冲击。本文以单位产出劳动力成本(ULC)为基准,对2002年以来制造业劳动力成本的分析表明,金融危机之前我国劳动生产率增长快于劳动力报酬增长,金融危机之后劳动力优势开始削弱。同时,劳动报酬增长有利于降低企业离职率,稳定企业员工队伍。为应对今后可能面临的劳动力优势缺失现实,企业要以工资率增长为契机,加大人力资本投入,以自主创新获得综合竞争优势,加快由传统价格优势向自主创新品牌优势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