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25)
2023(9500)
2022(7999)
2021(7282)
2020(6009)
2019(13747)
2018(13965)
2017(27234)
2016(14544)
2015(17235)
2014(17745)
2013(17930)
2012(16733)
2011(15172)
2010(15567)
2009(14780)
2008(14676)
2007(13407)
2006(12400)
2005(11508)
作者
(44977)
(36902)
(36846)
(35008)
(23266)
(17632)
(16998)
(14449)
(14054)
(13681)
(12448)
(12223)
(11902)
(11807)
(11321)
(11301)
(11042)
(10861)
(10670)
(10590)
(9724)
(9181)
(9034)
(8523)
(8451)
(8382)
(8320)
(8182)
(7556)
(7320)
学科
(74457)
经济(74320)
管理(42834)
(40371)
(31513)
企业(31513)
方法(25263)
中国(25145)
地方(22448)
数学(21807)
数学方法(21582)
(20974)
业经(19016)
(15112)
(14116)
农业(13360)
(13216)
银行(13204)
(12983)
贸易(12970)
地方经济(12852)
(12837)
(12528)
产业(12522)
(12219)
金融(12219)
(12149)
(11943)
技术(11545)
环境(11358)
机构
学院(223545)
大学(220336)
(94543)
经济(92447)
管理(85387)
研究(77978)
理学(71051)
理学院(70233)
管理学(69274)
管理学院(68846)
中国(60712)
(48487)
科学(45571)
(45268)
(39732)
中心(35547)
研究所(35273)
(35186)
财经(34642)
(33655)
北京(31839)
(30948)
(30824)
师范(30576)
业大(29325)
(29120)
经济学(28056)
(27910)
农业(25949)
经济学院(25238)
基金
项目(135966)
科学(106142)
研究(104567)
基金(94212)
(79986)
国家(79288)
科学基金(67464)
社会(65625)
社会科(62257)
社会科学(62241)
(55928)
基金项目(49478)
教育(46484)
(45647)
编号(44086)
自然(39998)
自然科(38931)
自然科学(38920)
资助(38820)
自然科学基金(38157)
成果(37382)
(35894)
课题(31606)
重点(30509)
发展(29427)
(29112)
(28907)
(27919)
项目编号(27141)
创新(26269)
期刊
(115458)
经济(115458)
研究(70776)
中国(50319)
(32760)
管理(32185)
(32106)
学报(28803)
科学(27846)
教育(25530)
(24370)
金融(24370)
技术(23866)
农业(22226)
大学(21716)
业经(21391)
学学(19915)
经济研究(18520)
财经(16761)
问题(15925)
图书(14682)
(14559)
商业(12512)
(12455)
理论(12299)
技术经济(12196)
(11483)
统计(11241)
实践(11136)
(11136)
共检索到3591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龚月琴  雷勋平  
探讨物流产业与信息产业协调发展是促进两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运用熵权TOPSIS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实证分析我国2005-2018年物流产业与信息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及其协调发展演变过程,诊断影响物流产业与信息产业协调发展的障碍因子。研究表明:物流产业和信息产业发展水平基本呈稳步上升态势,前者经历了从中级到良好水平的发展过程,后者经历了较差、中级、良好到优质水平的发展过程;物流产业与信息产业经历了严重失调、中度失调、轻度失调、勉强协调到中等协调的演变过程;物流产业经济效益子系统对两业协调发展的影响最大,信息产业知识支撑子系统对两业协调发展的影响最小;信息产业的支撑作用和物流产业的综合水平是影响两业协调发展的关键。基于研究结论,设计了促进我国物流产业与信息产业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秀莉  陈梅英  谢耀如  段盼云  郑菲菲  雷国铨  
运用耦合协调度与障碍度模型,根据2011—2020年福建省茶产业与区域经济的相关数据,对茶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分析和障碍因子诊断。结果表明:⑴茶产业与区域经济间相互作用较强,且由低水平的相互制约向高水平的相互促进转变,耦合协调度由轻度失调向优质协调转变;⑵影响茶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障碍因子主要是茶叶出口额、第一产业贡献率、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茶叶产值及其占GDP比例,子系统中茶产业的障碍度较大。因此,为了促进茶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须进一步提升茶叶品质,促进茶叶出口;深化加工水平,提升茶叶产值;丰富产业融合形式,提升产业综合效益。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瑾  赵辰  韩苗  
[目的]开展土地利用转型与乡村转型发展的耦合研究有利于促进两者协调发展,并为制定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综合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太谷区的城乡建设用地转型与乡村转型协调发展关系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运用障碍度模型剖析了影响其两系统协调发展的障碍因子。[结果](1)太谷区城乡建设用地转型和乡村转型发展指数在时间上呈上升趋势,空间上呈西高东低分布;平川区的城乡建设用地转型和乡村转型发展水平整体优于山地区。(2)不同耦合作用系数的取值,对城乡建设用地转与乡村转型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的影响十分有限。2010年以来,太谷区城乡建设用地转型与乡村转型的协调发展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空间上表现为逐渐由明星镇向周边乡镇圈层蔓延式提高。平川区的耦合协调水平优于山地区。(3)2010—2018年,影响太谷区城乡建设用地转型与乡村转型协调发展的障碍因子经历了2个阶段:第1阶段(2010—2016年)以乡村转型发展的影响为主,第 2 阶段(2017—2018 年)以城乡建设用地转型的影响为主。影响平川区城乡建设用地转型与乡村转型协调发展的障碍因子主要以城乡建设用地转型系统为主,山地区则以乡村转型系统为主。[结论]太谷区可通过推进城乡建设用地转型与乡村转型发展的双轮驱动,达到两者的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牛建广   辛伯雄   王明琪  
文章以“2+26”城市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Windows-EBM-DEA模型和加权求和法对2010—2020年“2+26”城市生态效率与生态韧性进行测度,然后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二者间的协调发展关系,最后通过障碍度模型识别阻碍二者协调发展的障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2010—2020年“2+26”城市生态效率总体上呈现“M”型的发展趋势,且城市间呈现“北部高、中部次之、南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2)“2+26”城市生态韧性在研究期内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城市所面临的生态威胁和环保压力有所减轻,但城市间的差异较大。(3)“2+26”城市生态效率与生态韧性协调发展水平正处于从低等向中等过渡的阶段,城市间呈现“北部高、南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仍以勉强协调型城市为主体,生态环境治理压力仍较大。(4)“2+26”城市生态效率与生态韧性协调发展主要受到城市绿化建设、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污染治理等多重因素影响。部分城市主要受到污染治理、产业结构等因素的制约,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邹秀清  谢美辉  肖泽干  武婷燕  尹玉林  
[目的]基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主要考核指标,系统剖析31个省(市、自治区)乡村振兴水平空间差异及其障碍因子,对掌握乡村发展实绩、发现乡村发展短板,纠正乡村发展偏差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熵权TOPSIS评估当前背景下乡村发展现状;运用“障碍度”模型,探讨影响乡村发展水平提升的障碍因素。[结果]①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广州等地区的乡村综合发展水平与城市经济状况密切相关。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乡村旅游发展水平高的农业省,产业兴旺水平较高,经济发达地区、生态农业省生态宜居。尽管全国乡风文明水平并不高,仅上海、北京为理想状态,但全国乡村治理水平较好,生活富裕水平与城市经济和乡村农业发展水平关联紧密。②主要障碍因子分为4类。产业类:农业技术贡献率、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农药化肥施用强度、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生活类: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农村信息化程度、农村恩格尔系数;生态类:农村公共厕所卫生情况、村生活污水处理程度;治理类:农村家庭美德覆盖率、乡村治理参与程度。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经济发达的地区障碍因子主要为产业类与生活类。[结论]基于上述结果,各地区各部门在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评估乡村振兴的实施绩效,及时发现乡村振兴的短板,确保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每一步高质有效。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祖佳嬉  叶长盛  雷慧敏  
以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从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3个方面构建"三化"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利用ESDA和GIS技术,揭示2000—2012年江西省县域"三化"协调发展度的空间格局演变过程,并采用障碍因子诊断模型找出阻碍江西省县域"三化"协调发展度提升的障碍因子。结果表明:江西省县域"三化"协调发展水平较低,提升潜力大;在总体空间格局上,江西省县域"三化"协调发展度水平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相似地区集聚分布,热点区沿浙赣线和京九线(江西段)北段成带状集聚,冷点区主要向赣东南地区集聚,鄱阳湖周边地区的冷点区逐渐消失;阻碍江西省县域"三化"协调发展度提升的障碍因子主要表现为地均工业增加值、...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喜华,吴育华,滕勇  
本文首先对信息产业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的评价指标进行了分析研究,然后,结合DEA方法与AHP方法的特点,建立了带有AHP约束锥的信息产业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评价问题的DEAHP模型,提出了状态协调度的概念,同时还给出了信息产业与社会经济协调性测度的一系列公式。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琼  郭俊华  
文章构建“市民知识化—技术智能化—治理智慧化”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对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的耦合协调度及障碍因子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5个副省级城市的整体耦合协调水平较低,各城市的子系统障碍因子不同;市民知识化耦合协调效果较差,其指标层障碍因子是市民知识文化水平和信息技术支付能力;技术智能化是影响整体耦合协调关系的重要因素,其指标层障碍因子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技术安全水平;根据指标层障碍因子分布,15个智慧城市可分为治理—技术阻力型、治理—市民阻力型与市民阻力型3种类型。最后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提高城市市民、信息技术与城市治理耦合协调水平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段相辉  牛胜强  
文章以甘肃省为研究对象,采用DPSIR框架选取21个指标,运用F-AHP方法和障碍度诊断对2005—2013年间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和障碍度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甘肃省循环经济的发展提出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段相辉  牛胜强  
文章以甘肃省为研究对象,采用DPSIR框架选取21个指标,运用F-AHP方法和障碍度诊断对2005—2013年间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和障碍度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甘肃省循环经济的发展提出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魏超   张梦鑫   吴洲   邢健   杨剩富  
城乡协调发展是调节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长江中游城市群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支撑,也是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城乡协调发展是改善城乡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城乡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借助多种定量分析方法揭示长江中游城市群城乡发展特征,厘清制约城乡高质量发展的障碍因素。主要结论如下:(1)长江中游城市群城乡功能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乡村功能区域差异持续缩小,城镇功能区域差异有所扩大;空间上,乡村功能指数呈现“西高东低”分布特征,城镇功能指数高、低值区呈零散分布,空间格局朝着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2)研究期间,城乡功能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城乡发展更为协调;空间上,分布格局呈现“西高东低”分布特征,但城乡耦合协调度区域差异较小且相对稳定。(3)提升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水平要优先解决农业生产和文化教育问题,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助推城镇创新发展。最后,基于城乡耦合协调度、障碍因素诊断,进一步提出优化长江中游城市群城乡融合发展对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锐  刘友兆  
耕地生态安全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是改善耕地生态系统状况、促进耕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基础。在界定耕地生态安全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PSR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障碍度模型,对我国耕地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1)1996~2010年我国耕地生态安全水平总体不断提高,综合指数从0.484 4增加到0.626 9,安全等级经历了"临界安全-较安全"的演变历程;(2)压力指数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状态指数和响应指数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3)长远来看,系统压力是影响耕地生态安全的首要因素,1996~2010年系统压力和系统状态的障碍度分别以年均5.33%和0.52%的速度增加,而系统响应的障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忠  张效莉  
为准确刻画中国沿海11省份经济发展质量现状,文章从新发展理念视角出发,综合考虑沿海省份的陆海优势,构建了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各省份面板数据,采用变异系数-改进的TOPSIS法、障碍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沿海省份2011—2018年整体经济发展质量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各省份间存在一定差距,但这一差距正逐渐收敛;空间上,11省份经济发展质量大致呈现南北低、中间高的“橄榄型”分布格局;时间上,各省份经济发展质量涨幅不一,增长稳定性各异;从障碍因子诊断结果看,沿海11省份经济发展质量主要障碍因素差别较大,产生的约束作用也强弱不一。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彦杰  高启杰  杨瑞  
基于我国2015—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从数字产品制造、数字产品服务、数字技术应用、数字基础保障和数字化效率提升5个层面构建数字经济测度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赋权、泰尔指数分解差距因素、障碍度模型找出障碍因子。研究发现:全国和三大区域2015—2019年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且自东向西依次降低,但增长率自西向东依次升高;东部沿海省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与邻近省份联系较多,中部和西部较少;三大区域间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在逐渐缩小但不明显,数字技术应用、数字产品服务和数字基础保障是现阶段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基于结论,提出强化数字基础保障、提升数字产业化发展水平、强化产业数字化服务能力和促进数字经济协调发展等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成军  李晓琴  程远泽  
协调度的评价是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关系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在PSR模型基础上构建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突变决策的熵权改进进行指标权重确定,并用协调度评价模型和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对都江堰市近6年的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协调度进行评价。结果显示:2012—2017年,都江堰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协调障碍因子是从经济、环境类向社会、文化和管理类转变;农村风貌改造率、乡村景观与农村建筑的协调率、村庄规划编制及执行率、标准化生产技术普及率以及区域文化原真性保护投入度等是影响二者协调的重要障碍因子;二者协调度提升要通过促进压力、状态和响应三个方面共同协调发展来推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