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87)
- 2023(17295)
- 2022(14791)
- 2021(13629)
- 2020(11627)
- 2019(26367)
- 2018(26345)
- 2017(51162)
- 2016(27905)
- 2015(31544)
- 2014(31562)
- 2013(31487)
- 2012(28703)
- 2011(25803)
- 2010(26152)
- 2009(24723)
- 2008(24788)
- 2007(22153)
- 2006(19965)
- 2005(18187)
- 学科
- 济(119411)
- 经济(119237)
- 业(101252)
- 管理(96592)
- 企(89330)
- 企业(89330)
- 方法(52119)
- 数学(42145)
- 数学方法(41704)
- 财(37094)
- 农(35724)
- 业经(34127)
- 中国(31291)
- 制(27500)
- 务(25348)
- 财务(25258)
- 财务管理(25218)
- 农业(24279)
- 企业财务(23839)
- 地方(23652)
- 学(22427)
- 技术(21602)
- 和(21106)
- 理论(20824)
- 贸(20734)
- 贸易(20723)
- 易(20126)
- 体(19579)
- 划(19347)
- 银(19121)
- 机构
- 学院(412989)
- 大学(411476)
- 济(167487)
- 管理(164803)
- 经济(163977)
- 理学(141606)
- 理学院(140050)
- 管理学(137935)
- 管理学院(137177)
- 研究(135034)
- 中国(103635)
- 京(88157)
- 科学(82261)
- 财(82194)
- 所(68205)
- 农(66725)
- 财经(64933)
- 江(62186)
- 研究所(61494)
- 中心(60228)
- 业大(59472)
- 经(58749)
- 北京(55789)
- 范(52560)
- 农业(52351)
- 师范(52121)
- 经济学(50193)
- 州(49813)
- 院(48880)
- 财经大学(47942)
- 基金
- 项目(270910)
- 科学(214259)
- 研究(200427)
- 基金(197047)
- 家(170504)
- 国家(169054)
- 科学基金(145965)
- 社会(126965)
- 社会科(120285)
- 社会科学(120255)
- 省(105978)
- 基金项目(104691)
- 自然(94188)
- 自然科(91943)
- 自然科学(91919)
- 教育(90994)
- 自然科学基金(90305)
- 划(88415)
- 编号(81762)
- 资助(80495)
- 成果(66643)
- 重点(60358)
- 部(60076)
- 发(58094)
- 创(57842)
- 课题(56175)
- 创新(53540)
- 制(52251)
- 国家社会(51850)
- 教育部(51472)
- 期刊
- 济(191516)
- 经济(191516)
- 研究(124378)
- 中国(76150)
- 财(64811)
- 管理(64352)
- 农(61779)
- 学报(61072)
- 科学(58382)
- 大学(46755)
- 学学(44171)
- 农业(42556)
- 教育(41682)
- 融(37712)
- 金融(37712)
- 技术(37283)
- 业经(32993)
- 财经(32286)
- 经济研究(29433)
- 经(27597)
- 问题(25392)
- 业(23162)
- 技术经济(21581)
- 理论(19967)
- 现代(19927)
- 商业(19515)
- 科技(19137)
- 贸(19040)
- 版(18728)
- 图书(18377)
共检索到6133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朋林 刘晓宁
现有的研究大多是探讨物流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因果联系,然而对于非期望产出对我国物流业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可持续性的研究仍欠缺。因此,本文采用super-SBM-DEA模型评估我国物流业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可持续性,研究了我国物流效率的时空变化及外生因素对于其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我国的物流业整体效率偏低,但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表明我国物流业效率在不断提升与改进。在空间上,物流业效率的排序是东部>中部>西部>东北。从外在因素来看,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物流资源利用率和区位优势对物流可持续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劳动质量的影响并不显著。本文丰富了物流效率评估的理论框架,进而从物流的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物流区位等方面对物流业效率提升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郭金勇
物流业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产业基础,在资源交换和贸易流通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在如何有效利用资源和最大程度降低对环境破坏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是实现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紧迫而关键的问题。本文在静态层面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在动态层面结合Malmquist指数,评估了2008-2019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物流生态效率。此外,利用SDM模型对物流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空间效应分解。实证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的物流生态效率高于上游地区;技术变革的正面效应更强,物流生态效率的增长主要受技术进步驱动;外商直接投资、政府干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力资本对物流生态效率有正向影响,而产业结构、环境规制和物流能源强度则有负面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程军 周建平 蒋建华
文章利用引力模型、泰尔指数、模糊聚类以及轴辐式理论分析等方法探究了长江经济带109个城市的物流空间联系特征、物流中心城市识别及轴辐式网络构建,并利用杜宾模型分析了物流空间联系格局形成的驱动力。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区域物流综合能力逐年上升,区域间联系强度也在不断增长,在空间上表现为"东强西弱"的分异趋势特征;多核心的网络联结格局明显,空间联系网络结构逐渐复杂化,在长三角城市群形成了多层级复杂网络结构,在成渝及长江中游城市群形成初具雏形的网络结构;在内源力(经济规模、工业基础、创新驱动、专业化程度)以及外向力(区位优势)等多种因素驱动下物流空间联系格局形成,并基于中心城市物流优势构建了层级化的轴辐式网络结构,以沪苏杭、汉长和成渝的一级轴心城市,和以南京、无锡、合肥,南昌,昆明、贵阳等二级轴心城市形成了三大城市群物流圈。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顾观海 吴彬 张文主 陆汝成 王培琼 廖文惠 冯晓玲
科学识别不同发展梯度下国土空间演变及其驱动机制的空间差异规律对于实现区域国土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均衡发展至关重要。以中国45个边境地区为例,运用国土空间动态度、国土空间转移矩阵和地理探测器等模型,探究边境地区“生产—生活—开放—生态”空间的演进过程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1980—2020年国土空间的变化趋势为生产、生活和开放空间增加,而生态空间减少,整体呈现出“一带三区多点”的分布格局。(2)边境地区国土空间冲突主要表现在城镇化与对外开放进程中,人口和产业集聚促进了不同空间之间互竞和融合的关系,国土空间转换类型以生产空间、开放空间与生态空间互转为主,区域差异日益显著。(3)影响不同国土空间变化的驱动因子在作用效果上存在差异,经济动力和对外开放是边境地区国土空间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边境地区应全面考虑不同区域的特点,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制定差异化的分区调控策略,以促进国土空间的高效利用和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敏杰 王健
文章基于2006—2019年中国27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核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和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刻画了物流业FDI空间格局的演化特征,并运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从时间和空间双维度探讨各省份物流业FDI驱动因素的作用力。结果表明:2006—2019年,各省份物流业FDI规模明显提升,空间分布具有鲜明的梯度特征,且差异逐渐扩大;物流业FDI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大部分省份位于High-High集聚区域和Low-Low集聚区域,表现出空间上的"马太效应";物流业FDI多维驱动因素表现出明显的时空非平稳性特征,各因素在不同时点和地区对物流业FDI的作用方向和强度波动性较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光宏 崔许锋
【目的】耕地资源的非农化过度产生了诸多的社会和环境问题,严重威胁国家的粮食安全,影响了城镇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耕地资源非农化的驱动机制及其区域的差异性,有助于揭示如何在坚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前提下实现耕地资源安全与城镇化的发展。【方法】首先采用2001—2008年中国耕地资源非农化、城镇人口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经济发展水平和耕地资源禀赋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对中国耕地资源非农化机制进行研究,为了对比不同地区间的差异性,进而分别对东部、中部和西部的数据进行模型检验,对比分析三大地区在耕地资源非农化驱动机制方面的差异性。【结果】模型检验结果显示,在控制城镇人口增长和固定资产投资变量的基础上,经济...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立国 李东 龚爱清
物流业是我国能源消耗的重要行业之一,尤其是油料的消耗,位居各行业首位。研究物流业的能源效率,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对于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基于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析方法,构建了物流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测度模型。通过分析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3-2012年物流业的能源消耗面板数据,对中国物流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及技术效率、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指数进行了实证测度,并分析了样本年内中国物流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动态变动和区域差异情况。研究发现:2003-2012年中国物流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呈现了下降的趋势,下降了2.88%,行业的总体全要素能源效率不高;西部地区物流...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肖斌 程晓静
物流业是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当前广东省大力发展物流业,将其视作推动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本文采用DEA分析法,以广东辖区内21个市为研究对象,利用2010-2015年物流业的面板数据对物流效率进行总体评价,并试图找出物流效率在珠江三角洲、东西两翼及山区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广东地区物流综合效率水平不高,资源存在浪费。城市之间、地区之间的效率指标差距较大,其中珠三角地区物流效率水平比较高,西翼效率水平一般,东翼及山区效率水平较低。文章最后对导致效率差异的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效率表现的不足提供相
关键词:
物流效率 效率评价 区域差异 DEA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秀娟
文章基于技术效率改进的随机前沿分析,通过不同时序产业部类发展技术效率的随机前沿面决策单元分类效率,开展物流业技术效率增进的时空差异验证。结果证实:全国物流产业在产业规模逐年增长过程中,东部和西部的物流业发展未获得规模化的技术效率递增,我国局部区域的物流产业效率累计不平衡,劳动力投入对物流产业的效率改进作用相对不足。但东部区域对于有劳动力、资本以及其他相关要素的组合投入效率较高。
关键词:
物流业 效率 区域差异 随机前沿分析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煜 骆温平
为了研究我国环境规制对于物流效率的影响,本文选取2005-2011年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采用DEA方法对我国各省市物流效率进行了测量,分析物流效率的影响因素,建立Tobit回归模型研究了环境规制对于物流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中部和西部地区环境规制与物流效率存在倒U型的函数关系;东北地区环境规制和物流效率存在一次线性关系;而沿海地区环境规制对物流效率的影响不显著。本文研究成果可为各地区政府差异性地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提供借鉴。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物流效率 DEA-Tobit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慧瀛 杨宏举
传统物流存在成本高、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等缺陷,使之不再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绿色发展和新发展理念的要求。鉴于此,物流信息化就成为传统物流走向现代物流的必由之路,因此,对物流信息化的量化研究显得十分必要。本文选取我国31个省份2008-2018年面板数据,对我国物流信息化水平采用物流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物流信息化规模和物流信息化宏观发展水平进行衡量,并运用多指标面板分层因子分析法进行测算。研究发现:第一,我国物流信息化水平按东中西地区依次递减分布,东部地区最高,西部地区最低,中部地区居中;第二,各个地区物流信息化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程度基本吻合,而且存在区域差异性。本文对面板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衡量物流信息化水平,较以往文献中使用的截面数据和时序数据更能反映物流信息化发展状况,以期为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和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晶 蔡建峰
以中国30个省市的物流业能源消费数据为基础,运用IPCC的碳排放核算方法对2003~2011年各省市物流业的碳排放总量进行了估算,同时引入碳排放Theil指数及区域分离系数,对我国物流业碳排放的地区差异进行了测度和分解。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物流业碳排放总量增长趋势明显,东部地区的碳排放总量和增速均明显大于中西部地区;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物流业碳排放的省际差异变化不大,且呈现下降态势;区域内差异是造成我国物流业碳排放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区域间差异对总体差异影响很小;在三大区域中,东部地区省际间碳排放差异最大,中部地区略小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差异最小,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碳排放差异呈扩大趋势;最后,针对...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杜晖
本文构建物流业智慧化水平评价体系,运用基于熵权法的Topsis模型测算出我国2013-2021年30个省份物流业智慧化水平综合指数,并就其动态演变特征与区域差异进行实证分析,得到以下结论:我国物流业智慧化水平不断上升,但整体偏低;物流业智慧化水平的总体差异在波动中不断上升;东部差异偏大但变化平稳,中部差异较小且在下降,西部差异快速上升。东-中差异在波动中不断下降,东-西差异较大且继续扩大,中-西差异较小但快速上升;总体差异首先源自于三大区域之间,其次是区域内不同省份之间,最后为超变密度。文章最后,提出促进我国物流业智慧化水平提升和区域均衡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大利
在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约束下,物流业生态效率的提高已成为目前确保产业可持续发展、应对生态容量不足和解决环境负荷严重等问题的重要着力点。为此,本研究采用super-SBM模型测度了2005-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物流业生态效率,并基于空间Dubin模型探究其空间效应和驱动因素。
关键词:
物流业 生态效率 空间效应 驱动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金娥 关高峰 杜厚维
文章运用DEA-BCC模型,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的物流业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综合效率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各效率的收敛性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全带技术效率值还有较大上升空间,规模效率上升空间非常有限,江苏、贵州的效率值最高,湖北和云南的效率值最低;收敛性检验表明全带技术效率收敛趋势不明显,规模效率有明显发散趋势,说明带内各地区间存在体制障碍和技术壁垒,且重复建设、规模分散现象严重。
关键词:
碳排放 长江经济带 物流业 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