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51)
2023(11695)
2022(9139)
2021(8097)
2020(6920)
2019(15093)
2018(15274)
2017(30526)
2016(16366)
2015(18862)
2014(19055)
2013(18873)
2012(16707)
2011(14615)
2010(14889)
2009(14464)
2008(14654)
2007(13341)
2006(12169)
2005(11439)
作者
(47479)
(39359)
(39133)
(37090)
(25060)
(18416)
(17950)
(15106)
(14849)
(14102)
(13229)
(13092)
(12697)
(12463)
(11980)
(11958)
(11759)
(11473)
(11472)
(11181)
(9869)
(9744)
(9455)
(8881)
(8856)
(8824)
(8774)
(8749)
(7728)
(7701)
学科
(80385)
经济(80287)
(77461)
(69843)
企业(69843)
管理(64498)
方法(32473)
业经(28361)
(26033)
(25854)
数学(24549)
数学方法(24411)
中国(23728)
(19496)
财务(19446)
财务管理(19429)
农业(18455)
企业财务(18265)
地方(17214)
(16772)
技术(16739)
(14691)
(13915)
(13643)
理论(13573)
(13283)
贸易(13275)
(12927)
(12831)
(12007)
机构
学院(249503)
大学(243313)
(108342)
经济(106397)
管理(102393)
理学(87037)
理学院(86214)
管理学(85278)
管理学院(84805)
研究(76238)
中国(62465)
(52752)
(50856)
科学(43412)
财经(41772)
(38570)
(37680)
(37655)
(37290)
中心(35299)
研究所(33480)
经济学(32846)
业大(32013)
北京(31888)
(30785)
财经大学(30477)
经济学院(29877)
(29447)
商学(29335)
师范(29223)
基金
项目(155420)
科学(124978)
研究(118130)
基金(113963)
(96542)
国家(95671)
科学基金(84570)
社会(78233)
社会科(74322)
社会科学(74308)
(61879)
基金项目(60379)
教育(52112)
自然(51805)
自然科(50619)
自然科学(50606)
(49774)
自然科学基金(49751)
编号(48514)
资助(44943)
成果(39033)
(35202)
(34883)
(34877)
重点(34207)
(34117)
国家社会(32663)
课题(32217)
创新(31796)
项目编号(30573)
期刊
(125892)
经济(125892)
研究(73581)
中国(43957)
(42644)
管理(41751)
(35343)
科学(30579)
学报(30121)
技术(25378)
(25022)
金融(25022)
农业(24501)
业经(23668)
大学(23326)
学学(21930)
财经(20995)
经济研究(20277)
教育(19305)
(18125)
问题(17247)
技术经济(14931)
(14757)
商业(14196)
(13544)
现代(13051)
理论(12754)
图书(12565)
财会(11970)
经济管理(11701)
共检索到3769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慧瀛  杨宏举  
传统物流存在成本高、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等缺陷,使之不再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绿色发展和新发展理念的要求。鉴于此,物流信息化就成为传统物流走向现代物流的必由之路,因此,对物流信息化的量化研究显得十分必要。本文选取我国31个省份2008-2018年面板数据,对我国物流信息化水平采用物流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物流信息化规模和物流信息化宏观发展水平进行衡量,并运用多指标面板分层因子分析法进行测算。研究发现:第一,我国物流信息化水平按东中西地区依次递减分布,东部地区最高,西部地区最低,中部地区居中;第二,各个地区物流信息化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程度基本吻合,而且存在区域差异性。本文对面板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衡量物流信息化水平,较以往文献中使用的截面数据和时序数据更能反映物流信息化发展状况,以期为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和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郭明德  李红  
物流业信息化水平是物流规划的重要指标之一。从物流业的信息化投入水平、信息化产出水平、信息化宏观发展水平3个维度选择14个物流业信息化影响因子,以我国中、东部省份为例,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综合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中、东部各省份的物流业信息化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广东、上海、北京、江苏位于物流业信息化水平前列。最后提出提升我国物流业信息化水平的参考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杜晖  
本文构建物流业智慧化水平评价体系,运用基于熵权法的Topsis模型测算出我国2013-2021年30个省份物流业智慧化水平综合指数,并就其动态演变特征与区域差异进行实证分析,得到以下结论:我国物流业智慧化水平不断上升,但整体偏低;物流业智慧化水平的总体差异在波动中不断上升;东部差异偏大但变化平稳,中部差异较小且在下降,西部差异快速上升。东-中差异在波动中不断下降,东-西差异较大且继续扩大,中-西差异较小但快速上升;总体差异首先源自于三大区域之间,其次是区域内不同省份之间,最后为超变密度。文章最后,提出促进我国物流业智慧化水平提升和区域均衡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李晓钟  张洁  
【目的/意义】探讨信息化与农业深度融合的路径,为促进我国农业跨越发展提供有益思路。【方法/过程】构建了农业信息化就绪度评估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确定权重,实证研究我国农业信息化就绪度水平,并采用聚类分析、对应分析等方法对区域差异进行比较研究。【结果/结论】2003-2014年,我国农业信息化就绪度水平可以分为起步、发展和相对成熟阶段,但是存在区域差异,东部较高,中部次之,西部普遍较差。我国农业信息化就绪度水平不断提升,得益于政府的作用、信息网络技术工具的运用、农村劳动力素质提高等,而数字鸿沟是导致区域差异的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晶  蔡建峰  
以中国30个省市的物流业能源消费数据为基础,运用IPCC的碳排放核算方法对2003~2011年各省市物流业的碳排放总量进行了估算,同时引入碳排放Theil指数及区域分离系数,对我国物流业碳排放的地区差异进行了测度和分解。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物流业碳排放总量增长趋势明显,东部地区的碳排放总量和增速均明显大于中西部地区;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物流业碳排放的省际差异变化不大,且呈现下降态势;区域内差异是造成我国物流业碳排放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区域间差异对总体差异影响很小;在三大区域中,东部地区省际间碳排放差异最大,中部地区略小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差异最小,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碳排放差异呈扩大趋势;最后,针对...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吴玉文  
以物流信息化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元回归方法研究物流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绩效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企业信息化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绩效,企业规摸、人力资本与物流企业绩效之间有密切关系,而企业成立年限与企业绩效关系不大,最后针对提高物流企业绩效提出一些建议。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修文群  
深入开展区域信息化的测度评价工作 ,定量分析我国信息化的程度 ,对于提高信息化的科学决策和管理水平 ,制定信息化发展规划 ,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我国国情出发 ,综合波拉特法和指数法优点 ,按照国家确定的信息化系统六要素 ,提出区域信息化指标体系构成方案。与以往指标体系相比 ,突破了只重视指标水平结构而忽视空间布局特征 ,只重视发展现状而忽略质量、能力的思维方式 ,对于指标选择和评价模型 ,作了进一步调整 ,重点放在信息技术最新发展方向和主流应用方面。通过构造计算区域信息化发展指数、质量指数和潜力指数 ,对我国 31个省市、自治区的信息化发展进行综...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谢欣雨  王健  
物流业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带来的产业运行效率的提升以及生产方式的转变,是物流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本文从产业融合角度入手,采用熵权-Topsis法测度我国30个省(区、市)物流业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利用耦合协调模型测度物流业与数字经济融合水平,并通过dagum基尼系数、莫兰指数、LISA集聚图以及空间核密度分析揭示我国物流业与数字经济融合水平的区域差异、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动态演进趋势。研究发现:(1)我国物流业与数字经济融合水平呈现出明显的“东高西低”特征,其中江苏和广东物流业与数字经济融合水平最高,达到优质协调级别。(2)我国物流业与数字经济融合水平的总体基尼系数、区域间差异呈波动下降趋势,区域内差异呈波动上升趋势。表明我国整体物流业与数字经济融合水平的差异在逐渐缩小,但是区域内却因为虹吸效应差异在进一步扩大。(3)我国物流业与数字经济融合水平已形成两大稳定的集聚区,分别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高-高”集聚区和以甘肃为中心的“低-低”集聚区。(4)在考虑到时间滞后和空间临近的条件下,物流业与数字经济融合水平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演进趋势。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谢欣雨  王健  
物流业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带来的产业运行效率的提升以及生产方式的转变,是物流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本文从产业融合角度入手,采用熵权-Topsis法测度我国30个省(区、市)物流业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利用耦合协调模型测度物流业与数字经济融合水平,并通过dagum基尼系数、莫兰指数、LISA集聚图以及空间核密度分析揭示我国物流业与数字经济融合水平的区域差异、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动态演进趋势。研究发现:(1)我国物流业与数字经济融合水平呈现出明显的“东高西低”特征,其中江苏和广东物流业与数字经济融合水平最高,达到优质协调级别。(2)我国物流业与数字经济融合水平的总体基尼系数、区域间差异呈波动下降趋势,区域内差异呈波动上升趋势。表明我国整体物流业与数字经济融合水平的差异在逐渐缩小,但是区域内却因为虹吸效应差异在进一步扩大。(3)我国物流业与数字经济融合水平已形成两大稳定的集聚区,分别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高-高”集聚区和以甘肃为中心的“低-低”集聚区。(4)在考虑到时间滞后和空间临近的条件下,物流业与数字经济融合水平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演进趋势。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谷城  张树山  
智慧物流是现代供应链的重要支撑,对我国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分工合作具有关键作用。基于政策、理论和现实依据构建多维度物流业智慧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熵权与变异系数综合赋权法测度2006—2020年全国及三大地区、30个省份的物流业智慧化水平。在此基础上,利用核密度估计法、达古姆基尼系数、全局莫兰指数以及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β收敛性检验方法,揭示物流业智慧化水平的分布动态、空间差异与收敛性。研究发现,我国及三大地区物流业智慧化水平不断提升,但整体偏低,空间差异明显,呈现东部>全国>中部>西部的发展格局。从核密度估计结果看,全国及三大地区物流业智慧化水平的空间差异并未得到有效缩减,存在极化现象,但相比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物流业智慧化水平增速更快,有助于全国空间差异的缩小。从达古姆基尼系数相关计算结果看,物流业智慧化水平的全国总体差异以及东部和西部地区内差异较大,但呈波动缩小态势,中部地区内差异较小但呈小幅波动扩大态势,东部与西部、东部与中部地区间差异较大。从差异来源及贡献率看,物流业智慧化水平的全国总体差异主要源自地区间系数,地区内系数对其贡献次之。从收敛特征看,物流业智慧化水平在全国及三大地区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特征,朝着各自的稳态水平演进,收敛速度整体呈现中西部>东部态势。鉴于此,在全国层面,应探索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业深度融合解决方案,提高干线运输效率,扩大干线运输规模与支线运输网络覆盖面;在地区层面,应制定有梯度的区域发展策略,构建区域合作机制;在省份层面,应以点带面,充分发挥智慧物流在国内大循环中的“链”接能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甘卫华   刘亚楠   黄舒莹  
本文首先构建物流业绿色发展福利水平测度指标体系,使用熵值法对我国30个省份2013-2021年面板数据进行测算,通过莫兰指数等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对其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最后,基于基尼系数分析我国四大地区物流业绿色发展福利水平的区域差异及来源,并用核密度方法分析其动态演进过程。研究发现:我国物流业绿色发展福利水平整体处于上升趋势,且存在显著空间正相关性,但区域极化现象突出;东部地区物流业绿色发展福利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且东部与其他三大区域间差异最为显著;区域间年均差异贡献率达到75.5%,是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朋林  刘晓宁  
现有的研究大多是探讨物流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因果联系,然而对于非期望产出对我国物流业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可持续性的研究仍欠缺。因此,本文采用super-SBM-DEA模型评估我国物流业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可持续性,研究了我国物流效率的时空变化及外生因素对于其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我国的物流业整体效率偏低,但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表明我国物流业效率在不断提升与改进。在空间上,物流业效率的排序是东部>中部>西部>东北。从外在因素来看,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物流资源利用率和区位优势对物流可持续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劳动质量的影响并不显著。本文丰富了物流效率评估的理论框架,进而从物流的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物流区位等方面对物流业效率提升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宝友   高家璐   谭旭睿   孟丽君   于艳娜  
文章在把握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科学内涵与基本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个维度构建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实测2005—2021年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地区差距与时空分异。研究发现:(1)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缓慢上升趋势,三大地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地区发展水平最高,但发展速度有下降趋势,西部地区发展水平最低,但其发展速度最快。(2)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地区差距较大,呈“先下降后上扬”的变化趋势,造成地区差距的主因是地区间差距。(3)全国及三大地区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均呈收敛特征,总体上考察期后期要比前期的收敛速度更快。基于上述发现,现阶段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应考虑效率导向与创新驱动并重,注重空间溢出效应,实施差别化政策,促进物流业均衡协调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越  王微  曹艺丹  
双循环背景下,我国现代流通体系进入智慧化转型窗口期。本文从营销智慧化、服务智慧化、管理智慧化以及决策智慧化四个维度构建流通业智慧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对2010-2020年我国流通业智慧化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从全国来看,双循环背景下我国流通业智慧化水平呈稳步增长趋势;从区域来看,我国各区域流通业智慧化水平差异显著,呈现东部>中部>西部的空间分布特征;从各省份来看,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以及广东流通业智慧化水平相对较高,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流通业智慧化水平则相对较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茜  
文章利用统计年鉴的资料和物流业基尼系数,从三种运输方式货运能力入手,分析我国物流业运输方式区域布局的现状,有助于全面掌握三种运输方式区域布局中存在的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